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七十六章 木桶理論
第578章 木桶理論
元孝矩坐在馬車閉目沉思不語,他忽然睜開眼問坐在一旁的文元真道:「晉王知道楊玄感之事?」
元文真搖搖頭,「應該不會,之前楊玄感是有點口無遮攔,但這半年楊玄感很低調,如果連晉王都知道,那天子豈不是更清楚?」
元孝矩緩緩點頭,「我也覺得他不可能知道,他說過內部會出問題,或許是指一種可能性,畢竟對天子不滿的人太多了,一旦天子再度東征,一定會引發天下大亂,晉王指的就是這一點。」
「家主,他肯賣嗎?」
想看更多精彩章節,請訪問𝚜𝚝𝚘𝟿.𝚌𝚘𝚖
元孝矩搖搖頭,「他不肯,連成品也不肯賣,理由倒是光面堂皇,怕異族掌握這個機密,但實際上他是想獨占這種武器。」
「我們對瓷瓶火雷的研究沒有進展嗎?」
元孝矩冷冷哼了一聲,「有效果我就不會親自來江南了,既然晉王不肯賣,我們就要想辦法從各個方面出手,畢竟這種火器是工匠造出來的,不是晉王本人造出來,明白我的意思嗎?」
「卑職之前進行過調查,負責軍事的官署叫做軍器司,下面有各署,其中有一個署叫做火器火藥署,應該就是研製火雷的官署。」
元孝矩搖搖頭,「說這些沒用,我要切實成果!」
元文真連忙道:「請家主放心,我已經部署了,不惜重金也要把這個秘方搞到手。」
元孝矩剛走,蕭夏便派人把李鹿鳴找來,李鹿鳴已經不負責對外情報,專注於內衛,事實證明,她主管內衛還是很有才幹,這幾年把內衛各個環節都整理得井井有條。
目前內衛實際上由一署一營組成,署是安全署,營是內衛營,安全署由數十名官員和三百名武藝高強的暗探組成,而內衛營則有三千士兵,一些重大行動,光靠安全署探子是不夠的,必須要有軍隊配合才行。
內衛的管轄範圍其實很廣,上至晉王和高官的人身安全,下至私賣生鐵和私鹽販賣等等,都是內衛的職責範圍。
其中安全署下面也設立了七個局,具體負責各個職能,由李鹿鳴統領全局,內衛營主將也是李鹿鳴,下面有十個隊,每個隊一個校尉,由李鹿鳴的副將關寧統領。
李鹿鳴走進官房,躬身行禮,「卑職參見殿下!」
「這幾個月我不在江南,李總管辛苦了。」
「感謝殿下的認可。」
蕭夏笑了笑道:「今天元氏家主元孝矩來拜訪我,提出買我們的火器秘方,我當然一口回絕了,但對方不會善罷甘休,從合法的渠道得不到,他們必然會採用不合法的手段,收買、偷盜、欺騙都有可能,所以你要立刻加強對防範,保護好工匠和他們的家眷,所有知情的官員都要暗中保護,另外,還要監視武川商行的一舉一動。」
李鹿鳴立刻抱拳道:「請殿下放心,卑職早就制定了完整的防護方案,一直就在運行,卑職現在可以加強這個方案。」
蕭夏大喜,連忙問道:「方案攜帶了嗎?」
李鹿鳴取出一份冊子遞給蕭夏,蕭夏仔細看了一遍,點點頭欣然道:「方案不錯,立刻加強執行,有情況隨時向我匯報!」
中午時分,高熲前來求見蕭夏,高熲目前已經退休在家,基本上不問政務,但如果有需要,他還是會提供顧問。
蕭夏索性請高熲在丹陽酒樓用餐。
酒樓雅室內,高熲將一份奏摺遞給蕭夏,「這是我寫給天子的一份奏摺,懇請殿下替我轉交給天子。」
「可以!我明天就派送去洛陽。」
「不急,殿下最好也能替我參謀一下,看看有沒有需要補充的地方,還有語氣方面看看是否需要注意?」
蕭家打開奏摺看了看,竟然是勸說天子放棄征討高句麗,高熲寫得很坦率,而且一針見血,天下不滿並非因征討失敗,而在過於耗費國力,得不償失。
蕭夏半晌沒有說話,高熲不解問道:「殿下覺得有什麼不妥嗎?」
蕭夏緩緩道:「高公雖然說得坦率,但沒有說到關鍵問題,為何民怨沸騰已經沸騰,天子卻依然一意孤行,根本原因在哪裡?」
高熲抱拳道:「請殿下指教!」
「其實攻打高句麗所耗費的糧食物資,對大隋來說根本不算什麼,光黎陽倉就有一千五百萬石糧食,布匹幾千萬段,其他物資不計其數,洛口倉也有千萬石糧食,洛陽倉庫更是有堆積如山的布帛。
高句麗一戰不過損失幾百萬石糧食和數萬頂帳篷,這點物資損失對大隋國力而言根本不值一提,所以高公指責天子耗費國力,天子就會把天下倉儲報告拿出來,高公的奏摺就沒有說服力了,這也是天子要第二次攻打高句麗的主要原因,大隋國力雄厚,不在乎這點耗費。」
高熲沉吟一下道:「殿下的意思是,問題不是出在國力上?」
「一點沒錯,國力沒有問題,而是出在民力上。」
高熲拱拱手,「願聞其詳!」
蕭夏淡淡道:「高公做了幾十年宰相,應該很清楚,大隋的特點是富廟窮和尚,朝廷幾乎沒有軍俸開支,每年徵收的稅賦有大量盈餘,幾十年下來就積累了天量財富,這裡面還包括北周留下的財富和南方王朝積累的財富。
可天下百姓卻很窮困,每年都要緊巴巴過日子,根本就沒有什麼積蓄,稍微遇到天災或者家裡勞動力生病什麼的,整個家就沒法維持了,對一個家庭天就要塌了,先帝也意識到這一點,所以推行義倉,萬一遇災或者家裡有事,可以用義倉的糧食來周轉幾個月,這樣家裡就不至於破產。
當今天子最大的問題就是不考慮百姓的承受能力,建洛陽、鑿運河、修長城、征夫遼東,動不動就強征一兩百萬人,一點都不體恤民力,幾年下來,至少動用了上千萬青壯勞力。
當然這裡面有很多是重複使用,但至少動用了四五百萬勞力,最後死掉了接近一半,還有地方官趁機橫徵暴斂,大發其財,加上義倉的糧食也沒有了,這就意味著四五百萬戶百姓因為沒有及時耕種土地,也沒有其他收入而破產,我們整個大隋也不過八百萬戶人口啊!
高公,我們都指揮過軍隊,都很清楚,一支軍隊只要三成傷亡就會崩潰,大隋也是一支由百姓組成的軍隊,現在已經超過一半傷亡了,大隋會不會崩潰?
這就像一隻水桶,哪怕國力板再雄厚,但另一塊民生板如果沒有了,水桶也一樣因為裝不了水而廢掉,整個大隋北方已經民生凋敝,饑民遍野,盜匪橫行,這半年時間,逃到東萊郡的百姓已經接近五十萬人。
這個時候天子還要發動第二次遼東戰役,他只看到大隋的官倉儲備是多麼雄厚,卻全然不管不問下面百姓的死活,高公把這一條加進去吧!民力板消失,哪怕國力板再雄厚,大隋這個木桶也一樣完蛋。」
高熲默默點了點頭,他仰頭長嘆一聲,「枉我做了三十年宰相,還是沒有殿下看得透徹!」
(本章完)
(還有更新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