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5章 誰去屯田
第125章 誰去屯田
「可以,此事交由專人去做。」
sto9🐾.com提供最快更新
見到眾人都同意了屯田之事,朱由校點了點頭,拿起筆寫下了屯田兩字,又寫上了十萬兩的字樣,而後交給劉時敏。
「朕再從內帑出銀五萬兩,買好物資給撥過去。」
「陛下聖明。」
聽到皇帝的話,韓爌拱手道。
對於皇帝給物資不給錢的事,韓爌也是明白。
很簡單,防貪污唄。
銀子那玩意兒,揣兜裡帶回去就能貪了。
但要是換成開墾田畝的鎬頭、鐵鍬之類的,你揣回去我看看。
「清理田畝與開墾新田之事,你們覺得誰能去做?」
看向在場的眾人,朱由校又端起茶杯問道。
「這。」
聞言,堂上眾人相互看了看。
紛紛思索自己夾袋裡有什麼人能做這件事。
首先,官位肯定不能太高,畢竟清理田畝和開墾新田是個得罪人的事兒,要是個高官去做,別人肯定會在旁邊想辦法給整個活兒出來。
為啥會得罪人?
開墾田畝是件非常累人且成本很高的活計,普通家庭很難承擔。
而且,新開墾農田,還會讓下層的內卷放緩。
底層內卷,上層人是得利的,因為這意味著可以壓低生產成本。
朝廷需要的自耕農和小地主,但豪紳需要的卻是佃戶。
第二,是要個有本事的人,不然干不出成績皇帝這裡不好交代。
「臣以為,孫中郎可以。孫傳庭曾為商丘知縣,臣查閱考評,其在當地清理田畝,開墾新田,此事對他來說不難。」
思索了一會兒後,畢自嚴出聲道。
「據臣觀察,此子性格剛正,且懂民事,如今又在南海子練兵。」
「若是由他去做,一可屯田理田,二可趁機募兵。」
「不妥。」
聞言,朱由校搖了搖頭。
孫傳庭在清田理兵這件事上的作為,朱由校當然是知道的。
歷史上這個人的確是個全才,有戰略意識,敢於任事,能夠做到有限動員下的足兵足糧。
明末用兵,孫傳庭第一次去陝西,帶著他六萬兩白銀,到任之後,西安四衛居然湊不出一千兩百名守城兵卒。
無奈之下,為了清出衛所田,孫傳庭直接幹了個讓他日後進詔獄的事情——把陝西各州縣和衛所官員的佐貳官給砍了。
這一刀下去,孫傳庭就拉起了第一代紀律嚴明的秦軍。
不過,孫傳庭是他定下的日後五軍都督府成員,不可能讓他去干屯田這種「小事兒」。
是要趕快派去遼東刷資歷的。
「朕打算讓孫傳庭帶兵去廣寧,任廣寧知府,輔助楊鎬改革遼東軍政,換一個。」
「這。」
聽到皇帝對孫傳庭的安排,畢自嚴眨了眨眼睛,沒再說話。
他其實是想收孫傳庭做自己學生的。
這個性格剛正的小伙子,畢自嚴一看就很喜歡。
「臣舉薦左光斗去做此事。」
這時,左都御史張問達出聲了。
「都察院身負監察之責,有人侵占衛所田畝,此為臣等失職,今陛下過問,臣等自當竭力而為。」
「而左光斗此人不避權貴,且善修水利,能理農事,可堪此任。」
「左光斗。」
聽到張問達的話,朱由校思索了起來。
他對東林的感官很差,但對左光斗這人還算可以。
原因很簡單,這人會治水。
有能力的人,在哪兒都能吃的開。
「他不是去南直隸核查欠稅之事了嗎?讓他回來?」
「回陛下,南直隸去了四個御史,將左光斗召回,不會耽誤核查之事。」
聽到皇帝這話,張問達就知道有戲,當即道。
「而屯田之事,需要有才之人去做,左光斗正是合適。」
「如此,就召左光斗回京,負責此事吧。」
點了點頭,朱由校算是同意了張問達的提議。
「臣代左光斗謝陛下天恩。」
聽到終於能讓自己東林在朝中事務上插上一手,張問達當即就高興道。
「陛下,讓新進京的趙率教與祖大壽二人去輔助左光斗如何?」
這時,黃克瓚身為兵部尚書站出來說道。
「陛下新設兩衛,雖從虎賁、豹韜兩衛抽調士卒補充,但終究是兵員不足,不若讓兩人帶兵輔助,一可招募兵丁,二可看看兩人統帥能力如何。」
「嗯,可行。」
聽到黃克瓚的話,朱由校思索了一下後,當即點了點頭道。
「此事就如此定下,稍後,你們上份條陳給朕。」
「臣等遵旨。」
聞言,一眾人躬身道。
揮手示意眾人平身,朱由校接著又道。
「昔年,張太岳推行桂萼提出的一條鞭法,將各州縣的田賦、徭役以及其他雜征總為一條,合併徵收銀兩,按畝折算賦稅,致使我大明賦稅增加,百姓又不至於貧苦。」
「朕想要重啟此法,諸位有何教朕?」
「。。。」
終於到這一條了。
聽到皇帝的話,在場眾人心頭具是一凜。
出言反對肯定是不敢反對的。
「陛下,臣反對。」
第一個出言反對的人,不是東林黨的張問達,不是浙黨的孫如游。
而是皇帝信重的度支司正卿畢自嚴。
聽到畢自嚴的反對,堂上眾人當即同時看向了他。
好傢夥,這麼勇的嗎?
皇帝信任伱,你就敢在皇帝說完後就反對。
「為何?」
「一條鞭法,分為兩步。」
見到皇帝問自己,畢自嚴當即就站出來解釋道。
「一者,為諸稅合一,將州縣田賦、徭役以及其他雜稅合征為田稅一條,既方便了朝廷統計賦稅,又方便小民繳稅。」
「二者,則為折色為銀,方便運輸。」
說到這裡,畢自嚴看向堂中眾人,接著道。
「陛下曾讀《管子》,臣對此書,也算略通一二。彼幣重而萬物輕,幣輕而萬物重,幣重則民死利,幣輕則決而不用。」
「如今,大明江南諸省,銀多物貴。川渝並甘陝諸省,銀少物賤。」
「若以折銀納稅,江北諸省本就銀少,相比納糧,折銀完稅,本僅需繳一石之糧,折銀恐需二兩,百姓貧矣。」
「故此,臣請以長江為界,江北並川渝諸地納糧,江南諸地納銀。」
「很好,你對貨幣的理解,又進了一步。」
聽到畢自嚴的話,朱由校並沒有因為他的反對而生氣,而是對著堂中眾人道。
「正所謂,勤勉好學,至老不倦,畢愛卿當為我朝第一人啊。」
(本章完)
(還有更新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