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章 鄧子龍在福建開啟抗倭生涯,戚繼光和俞大猷率軍取得平海衛大捷
嘉靖三十四年(公元1555年)的一天,鄧子龍在豐城縣東門的白雲寺外擺攤給一位老者算命。
老者對他說:「年輕人,你不去干點正經一點的營生,也不去讀書,卻在這裡做不正經的、給人算命的營生。」
鄧子龍聽後非常氣憤,他一拳朝老者打過去,老者用手擋住鄧子龍的拳頭後,直接就把他按翻在地。
鄧子龍大吃一驚問道:「你是誰?」
老者大聲回答:「我是羅洪先。」
鄧子龍聽後立刻跪在地上說:「先生恕罪,晚輩有眼不識泰山,想不到您是鼎鼎大名的羅達夫老先生。」
後來羅洪先收鄧子龍為徒,從此鄧子龍便隨羅洪先遊歷祖國的名山大河。
羅洪先(公元1504~1564年),字達夫,號念庵居士,江西吉安府吉水縣(今江西省吉安市吉水縣)人,是明朝時期著名的地理學家、理學家、思想家,以及江右王門學派的代表人物和中國歷史上最偉大的地圖製圖專家等。嘉靖二十年(公元1541年)前後,羅洪先編繪完成《廣輿圖》,這幅地圖是中國所見最早的一部較為完整的全國性綜合地圖集。
幾年後,羅洪先建議鄧子龍去參軍,報效國家。
嘉靖三十七年(公元1558年)間,鄧子龍在江西南昌參加武科舉考試,成功高中,成為一名武舉人。不久,江西臨江府清江縣樟樹鎮(今江西省宜春市樟樹市)境內爆發賊亂,江西巡撫胡松命鄧子龍率領官軍前去平亂,鄧子龍率領一舉成功平定賊亂,從此鄧子龍開始在軍中逐漸嶄露頭角。
嘉靖三十八年(公元1559年)間,在胡松的推薦下,鄧子龍以「小旗」的軍銜,率軍進入福建境內抗擊倭寇,開啟抗倭生涯。七月二十五日,鄧子龍成功率軍在今天的福建廈門一帶成功平定一場倭亂,斬首倭寇首級兩顆,生擒一名倭寇。
嘉靖三十九年(公元1560年)4月18日,鄧子龍率軍在一次戰爭中親自一名倭寇,四天後,又在另外一場戰爭中鄧子龍率軍斬首一名、和倭寇一夥的中國海盜①。
嘉靖四十二年(公元1563年)4月21日凌晨三時,平海衛之戰開始打響,戚繼光和劉顯、俞大猷率領一共三萬多人的明軍對戰平海衛城內的兩萬名倭寇。
戚繼光率領胡守仁等戚家軍將士,分兵三路進攻平海衛城。大友親方命領吉田平助率領兩千名倭寇進攻戚繼光和戚家軍,戚繼光命令大家用鳥銃、梨花槍等火器朝倭寇射擊,兩千名倭寇中的100多名前鋒頓時隊形大亂,100多名前鋒四散而逃,接著戚繼光率軍向這支倭軍發起衝鋒,他們沖入倭軍陣中,並分別與倭寇展開格鬥。
接著,劉顯率領郭成、樂塤、鄧子龍、陳倉等將士,俞大猷率領湯克寬、小山宗書、宗擎、普從、歐陽模、楊文和傅應嘉等將士、少林僧兵和南少林僧兵趕到,並分別從左右兩個方向和戚繼光率領的戚家軍一起三面夾擊這支倭軍,這支倭軍傷亡慘重,許多倭寇逃往附近的許厝村。
接下來,戚繼光和劉顯、俞大猷率軍趕到許厝村,戚繼光和劉顯、俞大猷人下令點燃,並發射數百隻神火飛鴉和火龍出水,吉田平助等倭寇全部被燒死。
緊接著,戚繼光和劉顯、俞大猷率軍攻進城裡,大友親方等倭寇大敗,傷亡慘重,許多倭寇逃出城外後,又在大海一起乘船逃走,又撞上譚綸和汪道昆等人率領的福建水師,譚綸和汪道昆命令所有戰船上的將士朝倭寇和倭船開炮,無數的倭寇被炸死或淹死。
最後這場戰爭只用了四五個小時就結束,斬首倭寇2200多人,淹死的倭寇不計其數,還有數千名倭寇投降,一共解救被倭寇俘虜的百姓3000多人,大友親方只率領少量倭寇乘船逃往附近,戚家軍一共陣亡金漁等16人,成功收復了平海衛城。
第二天,戚繼光又命令胡守仁等人率軍分兵伏擊一些倭軍,一共斬首170多名倭寇②,平海衛之戰正式結束,史稱「平海衛大捷」。
注:①毛靜:《鄧子龍傳》,學苑出版社,第20—24頁,2015年5月。
②范中義:《戚繼光大傳》,海洋出版社,第100—101頁,2015年8月。
(還有更新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