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章 新的一年,以試探開始
第134章 新的一年,以試探開始
大明的年,只要沒出正月,這年就算沒過完。
不過,這百姓的年沒過完,這官員的年是過完了。
初七一過,諸部開衙,但官員們卻發現,這日子是真的難過哦。
度支司在畢自嚴的帶領下,是連年都沒過,徹夜查帳,邊查邊讓錦衣衛抓人。
凡是沒自首的官員,正全家吃團圓飯呢,就讓錦衣衛給抓到詔獄了。
實時更新,請訪問sto🎶9.com
度支司的帳房先生,那都是滿京城搜刮來的精英,凡是假帳,在能進財庫搜查的情況下,就沒能躲得過他們的審查。
初八開始,京城菜市口就忙碌了起來。
一天四五個,天天都有大官被砍頭,日日都有小吏被抄家。
而這輪京城查帳,也讓京城的官員們明白。
當皇帝的權力能出皇宮,當皇帝手中有了能用之人,這京城的官員,就是皇帝手中的一個臭蟲,隨手就能給捏死。
不過,此時朱由校的心思明顯沒有放在京中。
他的注意力,時刻都集中在錦衣衛傳回的遼東情報上。
將手中的小旗幟插在奉集堡的位置上,朱由校摸著自己的下巴。
「建奴動起來了。」
「蒲河所、撫順都出現了建奴的小股試探。」
手指在輿圖上摸著,熊廷弼放下另外一手中的暖爐,臉上的皺紋又深一分。
「這是聲東擊西,還是圍點打援,亦或者試探性進攻?」
思索著傳回的消息,熊廷弼考慮著建奴這波動作背後的含義。
夜不收傳回的消息,搶劫朝鮮的建奴軍隊已經撤回了寬甸堡進行修整,大量的物資正在被通過山溝溝里的山道運輸到薩爾滸。
可惜的是,數次大戰之後,夜不收損失慘重,一直都沒恢復,至今也無法摸清,建奴的主力集結在哪兒。
只得到一個模糊的結論:大量人手集結在薩爾滸。
但熊廷弼是個知兵的人,知道不能依人數來推算敵軍主力。
特別是建奴這種遊獵民族,脫離後勤也是能生存一段時間的。
如今,建奴只有三條路能走。
第一條,走鐵嶺,從蒲河所沿平原打瀋陽。
第二條,走撫順,出山區,沿渾河打瀋陽。
第三條,走馬根單堡,出山區,打奉集堡,上可截斷瀋陽退路,下可進瀋陽。
打廣寧?
呵呵,建奴要是這麼選,他熊廷弼能笑死在遼東。
廣寧又稱遼左,在遼河以西,但遼瀋可是在遼河以東啊。
當現在的東北是後世的東北啊,沒有大規模修建道路,砍伐深林的情況下,一天能走出五十里,都算他建奴跑的快。
建奴要是敢這麼做,熊廷弼以逸待勞,能把建奴按在路上活生生的給餓死。
能有這種想法,只能說寫的時候連地圖都不看。
大規模征戰,不是滑鼠一A就能攻的上去。
地形、軍隊規模、僕從軍、糧道這些都是要考慮的。
「豹韜衛一萬人將要到廣寧,這後路是不用擔心被蒙古諸部給斷了。」
遼東的明軍和蒙古諸部的關係,不能說融洽相處吧,那也是時戰時合。
這些人如果收了建奴的好處,出兵給他把廣寧捅了,他這前線軍心也是會受影響的。
「一萬新軍隊守廣寧,楊鎬去了定遼右衛,我這邊頂住建奴主力,耗都能耗死老奴。」
手指狠狠的點在薩爾滸的位置,熊廷弼滿意的點了點頭。
楊鎬這個人,出戰不足,但守城的能力還是有的。
「大人,京中傳來的消息,陛下新設的遼東轉運使楊嗣昌,通過海陸,要將十萬石糧草運到遼河河口,預計五日後抵達,讓我們的人前去接引。」
就在熊廷弼思考的正興奮時,傳令兵進來報告道。
「知道了。」
聞言,熊廷弼將眼前的輿圖收起來,拿起筆寫起了條子。
「傳令給遼陽,讓遼東巡撫孫承宗安排人手去接引吧。」
「是!」
從薩爾滸開戰後,山東諸州府就在通過海運往遼東運糧,如今設置了個遼東轉運司,專門負責此事。
如今,新的一批糧草運輸到遼東,他肩膀上的擔子也是能輕些。
朝鮮請求大明出兵,護衛朝鮮的國書在手中拍動,朱由校向後靠在椅子上。
朝鮮什麼的,他現在不想理會。
現在的朝鮮國主,是後來被廢的光海君李琿,這個狗東西,在大明傾國之力,幫朝鮮抗擊倭奴之後,居然敢在大明國力衰退期間,當騎牆派,搞不背明、不怒金的「中立外交」。
要不是實在騰不出手,朱由校都想把這個李琿弄到京城來給弄死。
丫的,薩爾滸之敗出兵一萬,屁的用處都沒派上,見敵就跑。
「陛下,這國書要如何答覆?」
看著臉色不好皇帝,孫如游小心的出聲問道。
最近的京中反腐,他是沒有攪和進去的,但求到他門上的人卻是不少。
不過,孫如游並沒有理會。
人如其名,孫如游就如同只游魚一樣,根本就不會輕易讓人拿捏把柄。
歷史上孫如游的去職,是因為天啟親自提拔孫如游入閣,但被群臣以不是廷推為由反對,導致孫如游在東林起勢的情況下,連上十七封請辭奏章致仕。
不過現在的朱由校,做事根本就不可能聽外臣的。
大明四品以上的官員,是皇帝說了算。
敢多嗶嗶,錦衣衛警告。
「怎麼答覆?不答覆。」
聞言,朱由校將國書丟給孫如游,沒好氣的道。
「讓朝鮮出兵並剿建奴,他們扣扣索索的出了一萬,朕聽說,這一萬人還完好無損的讓建奴給送回去了?」
「完好無損到不至於。」
聞言,孫如游顯然也對這個不聽話的小弟很是不滿意。
「但根據楊鎬的奏報,朝鮮的損失恐怕不到五百人,頂多就是糧草都讓建奴給搶走了。」
「既然他們糧多,哪就讓建奴去搶吧。」
聞言,朱由校冷笑一聲站起來,看著大堂內的沙盤。
「夷人畏威而不懷德,當年倭國入侵朝鮮,我大明前後耗費了多少錢糧,出動了多少兵馬,又有多少大好男兒命喪異鄉。」
「一朝有用,讓他們出兵出糧,結果他們呢?整日就會哭窮。」
「建奴既然要劫掠朝鮮,哪就讓劫掠。」
「不然,這些人就不知道誰是他們的爹。」
「陛下明見。」
聞言,孫如游拱手拍著馬屁。
大明自從國勢衰減後,對於周邊事務就陷入了一個不關心的狀態。
不然也不會鬧出當年的韓戰,有人私下議和的事了。
沒辦法啊,地主家的餘糧也不多啊。
(本章完)
(還有更新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