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科幻小說> 科研從博士生開始> 第336章 關鍵的引力隔層處理,迫不及待,馬

第336章 關鍵的引力隔層處理,迫不及待,馬

  第336章 關鍵的引力隔層處理,迫不及待,馬上拿去檢驗!

  獲取最新章節更新,請訪問st☕o9.com

  溫樹茂所說的『申請』,就是向上級部門打報告,說明要透露的材料信息,當然也包括要信息的對象。

  打報告申請,是正規的流程。

  即便是非常小的研究項目或者是材料信息,也不能隨意地將其公開,而是必須遵循一定的審批流程。

  這個過程可能會有些繁瑣,但走正規流程才能確保透露信息沒什麼問題,通過了審批再出問題也和研究團隊無關了。

  這種規定是非常重要的。

  也許在當下,某個看似微不足道的小研究並不會引起關注,甚至可能被認為是沒有實際意義的研究。

  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幾年、幾十年甚至更久以後,有些研究可能會顯現出其巨大的價值。

  歷史上的許多重大發現和突破,都是在最初被忽視的小研究中孕育而來的。

  特別是在材料學領域,這種情況尤為明顯。材料學的研究不僅僅局限於現有材料的改進,更多的是探索和開發全新的材料。

  有些製造出來的材料在最初可能看起來毫無意義,甚至被認為是多餘的。

  隨著科技的進步和需求的變化,有些材料可能會突然變得極具價值。

  比如,曾經被認為無用的某些複合材料,在現代電子設備和航空航天領域中卻發揮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上個世紀50年代開發的碳纖維,早期的成本高,生產工藝複雜,後來隨著技術進步,在航空航天、體育用品、汽車、建築等領域發揮重要作用,被用於製造飛機機翼、自行車車架、魚竿等。

  聚醯亞胺,也同樣是上個世紀50年代被合成,具有耐高溫、耐輻射、高強度等優良性能。,後來在電子、航空航天、高端機械等領域得到廣泛應用。

  類似的例子數不勝數。

  所以,材料學研究領域,保密性要求是非常高的。

  當然,溫樹茂的申請就是走個流程,上級負責人甚至都不會看內容,就會直接給予通過,因為透露信息的對象是張碩。

  溫樹茂則一直想著張碩說的話,他對於張碩要了解一種『122』型超導材料感到非常好奇,他滿腦子都是困惑,糾結了好半天還是忍不住,勉強開口道:「張院士……能不能問一下,為什麼?」

  「這個材料有什麼特殊的地方嗎?」

  超導材料分為好幾個類型,『122』是其中之一,屬於一個超導材料的大類。


  張碩所選中的材料,則是『122』大類中的基礎,臨界溫度、電流承載能力,在一種『122』材料中都不是很突出。

  不是有性能更好的嗎?

  為什麼選這個?

  張碩則是指著材料的分子式,笑道,「因為它簡單啊。」

  「簡單?」溫樹茂很不理解。

  張碩解釋道,「簡單,更基礎,意味著可塑性就很強。」

  「其他有更好、性能更突出的,但太複雜,包括製造流程,也包括分子組成,可塑性就差很多。」

  「基礎,意味著有更多可能。」

  溫樹茂有些理解了,但還是追問了一句,「然後呢?」

  張碩直白道,「我打算以這個為基礎,希望能研究出一種符合混亂力場實驗要求的超導材料。」

  「……」

  溫樹茂聽的沉默了。

  他實在無法理解張碩的想法,創造材料的研究哪有那麼容易。

  無論從哪個角度去看,張碩都是超導材料里的外行人,就他要以某種材料為基礎,去研究性能更好的材料?

  這簡直無法理解。

  科學領域跨行如隔山,更不用說從理論物理跨越到超導材料研發。

  兩者根本不相關。

  另外,混亂力場實驗組對於超導材料的要求太高了,需要高電流承載能力,又需要臨界溫度60K以上。

  他們找不出適合的材料,國際上也沒有類似的材料實現應用。

  而研究,哪有那麼簡單!

  ……

  張碩和溫樹茂說完以後,就去定好的酒店休息了,他和溫樹茂說的話卻讓好多實驗室的人知道了。

  好多研究員都私下討論這件事,「張院士說要研究超導材料!」

  「好像是說研究一種122材料,以An型為基礎……」

  「那不是最初的材料嗎?應該不先進了吧,已經被淘汰了。」

  「所以是基礎啊。」

  「張院士懂超導材料研發嗎?還是122型,可不簡單。」

  「也許懂吧,我覺得張院士什麼都懂,什麼都做得到。」

  「不要搞個人崇拜啊!」

  第二天上午的時候,知道消息的人就更多了,好多人私下裡討論著。

  溫樹茂繼續熱情接待張碩,還拍著胸脯表示,「報告已經通過了,張院士,有什麼需求,我們全力支持!」


  他是在傍晚提交的申請,但只過了一個多小時就獲得了批准。

  有個高級別的老師,還特別打來電話詢問情況,並讓他們團隊以及整個超導實驗室全力配合張碩的工作。

  張碩倒是並不意外,他已經建立好了研究任務——

  【任務二】

  【研究項目名稱:以An型122材料為基礎製備臨界溫度超過70k的超導材料(難度評估:B)。】

  【進度:981%。】

  (任務可取消,當前取消任務需要科研幣數量:0。)

  (剩餘進度需要科研幣數量:300。)

  需求三百科研幣的B級任務,研發難度相對還是偏高的。

  張碩倒是覺得可以接受了,他甚至做好了不能研發的準備,又或者是研發難度太高,B級任務還是在可接受範圍內。

  溫樹茂帶著張碩一起去了材料實驗室,隨後就講解起了基礎的An型材料。

  他講的內容中有材料的製備過程,講了每一個步驟對於材料製備的作用,甚至還附帶說了一些底層的技術和理論邏輯,也包括材料性能的一些分析。

  一說,就是一上午。

  其他跟著一起的人,都能聽出溫樹茂在超導材料研發領域的專業性,也能聽出他研究的深入,以及單獨領域的博學。

  張碩也跟著不斷的點頭,滿心讚嘆,「溫教授,你對於這種材料,對於超導材料的製備,對於固相反應法的理解確實很深入啊。」

  「誇獎了,誇獎了。」

  溫樹茂被誇了一句,樂的嘴巴都合不攏了,實際心裡想的是,幸好準備了好幾個小時,還去看了很多原來的資料,否則不一定能講的這麼清晰。

  現在得到張碩的一個讚嘆,感覺一切都值得了。

  那可是張碩啊!

  有多少人能得到張碩的肯定?這都可以說是榮譽了。

  張碩聽的非常認真,中途也會針對不懂的地方發問,就像是個吸收知識的海綿,只要內容講出來就能吸收進去。

  實際上也是如此。

  溫樹茂講的一些關鍵內容,都能幫助提升任務進度。

  一上午過去,溫樹茂都口乾舌燥了,任務進度提升到了19%。

  張碩盯著任務進度,還是感到有些不滿意,19%看起來很多,但要知道,材料製備流程、每個流程對應的作用,再包括底層的一些理論邏輯、想法等,都已經說完了。

  換句話說,研究基礎內容都加在一起,也只把任務進度推到五分之一。


  在一起用餐的時候,張碩和溫樹茂面對面坐著,忍不住感嘆一句,「以這種材料為基礎,短時間要研發出符合混亂力場研究組需求的材料……不容易啊!」

  「額~~」

  溫樹茂聞言,不禁嘴角抽搐。

  什麼容易不容易的,根本就做不到!

  最少,他以及他的團隊,再擴展到材料室,肯定是做不到的。

  ……

  短時間要做到很困難,但並不代表做不到。

  張碩甚至可以一口氣『氪幣』到任務完成,但研究並不是一蹴而就的。

  材料的研究不像是數學問題,解決問題不止是問題本身,研發過程也是非常重要的,也許研發過程發現的某個點,比得到材料本身還要重要。

  張碩認為,任務進度不符合預期,主要是因為需要改進的點比較多。

  另外,理論機制也不完善。

  後面一點是當然的,若是有完善的理論機制,材料的研究就會變得很容易。

  現實是,大部分材料研究都要靠經驗積累,甚至是靠運氣。

  到了下午的時候,他繼續讓人幫忙講解,不止是溫樹茂一個人了,團隊的其他人也幫忙說了很多內容。

  固相反應法以及和其他製備材料方法的對比;製備過程的每一個步驟詳解;研發過程中的思考以及分析,等等。

  整個材料組的人都發現,張碩不是要簡單的了解,而是要深入的去理解,甚至去理解材料研發背後的想法。

  「但是,了解這些有什麼用呢?」

  「這個材料研發有孟工,好像其中一個關鍵步驟還是孟工的提議,但只是運氣吧?」

  「還能有什麼科學支持?材料研究要是有完善的科學支持,就用不上我們了……」

  「……」

  張碩可不是要探究科學理論,他主要想找一些關鍵的點,可能會對於材料性能有促進的點。

  他發現了一個有改進空間的位置,馬上對溫樹茂說道,「你們的製備方法中,前期的準備都是為了讓配料分布更均勻,對吧?」

  「可以這麼理解。」

  溫樹茂點頭道,「在固相反應法中,前期材料混合、研磨過程非常重要,混合的越均勻、越充分,所製造的材料性能越好。」

  「有一段時間,我們甚至希望能以單質原料來稱重混合,但成本太高了,後來還是選擇高純度的金屬氧化物以及碳酸鹽等原料,按照固定的配比……」


  「在瑪瑙研缽中,進行混合併充分的研磨……」

  「這種方法……」

  他連續說了一大堆,主要就是表達材料混合研磨過程的重要性。

  張碩仔細想了想,說道,「你們能不能再製備一次這個材料?」

  「經費方面不用擔心,直接打報告申請就可以,填上我的名字。」

  「這不是問題。」溫樹茂馬上道,「上級要求我們全力配合,經費早就考慮到了。」

  他繼續問道,「是重新製備一次?」

  張碩說道,「到混合研磨的步驟就停下來,然後把材料真空封裝,我會讓人把材料取走,到另外一個機構處理。」

  溫樹茂有些不理解,但還是馬上交代了下去。

  張碩想到了朱貴團隊。

  朱貴團隊是研究周期性引力隔層,『無形的門』可以對材料進行分子式拆分。

  若是讓製備好的材料通過『無形的門』,就可以達到原子級別的混合程度,比單質材料混合研磨效果還要好。

  有了這一步驟,所製造出的材料性能肯定會得到提升。

  具體提升多少,還是要實驗來檢測。

  這也算是另一項實驗了。

  溫樹茂團隊以及材料實驗室的效率還是很高的,製備材料的工作交代下去以後,僅僅兩天時間就完成了初步的準備。

  相關部門配合拉走了封裝好的材料,並直接運送去了朱貴團隊的實驗基地。

  朱貴團隊對材料的處理,只需要大概一天時間,因為他們的團隊也在首都,而第二天就要進行新一次實驗。

  大概到第二天下午,處理好的材料就能運回來了。

  在材料運送回來以後,溫樹茂團隊馬上進行後續製備流程。

  張碩全程參與整個製備過程。

  在材料製備的過程中,會幫助對於材料製備理解更深入,清晰的看到每一個步驟,並現場把其和理論、口頭上的解釋結合在一起,同樣可以讓任務進度獲得提升。

  最重要的是,他能夠結合『氪幣』帶來的靈感效果,知道哪一個步驟有需求改進的地方。

  整個製備過程耗費了大概五天左右。

  溫樹茂團隊的實驗室並不是一直在忙,甚至可以說,大部分時間都是空閒的,主要是一些過程的等待,以及材料晾曬或其他處理需要耗費時間。

  最後一天上午,伴隨著材料燒結完成,隨爐冷後,就得到了最終的材料樣品。


  「拿去檢驗!」

  溫樹茂馬上交代說道,他也有些迫不及待想知道結果。

  如果是常規的製備流程,他對於材料性能根本沒什麼期待。

  但是,過程中有了『其他機構處理』。

  雖然不知道是什麼機構,但運回來的材料看起來『更精細』了。

  溫樹茂對於這個過程很好奇,可也知道其中牽扯到一些保密性的問題,就只能把疑惑憋在心裡。

  現在對於最終得到的材料進行檢驗,也能幫助了解一下『新處理過程』的作用。

  (還有更新耶)


  • 小提示:按【空格鍵】返回目錄,按(鍵盤左鍵←)返回上一章 按(鍵盤右鍵→)進入下一章

  • 章節錯誤?點此舉報
    • 錯誤
    • 手機
    關閉
    Cookies Policy|DMC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