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布面甲與戚家軍,戚繼光決定前往義烏招兵
晚上,戚繼光成功用新打造出來的刀打斷了歐陽深手中的倭刀,再一次贏了比試。
歐陽深高興地對戚繼光說:「元敬,看來你成功了,你們成功打造出來一把能對付倭刀的寶刀,為兄我感到高興。」
後來戚繼光把新打造出來的寶刀取名為「戚家刀」,戚家刀就這樣誕生了。
2018年7月初,我和妹妹小雪一起在中國國家博物館看到一幅描繪明朝時期的抗擊倭寇的圖卷,這幅圖卷是由明朝中期著名書畫家、一代「吳門畫派」繪畫大師仇英繪製的,這幅圖卷名為《抗倭圖卷》。
這幅《抗倭圖卷》是絹本設色,縱長為31.1厘米,橫長為572.7厘米,有學者認為是明朝嘉靖三十六年(公元1557年)間,浙直總督胡宗憲誘使海盜首領王直來到浙江,嘉靖三十七年(公元1558年)間,王直被關進大牢,後來仇英同意胡宗憲的邀請,繪製了一幅描繪浙江境內明朝軍隊對付倭寇的戰爭場景。
這天晚上,我正在網上查著這幅圖卷,這時,妹妹拿出平板,她在平板搜出一張圖片對我說道:哥哥,我看到你正在查關於仇英繪製的《抗倭圖卷》的資料,妹妹也搜在網上搜索了一下,查到在今天日本東京大學的史料編纂所裡面也收藏有一幅相傳是仇英繪製的《倭寇圖卷》,並且我查到在有些書籍上寫有日本東京大學收藏的這幅圖卷可能是那幅的臨摹本①。」
我聽到後高興地把平板上的這幅《倭寇圖卷》和《抗倭圖卷》對比了一下,可以看到兩幅圖卷是有許多相似的地方,說明日本收藏的這幅很有可能就是一幅臨摹本。
想看更多精彩章節,請訪問sto9.🎉com
我們可以從無論是臨摹本,還是從《抗倭圖卷》中都可以看出明朝嘉靖年間浙江境內的有些明朝軍隊身上穿戴的應該是一種叫「札甲」的盔甲。在我國的春秋戰國時期,逐漸出現了一種以長方形甲片為主要的盔甲,因為這類甲片形狀有點像「書札」,所以人們就稱這種盔甲為「札甲」。
但是這不能說明後來的戚繼光率領的戚家軍也都是穿這種鎧甲的,戚家軍將士身上主要穿的應該不是扎甲,而是一種叫作布面甲的盔甲。布面甲是明朝中期到晚期的一種常見盔甲的樣式,因為當時在明朝的中晚期,火器已經開始普遍使用,並且達到了一個巔峰,布面甲是一種使用棉布做表里內襯鐵甲片的盔甲①,對火器有一定的防禦能力,所以戚家軍將士當時應該主要是身穿布面甲。
我叔叔戚繼光和歐陽深叔叔比試完後,第二天早上,歐陽深帶來一位福建莆田南少林的僧兵和戚繼光見面。
這位胖胖的莆田南少林僧兵對叔叔說道:「戚將軍,小僧聽說你想招兵,建立一支新的軍隊,小僧有一位師兄,名叫陳大成,他武藝高強,但是性格有點魯莽,是浙江金華義烏人,他在莆田南少林學了三年武藝,現在在義烏的一座正在開採金礦幹活,小僧聽說義烏人的民風有點彪悍,戚將軍要不然去義烏看一下,能不能招到兵?」
於是,戚繼光就決定去義烏招兵。
注:①林海村:《觀滄海:大航海時代諸文明的衝突與交流》,上海古籍出版社,第30.64%,2018年3月1日。
②陳大威:《畫說中國歷代甲冑》,上海書店出版社,第221頁,2009年6月。
(還有更新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