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一章 我欲乘風歸去 下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
李夜怔了怔,想不到先生在山上還藏著琴,當下也撿起丟在地上的石塊,一塊敲打,一邊合著唱:
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
師徒兩人的一唱一和,頓時讓李紅袖一驚一喜,她是萬萬沒料到這師徒兩人居然在此時的情形之下,撫琴高歌,對月抒懷。
雖然不會唱的她,跟輕輕地跟著,淺聲吟唱:
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
悠揚的琴聲,幽怨的歌聲,合著李紅袖柔柔的女聲,穿雲撥霧,直上雲霄,欲向明月。
看本書最新章節,請訪問sto9.co🍀m
山中已經入了夢的鳥兒,給這突然而來的歌聲驚起,拍碰上翅膀,繞著山崖盤旋。
先生琴調彈奏了三遍,三人也合著曲調唱了三遍。李夜小小的臉龐泛著紅光,李紅袖的雙眼透著迷濛。
先生收手,停住了彈奏,卻似意猶未盡,放下琴,取了酒壺,往自己和李紅袖的碗裡倒了酒,端起來,一飲而盡。以手打擊地,合著節拍,吟道:
花間一壺酒,獨酌無相親。
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飲,影徒隨我身。
暫伴月將影,行樂須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亂。
李夜一楞,沒想到先生會吟這首詩,也跟著先生再次吟唱。
李紅袖頭一仰,喝光了碗裡的酒,一擺紅羅裙,就在火堆邊,向著明月,合著師徒兩人的吟唱,翩翩起舞
月既不解飲,影徒隨我身。
暫伴月將影,行樂須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亂。
「去年在旅途上,有位路人曾經對我說過一句話,他說既然生於世間,無論是修行還是立於塵世皆是辛苦。」
李紅袖看著師徒二人,微笑著說道。
「既然活著如此辛苦,我們沒有任何理由,夠多讓自己在活著的時候不快樂!」
「無論在何時何地,只要自己開心,那便要對酒當歌,管他旁人如何亂說一通!」喝得半醉的李紅袖揮了揮笑道。
先生的目視李夜,看著快要喝醉的李紅袖,淡淡笑道:「今日裡且舉杯侃侃而談,更何況天上還有一輪明月相伴,不在這時舉杯當歌,實在是對不住如此的良辰美景。」
先生也合作李紅袖的意境,大發感慨。
李夜扭頭看著兩人,心道李紅袖能喝,先生你可是沒有酒量的,怎麼也跟著起鬨呀。
「今日你的琴曲確實精彩,那一首詩我更是喜歡,沒有讓李夜為他先生丟臉,但……這畢竟言語和修行得來的本事功夫。」
「若是這會有十幾瓮酒放在面前,能暢快一飲,那才是人生一大快樂。」
李紅袖已經管不住自己的嘴巴了。
半醉的先生不以為然,在他看來,在將寧缺這樣一樣寶貝的弟子培養成五域中的傳奇,看著他閃耀江湖,那才是他的驕傲。
「先生你快要喝醉了。」李夜皺了一下眉頭。
李紅袖放下手裡的酒碗,向後仰天抬頭望著天空中的那一輪明月。
抬起手肘輕支下頜,爾後又扭過頭來仔細地看著先生,在她似醉欲醉的眉眼間帶著濃濃的笑意。
「先生你真是的不錯,你那個弟子也不錯,想不到你竟然能在風雲城這地方,找到李夜這小子這樣的人才。」
她微笑起來,喃喃說道:「至少我已經知道,你沒有我能喝酒。」
先生無語,起身回屋煮了一壺茶,過了一會端出來二杯,一杯遞給李紅袖,一杯自己捧著:「喝了酒,再喝杯茶,全讓自己好受一些。」
李紅袖接過先生遞過來的杯子,淺淺地喝了一口。
一臉嫵媚的她,突然問道:「先生我想學你剛才彈的那首曲子,你能教我麼?」
李夜一驚,心道這個時候學曲子,你不是喝醉了麼?你還醉,先生可是要醉了。
沒想到先生拍手說:「你想學,我教你呀!」
李夜一聽,趕緊收了桌上的茶杯,給先生留下空間,又搬了一張椅子給李紅袖,讓她可以坐在一邊,看先生如何撫琴。
李紅袖一呆,她只是隨口一說,沒料到先生竟當了真。
想了想,她便站起來身來,坐在了石桌的前面,呆呆地看著先生。
先生笑了笑,又取出一枝香點燃,放在琴旁,然後坐在桌邊,看著李紅袖說:「你看仔細了。」
說完雙手撫琴,琴弦上有叮咚之聲流出,卻正是之前跟李夜一起彈唱的曲調。
不同的是這一回先生彈得很慢,每彈一個小節,就停下來跟李紅袖講解一番.
良久,先生才彈完,看著李紅袖笑著:「你來試試。」
李紅袖點點頭,把雙手放在琴弦上,將之前彈奏的那首《水調歌頭》重撫了一小段。
然後抬起頭來,看著先生說:「是這樣的嗎?」
先生點點頭,笑道:「不錯,改天我把這完整的曲譜抄下來,給你。」
李紅袖笑道:「那可太好了。」
「難得今日裡開心,我就跟你兩講一段以琴會友的故事吧。」先生淡淡地笑道。
話說從生有一位近琴之士,名叫俞伯牙.
俞伯牙從小就酷愛琴樂,他的老師成連曾帶著他到東海的蓬萊,領略自然的壯美神奇,使他從中悟出了音樂的真諦。
他彈起琴來,琴聲優美動聽,猶如高山流水一般。
雖然,有許多人讚美他的琴藝,但他卻認為一直沒有遇到真正能聽懂他琴聲的人。他一直在尋覓自己的知音。
有一年,俞伯牙出遊江湖,時逢八月十五,所乘之船遇上風浪,停泊在一座小山下。
晚上,風浪漸漸平息了,雲開月出,景色迷人。
望著空中的一輪明月,俞伯牙琴興大發,拿出隨身帶來的琴。
專心地彈了起來,彈了一曲又一曲,正當他完全沉醉在優美的琴聲之中的時候,猛然看到一個人在岸邊一動不動地站著。
俞伯牙吃了一驚,手下用力,「啪」的一聲,琴弦被撥斷了一根。俞伯牙正在猜測岸邊的人為何而來。
就聽到那個人大聲地對他說:「先生,您不要疑心,我是個打柴的,回家晚了,走到這裡聽到您在彈琴,覺得琴聲絕妙,不由得站在這裡聽了起來。」
俞伯牙借著月光仔細一看,那個人身旁放著一擔乾柴,果然是個打柴的人。俞伯牙心想:一個打柴的樵夫,怎麼會聽懂我的琴呢?
於是他就問:「你既然懂得琴聲,那就請你說說看,我彈的是一首什麼曲子?」
聽了俞伯牙的問話,那打柴的人笑著回答:「先生,您剛才彈的是一位先賢讚嘆他弟子顏回的曲譜,只可惜,您彈到第四句的時候,琴弦斷了。」
打柴人的回答一點不錯,俞伯牙不禁大喜,忙邀請他上船來細談。
那打柴人看到俞伯牙彈的琴,便說:「這是瑤琴!相傳是上古伏羲氏造的。」接著他又把這瑤琴的來歷說了出來。
聽了打柴人的這番講述,俞伯牙心中不由得暗暗佩服。接著俞伯牙又為打柴人彈了幾曲,請他辨識其中之意。
當他彈奏的琴聲雄壯高亢的時候,打柴人說:「這琴聲,表達了高山的雄偉氣勢。」當琴聲變得清新流暢時,打柴人說:「這後彈的琴聲,表達的是無盡的流水。」
俞伯牙聽了不禁驚喜萬分,自己用琴聲表達的心意,過去沒人能聽得懂,而眼前的這個樵夫,竟然聽得明明白白。
沒想到,在這野嶺之下,竟遇到自己久久尋覓不到的知音,於是他問明打柴人名叫鍾子期,和他喝起酒來。倆人越談越投機,相見恨晚,結拜為兄弟。
約定來年的中秋再到這裡相會。
和鍾子期灑淚而別後第二年中秋,俞伯牙如約來到了漢陽江口,可是他等啊等啊,怎麼也不見鍾子期來赴約。
於是他便彈起琴來召喚這位知音,可是又過了好久,還是不見人來。
第二天,俞伯牙向一位老人打聽鍾子期的下落,老人告訴他,鍾子期已不幸染病去世了。
臨終前,他留下遺言,要把墳墓修在江邊,到八月十五相會時,好聽俞伯牙的琴聲。
聽了老人的話,俞伯牙萬分悲痛,他來到鍾子期的墳前,淒楚地彈起了古曲《高山流水》。彈罷,他挑斷了琴弦。
然後長嘆了一聲,把心愛的瑤琴在青石上摔了個粉碎。
他悲傷地說:「我唯一的知音已不在人世了,這琴還彈給誰聽呢?」
兩位知音的友誼感動了後人,人們在他們相遇的地方,築起了一座古琴台。
直至今天,人們還常用「知音」來形容朋友之間的情誼。
「高山流水,唯有知音能懂。」李紅袖痴痴地看著先生,不由得呆住了。
李夜從在兩人的身後,心想這李樓主許是喜歡上先生了,自己要不要幫幫忙呢?
很多年後,先生和李紅袖回想起,那時的明月,那時的良人,那時的歌舞,那時的天山,那一刻的歡樂
這一夜先生和李紅袖喝光了壺裡的酒,兩人幾欲醉倒。
李夜扶了先生,又扶李紅袖,奈何兩人太重,只能將二人扶進木屋的躺椅上。
自己進洞去,拿了兩床被子,蓋在兩人的身上。
自己的一顆心思,卻飛越了關山萬重,要去尋離去的東方玉兒和風雲城裡的小姐姐。
嘴裡卻低聲呢喃道:
蒹葭蒼蒼,白露為霜。
所謂伊人,在水一方。
(還有更新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