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現代都市> 朕的大明朕做主> 第37章 給御史的新要求

第37章 給御史的新要求

  第37章 給御史的新要求

  看著一個個恨不得將腦袋塞進褲襠里的朝臣,得虧這不是二次元,這要是二次元朱由校的腦袋上估摸著都要冒煙了。

  畢自嚴說犒賞直接發往了遼東,他才猛的想起來,明末這個時候發生的另外一件除了遼東軍鎮的上位者,朝廷、軍卒、百姓都是輸家的事。

  萬曆皇帝遺命中的遼東百萬犒賞,將遼東物價給干到了一個讓人血壓暴炸的數值。

  萬曆四十七年九月,遼東米價最高是二兩銀子一石。

  萬曆四十八年八月初,遼東米價是每石四兩左右。

  萬曆四十八年八月中到九月初,熊廷弼和奴兒哈赤在遼東圍繞奉集堡至灰山一帶打拉鋸戰,因為徵調軍糧和戰亂,遼東米價增到了每石七兩。

  提醒您查看最新內容

  天啟元年五月到六月,遼瀋失陷,再加上神宗的犒賞銀到了遼東,遼東米價直接給干到了十二兩銀子一石的地步。

  物價橫飛的原因,除了戰爭外,就是萬曆發的這犒賞銀子的功勞。

  繞了一圈,朱由校氣呼呼的在龍椅上坐下。

  「李汝華。」

  「臣、臣在。」

  聽到朱由校喊自己,李汝華連忙應聲。

  「遼東共有多少兵馬?」

  「回皇上,遼東鎮舊有兵八萬兩千餘人,外加北調兵馬十八萬人,合計二十六萬。」

  「二十六萬?」

  聞言,朱由校冷哼一聲。

  遼東有二十六萬兵馬,哄鬼呢?

  能拉出來的有六萬都是謝天謝地了。

  「那就每人發銀二兩,合計五十二萬兩,再從太倉中出糧食二十六萬石,每人一石,以為犒賞。」

  「吾皇聖明,微臣遵旨。」

  聽到朱由校的吩咐,李汝華連忙叩首道。

  「陛下不可啊。」

  聽到皇帝要將內帑銀收回,下面頓時就有官員高呼不可。

  「百萬兩白銀髮往遼東以為犒軍,此乃神廟遺命,以孫逆祖,此乃大不孝啊。」

  「陛下,朝廷下發銀兩往遼東犒軍,這消息已經傳往了遼東,值此之時,若是收回,恐傷軍心啊。」

  「不孝?」

  聽到下面官員的問題,朱由校眯著眼睛道。

  「神祖遺命說必須將白銀髮往遼東了嗎?」


  這必不可能,以萬曆皇帝那個鐵公雞性格,要不是將死,怎麼可能從內帑拿出來兩百萬兩的銀子。

  「恐傷軍心?朕記得錦衣衛奏報,遼東一石糧食在四兩白銀上下。給士卒發一石糧食,恐怕比直接發銀子要更給的多吧。」

  「朕怎麼覺得,是你們有人貪污了發往遼東的犒賞,怕被查出來?」

  「臣等不敢。」

  聽到朱由校陰惻惻的聲音,方才說話的幾個人連忙低頭道。

  「哼,不敢?最好不敢。」

  沒有再追著這幾個官員問,朱由校看向兵部尚書黃嘉善道。

  「兵部行文遼東,令熊廷弼派遣遼東兵馬五千,進京運犒賞去遼東。」

  聽到皇帝要調外鎮兵馬入京,立刻就有人出聲道。

  「陛下,臣兵科都給事中薛鳳祥有事啟奏。」

  「說。」

  「陛下,外鎮兵馬入京,鄉野之人不識禮數,臣恐其人擾亂京城治安,此事不妥。」

  「此事不必擔心,兵馬入京後,朕讓騰驤四衛營前去接管,正好,朕也想看看如今遼東兵馬到底是個什麼情況。」

  「。。。」

  聽到皇帝的話,薛鳳祥眉頭皺了皺,但終究沒再說什麼。

  皇帝點名了要讓騰驤四衛營去接管,這是在告訴他,這支兵馬是他這個皇帝要接管。

  「如今正處多事之秋,各部官員要悉心用事,各司其職,不得行越權之事,敢有違者,重懲不赦。」

  說著,朱由校重新走回丹陛之上,看著下方的朝臣道。

  「朕雖無獬豸辨忠奸之能,然朕知道,實幹興邦,空談誤國。」

  「今日,朕就將這句話送給你們,為官者,當萬民請命,為君上分憂。」

  「朕分不出什麼忠奸賢佞,朕只能看到,你們,到底有沒有在為大明做事。」

  「能者上,平者讓,庸者下,劣者汰!」

  「熊廷弼為大明守御遼東,朕沒有看到他失誤的地方,所以,朕不會歸罪於他。」

  「而伱們當中的有些人,僅憑藉風言風語,就敢彈劾朝廷大員,朕對此非常不滿。」

  說著,朱由校看著下方的眾臣,特別是都察院眾人。

  「鑑於爾等如此膽大妄為,從今以後,凡彈劾奏章,必須言而有物,涉及到的人、事,必須寫清涉及到的時間、地點、人物,事件的起因、經過、結果。」

  「再敢有人僅憑風言風語,就敢憑空構陷,削首籍家。」


  說著,朱由校一拍身前的驚堂木。

  「都聽清楚了嗎?」

  「臣等謹遵陛下教誨。」

  聽到這話,方從哲立刻就帶頭躬身下拜。

  好,說的太好了。

  為了皇帝這話,他恨不得立刻當下立浮一大白啊。

  皇帝這是直接把御史風聞奏事的權力給廢了啊。

  「退朝。」

  朱由校說完,一甩袖子,向殿後而去。

  「陛下,此舉萬萬不可啊。」

  這邊朱由校還沒走進後堂呢,下面就有官員高呼了。

  只可惜,皇帝對此是充耳不聞。

  「諸君,這,這可如何是好啊。」

  呆立在原地,張問達看著上方已經空蕩蕩的丹陛,還沒回過味兒來。

  彈劾必須言而有物,這御史以後還咋彈劾?

  證據?

  又不是當推官呢,辦案還講究個人證物證。

  再說了,他們也不會啊。

  沒有理會那群議論紛紛的言官,方從哲漫步向著文淵閣外走去。

  做首輔的時間比韓爌這個初出茅廬的愣頭青到底是要長太多時間,和萬曆見面的次數也要多的多,對於揣摩上意,方從哲說第二,現在的大明,也就葉向高敢出來叫板了。

  秋風未動蟬先覺,春江水暖鴨先知。

  括弧:以上是湊的:回括

  「下一步,恐怕就是考成法了。」

  暗自揣摩著皇帝的那句話。

  能者上,平者讓,庸者下,劣者汰。

  那麼,這個標準是什麼呢?

  只能是考成法。

  已經察覺了小皇帝想幹什麼的方從哲心裡暗道。

  「要趕快致仕了,這再要是幹下去,恐怕前半生的清譽都得毀於一旦啊。」

  求追讀,求推薦票。

  (本章完)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