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十六 烈日灼身的袁紹
以郭啟為典型,還有很多其他的奇葩懶漢們、心懷不軌者,也在繁重且細緻的工作日常中暴露出了自己的本性,實在不能堅持,或者自動退出,或者被強行勸退。
到三月底,袁樹累計審核了四百多人的入會申請,又親自開除了七十一人的會員資格,將他們強行勸退。
另外,還有二十餘人在工作途中觸犯了一心會的會規,從而被強行清退。
情節嚴重的還被送給官府治罪,坐了大牢。
他們之中有人毆打農民,有人私自剋扣糧食、衣物,在縣中轉賣,以此牟利。
這些情況也都出現過,也讓袁樹感嘆貪污腐敗這個事情實在是一個世界性、歷史性的難題。
不管什麼組織,不管初心多麼美好,只要做大了,都不可避免的會出現此類問題。
他沒有別的辦法,只能進一步加強審計部的權力,讓盧植領銜審計部把好關卡。
他進一步促進了一心會的正規化,也使得一心會的會規在會員們的心中越發重要,越發深入人心,越發的注重辦事方法、注重規定。
沒人再把袁樹當作一個童子,也沒人再把一心會當作是一個搞笑的概念組織。
這個組織越發的正規、正式,人們談起一心會,也明顯更加嚴肅。
想要加入一心會的人越來越多,但是能順利加入的人卻不太多,規則越來越細緻、審核條件越來越嚴格。
但不管怎麼說,隨著袁樹的名望上漲,他的勢力好像也不可避免的開始了上漲。
另外,在學術層面,袁樹也沒歇著。
在這幾個月的時間裡,袁樹和關西名士法真就《孟子解詁》的概念性問題進行了十一次筆談,每一次都對外公開,相當於隔空辯經。
兩人雖沒有見面,但是彼此之間的辯論卻十分激烈、引人注目。
袁樹作為實際上的馬氏第一高足,與老派名士進行了激烈辯論,雙方互有勝負,難分高下。
最後,法真在郿縣老家公開表示無法駁倒袁樹,表示「後生可畏」。
他說袁樹的解經思路他依然不贊同,認為對孟子本意有曲解的地方,但是他沒有辦法駁倒袁樹的整體邏輯。
袁樹的思路有其合理之處,能自圓其說,能形成邏輯閉環,甚至基於此提出的方法論還能落地實踐。
他是沒辦法了。
或許只能等待其他有才能的人去辯駁了。
在此之前,他承認能夠提出自己的學說體系的袁樹是一個新銳的、優秀的「經師」,馬融得高徒,學術能傳承,他非常羨慕。
這是第一次有具備條件、資質、名望的學術宗師給袁樹冠以「經師」的稱號。
這對於袁樹來說,就相當於是一次加冕。
年僅十二歲的他,正式成為了一名大漢關西學術界所承認的經師。
他在成為高足之後,實際上就已經是一個可以向士人傳輸自己觀點的准經師了。
而法真這等人物的公開承認,則是進一步讓公眾都接受了袁樹成為經師的事實。
他有了自己的學說體系,有了自己的代表作,有了自己的信奉群體,一個以袁樹和致良知之學為核心的學術團體正式成型。
法真對袁樹的公開承認讓袁樹再一次聲名大噪,他作為儒士學者的身份就此坐實,再也沒有人因為他的年齡而質疑他的學術能力。
同時,更加沒有人輕視致良知之學和《孟子解詁》了。
以茂陵縣為中心,整個三輔地區的學者們都開始認真對待《孟子解詁》,認真審視袁樹的致良知之學和他的助農舉措。
而隨著春風吹拂、大地回暖,《孟子解詁》的熱度也從三輔地區吹向了弘農、雒陽。
弘農、雒陽之地的學者們對於這件事情很感興趣,也開始討論起了《孟子解詁》。
而隨著雒陽這邊的風潮,相距很近的潁川地區也開始關注起了這件事情。
作為東漢中後期天下文脈聚集地之一,潁川郡聚集了東漢中後期數量最多的士族高門,數量極大的士族高門也催生了大量經學大師,他們對於學術界的一舉一動都相當關注。
而袁樹這個異軍突起之輩出身自汝南郡,與潁川接近,同為天下文脈所在之地,潁川的士人們和汝南的士人們之間本身就有很多來往或者姻親關係,更遑論汝南袁氏這種超級家族。
第七代核心子弟袁樹在關西搞東搞西,名聲極大,年紀小小就開創自己的學術派別,註解《孟子》,以致良知、知行合一為核心構建學術體系,在關西之地得到了正式認可。
雖然說從西漢到東漢,漢帝國的學術核心逐漸從關西轉移到了關東,關東士人也逐漸開始輕視關西士人,可是破船還有三千釘,瘦死的駱駝比馬大,能在關西學術界得到正式認可,也實在是不容易。
馬融、法真等學者在整個學術界都有很大的名望,也有很多關東士人前往求學拜訪,他們的認可對於關東士人來說,不是不能接受的。
更何況袁樹才那麼點點年紀,還沒成人,就已經被認可為經師,自己的學術體系也初步受到認可,經受住了兩位大宗師的考驗。
這莫不是天才?
咱們各家都把各家的子弟吹得天花亂墜,真實情況咱們自己也知道,可是……你家真的出了一個天才?
真天才?
士族高門們集體震動,到處搜尋袁樹的事跡消息,找尋《孟子解詁》手抄本,研究袁樹提出來的學說,研究《孟子解詁》,想方設法的要搞清楚這個事情到底是不是真的。
一番研究下來,他們發現,這個事情還真是真的。
袁樹確實有自己的一套東西,自成體系,邏輯嚴密,言之有物,還有方法論和實踐成果,甚至還推出了自己的形象代言人——虞舜。
好傢夥,今文學派推孔子,古文學派推周公,你小子直接超級加倍,推虞舜是吧?
眼下這個學派規模不大、影響尚且有局限。
可是麻雀雖小,五臟俱全,一個學術團體該有的東西都有了,接下來就是向外推廣、擴張、增加影響力,一套組合拳打下來,天下格局大概就要變了。
以袁氏家族的政治人脈和資源,再加上袁樹這個真天才,簡直就是如虎添翼啊!
袁氏家族已經牛逼了六代,難道第七代人還要繼續牛逼下去?
甚至更加牛逼?
潁川郡那些自視甚高的士族高門對此都十分驚異。
與此同時,也有一些人感覺到袁樹這傢伙搗鼓出來的這個《孟子解詁》和他的致良知之學有點意思,看上去像是那麼回事兒,雖然沒有公開給袁樹說什麼好話,但是私下裡倒是研究起來了。
潁川荀氏、韓氏、鍾氏、賴氏、方氏、庾氏、繁氏等各大士族高門都有對袁樹的學說感興趣的族人,紛紛私下裡研究、交流,一時之間,士族子弟社交之時談論《孟子解詁》成為時尚風潮。
這個消息傳到了汝南,為袁氏族人所知。
袁氏族人且驚且喜,對此感到非常驚訝。
那些之前被袁樹頂撞過的族老得知袁樹的學說成為潁川士族的流行風尚之後,也沒有繼續說袁樹的壞話,反而說起了袁樹的好話。
對於袁樹一直念念叨叨要改名字的事情,他們似乎也沒有那麼多的反對情緒了,反而說袁樹是有自己的主見,這是好事,是可以興旺家族的事情。
袁樹的兄長袁基得知此事,大為感嘆,連連表示自己的弟弟在讀書學習這種事情上遠遠超過了自己,認為將來能夠興盛家族的不是自己,而是弟弟袁樹。
袁紹倒是怒火中燒,又是羨慕又是嫉妒。
得知袁樹名揚關西、成就偉業,他直接把自己的桌子給踹碎了。
他從小就和袁樹關係不睦。
當然這也不是袁樹主觀上的因素。
袁逢和袁隗的大哥袁成去世的時候沒有兒子,而當時,袁逢的庶子袁紹正好出生,家裡人一合計,乾脆就把襁褓里的袁紹過繼給了袁成傳承香火。
從宗法上來說,袁紹就此成為了一個剛出生就沒了爹的可憐孩子。
袁逢對此當然是心懷不忍與愧疚,所以在將近六年的時間裡,袁逢連帶著袁隗都對袁紹是關愛有加,那段時間裡,袁紹就是大傢伙兒的心頭肉。
這種情況一直延續到袁樹開始展現出不同尋常的風采之時。
袁紹比袁樹大了三歲,在袁樹發動【兩歲明句讀、三歲讀經典】的天賦技能以後,袁樹就成為了長輩們關注的焦點,原先的焦點袁紹就逐漸被邊緣化了。
袁紹哪裡受得了這種落差?
一開始,他也努力讀書,努力搞事情,但是努力在天賦面前的無力感還是很快擊垮了袁紹。
他嫉妒袁樹讀書好、把原先屬於他的來自袁逢、袁隗的關注都給吸引走了,憤怒之下,經常和他吵嘴、打架。
可是袁樹不僅讀書好,武德還很充沛,又有許崇那個狗腿子幫忙,實在是打不過。
讀書讀不過,打架打不過,眼看著自己淪為敗犬,袁紹也沒有別的辦法,只能不停的詛咒袁樹遭災。
袁樹因為名字的事情和族老鬧矛盾的時候,他很高興,覺得袁樹要被揍了。
袁樹被送到關西求學之後,他大為興奮,覺得屬於自己的關注度又要回來了,作為「長房遺孤」,自己又能得到關心寵愛了。
於是他進一步展現自己的才能,一邊讀書,一邊和汝南郡的高門子弟、豪強子弟交遊,充當龍頭老大,往返郡內,很快就擁有了豪俠的名聲,儼然是一個極具活力的社會小伙兒。
但是他漸漸覺得,事情好像和他期待的發展方向不太一樣。
袁樹越混越牛逼,汝南郡的江湖上雖然沒有了袁樹的身影,但是他的傳說一直都在。
袁紹經常在狐朋狗友們相聚玩鬧耍橫的場合聽到袁樹的名字,聽到大家都在議論他——看,他就是袁樹的兄弟。
明明是兄弟兩個人,為什麼我卻不配有姓名?
昏暗中,我為什麼卻有種烈日灼身的錯覺?
他覺得他的生活即將進入永夜。
眼瞅著自己快要從【豪俠袁紹】變成【袁樹的兄弟】,袁紹一怒之下怒了一下,除了一張可憐的桌子被踹碎了之外,什麼也沒有改變。
沒辦法,袁樹的牛逼是高端的,大氣的,上檔次的。
袁紹再怎麼惱火,也無法就學術問題展現自己的「長處」。
袁樹正兒八經提出學說、寫了學術文章、成為關西名士認可的經師,刷新大漢最年輕經師的記錄,還有快兩千人相信他的學說,跟著他混,實質上已經成立了學派,牛氣沖天。
而袁紹的學術水平……
不能說沒有。
有那麼一丟丟。
但是袁紹的學術水平就和康帥博紅燒牛肉麵里的牛肉一樣,實在不是袁紹的主要組成部分。
他倒是擅長物理辯經,但是這物理辯經的手法怎麼能拿到正兒八經的學術場合上呢?
而且就算是物理辯經,他貌似也不是袁樹的對手。
袁樹那邊一招手,兩千ishu群起響應,全都是關西高質量男性,飽讀詩書,武德充沛。
而他這邊,只有區區三五十膏粱子弟、街頭混混跟在後頭,再加上一個狗頭軍師許攸搖旗吶喊,戰鬥力和袁樹那邊的兩千小弟比起來……
略顯不足。
打起來勝算也不太大。
袁紹為此十分苦惱。
又是羨慕、嫉妒,又是痛苦、自卑,種種情緒交織在一起,他覺得他心裡的苦簡直比大海里的水還要多,少年維特的煩惱和他一比都能算作天線寶寶般的無憂無慮。
後來,他通過某些渠道入手了一本《孟子解詁》的手抄本,試圖從中找尋袁樹的弱點然後擊破之,從而直接獲得超越袁樹的名望,踩著袁樹向上爬。
然後,這一計劃以他的睡眠質量得到極大提升而告終。
睡醒之後,袁紹的身體更加健康,但是心裡更加苦澀了。
可無論他怎麼苦澀,十五歲的他也沒有辦法現在就去找袁樹麻煩、給他一點顏色瞧瞧。
他也只能暗暗發誓,等自己先袁樹加冠、做官之後,一定要在官場上超越袁樹。
於是,他開始嘗試鑽研為官之道,想要在這條賽道上另闢蹊徑。
(還有更新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