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9章 恨不能年輕二十年
第269章 恨不能年輕二十年
激情,針對科研的激情!
這個時候走向科研這條路的初心是什麼其實已經不重要了。
喬喻也沒說什麼大道理。
st💡o9.com提醒你可以閱讀最新章節啦
但對於個人來說,名跟利本就是最基礎的驅動力。
如果不是對未來還有追求,這些人也不會花費那麼多心思去申請喬喻的項目。
光是要過單位里報名那一關,都要過五關斬六將,之後更是還要參加考試。甚至很多人還是深怕選不上,還專門找了關係。
費這麼大勁兒,才進項目組,自然都有各自的想法。不說所有人都一樣,但絕大部分的初衷還是為了自我未來的發展。
實現自我價值的同時還能獲得國家跟大名的認同,自然是最好不過的事情。
雖然喬喻沒提,但他們當然知道要實現喬喻說的那樣,設計出能夠直接面向市場的消費級電腦,需要多少資源。
但其實大家並不太在乎這些。喬喻大概都沒想到,手底下這些人,可能比他本人更相信他所能獲得資源的能力。
這種認知上的偏差主要來自於雙方對於菲爾茲獎的看法截然不同。
對於喬喻來說,只覺得菲爾茲獎拿的太容易了。他也就把那個獎牌當成一個很普通的榮譽而已。
一定要類比的話,大概就跟高中生看待省級三好學生這種榮譽稱號差不多。
但對於這些在學術界廝混了半輩子的人來說,非常清楚菲爾茲獎也好,諾貝爾獎也好,從來都不是一個榮譽那麼簡單。
尤其是剛剛拿獎之後幾年,他們就從沒聽說過剛拿世界頂級科學大獎的那些大佬們想做什麼拉不到投資的。
更別提喬喻不但年輕,極具投資價值,還是出了名的產出高,效率高。最近更是剛剛壓得對面科技公司跟整個金融領域抬不起頭來。
不誇張的說,起碼在跟著喬喻做項目的這些教授看來,喬喻如果想做什麼還拉不到足夠的投資,那就沒天理了。
擺在現實一個最重要的問題就是,真不怕國外那些高科技公司跟金融集團來挖人啊?!
更別提華夏自有其優勢在。
不說別的,就光說這個世界最基礎的發電量,就沒有哪個國家能跟華夏相比。
巧的是,從喬喻的發言就能聽出來,他所構造的未來通用量子電腦,將是本地算力跟雲算力相結合的形式。
經典運算跟簡單量子運算能搞定的任務直接本地完成。複雜的量子計算任務,則要交給量子云平台完成。
如果通用電腦這麼玩,就意味著要在各地部署足夠多的量子模擬雲機房,才能帶給消費者足夠好的體驗。
眾所周知,這種大型機房從來都是耗電大戶。所以非常適合在華夏先普及,然後再向外推廣。
事實似乎也的確如此。
當鄭希文把報告遞交上去之後,沒人敢怠慢。很快就遞交到了科技部論證,隨後又到了商務部開始摸底。
很快消息便在科技界傳開了。當然這種大規模的研發類招標本就不可能完全保密。也沒人打算保密。
東西兩邊科技向的競爭其實早就已經開始打明牌了。都想要優勢,那就一起砸錢吧。
就好像當初的星球計劃,拼到最後無非是誰家底厚誰上位。至於輸了的,就只能自己玩自己的去。
感興趣的公司的確很多。做硬體的,做軟體的,國資背景的,純粹民營的,都有。當然都是大公司。
這也是在喬喻意料之中的。
真的,這個項目他是真的看好。如果不是考慮到這種大型項目根本不是一家小公司能玩得轉的,他都打算讓細雨科技自己做了。
當然,這個項目搞成之後對於細雨科技來說也有著重大意義。
正如喬喻在視頻會議中說的那樣,只要參與了這個項目,提前掌握了第一手資料,哪怕以後做點周邊的生意,也能賺的盆滿缽滿。
對於他來說,可以做的事情就太多了。不說別的,未來量子模擬電腦跟新的作業系統真能推廣,光是給開發者提供的開發環境都能賺的盆滿缽滿。
當然這些一般不針對個人用戶。
畢竟語言開發需要商用編譯器,提供更高級的功能,優化工具跟技術支持,各種插件跟擴展,以及開發接口跟軟體開發工具包,等等這些。
以前是英特爾、微軟賺這些錢。如果量子模擬電腦真能開始搶占經典電子計算機的市場了,這部分錢自然就能他來賺了。
如果真發展到那個份兒上,細雨科技還能順便給小型創業公司提供遠程開發環境。
等到新技術出來了,還能把老一代產品做開源處理,換取各種GG費跟捐贈……
總之老美那些科技公司針對這些基礎技術如何盈利早就有一套完整的流程,完全可以把其中的價值榨得乾乾淨淨。這塊只需要摸著老美那些科技公司過河就行了。
總之,只要項目能成功,這就是一片還無人涉足的藍海。或者說在下一個風口。
唯一的問題就是,想要開拓這片藍海需要海量的資金打底。
……
臨海微電子裝備總部大樓,總經理辦公室內,鄧茂昌正逐字逐句的仔細閱讀著這份從京城下發來的文件。
已經不是第一遍看了。
說實話,對於臨海微電子這樣國資主導的公司來說,身為總經理很多時候不光是要揣摩商業方面的得失,更要揣摩態度。
這也是沒辦法的事情。
用官方的話來說,他們不但要做利潤還要承擔更多的社會責任。不管實際如何,從法律上解讀就是國資控股就意味著全民所有。
所以很多時候,當上面從全盤考慮需要做一些事情,自然就需要這樣的企業承擔更多。
當然企業也是有一定自主權的。
說實話,對於鄧茂昌來說,他本能的不想冒險。
目前臨海微電子主要任務還是光刻機的研發跟生產。眾所周知,目前華夏的光刻機技術在國際上還是較為落後的,所以臨海微電子的研發任務其實也很重。
現在科技部跟商務部聯合發函詢問他們是否願意參與未來量子模擬晶片光刻機研發的競標就讓鄧茂昌感覺有些摸不著頭腦了。
自家正經光刻機都還沒研究明白呢,突然就安排了新的任務?而且還要競標是什麼鬼?
不過話說回來,目前華夏有能力做光刻機研發的其實也就只有兩家,除了他們臨海微電子外,就只有深城的大名雷射了。
但有一點,對面那家不管是科研實力,技術積累,還是目前的業務體量,都沒法跟他們臨海微電子相提並論。
畢竟這家公司之前是做雷射的,六年前才半道出家涉足光刻機領域。光刻機目前屬於副業。
所以文件里有競標兩個字就讓鄧茂昌覺得值得玩味了。這也是他會逐字逐句細讀這份文件的原因。
沒辦法,這個位置不但要考慮公司運營、研發、市場,還要琢磨上頭的意思。
簡單來說就是上頭是不是真的很想推動這個事情。
如果的確是打算大張旗鼓的想要做成這件事情,那投入就投入吧。哪怕最終沒能做出什麼東西,那也不能怪他決策失誤。
但假如上頭不是真想搞,又或者本身就是模稜兩可的態度,這封文件發過來真就是問詢一下,你們覺得有沒有興趣搞,那他就要仔細斟酌了。
如果能做成,那自然是皆大歡喜。但大把的錢投入進去,最後卻沒做成,那可就有得說了。
嚴重了甚至可能影響他的履歷。說起來他這個總經理的位置可是不少人都覬覦著。
說起來技術出身的鄧茂昌還真不太介意這些,但他也不想因為這種莫名其妙的破事背鍋。
「咚咚咚」
敲門聲讓鄧茂昌將注意力從文件上轉移,揚聲道:「請進。」
很快辦公室門被推開,秘書探進了半邊身子:「鄧總,徐總工來了。」
「徐總工快請進。」站了起來,親自將口中的徐總工迎進了辦公室。
對於這位徐總工,鄧茂昌還是很尊重的。
徐海聞,這位可是現在正兒八經的華夏光刻機行業內大佬,而且是在光刻機的技術空白期,毅然放棄了國外的高薪職位,回國挑起了大梁。
鄧茂昌是知道的,那個時候臨海微電子連一台完整的樣機都沒有。只能靠拆了國外已經被淘汰的設備來做研究。
當時這位徐總工就開始帶著團隊,從基礎光學,到精密機械,再到控制系統模塊一點點的做技術公關,經過二十多年的研發才有了現在90nm商用光刻機。
可以說大家都是一起從苦日子熬過來的。最關鍵的是徐海聞不止耐得住寂寞,在實驗室一呆就是幾個月,而且性子特別低調。
雖然做出了巨大貢獻,但從不會想著要爭權奪利,甚至都懶得接受各種宣傳。
可以說是天生的實驗室人,哪怕是現在還是只熱衷於呆在實驗室裡帶領團隊。
「鄧總,什麼事不能電話里說?還專門把我叫過來?實驗室里還忙著呢。」
一進門,徐海聞就皺著眉頭不太客氣的問了句。
鄧茂昌也不在意,兩人合作很久了,他太了解這位總工的性子。
「老徐啊,實驗室不急這一會,你也不年輕了,很多東西放手讓年輕人做嘛。來,先喝杯茶。」
「是讓他們做,但我得看著才放心。茶就不喝了,我那邊什麼都有。咱們有事兒說事,節省點時間。」
「行吧,那你先看看這個。」鄧茂昌點了點頭,直接把桌上的文件遞了過去。
徐海聞接過這份文件,隨便坐到沙發上便看了起來。
跟鄧茂昌逐字逐句的閱讀不同,只用了五分鐘多一點,這位總工就放下了文件,感慨了句:「配合量子模擬晶片開發,研發相應的光刻設備?這是想要彎道超車啊。」
「嗯……可能有這個意思吧?就是你覺得會不會太著急了?文件上說的這種量子模擬通用計算機真能替代經典電子計算機的地位?」
鄧茂昌直接了當的問了句。
徐海聞沉默了半晌,然後搖了搖頭,直接答道:「不知道。年紀大了,接受這些新興的東西也要比年輕人慢了。
不過這個喬喻我知道,前不久我還看了他的直播回放,他提出的量子模擬技術的確是有應用前景的。
但這個項目太大了,而且從他的年紀來看肯定是沒有主持這種大型工程項目的經驗。不過他又是現在最炙手可熱的科學家。所以我說不好。」
鄧茂昌知道徐海聞這不是推諉,單純就是實話實說。
沒有人比他們這代工程人更清楚從無到有做出東西有多難。
而且真要說起來,他們雖然沒有實體設備做參照物,但起碼有國外成品的各種技術參數做參照。
但喬喻提出的這個項目屬於華夏率先提出的,世界範圍內目前都找不到成功案例,那可真就是盲人摸象一般的研發。
唯一的優勢大概就在於,現在的華夏也不是兩千年那會兒還相對貧窮的華夏了。
而且這些年在微電子、計算機科學、量子科學、精密機械跟材料學領域的發展,攢下了很多支持科技創新的技術資本。
「我也是這麼考慮的,我覺得這大概也是上面想要徵詢我們意見的原因。你的意思是,這次競標我們就不去湊熱鬧了?」
徐海聞考慮了片刻,開口答道:「我不是完全不看好這個項目。但考慮到時間因素,我覺得不妨提出建議。
讓另外的企業去做這件事。我們目前還是按部就班的聚焦28nmDUV光刻機的研發。即便這個項目成功了,電子晶片也不會馬上從市場淘汰。
我們的項目還是有用武之地。如果項目最終破產,起碼我們沒有分出太多精力,不會影響到現在的工程進度。
華夏科技要發展,必須有人著眼未來,但也要有人去做保底工作,聚焦現在。鑑於我們的歷史使命,暫時沒必要參與到如此激進的項目中去。當然,這是我的個人意見。」
都是老熟人了,鄧茂昌從徐海聞的語氣中,品出了濃重的失落情緒。
他感覺能腦補出徐海聞沒有說出的潛台詞:「如果我能年輕二十歲,這事可以做。」
(本章完)
(還有更新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