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9章 深度整合

  第299章 深度整合

  百曉生開啟上市之路,俞興自然忙到飛起。

  作為正式確定下來的電車團隊顧問,龐瑞陽這個老副廠長很知趣的沒有再打擾俞興,也沒有騷擾同樣很忙的整個團隊,反而是要來目前已經梳理的資料,耐心的全部瀏覽並琢磨這電車到底應該如何做。

  不了解不知道,一了解就感覺新東西好像層出不窮。

  燃油車的三大件是發動機、變速箱、底盤,這是百年汽車工業的技術沉澱與經驗驕傲,而電車即便是增程路線,它首先繞過了變速箱,其次電池如果放在底盤,重心的作用便讓它更好調教,最後是發動機的核心作用是發電,通過與發電機、電機、車輪的串聯結構來輔助驅動。

  這樣既規避了變速箱的專利困境,也無需複雜的動力耦合,極大的降低了研發門檻。

  龐瑞陽出現一種極其真切的「活到老學到老」的感慨之感,幾乎是沒日沒夜的學習電車這一新的行業方向知識。

  6月7日的晚上,來自電車團隊的最新一份材料引起龐瑞陽的注意,他發現序列很高的車機系統的考察接觸被俞興直接叫停了。

  這種決策顯得頗為奇怪。

  不同於燃油車的輔助作用,龐瑞陽在到手的調研報告裡看到對電車車機系統的定位是「軟硬體協同的信息交互中樞」,核心作用是整合能源數據、傳遞控制指令等等,還得與電池管理系統、電機控制器具備協同作用。

  st🎉o9.com提醒您查看最新內容

  龐瑞陽對於報告裡分析油車、電車在定位、功能、架構等方面的用詞揣摩許久,基本認同了裡面的結論。

  同時,他也看到了團隊在這方面考察與接觸的進展,確定鵬城有一家研發智能車機的路暢公司,已經進入了合作接洽的階段。

  按理說,相較於壓鑄機、毫米波雷達等方面存在的困難進展,這種合作應該是一拍即合的,但是……

  龐瑞陽左看右看,只看到俞興的叫停批覆,也罕見的沒有任何理由。

  他這一夜反覆琢磨,實在忍不住又給車機小組的組長何天睿打了電話,詢問這方面的具體情況。

  「龐廠長,我也不清楚為什麼被叫停,可能俞總有新的考量,這個需要等等看了。」何天睿實際是有些迷糊和無奈的。

  龐瑞陽琢磨一會,問道:「路暢公司的技術實力不行嗎?」

  「我們考察下來,這個路暢公司還不錯啊,再怎麼也比那些剛攢的項目強吧。」何天睿認真的說道,「它成立有5年了,剛開始做GPS導航,07年推了專用的DVD導航,能覆蓋大眾、豐田等主流車型,去年搞了3G導航,今年推出了安卓車機,定位也很準確啊,要把車機從導航工具升級到智能平台。」


  他說到這裡,轉而提出一個請求:「龐廠長,俞總那邊沒給理由,你回頭見他的時候幫我們問問,看看這一塊到底是怎麼想的啊。」

  何天睿這個小組已經把國內的供應商都考察了一遍,也知道俞總對安卓系統很看好,所以,對於推動與路暢公司的合作比較有把握,也就格外迷惑為什麼出現變故。

  龐瑞陽應了下來,第二天一早就在吃完飯後有些笨拙的在屏幕上按來按去,給俞興發了一條很長的微信。

  他為了跟上時代,上一周剛買了一台觸屏的安卓手機。

  大約十分鐘,回復來了。

  「周六上午10點,我正好要在環球金融中心15樓見一個寶馬EEA部門的博士,你到時候一起過來。」

  龐瑞陽知道EEA是電子電氣架構部門,對於俞興口中的寶馬博士就有了頗高的期待。

  只是,周六上午一見人,瞧見這個莊冠霖是小年輕,又彼此介紹之後知道對方只是寶馬EEA的普通員工,難免就出現了落差,但他很快就聽到了事關這次車機被叫停的分析。

  「俞總,谷歌那種全球巨頭,它既然在做安卓系統,以後肯定會把它推廣到汽車之上,只是現在的主要精力是做手機這一塊而已,你別看這個路暢公司做了所謂的安卓車機,但它只能實現簡單的導航、語音什麼的,完全和你要做的電車不是一回事。」

  「另外,我得說,相較於以安卓為基礎來打造電車的車機,我認為Linux才更適合深度整合電車的不同零件,車載處理器SoC、電源管理模塊、總線控制器……這些都得定製化更高的Linux才適配,而且,對於硬體的要求也低一些。」

  「寶馬這邊已經和Linux基金會簡單的聊過,他們肯定要推Linux系統在汽車行業的標準化應用,這個時間也不會太遠,但谷歌就不一定了,智慧型手機的增長在未來幾年才是安卓的首要任務。」

  莊冠霖侃侃而談,既有自己的看法,也談到在前東家所得到的信息。

  俞興對於前者有模糊的認知,更感興趣莊博士透露的後者:「Linux要有汽車系統的項目嗎?也會是開源的嗎?」

  莊冠霖確認道:「肯定是開源的,估計也會有不少供應商,至少,像德州儀器、英偉達那種公司都應該會加入的,我看過俞總你和馬斯克的交流,特斯拉現在在美國其實挺火的,他前兩年亮相的那個Model S很受關注。」

  俞興微微點頭:「既然這樣,我們做這一塊就離不開找德州儀器做供應商,還是應該藉助開源的力量來儘快縮短研發時間和研發難度。」

  他做電車在現階段的第一目標是做成功,而這段時間對供應鏈的考察與接觸則是想辦法催化無法採購的零件供應,比如,毫米波雷達壓根買不到。


  既然要做成功,像德州儀器、英特爾這種巨頭公司就是繞不開的存在。

  如果德州儀器、英特爾乃至博世等供應商會一起來推動Linux在汽車行業的標準化,那趁著這樣的發展來研發Linux的車機便是最好的選擇。

  「是啊,而且,基於Linux來開發,如果安卓以後的生態很好,也可以內置定製化安卓的運行環境,這樣能支持一部分的安卓應用就行,畢竟,在車裡常用的應用不會太多。」莊冠霖很認真的說道。

  俞興笑道:「莊博士這麼有信心,那我就很放心了,我就是模糊感覺可以這樣做,還得是你們專業人士發聲,我才有信心拍板。」

  他是在百曉生上聯繫了這位寶馬EEA部門的員工,對方剛一接觸就很熱情,兩人在論壇私信里聊了兩天就敲定跳槽加盟。

  莊冠霖是在海外的寶馬總部工作,這種跳槽是直接從德國慕尼黑回了申城。

  俞興其實是試探式挖人,也沒想到對方會那麼乾脆。

  他重新給莊博士添茶,又給越聽越不明白的龐廠長遞煙,隨即緩了緩技術方面的話題,笑道:「莊博士,你願意來碳矽集團,我還挺受寵若驚的,我一直沒好意思也沒敢問,生怕我一問,你就不來了,現在你到我面前,我敢問了,你怎麼願意來我們這邊的?」

  莊冠霖不以為然:「我又不是什麼寶馬總裁,俞總願意讓我加盟,我也挺高興啊,我是覺得電車是個很有潛力的趨勢,但寶馬這一塊是很慢的,如果寶馬願意快速推動,我可能確實不會動離開的念頭。」

  「但是,他們這一塊是真的慢,包括我接觸到的奔馳、奧迪的同學朋友,這一塊都是相似的。」

  「我一直在關注特斯拉的進步,如果俞總這邊沒機會,我可能就會去特斯拉試試了。」

  莊冠霖最後笑道:「當然了,我也很好奇能把微信運營到那種程度的俞總是什麼樣的人,又能把電車做到什麼地步,嗯,增程路線吧,雖然不太被我欣賞,但它確實對用戶是有價值的,也有利於更短時間裡取得成功。」

  他是百曉生的准資深用戶,圍觀了俞博士運營微信的全過程,對於企鵝那種巨頭陷入如今尷尬的戰略處境也是嘆為觀止的。

  如果沒有這層欣賞,莊冠霖是不會考慮來的,而在線上聊過尤其是看過碳矽集團梳理的供應鏈情況之後,他就下了最終的決定,願意回國來試試機會。

  他結合碳矽電車團隊的材料判斷,國內供應鏈存在不少薄弱環節,但是,這既是缺點,也是機會。

  想把電車做好,那一定要有願意協同的供應商。

  像碳矽集團這種新出來的項目,國際上老牌的美國博格華納、日本電裝等供應商,他們能給出什麼樣的協同研發是可以想像的,而電車要做集成,要做技術創新,必然是供應商越協作越能深度整合。


  老牌的很難跟著一起深度,而國內這些剛起步的公司卻必然要跟著一起深度。

  莊冠霖認為從這一點來看,後發未必不能先至,畢竟,從燃油車切換到電動車,差別還是很大的。

  他心裡有很多考量,但此刻面對俞總的詢問,又給出另外一個理由:「而且,俞總是個好老闆,願意分錢,那我肯定也願意跟著流汗。」

  俞興笑眯眯的說道:「分錢這種事不用說,莊博士,我現在還有一個問題或者說憧憬吧,如今的智慧型手機都可以遠程的升級系統,這方面已經很成熟了,而電車既然通過車機和電控來做控制,是不是也可以像手機一樣來遠程升級?」

  莊冠霖微微一怔,思考幾秒後說道:「本田在2000年的時候就通過T-Box實現了導航的升級,還有遠程鎖車。」

  俞興點頭道:「我知道那個,但它那個只是汽車的信息娛樂系統,沒有涉及核心功能,我們要做的電車的動力系統、電池管理、人機互動這些都是和燃油車不一樣的,那能不能遠程來讓這些重要的功能隨著我們的研發而像手機系統那樣升級呢?」

  莊冠霖從沒想過這個方向,低頭陷入思考。

  俞興繼續說道:「我見馬斯克的時候也和他聊過,他沒多說,只說了這和燃油車不一樣,不再是打補丁,而是功能的進化,你覺得呢?」

  這實際上就是自特斯拉Model S以來漸漸被新能源行業接受的OTA功能。

  OTA遠程在線升級,通過網絡對軟體系統、功能模塊進行遠程更新,可以覆蓋動力系統、底盤控制以及後續的智能駕駛能等重要模塊。

  只是,現在對於這種方向並沒有什麼討論。

  沒有討論並不意味著不能設想實現。

  莊冠霖聽完俞興的說法,腦海里閃過諸多念頭,能做到嗎?能吧,電氣化,電氣化,到底如何電氣化,這就是一種極具開拓性的方向。

  燃油車可以說是機械主導的硬體汽車,電動車在擁有電能驅動之後完全可以通過三電系統和集中式的電子架構來成為移動的智能終端。

  莊冠霖的念頭跳躍著的想到了2009年開始研究無人駕駛的谷歌,如果想要無人駕駛,無疑就必須讓汽車成為智能終端,而一旦真的實現,不亞於從蒸汽時代到電氣時代的發展。

  他坐在環球金融中心15層的辦公室,目光有些失焦,如果想要實現這樣的升級功能,那也得對供應商提出更高的要求,也對與供應鏈的聯合研發有更深層的標準。

  深度整合,深度整合。

  只有深度整合,才能實現遠程升級,才能實現電氣化改造,而這又回到了矽碳集團目前在做的供應鏈考察、梳理、合作、催化之上。


  想要尋求深度整合,現在做的就是第一步。

  長遠的目標至此重新回到了現實的工作。

  莊冠霖沉默著思考了許久,緩緩說道:「俞總,傳統車企的更新是限於單一模塊的,比如,導航,寶馬也可以更新導航地圖,但屬於SOTA軟體升級,不會涉及底層的動力、底盤系統,如果你做電車想要實現那樣的遠程升級,首先就需要整合全車的ECU電控單元,那是很難的。」

  俞興笑著伸出右手:「很難嗎?那你想試試嗎?」

  莊冠霖猛然伸出右手,重重的拍在俞興的手上:「太想了啊!!」

  「OK,莊博士,那你來試試,我們一起來看看怎麼搭建這一塊的團隊。」俞興認真的說道,「我覺得是有搞頭的,我們可以擁有一段不錯的發展時間。」

  莊冠霖想著可以為實現全新方向而一步步的搭建工作,只覺腦神經全都興奮了起來。

  他笑道:「俞總,你比我想像的更棒啊!」

  越聽越不明白的老副廠長龐瑞陽終於找到了發聲的機會:「是啊,俞興,你不錯啊。」

  俞興瞥了眼龐瑞陽,視線重新回到莊冠霖的臉上,還沒來得及說話就聽到手機響了起來。

  他看到是熊瀟鴿的名字,只最後說了句:「我們要有軟硬體一體化的深度集成能力。」

  莊冠霖見俞總接電話,又實在忍不住想評價,只好對著旁邊的龐瑞陽嘆道:「這就是要求的精髓了啊。」

  龐瑞陽心裡有點發虛,面上鎮定回答:「嗯,是啊!」

  俞興走了幾步到落地窗邊,笑著與電話另一邊的熊瀟鴿打招呼,本以為是聊百曉生上市的問題,沒想到是接到關乎電車項目的通知。

  「俞總,IDG手上的錢需要投出去了,你這邊如果短時間裡沒動靜,那就得再等等了,我們在談別的項目。」熊瀟鴿笑著說道,「或者,我這邊給你預留一部分,但規模就得降低了。」

  俞興有些意外的思考幾秒後說道:「錢花不出去燙手嗎?想花就直接都投給我得了。」

  「IDG不是我一家的,你要錢,那就得給我和IDG的合伙人們一個可以投的章程啊。」熊瀟鴿的語氣嚴肅了一些。

  俞興的做事步驟有點被打亂,但也不介意先擺PPT要錢:「行,熊總,那我這邊確認時間,到時候約著聊一聊,儘量讓你們花錢花到滿意。」

  (本章完)

  (還有更新耶)


  • 小提示:按【空格鍵】返回目錄,按(鍵盤左鍵←)返回上一章 按(鍵盤右鍵→)進入下一章

  • 章節錯誤?點此舉報
    • 錯誤
    • 手機
    關閉
    Cookies Policy|DMC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