第三百一十四章 落腳點
第315章 落腳點
這一次遠航與之前的幾次俱都有些不同。
實時更新,請訪問sto9.co💡m
這一次,李青松還隨艦隊攜帶了大量的深空探測飛船。
這種探測飛船總噸位約在千萬噸左右,內部搭載有20萬顆大小、功能各自不同的探測器,以及數台冬眠艙。
每一台冬眠倉之中都有一名克隆體沉睡著。
將主艦隊航速加速到光速的80%之後,李青松便開始釋放這些深空探測飛船。至於目標,則限定在了半徑100光年範圍內。
也即,李青松航線周邊所有距離在100光年以內的恆星系,李青松都會派遣一艘深空探測飛船過去。
因為距離太遠的緣故,李青松很顯然是無法直接控制這些飛船的。
不過沒關係,這些飛船上面都搭載了精簡版的元始AI,至少在深空探測方面,具備極高的智能。
它們會在接近恆星系之時自主開啟減速,進入恆星系內部後則會釋放內部的所有探測器,對這個恆星系之中的每一顆星體,以及儘可能廣闊的星際空間展開探測,搜索任何可能存在的智慧生命痕跡,尤其是疑似紫月文明所留下的痕跡。
此刻,自己的科技程度雖然比紫月文明差了一些,但並沒有階段性的差距。李青松有理由認為,紫月文明在遠航之中,同樣也會選擇與自己類似的方式,也即每航行一段距離,便會尋找一個恆星系停下,修整補給。
現在李青松要做的,便是將紫月文明的下一個落腳點找出來。
之後,便能以下一個落腳點為起點,循著大的方向,繼續搜索再下一個落腳點。
如果能將所有落腳點串聯起來,自己最終尋找到紫月文明的可能性便大了許多。
太陽系周邊的恆星密度約為每立方光年004顆恆星。
此刻李青松的艦隊更靠近銀心區域,恆星密度更高一些,約在每立方光年005顆恆星的樣子。
以這個恆星密度計算,假設李青松航行一千光年,那麼這半徑為100光年,高度為一千光年的圓柱體的體積便將達到4萬立方光年,對應約有4萬個恆星系需要展開探測,便是四萬艘千萬噸級的深空探測船。
單單只是製造,對於任何一個強核文明來說,就都已經是極為龐大的建設任務了,後續的將每一艘飛船發射到恆星系之中,對所有數據展開匯總與分析,整個探測任務更是龐大到無法想像。
就算能勝任這一探測任務,對於普通的強核文明來說,也還有一個無法逾越、克服的障礙。
如何回收數據?
遠程通訊是不用想了。
以此刻李青松的量子數學水平,也才僅能達到2000億公里的通訊而已,之前的智械天災更是僅有1100億公里左右。
那就只能想辦法回收這些飛船,才能回收數據了。
可是不要忘了,己方主艦隊始終處在高速航行之中,那些探測飛船不可能追得上主艦隊。就算能追上,它也沒有那麼多燃料。
但這個不可逾越的障礙,卻被李青鬆通過一種類似作弊的方式跨越。
至少在現階段,李青松還沒有發現自身與克隆體之間的通訊距離極限是多少。
這連接速度雖然僅有光速,但距離卻似乎是無限的。
那就讓每一艘深空科考船上都搭載一些克隆體好了。等元始AI匯總完數據,便讓它激活冬眠之中的克隆體,再由克隆體將看到的最終數據傳輸給自己即可。
於是,這一次規模龐大的深空科考任務便即展開。
一路前行,一路散播科考飛船,搜索著任何可能存在的有關紫月文明的痕跡。
李青松的主要精力則再度放到了科學研究之中。
有飛星的支撐,只要進行的不是涉及到文明進階的超大規模基礎物理學研究,其餘的所有研究全部不成問題。
十幾年之後,第一艘科考船之中的克隆體傳來了訊息。
那是一個普通的紅矮星星系,內部沒有任何智慧生命活動的痕跡。
完成了科考,李青松隨即下達命令。
在一段時間的延遲之後,那艘回收了所有探測器的大型科考船便會撞到恆星上,徹底毀屍滅跡,不會留下一丁點痕跡。
然後是第二艘,第三艘……
一顆又一顆恆星,一個又一個恆星系的詳細數據展現在了李青松面前。
大的小的,亮的暗的,單體的,雙星、三星乃至四合、五合星等等,各種各樣的恆星系,讓李青松都感覺大開眼界。
但李青松始終未能搜索到智慧生命活動的痕跡。
宇宙的空曠與廣袤,智慧文明的稀少,讓李青松忍不住心中感嘆。
記錄者文明給出的滅亡文明名錄雖然記載有總計1萬多個文明,但,那是數億年時間的全部。且,銀河系如此廣袤,足足有數千億顆恆星。
這1萬個文明散布進去,如同水滴融入大海一般不起眼。
漫漫旅程仍舊在繼續著,李青松的研究日復一日,各個種族的智慧生命們也在工作與生活之中度過了一天又一天。
這一天,維勒族副族長海默藍結束了一整天的會議,拖著略有些疲倦的身體回到了家中。
在智慧機器人的服侍下洗漱吃飯完畢,他躺到了舒適柔軟的大床之上。
身體雖然疲憊,精神卻十分亢奮。
今天,他終於說服維勒族族長,那個以前僅僅只是個芝麻綠豆般的小官,如今卻晉身為一族之長的瓦希洛洛,說服他從整體上改變種族發展策略,由如今的以應用物理為重,轉向基礎物理。
「哼,不說瓦希洛洛,就算是其餘種族的族長,也都是一群目光短淺的傢伙,竟然看不出來伴隨著哈維勒文明和黑山文明科技數據的消化吸收完畢,人類文明的研究重點必然要從現階段的以應用物理為重,轉向以基礎物理為重。
以後可不會有之前階段那種科技日新月異,突飛猛進的時候啦,要開始啃硬骨頭,一點一點的推動基礎物理發展了。
不過也怪不得他們。以往都只是文明之中的底層人物而已,怎麼可能像我這樣有全局眼光。
如今提前轉向,我們維勒族才能下一階段占據先機,為文明作出更大貢獻,進一步提升在文明之中的地位啊……」
(還有更新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