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科幻小說> 科研從博士生開始> 第231章 新方向:氫彈電池?

第231章 新方向:氫彈電池?

  第231章 新方向:氫彈電池?

  張碩說的最後一條優勢可以用一句話來形容:新技術的原材料成本可以忽略不計。

  新技術本身全都是技術實現的成本。

  技術實現,就是要讓反應一直維持,就牽扯到了控制問題,包括讓媒介材料一直維持穩定的活躍度,也包括反應外在磁場的持續性,等等。

  鋰元素,依靠加熱加壓達到穩定活躍度相對容易一些,也正因為如此,各部分實驗用的都是單質鋰。

  其他元素相對就難多了,比如說碳,矽。

  想看更多精彩章節,請訪問sto9.c🍀om

  雖然碳、矽很便宜,地球表面到處都是,但兩種元素單質的熔點和沸點都是極高的,想要讓兩種單質元素進入離子態,並達到穩定的活躍性,難度一下子提升了幾十、上百倍。

  另外,有些單質元素很容易和空氣發生反應,就需要在真空環境中進行反應,包括鋰元素也一樣。

  如果某種單質元素不能和空氣發生反應,或者輸入惰性氣體以後,能夠一直保持穩定,那麼就不需要真空環境控制,技術難度就降低了很多。

  等等。

  這些因素都是技術成本。

  元素周期表中排序高,或許反應熱效能更高,但並不代表適合技術使用,能夠進行穩定的控制才是關鍵,具體什麼材料最適合還是要實驗來判斷。

  如果只看原材料成本,一年只需求一噸的情況下,即便是黃金作為材料的成本也是非常低廉的。

  在張碩談完了技術的優勢以後,會場內的學者們都在消耗所聽到的內容,他們感覺對新技術已經無話可說了。

  在有理論支持的情況下,這種新的能源技術還談什麼呢?

  所有一切的需求,都沒有無法突破的技術壁壘,那麼肯定要加大投入去做研發。

  這可是一項改變世界的技術,而對國內來說也是極為重要的,因為國內最缺少的就是化石能源。

  每年國內都要進口大量的化石能源,包括石油,天然氣,也包括煤炭,也導致好多的政策都會考慮能源供給問題。

  有一項全新的、不需要化石能源的技術,國內就可以擺脫對於進口化石能源的依賴。

  這實在是太重要了。

  張碩做完了報告以後,會場內有了討論時間,不出意外沒有人反對,每個人都在不斷說著新技術。

  好多學者已經把新技術看作是「超越核聚變的技術」。

  「核聚變不容易控制,危險性很高,而且材料成本也不低。」


  「即便是核聚變的技術有了重大突破,能支持建造核聚變電廠,但製造電力的成本不一定比現在低,也就沒什麼市場,短時間很難有所發展。」

  「這項技術支持製造電力的成本可能比現在要低的多,馬上就可以取代大部分火力發電站,甚至是核電站,其他的清潔能源也可能會被取代,即便是太陽能電池板,維護成本也不低。」

  在學者們的討論中,領導組直接做出了決策--

  全力支持新能源技術的研發。

  高曉明被任命為新能源技術研發組的組長,他的工作是組建項目團隊,並對理論以及技術支持進行更深刻的了解,再拿出一份項目研究和申請報告。

  下一步,項目組就可以正式開始研發了。

  領導組的決策並不意外。

  高曉明甚至覺得理所當然,他們拿出的新技術,優勢實在是太多了,用的還是全新的理論基礎,也是一項全新的能源技術。

  即便沒有這些優勢,一項新的能源技術的誘惑,也足以讓領導組支持其研究,因為掌握一項新技術肯定沒有壞處,研發的過程中,也能有很多的收穫。

  在會議結束以後,高曉明對張碩說道,「張碩教授,以後我的研究可要拜託你多多指點了。」

  張碩笑道,「如果是理論支持,完全沒有問題,技術上,我懂的並不多,其他我也管不了了。」

  「理論知識就好。」高曉明不好意思道,「說實話,那些基礎理論,有些地方我到現在都沒有搞懂,我還準備去一趟佟智志院士的團隊,他們掌握的技術對我們的幫助肯定會非常大。」

  「他們的技術應該足夠了。」張碩點頭評價了句。

  實際上,新的能源技術就是以佟智國團隊的實驗研究為基礎的。

  如果做個比喻來說,佟智國團隊研究的就是原子彈,而高曉明和張碩申請的就是在原子彈技術的基礎上,研發能量輸出穩定可控的核電站。

  張碩想了想搖頭道,「不過一直到現在,我們好像也沒有解決最開始的問題。」

  高曉明頓時反應過來,「你說的是電池?」

  「對。」

  張碩笑道,「我記得最開始談這個,是因為飛行器的能源問題。現有的電池技術無法支持飛行器飛太久。」

  高曉明苦笑道,「這個問題還是要張碩教授你來解決了,不管是任何的能源技術領域,儲電都是比發電更難的。」

  「也許不用儲電?直接發電?」

  「額……」

  高曉明愣了一下,「你是想把整個發電廠搬到飛機上嗎?那確實可以,我們能建一座空天母艦、天空堡壘……」


  最後一句當然是玩笑。

  即便引力製造技術支持製造空天母艦、天空堡壘,製造本身也必定是個龐大的計劃,牽扯到無數的高端技術。

  那可不是有個想法、召開幾次會議就能決定下來的。

  ……

  領導組離開以後,學者們也都感覺輕鬆很多。

  一大群人又湊過來圍住了張碩。

  新的能源技術已經說的差不多了,會議上已經決定要支持技術的研究,他們也就不再說技術了,而是說起了其他感興趣的地方。

  最近一段時間,最火熱的話題莫過於『引力場信號』了。

  張碩的項目團隊發布了實驗測定到『引力場信號』的成果,頓時引起了全世界的轟動。

  國際學術界為此討論不休,公眾輿論也有一大堆人參與。

  之前張碩團隊也發布過測定到引力信號的成果,但因為沒有公開具體的數據,再加上其他機構無法進行復刻,帶來的國際影響力並沒有那麼大。

  後來麥克-約爾的《混亂場論》出台,國際很多的學者都更傾向於《混亂場論》,不再關注基礎力關係模型方向的研究,還有好多人認為張碩項目組的成果是虛假的,又或者是測定到了錯誤的信號。

  總之,沒人相信。

  這次再發布進一步的實驗成果,還是有很多人不相信,但也有不少相信的人,因為大家都覺得,張碩團隊不可能去虛構成果。

  那可是引力場信號,引力後面加了個『場』字,情況完全不一樣了。

  這種信號根本不會被誤測,所以有兩種可能,要麼就是張碩團隊虛構成果,要麼就是他們真的測定到了引力場信號。

  張碩,虛構成果?

  好多人立刻把這個想法打上了叉,因為張碩是國際最頂級的數學家、物理學家,以他的名聲和個人影響力來說,根本不可能去虛構成果,否則個人在歷史上的記錄可能會打上污點。

  所以只能是後者,也就是他們真的測定到了。

  這一段時間,國際學者們都不吭聲了。

  他們多數還在消化這個消息,或者是等待下一個消息,而他們等到的就是費米實驗室增加和高能所的合作,以及一些官員表態希望張碩團隊能公開更多的實驗信息。

  當一些官員都站出來講話的時候,就說明研究是真實的。

  換句話說,實驗是真實的,引力信號是真實的,那麼其理論基礎-基礎力關係模型,也同樣是真實的。

  源點論的基礎,基礎力存在相關關聯,已經得到了驗證。


  全世界來說,這樣的物理成果是什麼等級呢?

  十個諾貝爾都無法衡量!

  如此重大的成果,讓國際物理界都有些迷茫。

  現在他們能直接接觸到張碩,也忍不住問題實驗相關的信息,「你們測的場地信號很明確嗎?是不是後續可以以此研發一種應用技術?」

  「現在的技術應該達不到轉化應用的程度吧?後續還會不會繼續提升?有空間嗎?」

  「如果真研發出來,技術是否能應用在航空航天領域?」

  「即便是設備太龐大,無法支持製造飛行裝置,但也有應用潛力。比如說知道一大片引力場範圍,平衡地球的引力,我們就能在地球表面體驗太空脫離引力的環境了!」

  「技術用在這裡聽起來有點可惜,你當是遊樂園嗎?」

  「你這個想法就狹隘了呀,我指的是讓太空人去訓練,不是自己進去體驗!」

  「哈哈哈……」

  幾句拌嘴讓周圍不少人都聽笑了。

  張碩和其他人也談了幾句,他只是簡單的說了一下,並沒有透露具體的信息,因為一些內容是保密的。

  實際上,他不公開具體信息的表態,也佐證了實驗發現的重要性。

  換個角度想,只是一種物理性的發現,為什麼不對外公開呢?

  其中必定牽扯了其他內容。

  錢佳偉也和張碩談了幾句,他提出了一個很有意思的問題,「張碩教授,四大力有相互關聯,之前我們說反過來製造電磁力,即便無法實現,那麼電磁力能直接製造強力嗎?」

  「未來可能可以吧?」張碩不確定的說道。

  現在的理論只能干涉到強力,而不是主動去製造,但未來理論更加的完善,有更多的實驗基礎,也許就能主動製造出強力。

  錢佳偉笑道,「我這麼問是有原因的。」

  「大家想想啊。」

  他說著看向四周,繼續道,「如果能夠主動製造強力,做更精細的控制,豈不是能夠像聚變一樣製造元素?」

  「那麼我們就有人工製造黃金的技術了!」

  「發財了!」

  這句話又讓不少人笑了出來。

  一群學者就這個問題展開了討論,張碩也發表了一下自己的看法。

  製造黃金,當然只是個玩笑。

  這麼複雜的技術用於製造黃金,感覺還不如實現星際探礦,到其他行星或彗星上挖黃金。


  後者相比都更容易實現。

  張碩思考的問題和理論有關,強力拆分和電磁力、引力的理論關聯,實際上,是兩個不同方向的理論。

  強力拆分,是電磁力干涉強力。

  電磁力、引力的理論關聯,則是直接性關聯,以電磁力製造出引力。

  如果研究出電磁力、強力的理論關聯,自然就有可能製造出讓基礎粒子結合的強力,然後……

  發生核聚變反應?

  大爆炸?

  「反過來說,削弱強力作用,以媒介粒子釋放的場力,來調節核聚變反應的速率,讓其一直保持穩定性,是不是就解決了核聚變的控制問題?」

  「這或許是一種解決可控核聚變問題的方式?」

  「但似乎沒什麼意義,能源製造方面,新技術也不比核聚變差了,而且更容易控制……」

  ……

  在離開了會場以後,張碩就踏上了返程的路。

  他腦子裡想了很多東西。

  這次參會確定了新技術的研發,也讓張碩有很多思考方向的收穫。

  錢佳偉,確實是個人才。

  他不是理論物理的專業人士,但很多基礎力關聯的想法,聽起來都非常有意思。

  實際上,張碩也在找下一步的研究方向。

  項目組新的成果也就是研究出了可轉化為應用的引力技術,實際上,就只是對於電磁力、引力關聯模型的求解驗證而已。

  簡單來說,就是找出一個數學模型的解組,然後對實驗進行了驗證。

  這樣的研究對於理論探索的意義不大。

  下一步,張碩也想選一個基礎力關係的方向進行研究,他覺得強力關聯的方向,確實有很多的探索性。

  雖然已經有了強力拆分、原子核核力拆的理論,但也只是以電磁力干涉強力,而不是製造強力。

  那麼如何製造強力呢?

  是不是能以強力反過來製造電磁力?

  「人為能夠主動製造、控制,就只有電磁力。」

  「引力、弱力、強力,三大力,其中能夠干預影響的,也只有弱力和強力,而弱力的信號很弱,實驗很難做。」

  「強力,可控性太差!」

  「直接性的強力作用,控制轉化為電磁力……」

  張碩思考著忽然有了個想法。

  核聚變反應中存在強力作用,反應越強烈,強力作用的體現就越大。


  如果找到了強力和電磁力的關聯,是不是就能以核聚變反應的穩定控制,來持續不斷的輸出電磁力?

  「這樣的理論支持下,就能完美的解決電池問題,只是感覺太完美一些……」

  想像一下——

  飛碟狀的引力飛船,周圍是個環形引力製造器,中間的圓形能源裝置是一個類似氫彈的東西,裡面正不斷發生核聚變反應,並以強力和電磁力的關聯,源源不斷對外輸出電力……

  「不僅很完美,而且很危險。」

  「所以說,美麗的東西才更危險啊……」

  (還有更新耶)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