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4章 童貫帶兵討梁山
第294章 童貫帶兵討梁山
山東沒了,河北沒了,現在山西也沒了。
一個龐大的勢力已經形成。
這不是方臘、田虎、王慶之流所能比的。
大宋風雨飄搖,已經到了亡國的邊緣。
觀看最新章節訪問🎺sto9.com
當西軍再度要求增加糧餉的消息抵達東京城,這年就真的不好過了。
宣和二年的第一場大朝會,暮氣沉沉,眼見趙官家、蔡太師、高太尉已是六神無主,從宋夏戰場返回朝堂的「媼相」童貫不愧久臨戰陣,倒是臨危不亂,雙眉一提,喝道:
「官家不必擔心,我大宋依舊有數十萬將士,老臣親自領兵去取那梁山,賊寇才多少人馬。圍梁山,以逸待勞,圍點打援,必敗那曹賊。」
眼見童貫正氣凜然,意氣風發,趙佶、蔡京、高俅頓時神魂一定,感覺有了主心骨,均是連連點頭。
被後人稱之為北宋六賊之一的童貫,在早年的時候,其實還是擁有很多驚人戰績的。
他明明是一個太監,卻能夠帶兵戰西夏,平定方臘起義,為北宋立下赫赫戰功,最終官居三公之一的太師,被封為楚國公,可謂是風光一時。
要是單純從童貫的那些豐功偉績來看,也許我們會認為童貫其實就是北宋時期當之無愧的一員猛將,可是為何這樣一員猛將,最終會淪為後人口中的奸臣,還成為北宋六賊之一遺臭萬年呢?
因為他的所作所為,加劇了北宋的滅亡,導致金人南下,一半山河淪陷。
「諸將,說說梁山的兵馬。正所謂知己知彼百戰百勝,各位暢所欲言。」童貫朝著武將呵斥道。
很快,一武將站出來苦著臉道:「回稟陛下,梁山叛軍,其一便是水泊梁山上訓練的士卒,其二便是青州、沂州的賊寇,其三便是朝廷的兵馬。」
「梁山泊乃是大湖,所以他們有精良的水兵,甚至能造大船,航行於大海之上,遠來倭國、南洋,不愁糧餉。」
「青州、沂州都是久叛之地,民不畏死。」
「農戶之流,有何懼哉?」童貫呵斥道:「我看那曹賊都是在用叛將來攻城略地,這其三你細細說來。」
「叛將武松,本是宣毅軍正將,統領三千重裝步兵,滄州、大名府淪陷,便是此人出力。」
「宣毅軍三千步卒,為何大名府數萬人馬都不能破?」
「這……」
「呼延灼叛後,有三千連環馬,也歸了曹賊。」
「那曹賊麾下,還有數員叛將,一個是當年八十萬禁軍教頭林沖,一個是當年殿帥府制使楊志,一個是青州統制秦明,一個是青州知寨花榮……」
童貫決定了要親自領兵去剿梁山,自不會長他人志氣,滅自己威風,當即冷笑道:「三千重裝步兵、三千連環馬,外加關勝之流大敗被籠絡的禁軍。便當他有十萬人馬,分散在山東、河北、山西之地,梁山必已經空虛。」
用力一抱拳,童貫道:「陛下,京城內外,禁軍數十萬,招手可至。至於那些草寇兵馬,休聽這些武將多言,依老臣之見,可直搗山東。待臣親引一軍,去殺他個片甲不留,為官家分憂。」
趙佶見童貫雄赳赳忠肝義膽,愈發振奮,連連點頭:「太傅真乃國之柱石也!西夏賊驍勇,尚畏太傅之名,何況草寇乎?」
童貫跪下一拜:「古人有云:孝當竭力,忠則盡命。臣願效犬馬之勞,以除心腹之患。」
蔡京、高俅亦皆保舉。
天子隨即降下聖旨,賜予金印、兵符,拜東廳樞密使童貫為大元帥,任從各處選調軍馬,前去剿滅梁山賊寇,揀日出師起行。
童貫引大軍來,朝廷一動,很快梁山便得到了動靜,有分教:
千千鐵騎,布滿山川;萬萬戰船,平鋪綠水。
山東作為老本營,且會空虛。
話說樞密使童貫,受了天子統軍大元帥之職,逕到樞密院中,便發調兵符驗,要撥東京管下八路軍州,各起軍一萬,就差本處兵馬都監統率。
又於京師御林軍內選點二萬,守護中軍。
樞密院下一應事務,盡委副樞密使掌管。御營中選兩員良將為左羽、右翼。號令已定,不旬日之間諸事完備。一應接續軍糧,並是高太尉差人趲運。
那八路軍馬:
睢州兵馬都監段鵬舉、鄭州兵馬都監陳翥、陳州兵馬都監吳秉彝、唐州兵馬都監韓天麟、許州兵馬都監李明、鄧州兵馬都監王義、洳州兵馬都監馬萬里、嵩州兵馬都監周信。
御營中選拔左羽、右翼良將二員為中軍。
那二人:御前飛龍大將酆美、御前飛虎大將畢勝。
童貫掌握中軍為主帥,號令大小三軍齊備,武庫撥降軍器,選定吉日出師。
當日童貫離了東京,軍馬上路,正是槍刀流水急,人馬撮風行。
兵行五十里屯住,次日又起行,迤邐前進。
不一二日已到濮陽城下,那太守出城迎接,大軍屯住城外。
作為抵禦山東叛賊的前沿陣地,濮陽城多囤精兵。
只見童貫引輕騎入城,至州衙前下馬。
那太守邀請至堂上,拜罷,起居已了,侍立在面前。
童樞密道:「山東曹賊,領兵在山西作惡。吾今統率大軍十萬,戰將百員,刻日要掃清梁山水泊,圍點打援擒拿眾賊,以安兆民。」
那太守答道:「樞相在上:梁山水泊雖然只有大湖一道天險,可那些賊寇潛伏水泊,雖然是山林狂寇,中間多有智謀勇烈之士。樞相勿以怒氣自激,引軍長驅;必用良謀,可成功績。」
童貫聽了大怒,罵道:「都似你這等畏懼懦弱匹夫,畏刀避箭,貪生怕死,誤了國家大事,以致養成賊勢。吾今到此,有何懼哉!」
那太守哪裡敢再言語,且備酒食供送。
童樞密隨即出城,次日率領大軍,長驅直入攻入山東,近梁山泊下寨。
且說守在梁山上的黃文炳、李應等已有細作人探知多日了。已自鐵桶般商量下計策,只等朝廷大軍到來。
便告示諸將,各要遵依,毋得差錯。
更有鎮守徐州、大名府的好漢引兵晝伏夜行,只待給童貫致命一擊。
(還有更新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