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74章 伐蜀
北路的鳳州,和南路的京兆府,兩地相距五百多里地,又沒有電報和電話保持聯繫,怎麼可能齊頭並進呢?
所以,送走了宋雲祥父子之後,李中易便下達了進軍蜀國的命令。
按照總參議司制定的進軍計劃,廖山河將率領三萬五千精銳兵馬,走歷史上曹爽伐蜀的故道——駱谷道,從京兆府的西邊進攻源州。
而李中易則率領兩萬兵馬,走子午谷的舊道,從京兆府的東邊夾擊源州。
子午谷,也就是魏延向諸葛亮建議的攻魏近路,諸葛亮當時卻並未採納。
其中的核心問題是,子午谷道雖然距離源州的直線距離較近,然而其地形地貌,比駱谷道更要險惡五分以上。
從古至今,子午谷道都屬於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的險峻山路。不過,這條路卻是鍾會進攻蜀國的行軍路線。
李中易之所以選擇走子午谷,原因其實並不複雜,主要是他的手下,有一支精銳的特種山地戰部隊。
早在遠征高麗的時期,李中易就打著訓練工兵營的幌子,訓練出了一支特種作戰部隊。
在火炮沒有裝備李家軍之前,這支特種作戰部隊,其實就是攻城的主力軍。
當時,迅速破城的主要手段是:小股特種兵趁夜悄悄潛伏至敵軍城下,於城門洞內挖坑裝填火藥,然後轟破城牆。
如今,這支特種作戰部隊,已經擴充為一千多人的驍勇營,隸屬於近衛軍管轄。
在山間行軍,最擔心的其實是兩件大事,一是中了大股敵軍的埋伏,一是後勤輜重運輸不上去。
在這個時代,最了解山地特種作戰的人,除了李中易之外,再無別人。
所以,李中易不顧重將們的反對,選擇了親自率兵出子午谷道的險路。
京兆府西郊的駐軍大營內,一萬五千名將士們,整齊的排列於教閱場上,等候著最高統帥的檢閱。
不大的工夫,李中易騎在「小血殺」的背上,緩緩馳進大營的轅門。
今天的總值星官,近衛軍副都指揮使王肯,他趕忙拍馬上前,撇刀行禮,朗聲道:「總值星官、近衛軍副都指揮使,臣王肯拜見皇上。」
李中易擺了擺手,輕聲道:「罷了,免禮!」在親牙的簇擁下,浩浩蕩蕩的入營。
在王肯的引導下,李中易縱馬奔到軍陣之前,大聲說:「兒郎們,朕今日帶領你們進攻蜀國,一統天下,好不好哇?」
「我軍萬勝!」
「一統天下!」
「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一時間,三軍齊聲呼喝,聲震九宵,驚天動地!
李中易滿意的笑了,士氣可用,軍心可用,眾皆鬥志昂揚!
眼前的虎狼之師,此前從未一敗,可謂是常勝之軍!
三軍的勇士們,他們只要聽聞戰爭的號角,人人皆振奮,個個皆敢戰,尚武之風早就滲透進了每個戰士的骨髓之中。
功名,但在馬上取!
這既是李中易的承諾,也是平民階層攀登上升階梯,並成為人上人的最佳路徑之一。
先秦的名將,白起靠著公平的軍功授爵制度,最終由平民,成為人上人的武安君。
秦滅六國最大的功臣之一,老將王翦,也是出身平民階層的名將,最終被封為列侯,並得善終。
秦滅六國的核心因素之一,便是給了平民向上攀登的公平競爭的機會,斬級便授爵授田授奴,公平合理,童叟無欺。
朝廷的精銳禁軍出戰,根本不需要李中易做戰前動員,這便是善戰之師召之即來,來之能戰的真實版寫照。
「出發!」李中易巡視過軍陣之後,隨即親口下達了出征的命令。
鐵甲森森,長槍如林,紅纓似海,無數雙軍靴敲擊在地面上,發出令人驚恐的轟轟聲。
蜀道難,難在皆為崎嶇之山路,糧食物資以及火炮,甚難運輸上去。
不過,早在本朝建立之初,李中易已經考慮到了蜀道難行,密令京兆府打造出了三千多架獨輪車。
將糧食或火炮固定在獨輪車上,以五人為一組,進行拖拽行軍,正是應對蜀道之難的臨時性策略。
所謂的木牛流馬,其製造方法早已失傳,李中易並不知道那是什麼東西。
不過,山間小路,利用獨輪車運輸糧食和6磅火炮,經過實際驗證之後,確定可行。
走子午谷到源州,全程大約兩百五十里山路,一架獨輪車最多可裝載五百斤糧食,或是一門6磅炮。
在五人輪換推拉的前提下,一架獨輪車,頂多日行二十里山路。
也就是說,在沒有遇敵的情況下,李中易率軍抵達源州城下,至少需要十三天。
蜀軍不是傻子,會任由強漢朝的兵馬,自由穿行於子午谷道內。所以,遇敵是顯而易見的事情。
按照總參議司的保守估計,若想打穿子午谷道,整個大軍至少需要準備三十日的軍糧。
關於作戰計劃,李中易想得很通透,他率領的一萬五千兵馬,肯定要為兩部分。
一部分為前鋒,五千人左右,其中就包括了李中易一手打造的驍勇營。
這部分兵馬,由李中易親自率領,每人攜帶十日的炒米和兩門火炮,藉助於腳下功夫的了得,提前突進子午谷中,一邊替整個大軍開道,一邊試探著能否襲取源州。
剩下的一萬兵馬,則攜帶大批糧食和十幾門火炮,緊隨其後。
受李中易特別重視機動力的影響,強漢朝的禁軍、廂軍和鄉軍,每天都要練習腳下的工夫。
每日一次二十里的全副武裝越野急行軍,這麼多年下來,將士們一直是常練不輟。
李中易本是蜀人,又在河池練過兵,手底下的將校們又多為蜀人獵戶或是山民,腳下功夫的底子,不僅不比蜀軍差,甚至還強出去很多。
很快,大軍便進入了山區,戰馬已經不可能騎了,李中易索性下馬步行。
途中休息的時候,李中易接到了一個壞消息:蜀軍在子午谷的咽喉要道上,增兵了。
自從伐蜀的風聲傳出去之後,王處回便派了三千蜀軍,鎮守於子午谷的必經之地——昌寧寨。
據驍勇營的暗中偵察,昌平寨目前的駐軍,已經增加到了七千人之多。
(還有更新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