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現代都市> 慢著,請別叫我昭烈帝> 第415章 大宛王:天馬不給!

第415章 大宛王:天馬不給!

  第415章 大宛王:天馬不給!

  來人一路呼喊策馬進城,緊接著踏蹬上了城頭,將自己的佩刀脫刀交給了士卒,手中高舉看一卷帛書,先遞給了郡屬更對驗,

  頭戴武棄的武官面容尋常,唯一引人注目的則是他兩頰與下顎長看濃密粗硬的鬍鬚。

  上前對張恭行禮拜道:「張府君,鄯善國王、車師前部國王,欲遣使團三百餘人,前往雒陽拜見漢家天子,進獻金器、玉器、石蜜、香、砂等物,以及有大宛天馬血統的駿馬二匹只願求天子賜龜綬。」

  此話一出,讓張恭撫鬍鬚的手頓時僵住,露出錯不已的表情。

  不是,西域諸國的國王發了什麼症,與鮮卑部落通商這麼久,難道不知大漢自黃幣作亂後,便一直沒喘過氣來麼?

  又遭董卓焚燒陽,燒毀宗廟,挖掘帝陵,眼下天子都來了河西走廊,還想去陽朝拜覲見大子,欲求賜龜綬,封土號。

  盼望讓你漢家阿翁出兵,將汝等從鮮卑人的馬蹄下解救出來,怕做夢還沒睡醒,中原漢統都已經搖搖欲墜,哪有餘力去幫西域。

  觀看最新章節訪問sto9.c🍍om

  熹平六年,夏育、田晏、臧昂三人各領萬騎出塞二千餘里討鮮卑,結果輻重盡失,死傷慘重而還,從此大漢再無力遏制鮮卑,何況此垂危之際?

  頭戴武棄的武官瞧見張恭哪怕拿到帛書細觀,也是半信不信的模樣。

  又咬牙拱手復說道:「啟稟張府君,吾自玉門關疾馳而來,除了鄯善國前來傳信的使者外,一同而來的還有一隊百人胡商。」

  「置所有善多國胡語者,偶然間聽胡商私下所言,半年前漢家中原有天子即位,鮮卑部落檀石槐之孫步度根為賀天子新立,為向大漢負荊謝罪,故遣鮮卑使者策馬往西至大宛,見大宛王索要天馬。」

  「不想大宛以烏孫在前為屏藩,竟直言拒絕,還有大臣戲謔道:石槐單于已亡,步度根名一無所聞,其兵可威大宛乎?步度根聞之大怒,命部落大人向西越孫烏,強擊大宛。」

  「鮮卑兵鋒未至,西域諸國私下俱有傳聞,漢家有天子奉大統之事,恐不假也。」

  武官一番各種信息頗多的話,使張恭忍不住瞪圓了雙眼,停下觀看手中的帛書,立刻抬起頭望向對方,一時間竟有些語塞。

  想說大宛王膽子是一如既往的肥,鮮卑人求馬是為了進貢給漢家天子,你這爾小邦,區區之眾也敢拒絕。

  是忘記定遠侯當年縱橫西域之事嗎?

  漢家才撤走都護府多久,便這麼快忘了漢家阿翁數百年的威。

  沒看到鮮卑首領步度根也要向天子泥首謝罪,竟然敢仗著離大漢萬里外,連天子進貢之物,問都不問就直接拒絕。


  要是新天子也如孝武一般,對掌控西域諸國興趣甚大,換做誰出任大都護聽聞此事,

  皆會對問罪大宛躍躍欲試,表面上是拒絕了鮮卑首領,暗裡卻是打了漢家天子的顏面。

  「置所屬吏可曾聽清,陽天子是何許人也?」張恭猛地想到一件重要的事,這麼說來不一定四世三公的袁氏取得天下,極有可能有宗室崛起,效光武故事,再度中興漢家。

  難怪涼州賊要帶著皇子劉協逃到河西,漢軍都已經打進關中,恐怕盤踞河北的袁本初與公孫伯圭等諸侯盡數討滅了罷?

  這到底是哪個劉氏宗親?是劉虞、劉岱亦或是益州牧劉焉?

  該死的羌胡部落與涼州賊阻斷道路,讓敦煌郡此刻才意外從胡商嘴裡得知關東竟有翻天覆地之變。

  真是該死,陽朝廷初立,竟然害得我沒派人進貢前去祝賀,連珍藏多年的蒲陶酒這種中原罕見之物也沒派上用場,否則必會得天子所愛。

  張恭想到自己此時的太守之職,是敦煌各豪族推舉,不僅違反了漢律,亦沒得到朝廷的允許。

  不想辦法立功贖罪,待漢使趕來河西就難辦了。

  「不知天子為哪家宗室,只知天子曾為漢王,得天下勸進—」

  鬍鬚濃密粗硬的武官,回憶了片刻,拱手說道。

  沒辦法,這都不知道是經過多少人傳播的消息了,從敦煌縣到陽城,五千五百里之遙,還是取直線而量,若算上實際的繞路,那就更遠了。

  要不是臨近的西域兩國聞風而動,準備安排大臣使團,又欲遣公主過河西走廊,他們都不一定能得知如此重要的事。

  「鮮卑人的口風真緊,虧得敦煌還與其購買馬匹,連這種事竟也隱瞞,胡人果然始終無信義。」

  張恭不由在心中感慨道。

  他看到帛書裡面寫著:鄯善國與車師前部國兩國將遣珂寒公主,以及大臣阿賴那氏代表兩國國王勤見天子,好再為大漢屬國,日後必連年進貢不斷。

  請求敦煌出兵護送使團,能安然渡過賊寇甚多的各地,諸國國王定將感激不盡。

  當看到使團內還有僧侶之名,這些佛教人士恐怕打算帶著西域佛經進漢家,欲將小乘佛教再度傳入陽罷。

  「不知京都的白馬寺有無重建,朝堂百官還會青睞天竺佛陀嗎?」

  張恭舉目望朝東邊,仿佛想透過群山峻岭,一眼過覽陽。

  可惜映入眼帘的只有漫天黃沙,大風鳴咽地刮過細沙,天地廣大,想遙望富饒的中原何其難。

  「只望天子有通西域之心,遣漢軍討平雍、涼的羌胡之患,使馬車、駱駝再度來往絡繹不絕,彰漢家之盛罷。」


  張恭回過神把西域國王寫的帛書,折好塞入袖中,有些感激書信來得及時,讓他能下定決心聯合當地豪族攻下酒泉郡,醃製郭記的頭顱,送到陽作為朝拜天子的貢禮。

  唯一叫人棘手的事,就是如何安然無恙的將陳留王與王后兩人一起平安救出來。

  既有天子繼承宗廟,為展現仁厚之心,陛下定會寬待劉協,不能讓他受到絲毫的差錯。

  所以各家豪族不僅要立功,還要將功勞立得漂亮,使百官無可指摘「左右主記,立即撰寫書信送至敦煌各氏大族,邀約來此議殊勛異績!」

  張恭眼晴微眯,鏗鏘有力道。

  (還有更新耶)


  • 小提示:按【空格鍵】返回目錄,按(鍵盤左鍵←)返回上一章 按(鍵盤右鍵→)進入下一章

  • 章節錯誤?點此舉報
    • 錯誤
    • 手機
    關閉
    Cookies Policy|DMC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