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5章 高速發展
第255章 高速發展
山海關前。
一場戰鬥剛剛打完,落下帷幕。
沒幾天之後,身在幽州的趙昕便接到了這邊的奏報,說是有遼國敵軍五百人出現在山海關前,好像在試探山海關軍隊的虛實,不排除接下來,一旦發現這邊防禦薄弱,然後其他大軍便會往這邊進發的可能。
自打趙昕來到了幽州城以後,這小仗幾乎就沒有停過。
獲取最新章節更新,請訪問𝘀𝘁𝗼𝟵.𝗰𝗼𝗺
關鍵,還不止山海關一地。
從今年一月份開始,到如今七月份。
這大小戰報,就至少得有數十條。
這麼頻繁的戰事,又怎麼能叫人安心。
以至於趙昕最後不得已,只能是給耶律洪基寫信道:「再來攪擾我,把你家給拆了!」
耶律洪基也寫信回復,「隨時奉陪。」
趙昕這暴脾氣!
立馬就想帶兵把對方的老巢給燒了!
不過……
最後趙昕還是先忍住了,一個,七月份了,到時候天氣變冷很快,尤其是到了冬天,溫度下降太多,不太適合戰鬥。
另一個,他的兵還沒有訓練好。
然後接下來,趙昕緊接著便又去視察了軍隊的訓練。
讓黎元軍,跟一般的大宋禁軍待在一起訓練。
這就好比是,讓一個尖子生,坐在普通學生的旁邊。
然後,再把軍隊的生活區,跟平民的居住區,給隔絕。
這普通大宋禁軍能學習的,只有一個對象。
那就是黎元軍。
趙昕也讓人下去,給這些普通大宋禁軍,做一做思想上的工作。
首先!
要搞清楚幾個問題。
那就是……
你是誰?
你來這裡是幹什麼的?
你為何要來這裡?
你接下來打算怎麼幹?
若是能好好地搞清楚這幾個問題的答案,那麼,你就不再是從前的大宋禁軍,而是至少是一支有目標、有理想的軍隊了。
趙昕此時要做的,就是對其他大宋禁軍,實現思想上的改造。
當然!
現實也是很殘酷的。
像是那些住在東京城、開封府的士子權貴們,天天喝酒吃肉狎妓,而他們,卻要在這荒蠻之地,跟契丹人戰鬥。
你說人與人的差距,為何就這麼大?
為何他們就不能像那些士子權貴們一般,天天喝酒吃肉狎妓呢?
那趙昕為何好好的太子殿下不當,也跑來跟他們一起吹西北風?
趙昕接下來,必須跟他們一起,好好地把這些問題都給弄明白。
最後……
請他們保持高尚的理想,為天下黎元而戰,至於待遇、物質上的問題,則交由他來解決。
一時間……
全軍上下,也是士氣如虹。
甚至……
都能跟著黎元軍一起唱『如果祖國遭受到侵犯』了。
趙昕也讓人,嘗試著訓練他們使用空心方陣。
不過其實空心方陣,主要還是拿來防炮擊的吧。
當然!對於應付騎兵衝擊,其實作用也不小就是。
而且由於方陣可以直接防禦四個方向,這還減少了被側擊的風險。
等他們都有了目標,有了理想……
接下來,趙昕便可以考慮,給他們大批量地裝備燧發槍以及上刺刀了。
這一年……
趙昕再次從河北內地,以及東京開封府抽調了多達三萬名士兵。
對舊有的大宋禁軍,一步步地進行重新改造,回爐重煉。
而說到回爐重煉,最近……
科學院這邊,在煉鐵方面的研究,也是頗深。
主要還是集中在,如何大規模地生產品質優良的鋼這方面。
趙昕一早就給了他們答案了。
鋼跟生鐵、熟鐵之間的區別,其實就是炭的含量的問題。
而要想去除炭,或者說,把炭控制在一個合理的範圍,最好的辦法就是直接吹入氧。
當然了!
目前大宋還不具備直接生產氧氣的能力。
像是傳統的百鍊鋼,以及還有炒鋼法,其實就是通過物理的反覆加熱捶打,使得鐵跟氧氣接觸,然後消耗鐵裡面的炭,或者是讓鐵水直接跟氧氣有一個充分接觸,從而減少炭的含量,所以才生產出來的鋼。
這些年……
朝著這個方向,工匠們也進行了多番的嘗試。
只是……
現在可以寫論文了,於是,這些多番的嘗試,慢慢地,也就變成了文字上的東西。
這個說他設計了一種方法,可以很好地控制鋼的質量。
那個說他設計了一種火爐的構造,比以前的要好。
趙昕每每拿起這些研究成果,也是不由得感慨,這才像是搞科學的樣子。
不過有一說一!
他們的發明實在是太過於花里胡哨的,有的,你甚至都沒有辦法判斷,對方到底說得對不對。
當然!
在知道了就是裡面的炭比較多以後,這磁州、邢州原來所產的鋼不管是質量還是數量,也確實是有了不少的提升。
有些東西,工匠可能沒有辦法通過數據直觀地體現出來。
不過在生產的過程中,還是可以通過一些其他的東西,來進行判斷,這一爐鐵水煉得怎麼樣,到什麼時候,就可以停了。
有點全憑手感、感覺的樣子。
甚至……
現如今他們已經開始準備鐵軌的軋制了。
直接鑄出來的鑄鐵鐵軌怎麼說呢,就是比較地容易壞。
現在的鐵路,其實問題還是不少。
但也能用,就是要經常修。
甚至為了配合不讓鐵軌那麼容易壞,只能是去降低運輸的總體重量,以儘可能地提高鐵軌的使用壽命。
當然,趙昕以為,能修總比完全沒有要好。
而軋制,可以使得鐵軌變得更加地密實,還能把一些原來鐵軌當中的氣泡、裂紋和疏鬆什麼的,也給弄沒。
那這對鐵軌的質量來說,還是有著不小的提升。
甚至用這技術,就算是西夏的冷鍛甲的複製,想來也不是什麼問題。
今年……
磁州、邢州便嘗試對大宋的鎧甲進行質量上的提升。
趙昕也提出過,除了炭,還有硫、磷,至於你說硫、磷如何去解決這個問題。
趙昕肯定是不知道。
不過……
工匠經過實驗,可以試得出來,比如說,用石灰石,還有另外一種趙昕不知道是什麼的石頭。
雖說不明白其原理,但使用了以後,這質量確實是可以得到明顯的提升。
那就行!
只要有用,就算是不懂其原理,也可以拿來用!
物理、化學,在這些年,都有了不少的發展。
反倒是數學,感覺有點稍稍落後。
不過趙昕一早就把什麼方程、坐標系,還有微積分給說了。
那他們確實也沒什麼好再去研究的了。
從今年起,趙昕也加大了煉鐵、煉鋼的數量。
隨著王安石把糧倉都打造了出來。
再把江南的漕運往這邊糧倉一調,他們便有了充足的糧食,可以拿來發展鐵路。
其實……
大宋還不算是太過於缺乏糧食。
只是……
你得看這些糧食都放在誰的手裡,以及,有沒有人去把這些糧食,都給運出來。
如果能夠解決資源分配不均的問題,即便是糧食產量,還是原來的那個產量,但是能養活的人,卻比你想像中的要多。
而隨著這些年,他的持續經營。
這從江南到河北的糧食轉運,放貸,已經變成了一條十分完整的產業鏈。
百姓完全不需要千里去服徭役。
甚至……
百姓還可以通過幫趙昕轉運糧食,從而獲得可以補貼家用的收入。
可以說一點都不影響百姓的正常生活。
至於你說對趙昕來說賺不賺錢。
這種事情就不用去考慮了。
畢竟……
相比起賺錢來說,給磁州、邢州的工業發展,以及趙昕的北伐提供充足的糧草,這才是最重要的。
趙昕甚至都有考慮海運。
主要是幽州城離山海關還是太遠了。
當然,山海關那邊其實也能種地。
接下來……
可以弄一些蒸汽機車過去,自己屯田。
到了這一年的年底,由於資源的合理配置,過去像是民饑寒死,道路甚眾的景象,已經一去不復返。
從前,一旦發生了什麼災害,百姓就只能是留在原地等官府去賑濟,或者是一旦官府賑濟不及時,那自己也就只能是待在原地等死。
而現如今,隨著這麼多年的習慣延續下來,百姓一旦發現自己快活不下去了。
立馬就知道,接下來要去挖煤、挖礦,以及修路,可以補貼家用了。
而像是磁州、邢州這邊,也是來者不拒。
只要你肯幹活,願意幹活,我就給你發米、發鹽。
吃可能算不上有多好,幹活也很累,但卻絕對能保命。
今年糧食失收了,先去打工。
等明年再種。
這也已經是河北百姓逐漸養成的習慣了。
而這一年……
像范仲淹、龐籍、韓琦等人,也上疏,考慮到他們現如今,疆域變大了,要防守的地方也變多了。
但是,如果增加軍隊的數量的話,又會進一步地增加軍費的開支。
不如效仿唐時的澤潞留後李抱真,在戶籍中挑選壯丁,每三戶中選一戶,農閒時就分組進行射箭比賽,每年年底進行一次總的考核,以此來進行獎懲。
三年後,所有人都擅長射箭,然後整個地區,便也跟著可以選拔出兩萬名精兵了。
只要到時候再給他們一個將帥去帶領,則可以很好地作戰、守土了。
這方法可以嘗試在大同府、幽州府等邊境地區,進行施行。
既省錢,又能增加國家的軍事實力。
趙昕聽了三人的建議,覺得也還行,那就試試吧。
作為現如今的軍隊的後備力量,感覺倒也還行。
說白了,這其實就是民兵。
到時候要是需要出征的話,直接徵調他們運送糧食,感覺應該也不錯。
在這此前……
趙昕所打的,基本上都是不怎麼耗費糧食的仗。
因為他往往以極快的速度,就把城池都給拿下來了。
但是這要是出了燕山山脈,感覺就不是那麼說了。
而且這燕山山脈,也不太好去跨越。
因此……
趙昕接下來也有考慮,在山海關方向,一直往北去修城池。
遼西走廊走到盡頭,長度差不多三百多里四百里吧。
要是能從海上運輸糧食,然後提前存放到前線的城池中。
那對於趙昕走這一條道,去進攻遼國,還是比較地便利的。
當然了!
走這一條道,缺點也是十分地明顯。
那就是距離還是有點過長。
而且……
運送糧食的時候,也有可能會被人給打擾。
這遼國,其實有點不太好打的。
趙昕倒是想派人去聯繫朝鮮,然後先把遼國的東京遼陽府給廢掉。
相比起朝鮮方向來說,趙昕覺得,這遼國對他們的威脅力,明顯更強。
因為朝鮮方向,他打不過,不能跑,只能死守城池,而攻城,是趙昕的強項。
反之遼國,他不過,他就跑,你也很難追得上,這就很氣!
趙昕不怕跟自己打的,就怕那些畏畏縮縮,不敢打,只敢來騷擾的。
為了達成這個目標……第二年。
趙昕便是派人坐船抵達了朝鮮,此時,國號應該是高麗才對。
而高麗這邊,也一早就想到宋朝去朝貢了。
只是其國內大臣說,萬一契丹有意見,那他們將會被契丹攻打,如此,高麗國王王徽這才放棄了要去宋朝朝貢的計劃。
此時……
宋朝的使者化作商人親自到來,那王徽自然是大喜過望。
趙昕也讓人傳達了他的意思。
首先!
兩家可以儘可能地通商。
其次,兩家可以共同出兵,消滅遼國。
至於說到時候這土地怎麼說。
趙昕目前對遼東沒什麼興趣。
所以遼東可以給對方。
趙昕只想在燕山山脈以北,打出一條緩衝帶。
不至於真的成了天子守國門。
高麗這邊……
一臉的果然!
大宋肯定沒放什麼好屁,這是想要他們幫他們攻打遼國。
有大臣便建議,維持這樣三方、三足鼎立,這才是最好的。
若是真的把遼國給滅了,那對方下一步,不就來打他們了麼?
這唐時的故事,還歷歷在目。
王徽覺得大臣的話,固然有理,可問題是,「這遼國的東京遼陽府在唐朝的時候,本來就是我們的。這故土,我們總得收回來吧?」
要知道此時的高麗,那也是正值國力巔峰。
國王王徽,也是一個治國有方,一代英主的人。
看著自家糧食都堆滿了糧倉,卻不拿去打仗,這誰不難受?
誰不想當一個開疆拓土的人?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