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1章 新式科舉
聖統七年秋,皇帝於西郊舉行祭天大典,並連發十二道旨意,布告天下,正式開啟術士改革發展之路。
在此之前,李順早已與朝臣展開了歷時兩個月的激烈討論。
大部分朝臣都已被李順的理由說服,明白了未來的危機,並願意全力輔助皇上改革。還有一小部份頑固大臣,依舊反對,他們不是不懂,而是害怕自己的利益受損。
他們多以老朽不堪,小輩亦不爭氣,無法適應變化,而變化會使他們失去權力。
這一次,李順改了性子,沒有以武德服人。在少數服從多數的情況下,沒必要再讓自己手上沾滿鮮血。他又不是殺人狂。
大勢所趨,無人可擋。
最新小說章節盡在sto9.co☕️m
認知的改變需要一個過程。在改革過程中,他們只要不搞破壞,有人盯著錯處,唱唱反調,也能及時的查漏補缺。鐵血手段使得多了,百姓會處於恐懼之中,不利於社會良性發展。
人心向背,自有公道。
此次祭天大典極為簡陋,李順沒有準備三牲,而是別開生面的用稻穀、小麥等農作物為主祭品,寓意:「風調雨順,百穀豐登。」而參加大典的人,除了文武百官之外,還有術士,連風燭殘年的諸葛相卿都在諸葛宣怡的攙扶下前來。
方戟來到諸葛相卿身邊,激動道:「老哥,我們的時代來臨了!」
諸葛相卿雖已修為盡廢,卻依舊以自己身為術士為榮,更何況他的經驗和學識,不是一般人能比得上的。
他眼含熱淚道:「是啊!我可以看見未來,我們術士一脈將會何等輝煌了。」
李順的十二道旨意,一是確定發展術士一道為基本國策,承認並抬高術士地位。在百姓心中,術士逐漸等同於士人。
二,天書監正式開學,面向全國招收學生,只要通過測試,品德良好都可以錄取。
三,頒布新法,為解放生產力做準備。
四,統一修煉界,以三年為期,將所有修煉者與修煉門派納入朝廷的掌控之下,如有不聽朝廷指令的修煉者,一律予以消滅。
五,改革官制及推行新式科舉,包括但不限於工農商與術士等學科。新式科舉從四年一考改為一年一考。
六,大力建設新式學堂及書院,公私皆可,廣招學生,用以配合新式科舉。另外,術士一道的傳授,除家傳之外,不允許私人開設學堂。若有在冊的術士個人想要招收弟子,需要到理道院備案,方才准許。
七,規定只有在理道院備案的修煉者才可在大胤自由活動,否則一律視為旁門左道,輕則入獄,重則身死道消。
八,大胤所有修煉者,其首要身為是大胤子民,有愛國愛民之責任,凡有叛國之舉,天下共擊之。
九,大胤律法設用於全體國民,一切社會活動以律法為準繩,若有惡意破壞律法公平的行為,等同謀逆。
十,大胤設定三級戰爭警示,一級為最高指令,一旦啟動,全國人力、物力等各類資源,全部交由朝廷調派,大胤子民有責備配合朝廷征戰。
十一,凡境外修煉者在大胤違法犯罪,一律依照大胤法律懲處。
十二,大胤與人為善,願與傾向我國之友好人士結交,有境外修煉者受到其國迫害,非有違天道,殘害人族之大罪者,大胤願提供庇護。
這十二道旨意一起發出,天下震動。與此同時,李順所派出的官員奔赴各地組織改革,並於當月,開啟第一次新式科舉。
第一次新式科舉,因為條件還不成熟,所以朝廷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標準。
考試題目和考試方式都有些奇葩。
比如,農科選才,參加的秀才只要筆試能夠懂得二十四節氣,分得清五穀六畜,知道一些簡單的農學常識就算過關,但,特別增加了一項實操科目,也就是要秀才們親自去耕田。
一些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聖賢書的窮酸腐儒,四體不勤,五穀不分,在第一關就倒下了。過了第一關的人大部分是寒門、農家或者耕讀傳家的小地主的孩子,這不意外,那些官宦大地主的孩子雖不全是無知之輩,但根本不會來考農科。來參加的大多是屢試不第,碰運氣的秀才。
令人意外的是在實操上竟也斃掉了不少人。
主考官看得直搖頭,窮人養驕子。這些人都是家裡的希望,大部分人就算住在四面漏風的茅草屋裡,也是大少爺的待遇。
最終,各省農科的錄取率成為了新式科舉最低的存在,其上的工科也好不到哪裡去。
李順看著這個數據,無奈道:「百無一用是書生啊。」他說到做到,新式科舉,鄉試錄取的所有舉人皆實授官職。
那些繼續擠在道德文章賽道的秀才看到這一幕,腸子都悔青了,並下定決心,明年也去試試運氣。
一時間,各地關於工農商等非聖人之道的學科書籍著作被一買而空,有的地方甚至出現了秀才專門去給農家耕田的奇景。不過,明年的考試內容可不會這麼簡單了。
面對如此情景,一些大儒發出尖銳的批評,聖統皇帝有違祖訓,打壓聖人之學,侮辱聖人之道,是千古罪人。
這些慫包不敢正面和李順硬剛,只敢在背後暗戳戳地叫罵。
李順雖然聽不到,但他布在民間的密探可不會不管,抓了幾個典型之後,此風才壓下。
但,也有讚美李順英明之人。
師有田便是一個。他是南方某省,鄉試農科的頭名,靠的不是運氣,而是貨真價實的本事。
他本就對工農學很感興趣,考取秀才之後,便無心科舉,一直醉心于田間地頭,研究農業生產,還翻閱了大量古籍,準備著出一本集古今農學之大乘的書來。
本以為這一輩子都和當官無緣了,隨著李順的官制改革,並在地方設立農業屬,讓他產生了興趣。
於是他抱著試一試的態度,參加了本省的鄉試,在填寫了一些在他眼中宛如幼兒算數的題目之後,成為農科頭名,還被派往一縣農業屬為屬長。
從七品,雖是小官,但卻比讓他當宰相還要開心,也讓他看到了聖統皇帝改革決心。
(還有更新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