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歷史軍事> 三鞭打散父子情,請陛下稱太子> 第三百三十八章 貞觀二十四末大朝議

第三百三十八章 貞觀二十四末大朝議

  第339章 貞觀二十四末大朝議

  人與人的命是不同的。

  有的人後天努力,不盡人意。

  有的人天賦異稟,如魚得水。

  李佑就是天賦異稟之中的佼佼者。

  他治吐蕃,治東北,混的風生水起,逍遙快活沒少享,功勞成就沒少得。

  李佑這種人,都能在吐蕃與東北做成事,多少人不甘心,多少人不服氣的。

  但這兩個地方,換了個人上去,只怕沒有人能做的比他更好。

  李佑他尼瑪就是一個毒瘤惡霸,渾身上下都充斥著身為大唐親王權貴的,那種眼高於頂,囂張跋扈,強橫霸道的紈絝脾性。

  他在兩地,不管是對手下的官員,還是對當地貴族,還有百姓,幾乎都是一樣的沒放在眼裡。

  本章節來源於sto9.𝐜𝐨𝐦

  可以這麼說,在朝中官員的眼裡,李佑的名聲真不是一般的差,極其壞。。

  距離經叛道,只差是在本土這一點了。

  他做的事,換了是在本土,絕對會引起百姓怨聲載道,百官彈劾,不把他給弄的罷黜爵位,貶為庶人都不罷休的那種。

  誰能做到?誰能像李佑這樣有身份地位的,沒有絲毫心理包袱?

  真沒人能這麼沒心沒肺,沒有壓力的。

  李恪可以說面和心黑,卻絕對做不成李佑那樣的事情。

  就李佑說的抓起來修路挖坑,就地消化,集中看管,集中幹活。

  李佑能說出來,李恪卻說了這麼直白,會拐彎抹角的。

  哪怕是朝中其他人,有這樣的認知,斷然不敢這麼開口。

  經略西南,李佑有兩地經驗,他去負責治理,那是專業對口了。

  一句話。

  沒有人比李佑更懂得如何收拾野人蠻夷。

  ……

  李佑面對自己,從西到北,又要從北到南。

  心裡不是一般的難過。

  我招誰惹誰了,要這麼折騰我。

  是我給兩宮刮的錢財不夠,還是在吐蕃,東北的行為,太善良了啊。

  「肯定是有刁民在害本王。」

  「在兩宮面前進讒言。」

  「不要讓我知道是誰,否則,本王要把他抓到東北去開荒!」

  酒桌上,李佑喝得醉醺醺的,舌頭都打不直,高聲宣稱喊著。


  李厥抿著奶茶,眼珠子滴溜溜的轉,道:「齊王叔,你也太厲害了吧。」

  「治理吐蕃,開拓東北,現在又要經略西南。」

  「找遍整個朝野上下,都沒有齊王叔這樣的豐功偉績。」

  「別說在百官,哪怕是親王宗室之中,齊王叔的能力,也絕對是數一數二的存在。」

  「齊王叔。」

  李厥舉著奶茶杯子,喊道:「侄兒要敬齊王叔。」

  「敬齊王叔無所不能,敬齊王叔為宗室柱石。」

  李治目瞪口呆,難以置信的望著李厥。

  二郎,你說這話,你心裡真的不會痛嗎?

  怎麼好意思說出口的。

  「晉王叔,快舉杯。」

  「難道你不認可齊王叔的功績嗎?」

  「整個大唐,還誰有像齊王叔一般,為國,為天下,從西到北再到南的奔走。」

  李厥喊道。

  李佑嘴巴都笑裂開了,「二郎,叔叔真這麼厲害嗎?」

  「在我心目中,除了阿翁、阿耶外,齊王叔是最厲害,最神武不凡的。」

  李厥板著臉,正兒八經的說道。

  「好好好。」

  李佑搖頭晃腦,拿著酒杯走到李厥身邊,摟著他肩膀,道:「好侄兒,這一杯必須得喝。」

  「叔叔幹了,你隨意。」

  李佑一飲而盡,嘟囔著什麼,然後靠著李厥的身上就睡了過去。

  李厥:「……」

  他對李治眨了眨眼睛。

  李治無奈的過去,把李佑放下,平躺在地上呼呼大睡。

  「齊王叔在我阿耶的心目中,真的很重要啊。」

  李治不服氣道:「我難道不重要?」

  李厥道:「最困難最難辦的事,阿耶幾乎都是讓齊王叔去做的。」

  「晉王叔,你覺得能做好齊王叔的事嗎?」

  李治一愣,他想了想,自己似乎與五哥真的有點差距。

  差距是有,但哪能承認自己不行啊。

  「肯定!」

  「我回去告訴阿耶,晉王叔代齊王叔出任西南大都督?」李厥試探性的說道。

  「你敢!」

  李治大驚,屁股都坐不住了。

  真要去西南,那還得了。


  李厥撇嘴,他起身蹲在李佑身邊,仔細的端詳著大睡的叔叔。

  越發的看明白,這位齊王叔,是一個寶貝。

  「怎麼了?」

  「這就喝完了?」

  高陽走了進來,身後還跟著長樂。

  「我就是去迎了姐姐,你們就把五郎給灌醉。」

  李厥解釋道:「高陽姑姑,是五叔自己喝的,沒有灌他。」

  「他有什麼煩心事?一天天的手握大權,主政一方,手下官員如雲,比誰都要快活的。」

  高陽沒好氣的說道:「哥哥,就是慣著五郎,讓五郎越發的不知天高地厚。」

  長樂瞪了她一眼,道:「那你去吐蕃,去東北,現在再去西南。」

  「你願意啊?」

  高陽吐了吐舌頭,「那還是算了吧。」

  「去安排個房間,讓五郎睡下,躺在地上算什麼。」長樂說道。

  這是在盛唐酒樓,是高陽的地盤。

  高陽馬上命下人安排房間,把李佑給送了出去。

  「漢王叔跟滕王叔他們說晚上才來。」

  長樂說道。

  「為什麼要晚上?」李厥驚訝道。

  「還不是你阿耶,正在教訓他們倆呢。」

  長樂好笑說道:「漢王叔手下的紙業出問題了,學堂的紙張質量差,是下面有人中飽私囊。」

  「滕王叔考試不及格,還打了人。」

  「我們先吃吧,晚上再擺一桌。」

  「稚奴,跟我們說說,齊州的事情。」

  ……

  貞觀二十四年末的大朝議如期而至。

  太極殿內,文武百官齊聚。

  房玄齡時隔一年之久,也再次出現在太極殿上。

  只不過,這次他是象徵性的出現,露個臉而已。

  畢竟他還是尚書省的左僕射,李世民沒有下詔罷免他之前,這等正式場合是不能缺席的。

  長孫無忌負責這次的大朝議主持,同時做尚書省的工作報告。

  內容很多,也很是全面。

  他從民生,人口,教育,經濟,文化,軍事,工業,基礎建設等大方面匯報。

  五年時間裡。

  大唐是翻天覆地的變化。

  民生一片向好,百姓豐衣足食,沒有飢餓,沒有受寒。

  在柴米油鹽肉等方面,都得到極大的滿足與提高。

  極大的降低了生活成本,提高了生活質量。

  人口方面,突破三千萬大關。

  是一個值得天下振奮的大事。

  本來大唐的人口基數就低,多年生育鼓勵,也沒能讓人口有大的爆發。

  能夠突破三千萬大關,有生育鼓勵的效果,但還有一部分是人口清查出來的黑戶,登記造冊帶來的。

  稅務司在其中發揮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眼下,隨著人口清查,還有百姓生育,人口增長不會有太大的提高。

  但這是在厚積薄發。

  等到十年之後,最早在鼓勵生育出生的那一片,就能結婚生子,在之後,後一年的也是如此。

  人口,將會在連續多年,並且能夠在每年都有穩定的高速增長。

  人口最是急不得,也是最需要時間,同時也是最簡單的。

  只要生存環境舒適,百姓肯定會更樂意多生育的。

  教育方面。

  適齡教育在天下鋪開,五年時間已經將這體系,在各地縣一級鋪開,讓無數適齡孩童接受教育。

  五年新增及在讀五十萬受過適齡教育的學子。

  並且累積有一萬多學子,經過自己的努力與學習,考取了更上一級的教育階段,得以深造學習。

  全天下的適齡學堂,累積有三萬多從適齡教育結業後,成為適齡階段的教書先生。

  適齡教育體系的成熟,在良性循環下,會不斷培育出,可以考取高級教育階段的學子,湧現更多的人才出來。

  經濟……。

  文化……。

  軍事……。

  工業方面。

  冶煉鋼鐵的工藝公開後,在朝廷大力的扶持下,鋼鐵冶煉作坊大規模出現,鋼鐵產量增幅顯著提高。

  鋼鐵的產量,大部分都用於鐵軌的鋪設,少部分用到軍事,民間等地方。

  水泥的產量也在連年遞增。

  基礎建設方面。

  重點提到嶺南,東北的道路修建,同時還有渭水到洛陽的火車軌道等。

  ……

  長孫無忌做的工作報告,多達兩個時辰。

  說的他是口乾舌燥,喝了不知道多少次水潤喉的。


  百官們翻閱報告文件,也是看的有些疲乏,但卻不得不聽下去。

  主要是總結的內容太多了,大家要知道這些年做了什麼,取得了什麼樣的成績。

  讓大家看到自己做事帶來的成就,這樣才能更好更有信心與激情,投入到來年的事務中。

  房玄齡坐在一邊,心裡頭的滋味只有他知道。

  長孫無忌再苦再累,他也想坐上去啊。

  只是,如今他成為了一個看客,朝中再大再小的事情,都與他無關了。

  「尚書省工作報告到此結束。」

  「諸卿可有異議的?」

  長孫無忌精神一陣,疲憊一掃而空,滿面紅光。

  李世民開口問道。

  「臣等無異議,伏惟陛下作威作福!」

  「好!」

  李世民朗笑道:「既然如此,趙國公,進入下一個章程吧。」

  「是!」

  下一個章程便是未來的規劃,以及廟算安排了。

  (本章完)

  (還有更新耶)


  • 小提示:按【空格鍵】返回目錄,按(鍵盤左鍵←)返回上一章 按(鍵盤右鍵→)進入下一章

  • 章節錯誤?點此舉報
    • 錯誤
    • 手機
    關閉
    Cookies Policy|DMC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