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 戚繼光率軍回到浙江,譚綸講述嚴嵩父子的倒台經過
九月十三日晚上,歐陽深和陸繹、陸綵率領南少林僧兵、泉州衛將士和錦衣衛一起在黃石大道上快要到達林墩時,歐陽深命人點燃信號彈,另一邊戚繼光看見信號彈後,他率軍過完小橋,並進入林墩的倭寇大營後,就和歐陽深等人率領的南少林僧兵、泉州衛將士和錦衣衛一起兩面夾擊倭寇。
接下來,有的倭寇死於戚家軍的鴛鴦陣中;有的倭寇死於歐陽深和南少林僧兵手中的少林棍下;有的倭寇死於錦衣衛的暗器下等。
最後在林墩之戰之中,戚繼光和歐陽深等人率軍一共斬首倭寇2023人,俘虜13名倭寇,燒死、淹死數千名倭寇,大友親方和雙劍譚率領少量倭寇逃跑離開林墩逃往興化附近。
在這場戰爭中周能等將士死於倭寇死於箭下,並且有的將士在倭寇放箭時,因為試著過小橋,結果被倭寇射死倒在小橋上,林墩之戰是戚家軍成軍之後犧牲人數最多的一次,也是最慘烈的一次,一共犧牲了九十名戚家軍將士。
戚繼光和丁邦彥、陳大成、吳惟忠等人把這些犧牲的將士安葬好後,並和歐陽深、汪道昆等人告別後,十月間,戚繼光率領戚家軍和陸繹、陸綵率領的錦衣衛一起離開福建返回浙江。
十一月間,戚繼光率軍回到浙江後,得知嚴嵩、嚴世蕃父子倒台後,胡宗憲受到牽連,被南京戶科給事中陸鳳儀上奏彈劾,嘉靖皇帝下旨罷免了浙直總督兼浙江巡撫的職務,並且已經被押到北京的消息,他大吃了一驚。
陸繹因為自己的妹妹嫁給了嚴世蕃的兒子嚴紹庭,和嚴氏父子是親家的關係,所以嘉靖皇帝之前沒有下旨命他回來,參與逮捕嚴世藩等行動。嚴嵩、嚴世蕃父子倒台後,嘉靖皇帝命令陸繹等人回京,離開浙江時,陸繹和陸綵,以及吳芳一家人,還有徒弟史世用等人一起回北京,後來返回北京後陸繹升任錦衣衛都指揮同知。
十一月間,胡宗憲被押解回京時,徐渭陪同也去了北京,浙江台州知府譚綸暫時接替胡宗憲的巡撫職務。
幾天後,譚綸來到新河城的戚家軍大營內,他向戚繼光講述嚴嵩、嚴世蕃父子倒台的經過:「元敬,這件事情要從嘉靖四十年開始說起,嘉靖四十年(公元1561年)間,吏部尚書吳鵬辭官後,內閣首輔嚴嵩就向皇上推薦自己的小舅子歐陽必進接替吳鵬擔任吏部尚書,皇上卻對歐陽必進非常厭煩,但是嚴嵩當時已經八十多歲了,此前他已經有多次都摸不透皇上的心思,所以這次嚴嵩也沒有看出皇上心中不悅,他仍然繼續向皇上推薦歐陽必進,嘉靖皇帝最後因為礙於情面答應了嚴嵩的請求,後來皇上和嚴嵩兩人之間的矛盾變得越來越嚴重,嚴嵩逐漸失去了嘉靖皇帝的信任。
sto9🍍.com提醒您查看最新內容
不久,嚴嵩的妻子歐陽淑端病逝,嚴嵩的兒子、小閣老嚴世蕃按照規矩,要把母親的遺體送回家鄉安葬,並在家鄉守孝三年。
嚴世蕃要回家鄉江西守孝三年,嚴嵩卻不想讓他離開,因為嚴世蕃雖然長相醜陋,但是他非常聰明,能經常準確揣摩出皇帝的真正心思,此時的嚴嵩已經逐漸失去了皇帝的信任,所以嚴嵩現在需要兒子嚴世蕃,他就向皇上上奏,皇上答應了嚴嵩的請求,嚴嵩就派孫子嚴鵠代行兒子的職責回家鄉處理喪事。
這樣一來雖然嚴世蕃能繼續留在父親的身邊,可是嚴世蕃要在家中守制,他就不能像以前一樣第一時間幫助父親處理政務,所以嚴嵩在處理政務時,沒有兒子的幫助,嚴嵩就經常無法去猜皇上心思,他只好派人去找兒子,嚴世蕃卻又不好好守制,而是每天整日待在家中花天酒地、荒淫無度地過著日子,他根本就沒有心思幫助父親,所以嚴嵩只好每次自己去猜想皇帝的心思,可是經常是驢頭不對馬嘴。
接著在這年的十一月間,皇上居住的西苑永壽宮發生大火後,皇上只好搬到玉熙宮,但是這不是長久之計,於是,皇上就召見文武百官商量重建永壽宮的事情,當時皇上問嚴嵩的意見,嚴嵩的回答卻是暫時不能重建永壽宮,他建議皇上搬到南宮去居住,皇上一聽就不高興了,因為南宮曾是明景帝朱祁鈺軟禁自己的哥哥明英宗朱祁鎮的地方,後來內閣次輔徐階大人則建議皇上下旨命雷禮等人重修永壽宮,皇上聽後高興地同意了下旨命雷禮等人重修永壽宮。經過這件事情,皇上就對嚴嵩越來越冷淡了
嘉靖四十一年(公元1562年)間,皇上寵信的道士藍道行利用扶乩(古代的一種民間占卜吉凶的方法,操作時兩個人扶要著一個帶棍的架子,然後人要移動架子,筆便在沙盤上寫出字或者句子,用來作為神靈的意思。)的機會,他以仙人的身份告訴皇上:『今日有奸臣奏事。』
這時,一位太監進來向皇上報告:『皇上,嚴嵩求見。』皇上就認為這是天意,就有了罷免嚴嵩的想法。
五月間,徐大人認為扳倒嚴嵩、嚴世蕃父子的時機已到,他命學生、御史鄒應龍向皇上上奏彈劾嚴氏父子,於是鄒應龍就上奏彈劾嚴世蕃的種種惡行,同時,他還彈劾嚴嵩一味地縱容兒子,看到兒子的惡行也不進行嚴格管教。
於是,嘉靖皇帝便下旨把嚴世蕃關進大牢,命嚴嵩罷官,命他回家鄉江西養老①,後來皇上下旨命徐階接替嚴嵩擔任內閣首輔。」
(還有更新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