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8章 黨錮之禍
第108章 黨錮之禍
獲取最新章節更新,請訪問sto9🍍.com
羅衛告訴項羽東漢長期以來一直都受到外戚與宦官這兩大勢力的巨大影響,隨著這兩個勢力相互之間為了爭權奪利而做出各種各樣可怕的事情之後,東漢皇權的影響力一直都在持續下降。
相比之下外戚對於皇權的依附性比較弱,他們上位的根本還是在於其皇親國戚的身份,然後憑藉著家族勢力逐漸占據東漢朝廷之中的重要位置,外戚的勢力強弱本身也會隨著皇帝皇位的更替而發生變化,但是相對而言外戚的位置還算比較穩固,因為皇親國戚的身份保證,即使失勢也不會遭遇足以毀滅整個家族的滅頂之災,最多也就是個別少數的外戚失去原本的權勢。
項羽對於東漢朝廷外戚勢力影響力如此強大感到十分驚奇,於是羅衛又繼續比較細緻的給項羽講述了東漢朝一些皇帝的具體事例,從而使項羽能夠更好的理解其中的原委。
羅衛告訴項羽東漢從和帝即位之後不久,就出現了竇太后專政的情況,到後來恆帝時期宦官發動政變剿滅梁氏外戚勢力謂之,其間先後有竇氏、鄧氏、閻氏、梁氏成為當時東漢統治集團當中最有權勢的外戚勢力,他們全部憑藉本姓太后上位,尤其是梁氏外戚統治時期,梁冀作為當時最專橫跋扈之人,甚至掌握了皇帝的生殺予奪大權。東漢時期的外戚勢專擅國政的現象也在梁冀時期達到了登峰造極的地步。
項羽看起來聽得十分的認真,羅衛見項羽一副很好學的樣子,便又繼續對他講述宦官的情況。
羅衛告訴項羽,宦官勢力作為東漢政局鬥爭中又一大群體,他們起初受制於外戚和皇權,但是隨著外戚勢力的膨脹以及皇權勢力的衰落,宦官作為當時皇帝想要重塑皇權的主要依靠著逐漸在東漢複雜混亂的政壇中崛起。
和外戚不同的是,宦官的權力基本上完全來自於皇帝本人,如果皇帝喜歡和信任他們,他們相應的就能夠獲得權力,而如果失去皇帝的信任與喜愛,就會完全失去一切,所以宦官對於皇帝的依附性是非常之大的,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宦官也的確比外戚更加在乎皇帝,更加維護皇帝的利益,所以很多時候皇帝在宦官與外戚之間也會更加傾向於宦官。
到了和帝時期,隨著以鄭眾為首的宦官在皇帝的支持下發動了一場剿滅竇氏外戚的政變,越發受到皇帝的重用,從而能夠迅速的成長為一支可以和外戚勢力爭權和抗衡的力量。
然後後來外戚和宦官兩大勢力就此並立與東漢後期的朝堂之上,影響力越來越大,反而是皇權卻逐漸淪落到只能在兩者的夾縫中尋求生存的地步,甚至有些皇帝自己的身家性命也掌握在他們手中。
宦官和外戚這兩大依靠皇權發家的東漢政治毒瘤,嚴重阻礙了當時東漢廣大學生和官員的上進之路,他們扶持黨羽,收受賄賂,將東漢官場弄得烏煙瘴氣,由此東漢後期也興起了一些反對外戚和宦官專權的政治鬥爭。
項羽聽到這裡逐漸明白了過來,他之前從一些地方了解到部分漢朝的政治結構和治理天下的方式的知識,但是也都只是從他人口中得知的粗淺信息而已,他也很想知道那不學無術的劉邦後人,是靠著什麼樣的本事能夠讓這個王朝維持了將近四百年的時間的。
羅衛繼續述說,外戚和宦官在東漢王朝中後期輪流掌握朝政,甚至在安帝時期出現了合作分掌朝政的局面,兩大勢力的這種做法完全沒有將皇帝以及東漢朝堂上的官員放在眼裡,他們只是一味地想要滿足自己無限貪婪的政治欲望,通過自己的政治特權來為自己和自己的勢力謀取最大的經濟利益。外戚通過崇高的地位直接將本姓家族人員全部安插進了東漢官僚集團內部,甚至有的直接進入了決策機構和軍事部門。
宦官也能夠憑藉自己與皇帝頻繁接觸的獨特優勢,不斷通過控制皇帝來對東漢王朝的官員發布詔令,用自己的意願來處理朝政,試想整個東漢王朝的國家大事由這些毫無政治經驗的宦官來處理,東漢今後的走向又怎麼會柳暗花明呢?從和帝開始,東漢的政局就沒有出現過穩定發展的局面。
東漢政局變得日益黑暗,使得眾多官員早就沒有了當初為官為國、為家、為人民的抱負,那種儒家治國思想理念頃刻間也被這種混亂的黨爭所覆蓋。整個朝廷不是外戚通過自己長年累月的經營扶持起來的黨羽,就是那些對宦官勢力進行巨額行賄巴結的腐朽官吏。這些外戚和宦官勢力為了保證自己對於東漢朝政的穩定控制,自然也要儘自己最大的努力去扶持自己需要的勢力。
而那些清正廉明的官員由於對於宦官和外戚勢力壟斷官員上進之路和日益嚴重的黨爭的作法十分不滿,因此長期得不到重用。那些深受儒學治國教育的太學生也認為這些外戚和宦官勢力將東漢政局攪得天昏地暗,由此雙方開始聯合起來反對外戚和宦官專政的局面。
項羽心說這東漢的朝廷腐化情況看起來比當初秦朝時期的暴政更加可怕,當一個國家的朝政完全都被這些眼中只有自己權力與利益的外戚宦官掌控之後,哪裡還會去管老百姓的死活,項羽之前也親身見識過黃巾起義之前各地老百姓的悲慘生活的。
項羽問羅衛難道面對這種局面,皇帝和大臣之中就沒人想辦法去做出一些改變嗎?
羅衛繼續告訴項羽,面對外戚和宦官是勢力日益囂張跋扈的表現,不少東漢的官員都已經在他們的強大政治勢力打壓下屈服,並且對於當時混亂的政治局面也只能默不作聲。
因此在開始反對外戚和宦官勢力專權的鬥爭中只有少數的開明官員,這些官員一般都是中央統治集團有一定資歷和官職的人,像和帝時期的司徒袁安、司空任隗等人,他們都是當時東漢王朝中具有一定威望的老官。
袁安和任隗所處的時代正是竇氏外戚專權、禍亂朝綱時期,在此之前東漢還未出現過外戚專政的局面,因此二人對此現象非常反感。當時的竇氏家族可謂如日中天、囂張跋扈,袁安、任隗暗自商議決定打壓竇氏家族的囂張氣焰,直接罷免的當時地方州縣竇氏官員將近40餘人。
而到了鄧氏外戚掌權之時,鄧太后為了穩住自己獨攬朝政和鄧氏家族的利益,主張非常當時已經能夠親政的和帝長子,這件事得到了時任司空周章的堅決反對。周章在晚上和一些開明官員商議發動政變,不料事情敗露,周章被迫自殺。面對這些朝廷上大官員的反對,外戚和宦官可以說毫不手軟,他們為了維護自己的政治特權和統治利益,無所不用其極。
閻氏外戚掌權時,和當時的宦官群體共掌朝政,時任太尉楊震向當朝皇帝安帝上書認為閻氏和宦官禍亂朝綱,並且細數他們所犯下的滔天罪行。誰知道這份奏疏根本就沒有傳到安帝面前,直接被宦官截獲交給了閻太后,楊震被殺。公元142年,時任監察侍御史的張綱來到地方監管政務,直接向外戚和宦官安排在地方的黨羽杜橋等人發起挑戰,並嚴厲懲罰了他們,消息傳到中央,整個朝堂為之震動。
項羽不禁感嘆這些敢於站出來與宦官或者外戚對抗的正直大臣也太少了,大部分的官員都在面對黑惡勢力的時候選擇了低頭沉默,縱容他們的惡行繼續肆掠。
羅衛聽後也不禁搖了搖頭,他告訴項羽這種相互之間的對抗持續了很長一段時間,到了最近幾位皇帝的時候東漢太學生和官員也才出現了反對外戚和宦官政治鬥爭的高潮,也就是黨錮之禍。
項羽聽聞黨錮之禍這個說法,相當的感興趣,於是便讓羅衛繼續講下去。
羅衛於是又繼續告訴項羽,桓帝在位之時,正是梁氏外戚專掌朝政時期,當時以梁冀為首的梁氏在整個東漢政局中壟斷了所有的決策和官員任命的權力。之後的梁氏雖然在宦官發動的政變下被消滅,但是桓帝後期又步入了宦官五侯的專權時期。
此時東漢也出現了大量的太學生和眾多對於政局極度不滿渴望恢復清明的官員,他們通過自己的議論和上書,不斷發對宦官專權,由此出現了一股影響力極大的士人群體。
這個群體不斷壯大。最終形成了以李膺、陳蕃為首的士人群體,他們不斷抨擊宦官和外戚專政現象,尤其是李膺,他出身於名門望族,卻保持著一顆為官清明之心,受到當時太學生和有識官員的敬仰。
公元166年,宦官處於對李膺這種實力的懼怕,並慫恿桓帝將他們逮捕,放歸田野,永不敘用。公元167年,靈帝時期,竇氏外戚重掌朝政,啟用李膺等黨人反抗宦官勢力,但事情敗露,竇武被殺。公元169年,宦官發動第二次黨錮之禍,此時涉及到的黨人多達數千人。
項羽覺得羅衛的知識非常淵博,十分了解東漢朝廷的各種情況,給自己的講解也很清晰,於是便賞賜了他不少財物,同時讓他跟隨在自己身邊,也幫他記錄所見所聞的各種事情。
隨後項羽又讓羅衛對東漢朝廷的各種罪過進行一些簡短的總結,最好是一條一條的羅列出來,方便項羽到時候給全軍上下講話時用。
(還有更新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