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現代都市> 寒門國舅> 第625章 一舉兩得

第625章 一舉兩得

  第625章 一舉兩得

  張巒入宮,懷恩親自前來接引。

  路上懷恩提醒道:「張國丈,陛下正為先皇之事而憂傷不已,在陛下面前儘量不要提及太多事,應適可而止。」

  張巒道:「在下明白……對了,懷公公,關於西北軍務,難道事前朝廷就沒有做一些準備麼?今年韃子一下子就鬧得那麼凶,莫非是新皇登基,外夷欺負咱君幼臣疑,沒了顧忌,就開始蠢蠢欲動了?」

  「沒辦法。」

  懷恩解釋道,「自從大明建國伊始,北患就一直無法根除。頭些年韃靼內部變亂不斷,部落間相互攻伐,方才給了我大明可乘之機,連續出征,捷報連連,使得北方安定了數十年。

  sto9.🎉com為您提供最快的小說更新

  「據說這兩年草原內部已經穩定下來,眼下遭遇雪災,各部族極度缺乏生存物資,南下以掠邊來獲得人畜財貨等渡過寒冬,實屬正常。」

  張巒趕緊道:「這可不行……如果北患持續下去,前線將士非但要挨餓受凍,還得去跟韃子陣前廝殺,邊疆民生能好才怪……一旦朝廷兵馬打了敗仗,接下來受苦受難的就是邊塞百姓了。」

  懷恩嘆道:「張國丈還真是憂國憂民呢!」

  這話多少帶著一點兒諷刺意味。

  言外之意,你一個外戚,光嘴上這麼憂國憂民有個屁用啊?

  你倒是拿出點實際行動來。

  不要以為你通過李孜省了解到西北邊地有什麼兵禍,再或是給前線將士籌措一點錢糧,就可以對大明邊疆形勢指手畫腳了。

  無論如何軍政事務你這個外戚都是沒資格染指的。

  張巒皺眉不已,問道:「就沒安排個什麼將帥,帶兵殺出去,給外夷一個深刻的教訓?讓他們不敢南犯?」

  懷恩嘆道:「咱大明名帥可不少,但出兵草原,付出大而收穫少,實屬勞民傷財之舉,智者不為也。

  「再說了,這寒冬臘月臨近年關時,明知蠻夷不過是為了來搶點兒東西好過冬,並沒有釀成大的禍事,為何要大動干戈呢?」

  「這話不對……」

  張巒又想發表自己的見解。

  這次卻被懷恩毫不客氣地打斷:「張國丈,你可知道打一場仗下來需要花費多少錢糧?如今西北將士連養家餬口都難,這個冬天如何過去都不知道,您還想著在這麼個年景帶兵打出去?

  「就算再憂國憂民,還是得以實際情況為準吧!」

  「哦!」

  張巒道:「說到底還是缺錢缺糧,是吧?」


  懷恩心說,這僅僅是缺錢糧的問題嗎?

  值得商榷的地方可太多了!

  不過他嘴上卻好像很認同一般,道:「正是如此,朝廷財政緊張,一場上規模的戰役下來,耗費錢糧不知凡幾……我們是打不起的。」

  「明白了。」

  張巒說完便緘默不言,好像是在思索進一步計劃。

  懷恩本來走在張巒前面,聞言不由放緩了腳步,回頭往張巒身上瞅了一眼,好似在問:你到底明白什麼了?

  就此收斂,不再提什麼殺出去給韃子一個教訓了?

  真這樣才好呢!

  ……

  ……

  乾清宮內殿。

  朱祐樘穿著一身孝服,坐在那兒,精神萎靡不振,拿著毛筆的手顫抖個不停,似乎仍舊無法平復心情來批閱奏疏。

  覃吉在一旁勸說:「陛下,先皇一定想看到您治國有方,大明在你帶領下國勢蒸蒸日上,國泰民安,百業興旺。

  「如此先皇有知,也能含笑九泉了。」

  張巒進來後就聽到這麼一句,不由微微搖了搖頭。

  目前大明問題一籮筐,亟待解決,談啥國泰民安?還是腳踏實地好好干,或許過個一二十年才能讓國家恢復元氣。

  「岳父來了。」

  朱祐樘聽到熟悉的腳步聲,不用張巒上前行禮,直接便起身迎接。

  老父親不在了,但妻子的父親還在啊!

  對於一個自小缺乏家庭親情的皇帝來說,岳父也算半個爹,親生父親人死不能復生,那就對活著的人好點兒,所以他從來不在張巒面前擺譜。

  張巒弓腰道:「臣參見陛下。」

  朱祐樘上前攙扶起張巒,然後拉著他的手來到座位邊,親切地道:「岳父快坐。今天日子特殊,我心情有些悲慟,無心政務。不過真有事的話也不要拖延。」

  「陛下,臣是為西北之事而來。」

  張巒剛坐下來便道,「這不是嘛,李孜省領皇命往西北勞軍,人已經快到大同了,來信說大同周邊有外夷擾邊,而地方軍將對於抵禦外夷似乎有些懈怠……」

  懷恩聽到這兒趕緊插嘴:「張國丈,咱有事說事,可不要妄加揣測。西北軍將都在積極應對邊務,您說有人懈怠軍務,可是要舉出具體的例子,還得巡邊御史查證才可。」

  言外之意,在皇帝面前說話,你就算再受寵也不能張口就來。

  嘴上沒個把門的,說人家懈怠軍務,那就等於是把人家多年的努力付諸東流,甚至有很多人可能會被朝廷查究問罪。


  而這一切的根由,就是你彰顯自己「憂國憂民」,大嘴巴一張說出的一句話?

  朱祐樘聞言皺了皺眉,豎起手來:「懷大伴,你別打斷岳父的話。岳父,你繼續說。」

  張巒續道:「臣問過很多人,他們說,咱西北之地遭了災,草原上災情只會更加嚴重,聽說韃子凍死餓死的牲口遍地都是,導致他們連這個冬天都熬不過去,只能南下靠劫掠謀生。臣想來,如果這會兒派兵打出去,或許能……」

  懷恩本來以為張巒真「明白」了,聽到這裡,實在聽不下去了,又忍不住出言打斷:「張國丈,有些事得從長計議,不可信口胡謅!」

  朱祐樘聞言好奇地打量懷恩一眼,好似在說,你到底啥意思?

  我剛剛才說讓你先別打斷我岳父說話,你咋還接二連三呢?

  真不給朕面子啊?

  覃吉看到場面有些詭異,趕緊以說和的口吻道:「西北打仗之事,關係重大,需要放到朝會上去議。」

  張巒擺擺手道:「我就是有這麼個想法,隨口說出來。也不是說就一定要打仗,難道光嘴上說說也不行嗎?」

  懷恩聽完後很無語。

  心想,莫非你心裡有怨氣?

  覺得我是故意打斷你,不讓你在皇帝面前發表高見?

  但你這完全就是不知分寸!

  提醒你,其實是幫你!

  朱祐樘道:「懷大伴,我想問問,如果現在西北那邊真要打仗的話,有合適的人出來主持大局嗎?」

  懷恩聽到這個問題頓時來氣,心想,看,都是張來瞻你不知好歹,非把陛下的癮頭給勾出來,你說換作以前,皇帝會問這麼無聊的問題嗎?

  「陛下,西北前線用兵,涉及大規模兵力調動,會牽扯到很多事。」

  懷恩娓娓道來,「如今總制三邊等處軍務出缺,若是以各處巡撫調遣兵馬出兵塞外,會因為糧草不足等問題而出現遲滯,各路兵馬相互間配合也存在大問題。

  「眼下各處將士都在儘量減少活動,節省體力,以平平安安渡過這個寒冬。」

  朱祐樘點了點頭,看向張巒:「岳父,你也聽到了,現在西北用兵面臨的最大問題,還是在於缺衣少食。」

  懷恩打量張巒一眼。

  心想,陛下你根本就無需跟他解釋,這話我在半路上就跟他說明了,他當時也表示理解,可一扭頭就忘了。

  張巒低下頭,好像有意避開所有人的目光,自顧自道:「可是臣聽聞,過去幾年,西北前線的仗打得都很不錯,且草原那些蠻夷早已勢弱。


  「如今新皇登基,適逢西北遭災,民生困苦,那些韃子不識好歹還跑來搗亂,讓前線將士苦上加苦,臣覺得,絕對不能縱容他們。」

  懷恩蹙眉:「張國丈,這些事還是從長計議吧。」

  「我就怕把事放到朝會上公開討論,朝中臣僚間也會互相推諉。」

  張巒道,「可能是馬上就要過年了,我發現各衙門都很鬆懈,就連戶部內,為西北將士籌募錢糧之事,都沒人願意出力。」

  朱祐樘問道:「岳父是說,您這邊籌募錢糧遭遇到困難?您不是戶部侍郎嗎?這怎麼還……」

  懷恩道:「回陛下,這次為賑濟西北雪災籌措錢糧,並沒有走戶部的渠道,一切都有賴張國丈在外奔走,或許戶部那群人,不想招惹事端。

  「再者說了,最近戶部正在部議先前張國丈提交的那份鹽稅改革法,或一時抽調不開人手。」

  又是在提醒小皇帝,你別聽信張巒他一個人的說辭,要看清楚整個局勢才能做出正確判斷。

  張巒他自己非要搞什麼鹽政改革,現在雖然還沒在朝會上公開商議,但戶部的部議還是在正常進行。

  總得戶部那邊先行商議好,判斷出這件事到底行不行得通,再上報到內閣,經票擬後交由皇帝你硃批。

  張巒道:「就算不出兵,往西北地區調運錢糧,總得有人負責吧?」

  懷恩問道:「這事不是張國丈您在操持嗎?」

  「懷公公,我是說,錢糧籌措出來了,總得有人往西北前線押送吧?」張巒道,「漕糧往西北運,還得有人馬沿途護送呢。再說了,現在宣大和三邊都不太平,光派出運糧隊,半路上被外夷給劫去了,那前線將士就會繼續挨餓……難道咱往西邊運糧食是幫外夷蠻子過冬呢?」

  懷恩一時間不知該如何反駁。

  覃吉笑道:「陛下,看來張國丈之所以提及西北邊陲不穩,更多是因為他考慮到,如此會讓皇恩難以廣布於西北將士之身……是在為往宣大、三邊運送衣物和糧食缺少保護而發愁呢。」

  朱祐樘道:「岳父,你看應該如何是好?懷大伴,你覺得,是不是需要派更多人馬往西北前線運送糧食?」

  懷恩道:「陛下,本來往西北運送錢糧,路上就將面臨極大的損耗。從京中往西北運,往往路途上的損耗和花費恐怕就要占據總量中的一小半,如果再增加護送人馬的話……」

  張巒嘆道:「我的意思是,既然西北外夷今年猖獗不休,各處對於主動出擊抵禦外夷又顯得力不從心,那為何不從京師派出一路人馬,既押送糧草往西北,保證糧食順利運抵,又能以此來增加西北防務厚度,達到震懾草原外夷的目的呢?

  「臣見識淺薄,對於軍政事務了解不多,要是有說得不對的地方,還望陛下見諒……懷公公你也別見怪。」

  (本章完)

  (還有更新耶)


  • 小提示:按【空格鍵】返回目錄,按(鍵盤左鍵←)返回上一章 按(鍵盤右鍵→)進入下一章

  • 章節錯誤?點此舉報
    • 錯誤
    • 手機
    關閉
    Cookies Policy|DMC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