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歷史軍事> 伐清從1661年開始> 第二十三章 廈門的困境

第二十三章 廈門的困境

  延平王府

  鄭經換了一身常服,坐於主座上,洪旭、陳永華、馮錫范、思明州知州鄧會、永安伯黃廷、祥符伯王秀奇、杜輝、林順等人按照文武分工分坐左右兩排座位。

  看著正襟危坐的文武雙班,這是鄭成功的班底,也是留給他的班底,不需要他們忠心,只需要他們忠心鄭家軍、忠心鄭氏集團就好。只要有了人手,就能做出一番大事業。

  鄭經輕輕道:「在這個時候,我也不跟諸位多言。我這兩天閒逛思明城和門外的流民營,發現一些問題。想做一些改變,現在想聽聽大家的意見。」

  洪旭首先拱手道:「世子請說,我們必全力完成。」

  鄭經輕笑一聲道:「沒有那麼嚴重。我見思明城衛生環境較差,污水橫流,垃圾遍地,比較影響人的心情,看起來也不是很美觀,因此,我想召集一些流民進行一場衛生清除工作,這一來給一些流民一些生計,緩解流民營中的戾氣;二來整潔思明城,看起來也會舒服一些;三來減少一些疾病的發生。」

  眾人面面相覷,實在想不到世子召集眾人開會所提的第一件事竟然是清掃衛生這么小的事情,想到這是世子提出的第一件事情,也無關緊要。大家不會不識趣的表示反對。

  鄧會站起身,問道:「徵集流民進行衛生整治的大概需要多久?需要多少人手?請世子示下。」

  鄭經想了一下,說道:「先召集五百人吧,以婦幼老弱為主,用十天時間把思明城徹底清掃一遍,還有城外的流民營一樣要清掃。」

  鄧會遲疑一下,道:「人數倒也不多,就是糧食方面有些緊張。」

  

  鄭經若有所思,轉頭問洪旭:「旭叔,不知思明州現有多少存糧?」

  洪旭說道:「藩主收復台灣,通過購買、徵集等方式大概有二百萬石糧食,分逐各島及必須得糧草後,思明州儲藏九萬多石糧食,足以支撐到夏糧收割。」

  鄭經盤算了一下,九萬石糧食,還是太少啊,連心中計劃的零頭都不到。他問鄧會道:「鄧知州,思明州民間存糧如何?還有多少人種植番薯、土豆的?儲存了多少番薯、土豆?」

  鄧會道:「世子,思明州貿易發達,有不少糧商,民間存糧還是有的。番薯等三種農作物,經初步統計,思明州種植番薯、土豆的並不多,種植番薯大概在三千畝左右,土豆大概四千多畝,南瓜大概一千多畝。因其產量較高,有些老農琢磨出儲存的方法,儲存的量還是比較大的。經初步統計,留種之後,還能有番薯一萬餘石,土豆二萬餘石,南瓜產量較高,儲存較久,但因種植較少,現在只有五千餘石。」

  眾人粗略計算了一下這三種作物的畝產量,都被驚呆了,誰都沒有想到這三種農作物產量竟然如此之高,為何之前未曾聽到過這三種作物呢?是不是不能食用?還是口感較差?


  鄭經有些驚訝,「民間種植的不少啊,還以為只有幾百上千畝呢,能有三萬五千石存量,真不少了。」

  陳永華有些沉不住氣了,起身問道:「鄧知州,這三種高產量的農作物,能否食用?產量真的如此之高嗎?」

  鄧會說道:「是的,經世子指示,我找到了種植著三種農作物的鄉紳,番薯、土豆畝產量約四五百斤,南瓜畝產量約七百餘斤,都是亦食亦蔬的良品。口感非常好,味美。關鍵是這三種農作物不挑地,荒地、坡地、丘陵也可種植,較好管理,只要種下,就能有收穫,非常適合在各島推廣種植。」

  馮錫范震驚的脫口而出道:「坡地丘陵也可種植,還不挑地,這是天降祥瑞啊。」

  鄭經輕哼一聲,:「什麼天降祥瑞,番薯在福建種植已經有六七十年了,只是推廣不利,加上戰亂消息閉塞才沒有大規模推廣出去。鄧知州,你以每石一錢銀子的價格去收集番薯、土豆、南瓜,收集好後,先送番薯三千石、土豆一萬石、南瓜兩千石作為軍糧給父王送去,這個儘快啟程,父王此時應該還在澎湖島。推廣種植一事,陳師,此事還需要勞煩你了。」

  陳永華義不容辭道:「世子放心,我必將番薯三物推廣到各島種植。」

  鄭經點點頭道:「陳師辦事,我是放心的。糧食的問題暫時不用著急,三四個月後,番薯等物收穫後,糧食就不成問題了。錫范,你調度各島,也協助陳師做好番薯等物推廣一事。」

  剛剛被批的馮錫范聞言大喜,沒想到自己還能在此事上賺得一份大功,馬上道:「請世子放心,我必協助好陳參軍做好推廣一事。」

  鄭經想了想,道:「推廣一事不可動強,先從思明州上荒地、坡地、丘陵等地進行推廣種植,各島也去推廣,種植與否並不強求。每石一錢銀子,不限量收購。」

  洪旭在一旁道:「世子,軍中尚有不少軍墾之地,能否也一起種植?」

  鄭經看著洪旭還是有些懷疑的神情,點頭道:「可以,軍中土地較好,可以種植一些。鄧知州,你多去找一些有種植經驗的老農,每人每月給三兩銀子,讓他們一起推廣種植。這銀子一定要發到老農手中,不允許貪墨。」

  聽到鄭經的警告,鄧會行禮道:「世子放心,這銀子必會一分不少的發到老農手中。」

  鄭經看著洪旭,問道:「旭叔,你是工官,執掌工部事,我們煉鐵的物料可還夠?」

  洪旭聽此言,臉色一暗,道:「連年征戰,軍器損耗較快;韃清又實行封鎖政策,一些物料收集較為困難,尤其近兩年,韃清加大了對木材、鐵礦石、煤炭、食鹽等方面的封鎖,儲存有所不足。以目前消耗的速度來看,鐵礦石、煤炭嚴重不足,最多能撐一個多月。」


  鄭經有些驚奇的道:「食鹽也不足嗎?我們不是有鹽場曬鹽嗎?」

  鄧會道:「世子,我們這裡不適合曬制海鹽,大多數鹽場都在泉州和廣州一帶,思明州並無鹽場。」

  眾人聽了此言,有些泄氣,剛剛看到一條復興發財之路,轉眼間要因為材料的原因而停滯,這讓他們多少有點不甘心。

  鄭經摸了摸下巴,道:「一個多月嗎,這時間有點緊啊。對外購買不行嗎?走私呢?」

  洪旭搖搖頭,「韃清對鐵料的封鎖太嚴了,不便貿易。即使是走私,鐵礦、煤炭都是大件貨物,也是杯水車薪,遠遠不夠的。」

  鄭經看向其他人,問道:「原料不足,影響鋼鐵產量,阻礙發展,眾位可有解決之策?」

  (還有更新耶)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