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章 單挑徐晃,關羽揮軍入麥城
第126章 單挑徐晃,關羽揮軍入麥城
見劉封策馬衝來,徐晃也不怯戰,雙腳控馬,雙手掄起手中的開山斧照著劉封就是一砍。
劉封亦不含糊,同樣雙腳控馬,雙手握住丈八長槍就往徐晃一刺。
常言道:孫哥戰術傳天下,一切戰術轉換家。
劉封這同歸於盡的狠勁兒,著實嚇了徐晃一跳。
徐晃這開山斧劈下來,劉封人得成兩半;劉封這丈八長槍刺穩了,徐晃得透心涼。
「好狠辣的小子!」
徐晃可沒想要跟劉封以命換命,開山斧變砍為擋,劉封也順勢變刺為擋。
雙方這第一個回合,拼了個勢均力敵。
若論常態武力值,劉封的武力值是低於徐晃的。
然而戰場不是競技場,不會讓雙方都保持常態武力值。
劉封在城頭養精蓄銳多時,徐晃在城下指揮戰鬥多時。
劉封兵鋒正盛,氣勢已占上風,徐晃兵鋒潰散,氣勢已落下風。
劉封一開始就發狠勁,徐晃不想跟劉封同歸於盡。
等等。
若說劉封常態武力值八十餘,徐晃常態武力值九十餘。
那麼此刻綜合各方面的增益損益後,劉封和徐晃的武力值都得往九十靠攏。
不論是開山斧還是丈八長槍,相對於普通武將的武器都稱得上是重武器了。
這相互間碰撞發出的沉重聲,令周圍廝殺的軍士都忍不住側目。
「竟有人能擋住副軍將軍的丈八槍!」
「竟有人能接下平寇將軍的開山斧!」
雙方軍士皆是驚呼,仿佛都不相信眼前所看到的。
一時之間。
劉封和徐晃廝殺的周圍,自動出現了一片真空區。
倒不是雙方軍士停下了廝殺,單純是不想被波及。
都是戰場老卒,怎麼保命都是老手了。
酣戰的雙方此刻並未覺察到周圍的變故。
一個回合結束,又是一個回合開始。
只聽得大喝聲、嘲諷聲交相輝映。
不知戰了多少回合,雙方不約而同的拉開了距離。
再看周圍。
漢兵和魏兵涇渭分明,早已結束了廝殺。
徐晃見狀大笑:「初生牛犢不識虎威,劉公仲,可有識得五子良將的本事?」
顯然。
徐晃雖然表面不說,但暗地裡對劉封那句「五子良將,不過如此」頗為介懷。
劉封亦是大笑:「人老不以筋骨為能,徐公明,可敢再與我大戰三百回合!」
雙方都在大呼嘲諷。
暗地裡手都在發抖。
重武器碰撞,那反震力也不是能輕易卸掉的。
僵持了一陣。
雙方幾乎是不約而同的給身後的將校打了手勢。
徐晃一方,殷署、朱蓋、呂建、徐商相繼向劉封放冷箭。
劉封一方,方月、潘風、俞射、穆舜先後向徐晃放冷箭。
緊接著。
雙方弓箭手都紛紛拉弓拋射,盾牌手各自向前抵擋箭矢。
隨後。
徐晃親自斷後壓陣,帶著魏卒退走。
城下也隨之響起了漢兵的歡呼聲。
看著有序退走的魏卒,劉封將丈八長槍往地上一立,左手敲打酸脹的胳膊,暗暗驚嘆:五子良將,名不虛傳,幸虧一個個的要麼死了要麼老了,否則今後想北伐就真的難如登天了。
今日一戰。
劉封在調遣上其實是勝了徐晃一籌的,利用疑兵打出了氣勢上的優勢,讓漢兵的士氣蓋過了魏卒。
若今日的主將不是徐晃,而是殷署、朱蓋、呂建、徐商任何一人,劉封都能完成斬將奪旗的成就,然後將這五千魏卒徹底擊潰。
然而。
徐晃硬是憑藉武勇將這丟掉的士氣給拉了回來,然後以極其豐富的經驗斷後壓陣,讓劉封不敢率軍追趕。
劉封在這邊感嘆。
徐晃同樣不好受。
身為曹操麾下外姓大將排名前五的,徐晃征戰三十餘年,打西涼悍卒,戰河北彪騎,從征烏桓,南征劉表,西征斬商曜、梁興,漢中降服氐人破陳福等三十餘屯,馬鳴閣道破陳式等十餘營,四冢長驅直入斬胡修、傅方解樊城之圍。
徐晃的名號都是沙場上用一場場的硬仗打出來的。
然而面對劉封時。
先被劉封的換家戰術燒了糧草,強攻麥城又被劉封奪了三軍士氣。
雖然最終以武勇拉回了三軍士氣,但今日也無法再繼續強攻麥城。
對久經沙場的徐晃而言:打劉封一個小輩,不能勝,就是敗。
殷署、朱蓋、呂建、徐商四將亦是不好受。
今日不僅士氣被奪,偷偷放冷箭還沒能射殺劉封。
若不是有徐晃這個大將坐鎮,今日四將的名字都得出現在劉封的功勞簿上。
最重要的是:以目前的兵力士氣,想再強攻麥城已經辦不到了!
如曹劌的士氣論所言: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
劉封換家燒糧,壞了一輪士氣。
今日攻城失利,又壞了一輪士氣。
想要再凝聚士氣,至少也得休整三四日。
而三四日後,曹仁的大軍也就到了。
屆時。
即便攻破了麥城,也不是徐晃及四將的功勞,反而還會因為沒能及時推進到江陵城下而受曹仁責罰。
接下來的幾日。
徐晃沒有再組織強攻。
劉封也沒有再去搦戰。
雙方保持了一個暫時的和平。
這幾日裡。
劉封先將麥城的傷兵送回了江陵。
在麥城,傷兵是很難得到有效的救治的。
三日後。
捷報傳出:宜都的陸遜放棄了抵抗。
一開始憑藉山水險要,陸遜還能擋住劉備。
後來關羽派了四千水軍溯流而上,沿途宣傳孫權已經求和,直接將陸遜給整不會了。
跟著陸遜的謝旌、李異等將校,也懵了。
我等正欲死戰,吳侯你何故求和?
不論是陸遜還是謝旌等將校,其實都明白:求和就是個漂亮詞,說難聽點就是孫權被打得被迫請降。
前有劉備陸路步步為營,後有關羽水陸步步推進,江陵的孫權還求和了,陸遜除非腦子傻了才會負隅死戰。
關羽的水軍只用了五日,就迫降了陸遜。
而有了陸遜及這一萬水軍當籌碼,關羽一面派人去夏口給孫權施壓,一面又讓王甫守江陵。
然後親自帶著盧義、關沖等校尉引了萬餘步騎,直奔麥城而來。
得到這個消息,麥城眾將校皆是大喜。
「陸遜請降,君侯增兵麥城,即便曹仁親率大軍抵達,麥城也無憂了!」
「曹仁急急南下,就是想趁著君侯剛與孫權大戰難以分兵,如今君侯即將親引大軍到來,曹仁徒勞無功了。」
「被君侯打得只敢龜縮在樊城,還敢號稱天人將軍,真是可笑。」
「君侯不去打樊城,就已經給足了曹仁面子了,曹仁竟然還敢南下,這是一點記性都不吃啊。」
「正好!等君侯一來,就一舉擒了曹仁,奪下襄陽和樊城!」
「.」
劉封亦是暗暗鬆了一口氣。
若是陸遜不降,劉封都準備玩火計了。
劉封在麥城埋了不少引火物,就只等曹仁到來後,以麥城的糧草為誘餌,來一場「火燒麥城」。
【兜了一個大圈,君侯還是回到了麥城。】
劉封暗暗感慨。
命運有時候就是這麼神奇,即便中途發生了許多的改變,最終也會在同樣的地方留下深深的腳印。
不同的是。
史載的關羽,是在麥城兵敗身亡。
如今的關羽,已經徹底擊敗了孫權,還能帶著大軍來麥城抵擋曹仁。
雖然途中波折四起,但荊州保住了。
次日。
關羽引兵到來,竟只比曹仁晚到半日!
一問方知:關羽知道麥城有糧草,故而令三軍輕裝急行百餘里。
得知劉封準備火燒麥城時,關羽也忍不住嚇了一跳:「幸虧關某早早傳信,這要晚一日,關某都得餓著肚子回江陵城了。這可是兩萬人能吃大半個月的糧食,你也真敢燒啊!」
劉封攤手:「能擋住徐晃十日就已經很難了,想再抵擋曹仁的大軍,除了火燒麥城,我可沒第二種法子。
更何況,我原本就是要回房陵的,為了拖住徐晃,我的糧食都被徐晃給搶了,君侯你可得補償我。」
言談間。
關羽也了解到了劉封這十日抵擋徐晃的經過。
聽到劉封跟徐晃又是換家又單挑,關羽的丹鳳眼中也忍不住驚意。
徐晃的武勇和統率,關羽都是非常清楚的。
【沒想到竟然能將大兄威逼到如此程度!大兄也老了啊。】關羽不由感慨。
感慨了一陣,關羽肅容又道:「兄長已令孟達和法尚書帶兵去房陵了,你暫時不用憂心三郡;兄長不日也將抵達江陵城。等退了曹仁,可先隨我回江陵城見兄長。」
聽得劉備要來江陵城,劉封心頭也不由一震。
雖然有派寇安國去給劉備送過信且又屢屢在外人面前表現出無心阿斗世子之位,但劉封的內心依舊有忐忑。
劉封也不敢肯定,劉備身邊不會有小人讒言。
這萬一有人給劉備暗示「劉封功蓋世子,軍威甚重,如今又失去繼嗣權,唯恐今後剛猛難制」,劉封就尷尬了。
「賢侄有心事?」
關羽見劉封表情有異,揮手屏退左右,似有猜測。
劉封輕嘆:「讓父王勞累奔波,是我這當兒子的不孝啊。」
實話,劉封自然是不能輕易說的。
劉封不肯說實話,關羽也不是傻子。
亦或者說:關羽本身就處於功高蓋主的位置,對劉封的處境反而更懂。
劉封不願說,關羽也沒再問。
只是在心底,關羽已生了別樣的心思。
【兄長自入川後,依附的豪族世家越來越多,這群人對兄長未必真心。
跟隨兄長的老人或是故去,或是年邁。
阿斗如今又年幼,若今後無宗室至親撐腰,恐難制衡豪族世家。
劉公仲文武兼備,假使真能與阿斗和睦,兄弟齊心,一人在朝,一人在軍,定能保住兄長基業。
這基業,是兄長打下來的!】
經歷諸多事。
關羽對豪族世家看得也越來越清晰。
遠如劉協,身為天子卻諸事不能自主;近如自己,身為治中的潘濬竟然都選擇投降孫權。
劉備雖然不止劉禪一個兒子,但其餘兩個兒子更為年幼。
唯有劉封,年長且又跟著劉備征戰多年,文武兼備,如今又在荊州立下赫赫功勞。
論威望足以震懾地方的豪族世家。
關羽唯一擔心的是:劉封是否真的願意跟劉禪和睦相處,兄弟齊心。
倘若兄弟鬩牆,不論誰贏了,都會動搖劉備的基業。
這不是關羽願意看到的結果。
(本章完)
(還有更新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