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0章 洪承疇
第130章 洪承疇
「發生神魔事了?」
莫名其妙的被叫來,一臉懵逼的被皇帝要一個解釋。
王舜鼎拿起錦衣衛的奏章,翻開剛看了幾眼,臉色就陰沉了下來。
待翻看到最後,錦衣衛關於市井內,流傳的關於賦稅的那部分內容,王舜鼎的臉色變的一片鐵青。
大明的官員,還是很有憂國憂民之心的。
如今的大明內憂外患,皇帝要把朝廷流失的稅給重新收回來,道理說的很清楚,他也很是支持。
但現在有人這麼傳謠言,身為通政使的王舜鼎臉就有些掛不住了。
獲取最新章節更新,請訪問s🌸to9.com
「陛下,臣請發皇榜澄清此事,令遣人嚴查。」
將奏本舉過頭頂,王舜鼎首先就表明了態度。
他對皇帝的政策是支持的。
「此事朕會派錦衣衛去做。」
聞言,朱由校點了點頭,對王舜鼎的態度很是滿意。
起碼沒第一句上來就推脫責任。
「如果今後再發生此類事情,愛卿覺得朕還要讓錦衣衛去澄清嗎?」
「回陛下。」
知道重頭戲要來了,王舜鼎拱手道。
「前番,先帝駕崩,前往各省宣詔之人尚未歸還。如今,通政司吏員缺人,通政、參議皆無,臣一人主持部務,光是奏章上承下發就已是勉力支撐,實是無暇他顧。」
「缺人。」
聞言,朱由校忍不住翻了一個大白眼。
得,優先補的是六部官員,還沒輪到通政司呢。
不過,你缺人,我也缺人啊。
「吏員自己招募,官員你親自去吏部催一催。」
揮了揮手,朱由校對王舜鼎接著道。
「朕想要通政司新立一職,專門負責給民間黔首宣傳政策法規,不知愛卿可有人選推薦?」
「給民間黔首宣傳政策法規?」
聽到皇帝的話,王舜鼎的眉頭皺了皺,而後道。
「臣以為,此事當選一個善於交際,幹過走街串巷之事的人來做。」
思索著人選,王舜鼎拱手道。
「臣覺得,刑部江西清吏司主事洪承疇,可為此事。」
「洪、洪承疇?」
聞言,朱由校腦袋上頓時就冒出了問號。
「為何?」
倒不是他對洪承疇有什麼惡感。
誠然,這人是個大漢奸。
但你真的不能怪洪承疇投了啊。
人好歹是戰敗投敵。
前有哥舒翰哭出潼關,後有洪承疇哭出山海。
攤上崇禎這麼個用誰誰廢的主,伱就是諸葛武侯來了,也扶不起來啊。
「回陛下,此子家境貧寒,其家中以做豆乾為生,他每日都要幫其父母勞作,又要走街串巷叫賣,故此對於民事頗為了解。」
「時洪啟胤尚未出仕,在水溝館辦村學,這洪承疇就時常在館外聽課,終為洪啟胤收為學生。」
「洪啟胤任國子監學政時,臣與之有舊,聽洪啟胤贊其為家駒千里,國石萬鈞。」
「故此,覺得此子能夠任此職務。」
「嗯。」
聞言,朱由校若有所思的點了點頭。
「那就讓他來試一試吧。」
朱由校說著,一揮手,對劉時敏道。
「詔之入京。」
「奴婢遵旨。」
「這給黔首宣政之事,就暫且放下,朕另有一事需要你做。」
「請陛下吩咐。」
聽到皇帝用了自己推薦的人,王舜鼎頗為高興,這聽到又有事情要自己去做,當即躬身道。
「我大明的邸報,朕翻的看了看,覺得這既然有給官員看的報,那也應當有給市井小民看的。」
「但這邸報到底是事關機密,不能隨意讓民間傳閱。故此就想另刊一報,給民間百姓傳閱。」
大明的保密措施執行的,不能說是萬無一失,那也是形同虛設。
歷史上,崇禎讓陳新甲與蟎清議和,這麼大的事兒,都能讓家童給傳出去,弄的滿城皆知,風風雨雨。
邸報這玩意兒,雖然規定是給官員看的,但民間許多人關心國事,都會向朝廷官員購買或者抄錄,導致朝廷完全就可以說是沒有點兒機密可言。
對於邸報是個啥德行,王舜鼎當然是知道的。
「邸報保密之事,臣贊同。」
聞言,王舜鼎當即就拱手道。
「臣曾聽聞,有民間商人為滿足奸人好奇之心,專門收購朝廷邸報而後刊印,以牟其利。」
「至於發行專門供市井小民閱讀的外刊。」
聞言,王舜鼎揪著自己的山羊鬍,思索了一下後,才說道。
「臣覺得可行,既可防止朝廷政令被誤讀,又可保證朝廷的政令在民間暢通,防止下面的官員怠政。」
「同時,販賣外刊,又能給國帑增加一筆收入。」
「但,如今通政司人手不足,再做此事,恐怕是難以維繫啊。」
說著王舜鼎頗為無奈的看向上面坐著的皇帝。
老大,沒人做事兒啊。
「這倒是個問題。」
見問題又回到了最初,朱由校也很無奈。
他又沒系統,召喚不出第四天災。
「這樣,你呢,將刻印外刊之事,寫個條陳給朕,朕再從內帑給你一萬兩銀子,專做此事。」
「至於說人手不足,朕讓三經廠的太監抽調人手,新立朝報局,專門負責此事。」
三經廠,大明皇帝的私人出版社,印書、書籍排版這些事當然是能做的。
得益於朱元璋對於教育的普及,大明的識字率還是很高的。
再加上大明的低稅政策,工商業得到了很好的發展。
書籍在這個時代已經不是什麼值錢的東西了。
唐詩宋詞元曲明清小說。
得益於識字率的提高,人的精神世界就需要寄託,小說這東西此時就迎來了蓬勃發展。
四大名著,三國水滸元末明初,西遊記嘉靖,紅樓夢乾隆。
「刻印外刊之事,王愛卿就辛苦辛苦,先弄個大樣出來,朕看看再說。等洪承疇入京之後,由他負責。」
說著,朱由校看向王舜鼎繼續道。
「對於內容審核之事,就先由通政司初審,朕再審一遍後,刊印發行。」
「臣遵旨。」
聞言,王舜鼎也沒什麼替他人做嫁衣的想法。
他是個實幹派,只要是對朝廷有利的,他都支持。
而且,這外刊的初審權在通政司,這是在增加通政司在朝廷的話語權嘛。
然後,朱由校就又同王舜鼎說起了一些注意事項。
這年頭,報紙這東西,當然不可能說是一天一刊。
十日一刊,剛好合適。
就寫一些朝廷在民間新要推行的政策。
皇帝對民事的關心,對貪官污吏的痛恨與懲處,對賢才的渴望等等內容。
兩人你一言我一語,嘮了小半個時辰,朱由校才放王舜鼎離開。
看著離去的王舜鼎,朱由校的手指在桌面上敲動。
宣傳部的大架子有了,接下來,就是要如何完善它了。
這光刊印報紙可不行,民間有的是那不識字的老百姓。
這還要再找一群人,走街串巷,敲鑼打鼓的去給民眾讀啊。
(本章完)
(還有更新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