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3章 模擬月球表面

  第353章 模擬月球表面

  華國航天的一把手,在華國的體系中顯然也是一方大員,考慮到未來發展,其潛力顯然要比其他同級別金融口的央企更大。

  不過他肯定不會因為自己的級別而產生自己是上級領導,光甲航天是華國航天所管轄企業的這種錯覺。

  過去在燕京有過傳聞,說想讓陳元光接手華國航天,別人以為這只是傳聞,他很清楚不是傳聞,當時的大佬們就是這樣想的。

  只不過陳元光自己沒有接下這份工作。

  他很清楚,自己是個可以隨時替換的角色,和陳元光在大佬們心目中的地位壓根就比不了。

  就不說在大佬心目中,哪怕是在阿美利肯那,也沒人會來暗殺自己,但卻沒少針對陳元光。

  「好,一言為定。」聽到陳元光答應下來,他跟著就說。

  想獲取本書最新更新,請訪問sto9.🌸com

  陳元光有些遲疑:「對航天集團這麼大的體量來說,突然這樣急轉彎可能會有點突然。

  光是整個管理階層適應這件事都需要一個過程。」

  陳元光看在大家都從事航天工作,華國航天今年還要在月球上建造國際月球科研站,在這個關鍵時間點大刀闊斧對內部機制進行調整,這勢必然會影響到他們今年的目標完成情況。

  更深層次的問題是,你在國企這樣搞,那進一步呢?要是大家發現好像人工智慧來管理人類挺好的,給大眾植入了這樣的觀念這是大忌中的大忌。

  倒不是說這會成為現實,而是說對方在華國航天內部推行光甲航天管理機制的時候,利益受損方勢必然會以此為由把對方給幹掉。

  光甲航天能夠順利推行很重要的一點是在於,本身光甲航天的組織結構就比較簡單,然後掌握權力的人還沒有充分享受到權力帶來的好處,因此從他們手上把權力再剝奪阻力相對沒那麼大。

  而像華國航天這樣二十多年,內部盤根錯節的關係網絡,你去這樣大刀闊斧動刀,引發的阻力是難以想像的。

  利益受損方們反擊的手段只會比陳元光預測的更狠。

  陳元光倒不信對方能爬到這個位置會想不到這一點,他是怕對方搞個四不像出來,然後大肆宣傳這是光甲航天經驗。

  這就跟華為火了之後,國內一幫民營企業老闆只知道跟員工談奉獻,談所謂狼性文化,至於華為開的高報酬那是絕口不提。

  甚至聽到員工抱怨,還要噴兩句沒有格局。

  最後這些被壓榨的員工們把矛頭指向華為,都怪你華為搞什麼狼性文化,搞的我們老闆跟神經病一樣天天在那裡發瘋。


  陳元光不希望華國航天內部的員工們有這樣的觀念,這不利於未來光甲航天從華國航天挖人。

  到時候別人一聽,我才不要從一個火坑跳到另外一個火坑。

  「這你放心,華國航天17萬員工,我們肯定不會隨便去做全局性的調整。

  我目前的想法也只是針對少數核心部門,像研究所這樣的機構,去做一定嘗試。

  元光,華國航天內部一直都很羨慕你們,尤其是我們的研發人員。

  我們要搞什麼創新,前期的可行性報告得寫老厚一本,得反覆論證,各路專家來開會,幫忙把關。

  要確保一定有成果,倒不是說一定成功,而是說你的項目哪怕失敗也能創造價值。

  我們內部的研發人員們對此多有詬病,覺得我們名義上是企業,實際上還是和過去在部委的時候管理模式沒有什麼區別。

  這幾年我每次和國內一線院校的校領導聊的時候,他們普遍的反應就是最好的那批學生都被光甲航天給挖走了,我們只能挖到二流人才。

  比如說燕京航空航天大學,我們挖來的不是說燕航的二流人才,而是全國航天口學生里的二流人才,把全國高校畢業生當做基數之後,我們招來的只是燕航的末流人才。

  這對我們短期內影響有限,但是長遠來看,肯定會影響到整個梯隊建設,未來早晚會出問題。」

  這是實話。

  波音過去有多如日中天,現在就有多沒落。

  還不是因為人才培養斷檔。

  本來波音不會這麼快就維持不住,大病毒流行給波音的人才崩盤踩下了加速鍵。

  作為一路從航天口基層員工走上來的一把手,他太清楚這幾年招來的員工和之前比起來壓根就不是一個檔次。

  用他們內部的玩笑來說,之前招來是做登月計劃的,現在招來的只能做做空間站了。

  人才之間也是存在差距。

  而在華國航天內部的有識之士看來,未來隨著光甲航天的業務擴展,他們的人才缺口只會越來越大,華國航天只會越來越難招人。

  這幾年能從燕航招末流博士碩士,可能過幾年只能到金陵去招末流碩士博士了。

  這種預期才是對方想要改變的根本原因。

  而且要不是光甲航天沒有主動跑到華國航天去挖人,華國航天有經驗的工程師起碼得被挖走一半。剩下一半沒被挖走,大多還是因為已經在燕京成家立業,不想搬到申海去。

  過去五年時間裡,從華國航天跑去光甲航天的員工們都是自己投簡歷,沒有特意找獵頭去挖的情況,即便如此,華國航天流失員工數還是在逐年上漲。


  自從各大新能源車企開始紛紛大規模投入到衛星網絡中,打算構建自己的衛星網絡後,這幫新能源車企也從華國航天那挖走了很多人。

  雖說很多管理者在任上抱著的想法是我就做幾年時間,我走之後哪管他洪水滔天,就算未來華國航天變得和波音一樣人才不濟,我也已經不在這裡任職了,追責也追不到我頭上來。

  但他不同,他對華國航天有感情,覺得困難的事情自己都不做,未來要是換人空降到華國航天,那就更不會做了。

  所以他還是想做一些積極的嘗試,哪怕有可能會付出代價。

  這有點類似矽谷巨頭們的待遇太好,公司里各種娛樂設施應有盡有,食堂更是豪華到不行,這倒逼國內的網際網路公司們也有樣學樣,公司里又是食堂又是遊戲房、撞球室、籃球場。

  全球頂級高校的頂級人才們可以在全球範圍內流動,要是國內這幫網際網路企業還搞黑工那一套,壓根吸引不到頂級人才。

  華國航天也是如此,光甲航天對人才的虹吸作用導致他們不得不做一定的改良,來對抗光甲航天的吸引力。

  陳元光有種把別人東西搶走的感覺,不過他倒沒有不好意思的心理,反而有種微妙的自豪感。

  「光甲航天對人才的吸引力已經這麼足了嗎?看來我為大家構建的工作環境還不錯。」大致就是這種心理。

  「我覺得這就會產生很矛盾的點在於,你針對的個體很少的話,成本會非常高。

  因為涉及到你要改造你內部的管理系統,用過去那套OA肯定行不通,甚至得重新搭建整個內部管理的系統。

  然後得有專門的人來負責非標準化工作的人工智慧打造,這得足夠專業的人才能搞定。

  我們不談內部阻力,光是談成本,這都起碼是五千萬的成本。

  參與到新體系中的人越多,成本才能攤薄,我們按照最低五千萬來算,如果你們17萬人一起用,那單人成本不足300元,就跟公司發個文具沒啥區別。

  如果只是研究所用,我不太清楚華國航天內部研究所加起來能有多少員工,就打一萬來算,每個人的成本都是五千元。

  更重要的是,你會天然把華國航天內部造成一種分裂,仍然被人管的那部分員工,會有種自己難道不是人?就不能享受更平等的管理體系嗎?

  這也是很難平衡的點。」

  陳元光已經徹底進入管理者的角色,能夠完全站在現實層面去思考可能面對的問題。

  換做剛從大學畢業的他,肯定會問當然好啊,這樣的管理體系一聽就很好,能從一部分人先推廣也是好事。


  而現在他能找到這其中存在的種種問題。

  對華國航天來說,五千萬的成本算不了什麼,被反對者當成反對的藉口,趁機把對方給擊倒才是關鍵。

  這種時候就要看決心了,陳元光心想,他覺得自己該提醒的都已經提醒到位了。

  「元光,多謝,我會好好考慮的。」

  在參觀目前在建的月球模擬環境的時候,周圍還有其他人,兩人沒有再聊這件事了。

  「之前我們前幾年的時候在哈爾濱建了一座空間環境地面模擬裝置,主要是模擬空間站的環境。

  裡面也有模擬月球表面,但那主要是模擬月球表面溫差、高真空、多輻照、帶電月塵這些極端環境,另外包括紫外線、宇宙射線、電子輻照等都會進行模擬,甚至帶點的月球塵埃都會包括在裡面。

  像那個項目是我們和哈工大一起建的,它的月塵艙就是用的真空艙,然後在艙壁左側連接電子加速器,為月塵充負電。右側的X射線源、前後方的氘燈作為紫外輻照源,負責為月塵充正電。艙頂則設有月塵淋撒機構,來模擬月表降塵現象。」華國航天的工程師走在前面介紹。

  他們這次的模擬月球基地放在渝都,這是因為渝都山城的地貌最適合修建模擬月球基地了。

  整個場館在地下,即便在燈光的照射下,仍然顯得有些昏暗。

  「模擬月塵,很大一部分原因是為了設計新的太空衣,帶電月塵表面帶有強靜電荷,非常容易粘附在太空衣和探測器表面上,進而損害太空衣。

  我們這一版的太空衣在定型前就拿到了月塵艙去做充分測試,來確保它的耐久度。」另外一位工程師補充道。

  「我們這次修建的月球模擬基地,主要參考了NASA的意見。

  NASA他們把一個620萬加侖容量的巨型中性浮力實驗室改造成了月球表面,用來訓練太空人。

  我們和NASA溝通的時候,他們是構建了一個深40英尺,長202英尺,寬102英尺的水池,然後在水底儘可能模擬月球表面的感覺。」

  華國和阿美利肯都想要把太空人送上月球。

  其中華國的時間計劃表是2030年,而阿美利肯那名為阿爾忒彌斯計劃的登月項目則是計劃在2024年把人給送上月球。

  所以他們早在22年就修好了月球模擬實驗室給太空人訓練用。

  去水下訓練的太空人換了一茬又一茬,這都過去五年了,阿美利肯還沒上去。

  時間不斷往後推,也導致阿美利肯的太空人知道自己要去水下訓練的時候都當成是度假,反正也沒辦法去月球。


  「而我們的水下模擬,會比NASA做的更加完善。」

  「糾正一下,這水下實驗室不是NASA做的,是NASA包給一家叫V2X的公司來做的。」

  「我們不僅會模擬月球土壤的感覺,月球上的重力,包括月球表面的溫差和宇宙射線等等,我們都會儘可能進行模擬。現在最大的難點是水下帶點的月球塵埃怎麼模擬」

  陳元光聽完工程師們的介紹後說:「抱歉,我打斷一下,水下環境最重要的是鍛鍊HBM機器人。

  所以我們這次修建月球模擬訓練基地的目的不是說要儘可能逼近月球表面的情況,所有參數都要儘可能逼真。

  而是說,我們要把可能影響到機器人運轉的因素給設計好就可以了。

  一些對機器人沒有什麼影響的可以不用模擬。

  像月塵就屬於這類沒有太大影響的因素,我們可以不用考慮的。」

  陳元光的邏輯很簡單,修建這個最重要的目的是鍛鍊機器人,以助於未來HBM機器人可以直接上月球去幹活。

  我們要在這裡培養機器人。

  而不是說要真的去修建一個和月球表面環境一模一樣的基地出來。

  「所以我們只需要考慮土壤、重力、溫差、宇宙射線這些可能影響到機器人工作的因素?」

  「對。」

  「如果是這樣就好辦了,過去我們送上月球的探測機器人收集到的數據足夠告訴我們,機器人對哪些因素敏感了。」

  (還有更新耶)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