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歷史軍事> 大時代1902> 第371章 教仁

第371章 教仁

  第三百七十三章教仁

  宋教仁與北輝次郎並不知道有那麼一位舊識因為他倆的對話被觸動情緒。待王東離開後,二人依然在甲板上繼續著聊天。

  這半年來,宋教仁在全國範圍內為了他的政黨而來回奔波,北輝次郎就作為孫文的秘書一直追隨其左右。而諷刺的是,北輝次郎本人卻沒有加入宋教仁最終組建的國~民黨,而是在半年前就加入了劉繼業的國社黨。

  民國建立後,同盟會本部自然也從東京搬遷到了廣州。而在1912年1月召開的同盟會本部總會上,宋教仁被推接替汪精衛出任同盟會總務部主任幹事,掌握了黨務實權。他在這次大會上突出強調必須實行「政黨內閣」,並且說:「本黨對於統一臨時政府內閣,已決定,如不能達政黨內閣,寧甘退讓;如可改組政黨內閣,雖他黨出為總理,亦贊助之。」

  從一開始宋教仁就堅定地往自己心中理想的責任內閣與政黨政治走下去。為此,他不惜得罪不少同盟會內部的同志、不惜與包括立憲派在內的人合作。

  民國建立後,一時間政黨林立、混亂不堪。包括許多同盟會會員在內,有相當一部分純粹的排滿主義者認為清帝退位後革命已經完成,逐漸便從同盟會中分化出來。另組成了一些為了爭取政治地位的小政黨。彼時中國人還從未接觸過政黨政治,許多這類小黨派只是只是豎起一塊招牌,發出一篇宣言,拉出幾個名氣大的政治要人作為他們的領袖,以便於進行個人的政治投機。還有些政黨是以地區關係或歷史關係結合起來的。所有這類政黨都沒有旗幟宣明的黨綱,沒有一定的政治主張,跨黨脫黨視為家常便飯。其所擁戴的領袖,也可能兼另外一個黨的領袖,而被推者等於今天兼任公司行號的董事長一樣,是一個掛名差使,對任何一黨都不關心。

  在此前提下,民國元年初期同盟會一方面面臨著自身分裂的危險,另一方面又必須在國會與極大政黨爭奪。其中較有影響力的政黨分別為張謇等立憲派建立的統一黨、湖北湯化龍組建的民社黨、君主立憲派周大烈等組成的國民共進會、谷鍾秀、張耀曾、吳景濂等的統一共和黨、以及梁啓超歸國成立的共和黨。

  這樣錯綜複雜的政治情況,迫使宋教仁必須要採取『毀黨造黨』的方式重新建立一個能夠在國會贏得多數席位的政黨。而贏取國會,成了宋教仁最關注和關切的目的。

  經過長時間的運作溝通,宋教仁作為同盟會掌握黨務實權的人物,與各個小黨派廣泛接觸,成功地將國民公黨、共和實進會組合入同盟會中,並且在3月9日時,在湖北正式獲得重要黨派統一共和黨與同盟會攜手並進的協議。

  

  由是,宋教仁遂在民國元年4月11日與各黨代表會議於北京湖廣會館,獲致協議。再於4月13日召集同盟會全體職員大會,推舉宋教仁、張繼等16人為籌備員,並由總務部發出通告,宣布同盟會改組為一般形態的政黨。


  彼時由於民國成立,民心思定,許多同盟會會員紛紛認為革命成功、是享受革命成功果實的時候了,因此對將本來以造反為目的的同盟會改組為能夠參選的正式政黨非常支持。在此大勢影響下,哪怕孫文私底下非常反對,明面上也必須表示一定的支持。因此他與黃興就宋教仁達成的協議,在武昌聯名聯名致電各支部徵求同意:

  「各支部鑒:據北京來電云:『連日與統一共和黨、國民共進會、國民公黨協商合併,另行組織,彼此提出條件於下:(一)定名:國民黨;(二)宗旨:鞏固共和,實行平民政治;(三)黨綱五條:保持政治統一,發展地方自治,勵行種族同化,採用民生政策,保持國際和平;(四)用理事制,於其中推一人為理事長。昨日開全體職員評議員聯合會,合併條件已通過』云云。文等以上列條件與本會宗旨毫不相悖。又得此多數政黨同心協力,將吾黨素所懷抱者見諸實行,此非獨同人之幸,亦民國前途之福也,文等深為贊成。且同盟會成立之始,其命名本含有革命同盟會之義在,共和初建,改為政黨,同人提議更名稱者益眾,即此時而易之,可謂一舉而兩得矣。特此通電貴支部,務求同意,以便正式發表。文等屢承袁大總統遣使持函來邀,已定七日起程北上,賜復即交北京同盟會為盼。孫文、黃興。」

  4月11日,孫文到北京的第二天,同盟會宣布與統一共和黨、國民共進會、國民公黨、共和實進會合併,成立國民黨。彼時孫文親自出席,並發表了組織新黨的演說。依規約第四章的規定,推選職員,計理事九人:孫文、黃興、宋教仁、王寵惠、王人文、王芝祥、吳景濂、張鳳翽、貢桑諾爾布。參議29人:胡漢民、柏文蔚、陳****、李烈鈞、張繼、蔣翊武、孫毓筠、陳其美、尹昌衡、于右任、馬君武、田桐等。名譽參議鈕永建等七人,各部幹事300餘人。4月13日由黃興、宋教仁、吳景濂、王寵惠、王芝祥、王人文、貢桑諾爾布七理事互推孫中山為理事長,孫並遴請宋教仁代理理事長。

  彼時同盟會內部其實有著一種矛盾的思想。一方面他們知道軍事上無法與袁世凱抗衡,因此大總統的位置只有袁世凱能夠勝任。另一方面,許多人對袁世凱又很不信任,希望能夠加以限制其權力。

  正是在這一背景下,宋教仁所主張的,放棄在總統問題上、軍事實力上與袁世凱鬥爭,而是轉而在國會方面、內閣方面取得優越地位,使袁世凱的總統沒有權力這一主張很快就得到同盟會會員的熱烈支持,被視作能夠解決問題的最好選擇,由是才有同盟會改組為國~民黨的可能。

  然而儘管宋教仁所組成的國~民黨於1912年4月11日正式成立了,然而其組成分子卻極為複雜,龍蛇混雜,投機者甚多。不單有同盟會內的不少投機者,更有那些併入的小黨派成員加入進來。

  北輝次郎一直跟隨在宋教仁左右,自然知道這位『漁夫』肩上承擔的壓力有多麼重。外需要積極競選,為國~民黨控制國會而不懈努力、內要面對數也數不清的異議和不同聲音,必須安撫同盟會老人、必須凝聚一群投機分子在一黨之內、時不時更會面對如陳其美這般不服號令的反對者。


  同樣,北輝次郎也明銳地察覺到國~民黨成立以後,黨政大權已經被精明能幹的『代理理事長』宋教仁抓在手中,而名義上的理事長孫文卻有些大權旁落的樣子。依北輝次郎對孫文強勢性格的了解,其必不肯輕易善罷甘休。

  而這次浙江之行陳其美的明顯敵意,或許就是孫文的態度。

  「鈍初……我們還是需要小心行事……」出於對好友的關心,北輝次郎明知道宋教仁不喜歡說這些,卻還是主動提醒道:「如今世人都知道陶成章是陳其美所暗殺,這個人不是鈍初一樣的君子,殺氣甚重,更像是幕末的人斬,為達到目的不惜手段。」

  宋教仁果然還是不以為意,卻也不想打擊北輝次郎,只是有些敷衍地說道:「我知道了……不過英士還是我黨的同志……」

  北輝次郎欲言又止,只能輕嘆了一口氣。

  輪船從杭州出發,在入夜前駛出杭州灣,第二天的下午便出現在上海海面上。宋教仁與王東等人花了一番功夫後,拎著大包小包的行李走下了船隻。在碼頭上,劉繼業安排的接待人員早已等候多時。幾個年輕的上海市政府辦事員非常熱情地將宋教仁接出碼頭外,將他與北輝次郎以及幾個隨員都送上了黃包車,然後便朝上海市政廳出發了。

  另一邊,王東則默默地一個人離開了碼頭,在大街上望著宋教仁等一行人消失在反方向,才壓低了鴨舌帽朝黃浦江方向大步而去。

  而在上海市政廳內,剛剛下船的宋教仁和北輝次郎就在此處見到了江蘇都督兼上海市長,他們的老相識劉繼業。

  「我可是在上海等了二位多時啊!」劉繼業親自將兩人迎入市政廳內,一邊走著一邊與宋教仁說笑。

  「與文鹿不同,我可是要為我黨的選舉而四處奔走,哪像文鹿這樣輕鬆,不去參選,就可以休閒自在的。」

  劉繼業呵呵笑道:「國會的事情還是由鈍初與季直負責就好,本人更適合在地方,守著江蘇這片國土,努力建設為中國之模範省份。」

  宋教仁卻微笑道:「文鹿可別過於自謙,你看如今民國,又有哪個省份能夠像江蘇這樣,一口氣將八千學子送出海外留學?這可是功在千秋的義舉啊!與文鹿相比,教仁還是自愧不如!」

  「鈍初客氣了……」

  (還有更新耶)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