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 小范詩仙

  第26章 小范詩仙

  「朕心中確有疑慮。」戰豆豆沉吟道,目光深邃。

  「疑慮何在?」司理理的好奇心被徹底勾起,對慶國的二皇子充滿了好奇。

  戰豆豆緩緩道來:「以往慶國內政的微妙變化,朕皆能洞悉,皆是慶帝在幕後操控,意圖削弱二皇子之勢。然而,自范閒自北齊歸來後,局勢竟悄然生變。」

  「變化……具體是?」司理理追問,試圖捕捉每一個細節。

  戰豆豆苦笑搖頭:

  「這變化,非但無害於慶國,反而促進了其內部的清明與強盛。無論是反腐肅貪,還是科舉的公正選拔,皆是對慶國大有裨益之舉。

  更令人驚訝的是,連范閒這等不羈之才,也甘願為其驅使,成就了一番事業。」

  司理理聞言,對慶國二皇子的評價再次提升,心中暗想:此人竟有如此手段,能讓范閒這等智者俯首,確實非同小可。若有機會,定要親眼一見。

  「陛下英明神武,豈是區區二皇子所能比擬?」司理理安慰道,試圖緩解戰豆豆的憂慮。

  實時更新,請訪問sto9.c🎺om

  戰豆豆望向遠方,眼中閃過一絲不易察覺的憂慮:

  「但願如此。只是,若有一日慶帝退位,此人繼位,但願他能有些許放縱與不羈,給予大齊一絲喘息之機……」

  另一邊,范閒偶遇岳父林相,恭敬地將一份名單遞還給他:「世伯,這份名單物歸原主。」

  林若甫面色一沉,責備道:

  「你此舉太過衝動!須知『木秀於林,風必摧之』,你剛在仕途上站穩腳跟,何苦得罪滿朝文武,自毀前程?」

  范閒溫言相勸:「世伯,我自有分寸。您還記得嗎?二皇子已答應為我承擔此事。」

  「你莫要被表象所迷惑,成為他人手中的棋子!」林若甫仍不放心。

  范閒微微一笑,指向蒼穹:「世伯放心,我手中握有最堅實的後盾,無人能及,亦無人敢犯。」

  林若甫恍然大悟,心中暗自驚嘆:「他竟真的做到了……」

  朝堂之上,氣氛凝重。李承澤與二皇子並肩而立,看似閒聊,實則暗流涌動。

  而郭尚書則孤立無援,四周官員皆避之不及,生怕被即將到來的風暴波及。

  隨著一聲清脆的磬響,慶帝步入大殿,眾人行禮畢,氣氛降至冰點。

  郭尚書更是汗流浹背,等待著未知的審判。

  慶帝開口,卻未提政事,而是先展示了幾句詩詞,令眾人面面相覷,不知何意。而這場朝會,似乎正醞釀著更為深遠的變革。


  話音甫落,侯公公高擎捲軸,面向群臣緩緩展開,其上赫然書寫:

  「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

  此言一出,朝堂之上,眾學士紛紛動容,讚嘆之聲此起彼伏:

  「字字珠璣,直抵人心!」

  「范公子才情橫溢,又有新作問世,實為文壇幸事!」

  「此乃慶國文化之盛景,吾輩有幸見證,實乃三生之幸!」

  范閒立於其間,心中卻明鏡似的,知曉此詩真正出處,面上卻不動聲色。

  李承澤以眼神示意范閒,後者心領神會,隨即引領群臣附和,而幾位位高權重的大臣,則各懷心思,從詩句中揣摩聖意。

  陳萍萍端坐輪椅之上,目光如炬,緊鎖慶帝神色;林相亦微睜雙目,靜觀朝堂風雲變幻。

  此詩繼「爾食爾祿,民脂民膏」之後,再度成為激盪朝野的力作,其意深遠,直指人心。

  尤為觸動的是郭錚,他剛受二皇子訓誡,此刻聞詩,心中五味雜陳。「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

  這不正是他掌管春闈所應秉持的理念嗎?范閒此舉,無異於直指其失責之處。

  慶帝見狀,面露滿意之色,緩緩言道:

  「此詩寓意深遠,胸懷壯志,乃是我朝忠臣為朕所獻。其中警句,朕當自省,亦當力行……」

  陳萍萍隨即上前,輪椅輕轉,言辭懇切:「陛下勤政愛民,力推教化,學子得以承繼先賢遺志,陛下之功,必將澤被後世,開創我大慶萬世基業!」

  秦業老臣在一旁暗自竊笑,對陳萍萍的恭維之語頗感玩味。

  林相亦不甘落後,與陳萍萍一同頌揚陛下:

  「此等佳作,彰顯陛下聖明,得民心所向,實乃天下士子之福,百姓之幸!」

  慶帝借勢而為,話鋒一轉,直指朝會主題:「既如此,春闈科舉之事,朕定當嚴謹對待,不容有失。」

  「郭錚,上前聽旨!」

  郭錚聞言,面如土色,步履蹣跚而出,雙腿顫抖,幾欲跪倒,卻強自支撐。他深知,此時一旦示弱,便是自陷絕境。

  「李承澤、范閒,爾等考場之事,究竟如何?」慶帝故作不知,實則意在挑明,引得百官一陣鬨笑,議論紛紛。

  李承澤身為皇子,不便直接指斥,范閒便挺身而出,詳述郭錚之過:

  「郭尚書失職瀆職,以權謀私,損害科舉公正,更欲構陷無辜考生,寒士子之心。臣懇請陛下嚴懲,撤銷其春闈主考之職,以正視聽!」


  大皇子麾下的一名臣僚挺身而出,言辭懇切地進言:

  「陛下,此事尚需三思!郭尚書雖有急功近利之嫌,然尚未付諸實踐,其作為禮部尚書,理應肩負春闈重任。

  即便偶有過失,亦不宜輕易革職,以免寒了眾臣之心……」

  此言雖顯笨拙,卻恰似小吏肺腑之言,倒添了幾分真誠。

  范閒聞言,針鋒相對:「難道傷及士子之心,尚能視為小過?

  寒門子弟寒窗苦讀,只為一朝得中,若因此心寒,何以談興邦立國?」

  反駁之臣不甘示弱:「彼等不過少數貧寒之士,非士子全貌。此類人往往急於求成,難免行偏門之道。郭尚書之言,雖嚴苛,卻非全然無據,實乃針對此類風氣而發。」

  此言一出,朝堂之上,不少官員點頭附和,他們心中自有盤算,對寒門子弟的輕視與排斥,源於對權勢格局的維護。

  慶帝冷眼旁觀,心中不悅。他深知,外朝官員借春闈之機,意圖滲透勢力,分而治之,此乃他絕不能容忍之事。鞏固皇權,統一思想,才是他的終極目標。

  李承澤敏銳捕捉到父皇的心思,挺身而出,聲音清晰有力:

  「諸位似乎忽略了關鍵,郭錚之錯,非在於疏忽或欺瞞,而在於他以個人私慾,肆意剝奪幫工學子之未來,

  剝奪了他們通過正當途徑改變命運的機會。此舉若不嚴懲,何以服眾?

  何以彰顯陛下公正無私之心?」

  (還有更新耶)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