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00章 我們在哪裡
第1200章 我們在哪裡
真是先驅者的信息。
來到陌生星系還能讀到先驅者的信息,大遠航組織各文明都感到高興,因為這意味著,大家還能順著先驅者的航線走。
雖說這一次航行就因為四維空間的存在而滅亡了六個文明,但這卻不是先驅者的責任。
先驅者也說了,他們和戰仙文明是有嘗試過將消息放到星門隧道內的,可惜沒成功。
而如今這一番話,也足以證明先驅者在為後來者考慮了。
而且話說回來,先驅者也有自己的大遠航,他們跟戰仙文明組成的大遠航組織不可能就為了給後人鋪路,他們的主要精力還是放在自己的大遠航上,鋪路只是順帶的。
「我們是人類文明,乃是誕生於銀河系的文明,曾經得到過你們留下的造物,相信你也是因為這個造物才出現的。那麼請問,先驅者已經離開這裡了嗎,先驅者有留下大遠航的航線星圖麼?或者說,先驅者離開這裡的時候,還是通過星門離開的嗎?」
既然再次遇到先驅者留下的智能系統,人類當然不想錯過機會,該問就問。
先驅者留下的智能系統很快回復道:「當然已經離開了,當年我的造物主與戰仙文明來到這裡之後沒多久就離開了,嗯,大概是五千年吧!」
「我的造物主和戰仙文明他們一起,對這個星河系進行了一番探索,不過並未發現星門的存在,於是最後選擇了直接航行離開,離開的方向倒是留下來了,我這便將相關信息傳給你們。」
「唔,大宇宙的時間已經過去了三十億年,當年我的造物主與戰仙文明他們留下的星圖也未必準確,你們可自行校驗。我的造物主還留下一些其他信息,也一併複製一份給你們」
得到這些關於先驅者的信息之後,人類二話不說就直接分享給組織里的其他文明。
先驅者確實通過這個智能系統留下了關於他們計劃之中航線的星圖,但對此他們也做了說明,說這只是計劃中的航線,可能會在航行過程中根據實際情況進行調整。
關於這一點,大遠航組織可以理解,畢竟星海茫茫,誰也不能保證一路順風。所以先驅者和戰仙文明他們留下的星圖也不過是標註了他們離開的方向,以及下一個目的地是哪個星河系,至於後面的航線,那就只有到了下一個目的地才知道了。
總之大方向就是去牧夫座大空洞,這是先驅者和戰仙文明他們留下的最確切信息。
而這個星圖,也給大遠航組織指明了此處是何地,倒是省去了許多觀測時間。
當然了,觀測還是必須的,畢竟這些都已經是三十億年前的數據了。
至於此處大遠航組織所在,則是位於獵犬座星系群內。
星系群,顧名思義就像本星系群一樣,裡面有很多個如同銀河系、仙女座星系、三角座星系之類的星河系。
獵犬座星系群也如此,它主要由渦旋星系M51、絮結螺旋星系M63、環狀螺旋星系M94、以及活躍星系M106等等星河系組成,這些星系也同銀河系、仙女座星系那般,也有伴星系。其在人類文明星圖中標號分別為NGC 5194、NGC 5055、NGC 4736、NGC 4258。
獵犬座星系群距離本星系群非常遙遠,大概在1500到3000萬光年之間。
而如今大遠航組織所在的星系,則是獵犬座星系群中最大的星河系,即絮狀螺旋星系M63,它擁有絮狀旋臂,但無明顯對稱結構。其距離銀河系大概有2900萬光年左右,與仙女座星系之間的距離大概是2700萬光年。
也就是說,通過七級文明的星門,大遠航組織僅用幾年時間,就跨越了大約兩千七百萬光年的距離。
當年大遠航組織從銀河繫到仙女座星系也就254萬光年,就讓組織各文明跑了萬年,差點跑死當場,可如今超過了十倍的距離,卻僅用幾年時間就到了。
七級文明的星門科技竟是如此強大,跨越數千萬光年竟是等閒,難怪被稱為宇宙級文明。
其實對於M63渦旋星系,人類在地球時代就有過觀測紀錄,它和它的伴星系NGC 5055一起被觀測,因為擁有獨特結構特徵的緣故,曾經被人類稱作向日葵星系。
不過人類文明地球時代觀測到的向日葵星系狀態,是它兩千九百萬年前的狀態。
而今,人類看到了它現在時間點的狀態,經過初步觀測發現,向日葵星系的直徑與銀河系相當,約十萬光年。
不過其形狀以及跟其周圍伴星系的狀態和銀河系有很大不同。
它的伴星系並不像銀河系的大小麥哲倫星雲那般悠閒自在,而是已經被向日葵星系的引力拉扯,形成一條長達十八萬光年的恆星帶,順著這條恆星帶走,就能抵達它的伴星系。
反過來也可以。
這種模樣,就好似在銀河系和大小麥哲倫星雲之間,用恆星鋪設一條星路一樣。
這是目前觀測到的現象,大遠航組織還不知道這條星路是自然形成的,還是文明活動所致,這需要進一步觀測。
向日葵星系除了與其伴星系有引力交互,還同附近的許多矮星系群有著不同程度的引力拉扯。
這種模樣的引力交互,有點像仙女座星系跟本星系群內其他矮星系群的關係。
而如今大遠航組織所在的位置,就是向日葵星系的中心黑洞區域,這裡恆星稠密,且主要以老年恆星為主,也因此,這裡的超新星爆發時間頗為頻繁。
就目前根據大遠航組織觀測到的情況而言,在距離中心黑洞大概三千光年的位置,就有一顆恆星將會在未來五到十萬年間,發生超新星爆發。
中心區域恆星活動頻繁也造就了較為活躍的中心黑洞,許多恆星物質被黑洞吞噬,也因此,這顆黑洞擁有仿佛類星體一般的吸積盤。不過它畢竟也不年輕了,向日葵星系的引力結構也趨於穩定,故而其噴流並未如類星體那般猛烈,總之在銀河系那遙遠位置上是觀測不到這種現象的。
相比於中心地帶的老年恆星居多情況,其旋臂區域就是年輕恆星、壯年恆星的天下,還多是年輕短壽的藍巨星,它們與其所在的電離氫區域共同呈現出藍色視覺效果。
從黑洞這邊觀測,就好像整條旋臂都發出藍色光芒一樣。
而旋臂的其他位置還有許多暗色塵埃與紅色恆星形成區,也就是紅矮星,紅色恆星散發的輻射照耀在這許多塵埃之上,整體又呈現出一種粉色星雲的模樣。
紅和藍,兩種色調混雜在一起,讓人感覺到一種星雲壯麗之美。
(本章完)
(還有更新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