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4章 殖民阿曼
第294章 殖民阿曼
在葡萄牙政府向西班牙轉交了幾內亞殖民地和濟金紹爾殖民地的主權之後,他們就將所有的精力放到了殖民布翁達王國的計劃上。
而西班牙這邊,除了繼續推動國內的五年發展計劃之外,剩下的精力也全部用到了西非殖民地開發計劃上。
說起西班牙的五年發展計劃,目前已經到了第三次五年發展計劃的中期階段。
因為普里莫首相被刺殺之後組建了臨時內閣的原因,導致目前西班牙內閣政府的任期和五年計劃的時間有了一定的偏移。
不過這也算不上什麼大事,畢竟五年計劃除了首相推動之外,卡洛也是主要推動者。
不管西班牙的首相會不會換人,西班牙政府始終是要推動五年計劃繼續進行的。
1882年8月18日,卡洛在馬德里王宮召見了新任首相卡諾瓦斯,並且祝賀他成功獲得連任,成為西班牙薩伏伊王朝第四屆內閣政府的首相。
卡諾瓦斯首相當然明白他能在眾多西班牙官員中殺出重位的原因,忠誠於王室也是他首先要做的事情。
卡諾瓦斯首相再次向卡洛表達了恭敬的態度,並且表示西班牙政府會在王室的帶領下深入五年發展計劃的推進,並且重視西非殖民地開發計劃,實現卡洛所提出的讓西班牙再次偉大的目標。
兩人會面的時間並不長,畢竟在國王和首相都沒換人的情況下,內閣政府的各項政策也不會有太大的偏移。
值得一提的是,因為塞拉諾大公選擇退休的原因,國務大臣也就是副首相的職位有了新的人選。
卡洛也並未從保守黨選擇副首相人選,而是選擇了普里莫首相時期就已經加入進步黨的前財政大臣埃瓦爾德。
埃瓦爾德巴特爾對西班牙也可謂勞苦功高。早在第一屆內閣政府時期,他就擔任著政府的財政大臣之位,對西班牙的經濟發展有著極大的貢獻。
當時的他和魯伊斯並稱為普里莫首相的左膀右臂,這三人也是進步黨的三大巨頭,是進步黨當時雄踞西班牙第一大黨派的原因。
可惜的是,普里莫首相遭遇刺殺之後,魯伊斯選擇了背離王室的道路,最終不僅功虧一簣,自己還遭到了處決。
埃瓦爾德並沒有受到牽連,但隨著塞拉諾大公成為首相,卡諾瓦斯伯爵被立為副首相,進步黨掌控西班牙政壇的局勢也徹底被瓦解。
如果不是卡洛任命他為副首相,埃瓦爾德很難繼續擔任西班牙的內閣大臣職位。
因為此時的卡諾瓦斯首相已經擁有足夠的影響力,他完全可以將這些職位的官員換成保守黨的議員,從而做到對政府的掌控。
考慮到西班牙不能一黨獨大,卡洛最終選擇讓進步黨目前影響力最大的埃瓦爾德成為西班牙的副首相,起到制衡首相的作用。
當然,這並不是不相信卡諾瓦斯首相。只不過從制衡的角度出發,西班牙還是需要另一個黨派的副首相來進行政治平衡的。
卡洛計劃中的西班牙政府,是要實行三黨制輪替執政的。目前的自由黨也在不斷的改變當中,卡洛特意吩咐卡諾瓦斯首相保留了教育大臣傑拉德的職位,這也是為了保護自由黨,避免這個西班牙第三大黨派徹底淪為小黨野黨。
在西班牙大力發展國內工業和經濟的時候,國際局勢也不是那麼和平。
之前挑動了突尼西亞戰爭的法國總統茹費里,因為法國耗費大量資金卻沒有占領整個突尼西亞的原因,最終還是失去了自己的總理寶座。
但他並未因此而放棄自己的政治主張,反而大肆宣傳殖民擴張帶給法國的好處。
在歐洲各國都有殖民動作的情況下,法國也在全世界範圍內不間斷的尋找著自己的殖民目標。
法國除了在非洲擁有大片殖民地之外,他們在亞洲也是有面積不小的殖民地的。
因為英國占據了整個印度的原因,法國只能謀求更遠的東亞和東南亞,最終在東南亞的越南和柬埔寨等地建立了自己的殖民地。
但法國人的殖民地規模並沒有那麼大,當地包括越南在內的其他國家仍然在不間斷的反抗著法國的殖民統治。
早在茹費里還是法國總理的時期,他就通過了一筆240萬法郎的軍費,這筆軍費正是用來征服越南地區的。
哪怕茹費里已經不是法國總理,法國對于越南地區的殖民也一直沒有停止,甚至相關的殖民行動越來越激烈。
隨著時間來到1882年的年底,茹費里為了再次當選法國總理,在法國各大城市高調傳播著自己的殖民擴張理論,並且表示如果他能夠再次當選法國總理,他會讓法國的殖民地擴張至少幾十萬平方公里的土地。
其實按照茹費里在突尼西亞戰爭中的成績來看,他是很難再次成為法國總理的。
但問題是,凡事也得看對比。這段時間的法國局勢可不平靜,法國在短短几年的時間裡多次更換總理人選,最頻繁的時候甚至在一年多的時間裡換了三任總理。
這也導致法國政府的政令很難下達到各地區,就算政令下達到各地區,還沒等妥善的執行下去,高層的法國內閣又會更換新的政令。
在這樣的混亂政治局勢之下,茹費里力主對外殖民擴張來消除內部政治混亂的影響,確實贏得了一部分人的支持。
時間來到1883年,法國政壇的變動讓茹費里看到了機會。
大名鼎鼎的法國皇帝拿破崙的侄子,曾經的威斯特伐利亞國王的長子熱羅姆拿破崙波拿巴宣稱自己要當法國國王,並且鬧出了不小的動靜。
作為拿破崙的親侄子,熱羅姆拿破崙波拿巴對法國王位的宣稱引起了一部分保王黨的關注,畢竟保王黨中也是有著波拿巴派系的。
拿破崙三世之所以能夠建立獨裁統治並且重建法蘭西帝國,這其中保王黨,特別是波拿巴派系的保王黨可是出了大力的。
對於法國政府來說,他們註定不能對熱羅姆拿破崙波拿巴的宣稱無動於衷。
法國國內的保王黨派系是很強大的,只不過因為曾經統治過法國的王室太多,導致法國國內的保王黨分裂成了正統派,奧爾良派和波拿巴派,所謂的正統派其實就是支持波旁家族的派系。
既然不能無動於衷,那就代表著法國政府必須要做出選擇。要麼默認熱羅姆拿破崙波拿巴的宣稱,但這很有可能導致拿破崙三世的獨裁統治重演,法國很有可能重新變成一個君主制國家。
要麼就在這一切發生之前推動驅逐法案,強行驅逐熱羅姆拿破崙波拿巴,讓法國脆弱的共和統治穩定下來。
其實正常情況來說,法國總理推動驅逐法案是很容易的。總理本來就是議會選舉出的政府元首,議會又怎麼會反駁總理的提議呢?
但問題是,此時的法國總理阿爾芒法利埃身患重病,他的總理位置甚至也是臨時兼任的。
這也導致法國政府向參議院提出的驅逐法案被反對者堅決拒絕,患病的總理阿爾芒法利埃也清楚局勢超出了自己的控制,因此果斷的在參議院拒絕自己的驅逐法案之後宣布辭職。
阿爾芒法利埃總理宣布辭職之後,茹費里立刻迎來了大好機會。
他成功於選舉中獲勝,並且順利的再次登上了法國總理的寶座。
再次成為法國總理的茹費里沒有絲毫猶豫,他立刻加大了法國政府對于越南地區的殖民入侵,並且宣稱不惜動用更多的軍隊征服越南。
法國對于越南的謀劃已經長達數十年,期間法國軍隊與越南軍隊的摩擦也多不勝數。
這次進攻越南法國人明顯進行了更加充分的準備,光是軍費撥款就已經高達上千萬法郎,甚至還從歐洲的艦隊中調撥了兩艘軍艦前往東南亞,足以見得法國政府對這場戰爭的重視。
其實早在突尼西亞戰爭爆發之前,皇家安全情報局就向卡洛報告過法國的殖民入侵計劃。
只不過因為當時突尼西亞戰爭的原因,讓法國暫緩了對越南的進攻。突尼西亞戰爭最終的戰果也沒像法國政府預料的那樣,這也導致法國政府經歷了一年多的混亂,就更不可能對越南發動戰爭了。
眼下茹費里重新成為法國總理,看樣子法國對越南的戰爭已經勢在必得。
不過,作為法國的競爭對手,卡洛可不會坐視法國發動對越南的戰爭。
對於卡洛來說,讓法國深陷越南戰爭的泥潭,這絕對是這場戰爭最好的走向。
卡洛並不在乎這場戰爭誰輸誰贏,唯一在乎的一點就是法國在這場戰爭中的傷亡如何。
換句話來說,法國人可以贏得這場戰爭,但他們必須要付出大量的傷亡,也需要投入大量的軍費才行。
只有這樣,法國人才能休養生息一段時間,暫時放棄對非洲殖民地的開拓。
其實對於卡洛這個穿越者來說,這場戰爭的結果以及法國真正的對手到底是誰是很清楚的。
既然要讓法國深陷戰爭的泥潭當中,那麼最好的辦法就是幫助法國的敵人,讓法國不那麼輕易的就能贏得戰爭。
在皇家安全情報局確定法國即將發動更大規模攻勢的第一時間,卡洛就讓皇家軍工廠的相關銷售人員與越南以及其背後的國家接觸,想辦法銷售西班牙的武器裝備。
不管是西班牙的制式步槍維塔利M1872步槍還是目前大量裝備的鋼製大炮,都是可以出售給越南和其背後的國家的。
只要在武器裝備方面不落後太多,相信越南軍隊還是能抵抗一段時間的。
畢竟法國人動員的軍隊也不都是由法國人組成的本土軍隊,還是有許多土著軍隊混入其中的。
如果越南和其背後的國家願意的話,西班牙甚至可以對其出售軍艦。
上到西班牙的兩種型號的鐵甲艦,下到各種各樣的巡洋艦和岸防艦,都是可以出售的。
為了能夠趕上戰爭,西班牙甚至可以出售目前海軍裝備的現役軍艦。反正西班牙的造艦計劃也在源源不斷的建造著鐵甲艦和其他的軍艦,出售舊軍艦建造新軍艦,對西班牙海軍來說反而是賺的。
皇家軍工廠的銷售人員隨著卡洛的命令遠渡重洋前往東南亞,他們手中不僅攜帶了西班牙可以對外出售的武器裝備的部分資料,還攜帶了西班牙現役軍艦的一些圖片。
畢竟只有充分向越南和其背後的國家展現西班牙武器裝備的強大,才能讓他們誕生購買的興趣。
因為西班牙本土和東南亞間隔上萬公里的距離,這也導致皇家軍工廠的銷售人員想要趕往東南亞,至少也需要一個多月的時間。
在此之前,卡洛就只能讓皇家安全情報局密切關注法國政府的動向,藉助法國政府的動向來判斷戰爭的局勢。
卡洛也沒閒著。既然法國無暇他顧,那麼西班牙肯定是要發動殖民戰爭來擴張自己的版圖的。
西班牙下一步要擴張的目標也很明顯,那就是之前在殖民地置換中英國人點頭同意西班牙殖民的阿曼地區。
對於西班牙來說,除了阿曼地區所擁有的石油之外,這裡的地理位置也是很重要的。
西班牙在東南亞地區擁有菲律賓殖民地,這也是目前西班牙面積第二大的殖民地。
西班牙本土和菲律賓殖民地之間間隔了上萬公里的距離,但這上萬公里的距離之中並沒有什麼西班牙的殖民地可以作為中轉地。
換句話說就是,西班牙本土前往菲律賓殖民地的這上萬公里的路程中,西班牙的商船和軍艦隻能停靠在其他國家的港口,要受到其他國家的限制。
雖然目前隨著軍艦噸位的增加,軍艦遠洋航行的里程數也在不斷增加。但目前的軍艦是遠遠做不到上萬公里不在海岸停靠的,畢竟除了需要補充煤炭之外,還需要補充船員所需的生活物資。
從地圖上也能看出,阿曼雖然偏離了航線,但也差不多在西班牙本土和菲律賓之間的中間位置。
只要西班牙能夠占據阿曼,就能夠將其作為中轉站,讓來返於本土和菲律賓殖民地之間的船只能夠停靠在阿曼的海岸,補給物資並且休整一段時間。
當然,占據阿曼也不全是好處。
這裡畢竟靠近英國的印度,早在十多年前,英國就入侵過阿曼,並且逼迫當地的土著簽署了各項不平等條約。
雖然西班牙通過殖民地置換拿到了殖民阿曼的權力,但阿曼周邊的土著國家早已被英國滲透。
甚至就連阿曼這片土地上,都存在著一些英國人的足跡。等到西班牙越來越強大,英國人肯定會對西班牙所占據的阿曼更加防備,甚至會找尋機會重新奪回阿曼。
占據了阿曼,就代表著西班牙和英國的關係進一步被破壞。
但這片土地始終還是要占據的,除了地理位置之外,這片土地上也存在著大量的油田,在未來石油升值之後,這裡的經濟價值可是很高的。
甚至如果能在英國陷入戰爭泥潭之時搶先吞併休戰諸邦,未來光靠賣石油產生的收入,就足夠西班牙進行各種各樣的軍事行動了。
所謂的休戰諸邦就是後世的阿聯地區,雖然這裡是一片沙漠,但這裡在後世可是相當出名的。
憑藉著石油,這裡的土著國家相當富裕,甚至還誕生了杜拜這座世界渴望之城。
當然,在中東石油沒有被發現的現在,這裡還只是一片普通的沙漠。
當地也有各個邦國存在,只不過這些小規模的土著邦國在英國或者西班牙的面前,實在是沒有什麼存在感。
相較於法國所謀求的越南人,西班牙殖民阿曼所面對的敵人明顯更弱,這也是卡洛沒有過多猶豫就決定發動殖民戰爭的原因。
此時還處於大殖民的時代,歐洲各國都在不斷的進行著殖民探索。
西班牙作為列強國家,如果不主動的進行殖民開拓的話,在殖民方面肯定是要落於人後的。
阿曼地區的土著勢力並不強大,這也是卡洛提出戰爭計劃之後,下議院很快通過了政府的提議的原因。
因為之前的約定,英國人並不會幹涉西班牙殖民阿曼的行動。法國也在發動著越南戰爭,這也代表著不會有國家干涉西班牙的行動。
既然沒有列強國家干涉,那西班牙自然不需要進行太大的動作。
根據國防部門的預估,征服阿曼只需要出動四個殖民地守備團不到一萬人的兵力,再加上一小支分艦隊即可。
發動這場小規模戰爭所需要的軍費成本甚至只需要不到500萬比塞塔,對於此時的西班牙政府的財政來說,這筆開支簡直是九牛一毛。
1883年3月12日,西班牙政府正式發動了對阿曼的殖民行動。運載著8000多人兵力的運輸船被一支分艦隊保護著,浩浩蕩蕩的前往阿曼地區。
5000字二合一章節,求月票!
(本章完)
(還有更新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