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歷史軍事> 三鞭打散父子情,請陛下稱太子> 第三百四十一章 尚書省變革,李世民欽點狄仁傑狀元

第三百四十一章 尚書省變革,李世民欽點狄仁傑狀元

  第342章 尚書省變革,李世民欽點狄仁傑狀元

  李佑出任西南大都督一職。

  沒有人反對,更不可能有異議。

  你不讓李佑去,那你去當西南大都督,去把六詔真的平定,以絕後患嘛。

  放過燒山你去干啊?

  既然齊王提出來的,是他的想法,那就讓他去實現就是。

  還帶著一個侯君集去。

  那更好了,文武齊全,大家坐在朝中,靜候佳音就成。

  如此一來,李佑的新職,算是正式定下。

  本章節來源於🎈sto9.com

  他去西南如何。

  朝廷不管,只要結果。

  至於東北大都督府的大都督空缺,韓瑗自然頂上。

  這麼多年過去,韓瑗也在東北有威望,能夠壓服下面的人。

  ……

  西南事定下後,朝中即將迎來兩件大事。

  一件是尚書省變革。

  另外一件是春闈。

  也就是會試與殿試。

  但尚書省變革要在春闈之前。

  李世民在二月初八,正式下詔,尚書省進行變革,設一正八副相位,並確定相位人選。

  首先是長孫無忌進尚書省丞相大位。

  長孫無忌在貞觀二十五年,他總算如願以償的登臨人臣極位,實現了自己的理想。

  這一天,他等了太久太久了。

  貞觀十四年前的隱忍與低調,貞觀十四年後,不得不站到台前來,周旋在天子,太子,朝野百官,世家大族的中間。

  可以說,長孫無忌走的每一步,都是如履薄冰,戰戰兢兢的。

  靠著開國功臣關係,外戚關係,世家大族的關係,是能望著人臣極位的寶座。

  但正是因此,有太多利益盤根錯節,糾纏在他身上。

  對許多人來說,是求之不得,可集於一身後,才知道喜憂參半。

  不管怎麼說,長孫無忌在磕磕絆絆中,總算坐上丞相之位。

  隨後是第一位副丞相。

  這副丞相不是別人,正是李承乾的老丈人,蘇亶。

  蘇亶原先就掌著吏部的事務,李承乾也給老丈人,隔三差五的找機會,就升一升官秩。

  如今也是有足夠的資歷,進位副相的。


  之後,就是蕭瑀,崔敦禮,馬周,楊師道,岑文本,李仁功等六位副相。

  一正七副,還有一位暫時空缺。

  但這八人的分配,卻極位有講究。

  長孫無忌是外戚,與天子,太子都有親情關係。

  蕭瑀是江南士族的代表,他如今年事已高,快八十歲了。

  按照正常來說,他是早就該離開中樞去養老了。

  只是江南一地,就沒有能夠拿得出手,還有足夠資歷的人。

  只能是讓蕭瑀上位,能撐多久,不是兩宮說的算。

  是蕭瑀什麼時候不行。

  當然,他肯定也不會待太久的。

  只是這次倒盧,江南士族也出了力,該給人家的好處。

  崔敦禮與楊師道自然不用說。

  李仁功代表著關隴貴族,有軍隊的色彩。

  馬周、岑文本是李世民一手給扶上去的。

  這與李承乾推蘇亶也是一樣。

  只不過,李承乾讓老丈人上去坐坐相位,算是對老丈人這些年來,不遺餘力支持的回報。

  如此。

  八個位置,背後都有著各種各樣複雜的關係。

  沒有一個是輕而易舉就能坐上副相之位的。

  這次尚書省的相位分配,與倒盧是脫不開一點干係的。

  沒有倒盧,就沒有這次的尚書省變革。

  也就不會一下子多出來這麼多從二品的大員。

  「還有一個副相之位。」

  「舅父覺得會給誰?」

  長孫無忌滿面紅光,意氣風發的很,坐在書房與高士廉品茶交談。

  「你猜到了?」高士廉笑著說道。

  他不由感慨啊。

  外甥一坐上尚書丞相大位,整個人都變了不少。

  真是權力能滋潤人心,更能改變精氣神。

  一朝為相,天寬地闊咯。

  「應該是他了。」

  長孫無忌道:「春闈即將在長安舉行,不出意外,魏徵會在春闈殿試結束後,進位最後一位副相。」

  「高明是真的念著這位老師啊。」

  「他在提出尚書省變革之前,怕是就想好了,如何推魏徵上位的。」

  這其實也不難猜。


  整個朝堂上,如今還能坐上最後一個副相之位的。

  沒有其他人了。

  只有魏徵一人。

  長孫無忌就不說了,他是外戚為丞相,在陛下與太子眼裡是平衡點。

  陛下這次讓岑文本與馬周入尚書省。

  太子不可能只推老丈人一個。

  陛下都兩個,山東世家那邊兩個,太子怎麼可能只有一個?

  所以,最後一個相位肯定是太子的。

  魏徵是太子太師,太子不可能遺忘這位老師。

  暫時沒有定下,是出於魏徵還在主持科舉的考量。

  「魏徵身體不好。」

  「主持完科舉後,恐怕他在相位上待不了多久。」

  高士廉有點羨慕,也有怨恨。

  蕭瑀都快八十了,也能為相。

  他當年,要不是受山東世家連累,還在尚書省的話。

  今年的尚書丞相,說不定他也能坐坐。

  只是……。

  他看了一眼親外甥。

  自己要還在朝中的話,自己的外甥就難以坐上去了。

  「但他到底是坐上去過。」

  長孫無忌道。

  魏徵一直是諫官直臣,以前都是負責門下省的事務,並沒有具體參與到尚書省的事務中。

  他的官秩很高,當一個從二品的副相,是有點高配的。

  只是,代表的意義卻截然不同。

  這可能是太子為了彌補魏徵的一項短板,不至於魏徵有缺憾所為的。

  最⊥新⊥小⊥說⊥在⊥⊥⊥首⊥發!

  「隨著官員的升遷,還有之前的空缺,只怕有不少人也會跟著上位。」

  高士廉問道:「季輔可有上去的可能?」

  「哪怕是主管一部。」

  季輔是他高氏當下最重要的扛旗人。

  也能給長孫無忌帶來助力的。

  「暫時不得,東宮那邊,還是高明說的算,高明沒有想法,不太有可能的。」

  「反正走一步看一步吧。」

  高士廉也明白,只好點頭道:「只能如此了。」

  ……

  二月中旬

  李承乾送別李恪與李佑。


  臨行前,李承乾與兩人談了話。

  「天竺是你的封地,不會變的,親王封號還是吳王。」

  李承乾道:「只不過,還要等幾年。」

  「你先把天竺的事情理順了再說。」

  「天竺不管是往南,還是往西,不僅是你的重心,也會是朝廷往後的方向。」

  「你是橋頭堡,是先鋒。」

  李恪鄭重的點頭,道:「哥哥放心,天竺事務我會儘快處理好的。」

  「然後向西探索。」

  「嗯,你要小心西邊的情況,對於西方,我們還一無所知的。」

  對李恪交代完後,就是李佑了。

  李佑的話,李承乾並沒有太多想要交代的。

  只是覺得使喚這樣一頭牛馬,他是真的有點不好意思的。

  但大唐想要開拓,想要對外發展。

  就離不開『天賦異稟』的李佑。

  「去了西南,要注意好自己的身體。」

  「多多寫信回來。」

  「你只需要記住一點,我在長安,什麼事情都會給你兜底的。」

  李佑咧嘴一笑,道:「有哥哥這句話,那我就安心了。」

  「你看我操作!」

  李承乾笑了笑,道:「我給杜正倫寫了信去,他在驩州,眼下是交州都督府都督。」

  「你在西南,他在東南。」

  「一東一西,齊頭並進,正好可以互相照應,也可能一同南下。」

  「你有什麼事情,都可以聯繫他,他會配合你的。」

  杜正倫曾經是李承乾的太子左庶子,只不過,後來嘴巴沒把門,說了不敢說的。

  然後被李世民給流放,李承乾後來起勢後,找了由頭把他丟到了交州去。

  雖然這有點對不起杜正倫,畢竟把人丟到那麼遠去,有點過分。

  但李承乾讓他一步一步的坐上了交州都督職位,官秩不可同日而語,升的是很快的。

  「好!」

  ……

  隨著李恪,李佑離開長安。

  春闈也隨之舉行。

  這次的會試考題不簡單,錄取僅僅只有五十六人。

  這五十六人,可以說是人中翹楚了。

  能力學識絕對沒話可說。


  當然,沒有錄取的,也有相應的身份,可以為官出仕。

  這是有吏部去安排的。

  三月初八。

  殿試如期舉行,李世民親自出的殿試考題。

  他給出的僅僅是三個字。

  聖天子!

  這考題,不僅殿試考生整懵了。

  就連李承乾等人也是一陣錯愕。

  這考題,你也出的太有水準了吧?

  但仔細一想,這聖天子三個字,確實很不錯。

  因為聖天子之名,包括萬象,涵蓋了整個大唐的一切。

  不管從什麼角度切入,什麼內容,其實都繞不開聖天子的。

  「還以為你不要臉,沒想到倒是很有高度的考題啊。」

  李承乾暗暗想著,也不由啞然失笑。

  在漫長的等待中,隨著考試一一交卷後,總算是結束。

  李世民要李承乾等人一同審閱。

  他是迫不及待的就要看考試們怎麼寫的。

  十天後。

  殿試放榜。

  李世民欽點狄仁傑為狀元。

  他的回答,不是一般的出彩,洋洋灑灑的幾千字,沒有在文章提到李世民,但闡述的大唐發生的驚天劇變,卻絲毫不離聖天子影子。

  無形裝逼,最為致命。

  狄仁傑所寫,就是讓李世民給爽的。

  當然,朝廷諸公,包括李承乾都給爽到了。

  為天下做的這些事情,是在聖天子英明領導下,那麼在聖天子英明領導下的臣子們,又該是何等賢能呢?

  (本章完)

  (還有更新耶)


  • 小提示:按【空格鍵】返回目錄,按(鍵盤左鍵←)返回上一章 按(鍵盤右鍵→)進入下一章

  • 章節錯誤?點此舉報
    • 錯誤
    • 手機
    關閉
    Cookies Policy|DMC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