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歷史軍事> 大時代1902> 第383章 國會勝選

第383章 國會勝選

  第三百八十五章國會勝選

  關啟平從安慶趕來參加的這場軍事會議開會地點距離巡閱使樓並不遠,出了小洋房後劉繼業與關啟平只是漫步了大約三五分鐘的時間就來到了一處中式建築前。

  「都督府內新建的建築有三處,剩下的都是修繕前清的一些廳堂。」路上一邊走著,劉繼業一邊與和自己差半個身子的關啟平介紹。

  看本書最新章節,請訪問sto9.c🌟om

  經過一年時間的整理,前清兩江總督衙門、如今的江蘇都督府兼長江巡閱使府已發生了不小的變化。總的來說花園和遊廊變少了、辦公場所變多了,整個府邸從享受風格朝務實方向轉變。

  而這也是劉繼業及他率領的國社黨給江蘇官場帶來的改變。

  相比幾乎是一切照舊的北京北洋政府,劉繼業在江蘇哪怕有立憲派的掣肘、還有一定的顧忌,但是在貪腐和失職方面的打擊力度卻是世所罕見。通過對江蘇民政系統擁有『監察』之權的總督府審計司開始對各項工作開展業務審核制度、並且開始創新地下發績效考核,大量碌碌無為、或者貪污受賄的官員被裁撤和斥責。這一點在張謇北上擔任工商總長後,更為明顯。

  別的不說,起碼經過審計司績效考核制度推行,江蘇的行政效率有了顯著的提升,並且相應的降低了行政成本。

  當然,這中間許多的複雜關係和處理,劉繼業自是不會與關啟平或其他不相關的人道哉。

  被劉繼業所絕對控制的軍隊領域且不提,如今在文官系統方面,劉繼業一方面是藉助從軍隊轉業為文官的少部分國社黨員,另一方面、也是目前最為重視的還是以陳光甫為首的一批都督府直屬心腹。

  都督府直屬官吏都是辛亥後徵聘的,所選中的多是有新式教育背景、敢大膽去想的年輕人,而且去留全在劉繼業一念之間。這些年輕才俊進入崗位後,受到劉繼業的刻意籠絡、享受著優質的物質條件,更何況自身仕途與劉繼業所相連,自然對劉繼業忠心滿滿,辦事也非常認真。

  兩相結合,使得江蘇的民政大權也越來越集中在劉繼業手中。對此,由袁世凱派來、與張謇是世交好友的現任江蘇民政長韓國鈞是有些微詞的。

  不過韓國鈞這位素有名望的晚清新派官吏長期從事實業發展,在興辦實業方面的觀點與張謇不謀而合,因此在劉繼業對興辦發展江蘇實業方面加大了投資力度後,也與劉繼業達成了某種默契。

  所謂實業興辦分為兩種;一種是通過減稅、免除苛捐雜稅、甚至進行補貼鼓勵某些行業的實業發展。第二種則是由江蘇政府採取與地方實業家合辦的形式置辦實業,設立新的廠房等。在興辦實業這一領域,劉繼業從1911年底時每月不到十萬蘇幣的投入,到韓國鈞上任後加大到百萬蘇幣就可見一斑了。


  走進了會議室內,只見裡面江蘇軍界高層都已到齊了。

  野戰部隊團級及以上軍官、參謀部和軍政部各科科長及以上軍官總共數十人各自坐在自己的位置上,在劉繼業進門的瞬間就齊刷刷地站了起來敬禮。

  劉繼業來到了主座,看著關啟平繞到自己一旁極為靠前的位置,這才手掌微微朝下道:「讓諸位久等了。都坐下吧。」

  眾人入座後,劉繼業擺出了略顯嚴肅的表情:「諸君應該知道,國會選舉的結果已經公布了。」

  半年前,當時還是臨時大總統的袁世凱頒布了臨時參議院制定的《中華民國國會組織法》、《參議院議員選舉法》和《眾議院議員選舉法》,並成立了一個辦事臨時機構「籌備國會事務局」。根據《中華民國國會組織法》,國會分上下兩院:參議院和眾議院。

  經過三個月的選舉,中華民國第一次國會選舉終於唱票完畢了。

  對比三年前前清的咨議局選舉,此次國會選舉的變化可謂非常重大,尤其是急劇減少選民資格條件:首先,民國的這場選舉把選民的年齡限制從25歲降低到21歲。由於議會政治是晚清新政不到十年間大舉引入的新思想,衷心接受這種新思想的大多數是同期發展起來的新式學堂學生,又由於通常越是年輕的人群激進的傾向越明顯,所以年齡限制的降低不僅使選民人數大大增加,而且也增加了選舉過程及選舉產生的國會的激進傾向。

  其次,是把教育程度限制從中學畢業降低到小學畢業。在清末民初的中國,中學畢業是很高的教育程度,通常一個省只有一所或幾所中學,畢業學生數量有限、非常名貴,而小學則要普及得多,一般每個縣都有所小學,所以教育限制從中學降到小學,使因受教育而獲得選舉權的選民人數增加幾十倍。

  第三,是把財產限制從五千元降低到五百元,由於擁有一定財產的人數分布是一個金字塔的形狀,財產限制每降低一個級別,因財產而獲得選舉權的人數都會有幾何級數的增加,財產限制降低十倍,此類選民的人數恐怕也要增加幾十倍,而且通常財產較少的人群激進的程度加強,所以此舉也增加了選舉的激進程度。

  很明顯,由於選舉權從人群分層的金字塔尖端向基座擴展,選民的人數必然以幾何級數爆炸性增長。1909年咨議局選舉全國選舉人總數不過一百七十多萬人,到僅僅三年之後的1912年,國會選舉的選舉人總數猛增到四千多萬人,翻了二十四倍,按照全國人口大約四億人計算,選舉人比例從0。4%,猛增到10%。經過這樣一次選舉權急劇擴張的******,民初第一次國會選舉成為當時全世界規模最大的國會選舉之一。

  在這場選舉當中,哪怕是風氣最為開放、新式知識接受度最高的蘇南地區,每天匯報到都督府的關於選舉中間發生了特殊狀況都有數十起。許許多多上千萬計平生第一次拿到選票的選民要麼是根本不知所措、機靈點的更是將選票換作三、五角的鈔票。而舉辦選舉的地方官府亦鬧出不少笑話,什麼選票不足就由票站官吏自行填寫等等,如同一場鬧劇一般。


  最終,根據此前頒布的國會組織法,全國22行省將各有十名參議員名額;內外蒙古、西藏、青海,各設選舉會,分別選出27名、10名、3名;另由中央學會選出8名;各地華僑選出6名。按法定名額,則參議員共有274人。仿照美國制度,六年一任,兩年一選。

  眾議員的名額,則依各地區人口多寡定之。每80萬人口選眾議員一人,然每省至少有眾議員10人,人口不足800萬的小省份亦照選。唯蒙古、西藏、青海則參眾議員人數相等。22行省中以直隸人口最多,有眾議員46人。人口最少的省份如新疆、吉林、黑龍江,各選眾議員10人。其他各省多寡不等。任期三年為一屆,三年一選。選舉分初選和複選,條例滋多,不俱載。按法定名額,全國共有眾議員596人。參、眾兩院合計共有議員841人。

  而在這場耗時三個多月,牽動了全國目光的大選,其最終的結果也於三天前公布了。

  宋教仁所領導的國~民黨獲得眾議院253個席位,占總席位的43%,成為當之無愧的國會第一大黨。相比之下,張謇與梁啓超合併而組成的第二大黨共和統一黨『僅僅』獲得155各席位,相當於總席位的25%。

  這個結果也就意味著,宋教仁將毫無懸念地成為內閣總理並負責組閣。

  「……宋鈍初組閣將毫無懸念。此次國會選舉,國~民黨獲得之重大勝利,成為國會之多數黨派,必然會增強他們與大總統袁世凱相抗衡的信心。」

  只有劉繼業一個人的聲音在屋內響起。

  「這亦意味著,同盟會與袁世凱之間的博弈將逐漸往白熱化方向發展。理論上,由於臨時約法約束了大總統過多的權勢、又給予了國會廣泛的監督權力,一旦國會落入有組織力、有才幹的宋鈍初手中,則袁世凱將處處受到掣肘。同盟會完全將可以合理合法地用國會逐漸逼迫袁世凱……」

  劉繼業指了指牆壁懸掛的地圖上,重點描紅的北京的位置:「本質上,同盟會人從來都只是把袁世凱視作過渡性人物,是同盟會真正控制中國之前,需要擺在檯面上平衡各方利益的一個人。現在,他們已經控制了國會,他們即將打算控制整個政府,真正形成由宋鈍初為領導的責任內閣制,而屆時袁世凱也將淪為空有名而無一實的大總統。」

  「諸君,袁世凱不會坐以待斃,兩者之間的較量將越來越激烈……而那時,就是我們國社黨的機會了!」劉繼業隨即指向了徐州位置,那裡根據協議駐紮著三千多人的北洋軍……

  「江蘇、安徽之部隊,現在就可以準備秘密動員了。我需要在一個月內看到能夠出征的五萬部隊出來!」

  (還有更新耶)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