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宮裡的零花錢
這年頭,二兩銀子,已經不算是小錢了。
要知道,在如今的京城裡,下白米每升僅為七文錢左右。
二兩銀子,可以購買400斤下白米。這麼多米,再搭配點野菜、紅薯啥的,足夠一家五口人,大半年不餓肚皮了。
等大掌柜的走後,老十六很好奇的問胤禑:「十五哥,你哪來的這麼多銀子?」
胤禑淺淺的一笑,想逗一逗老十六,就說:「我不愛聽戲、不愛逛街,更不愛外邊的小吃,年俸銀子倒是存下了不少。」
在宮裡,上到皇太后,下到普通的宮女,每個人都有年俸銀子可拿。
具體而言,皇子們在沒有封爵的時候,一律比照嬪的標準,每年領取200兩的年俸銀子。
當然了,皇子們的吃穿用度等一切日常開銷,都由內務府承擔了。
這200兩銀子,僅僅屬於是明面上的零花錢而已,康熙單獨給的賞錢不算在內。
目前,皇子們的收入,主要由三部分組成:一是固定的年俸銀子(相當於基本工資);二是生活用品、綢緞、飾品等(這算是崗位津貼);三是逢年過節、生日或讀書出成績的賞錢等(類似績效獎金)。
老十六年紀小,又不懂得生財之道,還喜歡大手大腳的花錢,他的兜里經常沒錢,需要王庶妃暗地裡給予補貼。
胤禑就不同了,他可是財經類211大學畢業的碩士生,又在司局級央企副總裁的寶座上,待了很多年。
沒錢打賞宮裡的太監和宮女們,怎麼辦呢?
自然是要做生意啊!
在胤禑的身邊,共有四個「哈哈珠子」小夥伴,兩人一組,輪班伺候著胤禑。
其中,暫時最得胤禑信任的那個哈哈珠子,便是表叔李煦的長子李鼎。
李鼎生於康熙三十三年,已有十三歲,剛好比胤禑小一歲。
實話說,王庶妃和李煦之間的關係,相對比較複雜。
大清是禮教森嚴的社會。嫡母的親戚,才是正經的親戚。生母(妾室)的親戚,都不能算是親戚。
比如說,紅樓夢裡,趙姨娘的親弟弟趙國基,不僅沒被賈環尊為舅舅,反而一直當作賤奴一般的任意使喚。
王庶妃的父親王國正,就是李煦的嫡母之弟。
從這層關係上說,現任蘇州織造的李煦,便是胤禑、老十六和老十八的表叔。
但是,坊間另有一說。胤禑的外公王國正,本是李煦手下的織工小頭目。因王庶妃長得格外標緻,被李煦看中了,便請嫡母王氏,認了王庶妃為干孫女。
當然了,關於王庶妃的身世,以及怎麼進宮的詳細過程,一直是個謎。
胤禑只知道,王庶妃曾經親口告訴他,李煦是她的表兄。
對於精讀過紅樓夢的胤禑而言,李鼎可不就是賈家老太太的侄兒,忠靖侯史鼎麼?
在一廢太子之前,李煦和曹寅,都是腳踩兩條船,既攀附太子胤礽,又暗中巴結老八。
照大清的規矩,旗人不許經商。
胤禑暗中經商做買賣的消息,若是傳到了康熙的耳朵里,絕對沒好果子吃。
信任從來都是一把雙刃劍!
不過,胤禑有理由相信,李鼎不可能出賣他。
按大清律,哈哈珠子和包衣阿哈,若是主動告發了主子的不法行為,不僅沒有封賞,反而會被凌遲處死。
即使是皇權磚制的社會,皇帝也不敢為所欲為的亂來。
因為,內務府的絕對忠誠,事關整個皇家的生死存亡。
胤禑也沒有妄想賺大錢,他只是想手頭更寬裕一些,免得沒錢打賞宮裡的小太監們。
別看胤禑的年俸為200兩銀子,貌似很多的樣子。
實際上,皇太后身邊的姑姑們,德妃宮裡的得寵太監和宮女,乾清宮裡得勢的人,老四身邊的蘇培盛和小順子,兩個弟弟身邊的奴才,他自己身邊的哈哈珠子、精奇嬤嬤、掌事嬤嬤、掌事姑姑、首領太監和掌事宮女,都需要銀子的潤滑。
不誇張的說,如果僅僅守著這200兩的所謂年俸,胤禑在宮裡根本不可能有如今的好人緣。
胤禑比誰都清楚,若想細水長流的獲取利益,衣食住行,這些剛需的商業項目,必選其一。
由於經費有限的緣故,胤禑在前門大街外,背街的巷子裡,賃了幾間鋪面。
因為前門附近,做小買賣的人特別多,也都要按時吃飯。
所以,胤禑的鋪子裡,只做一種生意:套餐盒飯。
買來三文一升的糙米,用大木桶蒸熟,每份套餐包含:一碟泡蘿蔔、一碟大白菜燉肉骨頭和一大碗米飯。
每份套餐,只賣十文錢,圖的就是薄利多銷。
因為,不需要炒菜的廚子,這就省了一大筆開銷。泡菜的方法,由胤禑親自傳授,讓李鼎身邊的奴才幫忙看著。
蒸米飯,就更容易了,哪個奴才不會?
至於鋪面的租金嘛,也是幾乎忽略不計了。因為,門面的東家就是李鼎的奶公。
開飯館的生意,品種越單一,越容易控制成本。
如果,肉類或蔬菜的品種過多,賣不完的情況下,就只能眼睜睜的看著蔬菜腐爛變質,這就很浪費了。
鋪面開張之後,胤禑別出心裁的請了十幾個乞丐,就在前門附近的大街小巷裡,大肆宣傳飯鋪的量大管夠。
俗話說的好,一個便宜九個愛。
吃得飽,還有點肉,關鍵是很便宜了,誰不喜歡?
結果,開張的當月,胤禑就賺了接近一百兩銀子的純利潤。
李鼎想擴大經營規模,卻被胤禑制止了。
樹大必然招風,很容易驚動了康熙。
悄悄的賺點零花錢,難道不香麼?
胤禑的經營手法,就和現代各地的計程車司機扎堆吃飯的地方一樣,確實是便宜實惠,毛利也不高。
但是,因為吃的人多,反而純利潤不低。
說書先生在一樓就位後,猛一拍驚堂木,開始說《三國演義之計收姜維》。
老十六很喜歡三國演義。因為,康熙曾經親口告訴過他們,他們的皇祖考,也就是清太宗皇太極,就是靠著一本三國演義,奠定了大清入關的雄厚基業。
見老十六聽得入了神,胤禑不由微微一笑,情不自禁的想起了一件往事。
當年,他一邊聽收音機里袁闊成播講的《三國演義》,一邊吃午飯,聽到精彩處,竟然忘了扒飯。為此,他沒少挨家長的罵。
(還有更新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