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歷史軍事> 星辰指揮官> 「催眠」到底是個啥呢?(5K,還是好難受......)

「催眠」到底是個啥呢?(5K,還是好難受......)

  「催眠」到底是個啥呢?(5K,還是好難受)

  (抱歉,今天還是很難受最近太難了)

  今天我弟問我催眠能不能控制別人啊?然後被我一巴掌扇在了頭上

  今天聽到我弟問我這個問題之後我的第一反應是你說NM呢,在這個反應之後我突然意識到在現今的國內環境(世界範圍內也差不多)下貌似絕大多數人都對「催眠」存在著巨大的誤解。

  我覺得這種誤解的很大來源就是詞意,Hypnosis,由希臘語「hupnos」(sleep,或理解為睡眠之神的名字)加英語名詞詞尾「-osis」組成,中文翻譯催眠。其實催眠和睡覺真的沒有多大的關係,很多情況下只是看起來像睡覺罷了。

  接下來我將以Q&A的形式介紹催眠、解答一些關於催眠的常見問題以及破解部分關於催眠的誤解。大家可以直接找到感興趣的部分。

  本章節來源於sto9.c🚀om

  Q1:什麼是催眠?

  A1:根據《心理百科全書(Encyclopedia of Psychology)》,催眠是一種治療中使用的技術。健康專業人員或者研究人員在治療某人時,會通過暗示等方式讓他或她體驗到感覺、認知、思想或行為上的變化,這整個過程被稱為催眠。

  催眠會最大程度地減少分心並提高對建議的響應能力。雖然有一些催眠是讓人變得更加警覺,但是大多數的催眠方法都包括了放鬆和平靜方面的建議。

  在催眠過程中,關於想像或回憶愉快經歷的指導也通常包括在內。不同的人對催眠有不同的反應。有些人把催眠描述為注意力集中的狀態,在這種狀態下他們感到心理上的極度平靜和放鬆。大多數人將催眠過程描述為愉快的經歷。

  Q2:催眠是真的存在的麼?

  A2:是!催眠過程可以改變人的感覺和感知,如產生栩栩如生的幻覺或者改變對於痛覺的感知。某些研究顯示通過測量大腦活動發現催眠改變了大腦處理信息的方式。

  人們之所以對催眠報以懷疑的態度,是因為假裝被催眠是很容易的,但是現代有很多種方式可以辨別出當前的催眠體驗是假裝還是真實的。

  Q3:催眠科學麼?

  A3:科學是對一個想法進行實驗驗證的過程,通過實驗驗證想法是否能夠得到證據的支持。有許多學科的研究人員在對催眠逾百年的研究中提出假設並系統檢驗。

  心理學的研人員對催眠的本質感興趣,臨床醫生對催眠在醫學的使用效果感興趣,他們的專業研究報告被發表在各類期刊上。

  美國心理學會(The American Psychological Association)是美國最權威的心理學學術組織,國際心理科學聯合會的主要成員,國際上規模最大的心理學組織。學會下屬的54個分會的第30個分會就是心理催眠學會(Society of Psychological Hypnosis)。


  Q4:催眠是一種心理療法麼?

  A4:催眠不是一種心理療法,也不是一種治療手段;而是一種可以用來促進其他類型心理療法和治療手段的操作過程。它是一種治療工具,而不是獨立的治療方法,需要與其他專業相關技能一起使用。正規的臨床催眠會告訴你:「我是一名會使用催眠的心理學家/醫生」,而不是「我是一名催眠治療師」。

  Q5:有哪些人可以進行臨床催眠呢?

  A5:臨床催眠只能由經過適當培訓且具有證書的理療保健專業人員進行。不同的國家對於催眠和心理治療有不同的規範,具體的證書依據請參考所在國家相關法律。國際催眠協會(The International Society of Hypnosis)認為,使用催眠的治療師應該首先取得某個專業領域(如醫學、牙科、心理學或心理治療)資格。

  (所以說如果在中國要接受催眠,首先應該要看這個人有沒有醫學或者心理學資格證書,再看有沒有合法催眠協會的培訓證書,國內的牙醫和國外還是有區別的)

  Q6:催眠是睡眠麼?

  A6:並不是!雖然催眠的詞意來源於希臘語中的睡眠,但是已經有多項研究表明催眠和睡眠的不同。大腦神經科學的研究結果表明,催眠和睡眠在大腦活動模式方面並不相同。

  在觀察者看來,催眠可能看起來像睡眠,那是因為放鬆和平靜是大部分催眠過程的一部分。被催眠的人處於一種更類似清醒的狀態中(親身體驗類似於早上起床時大腦完全清醒並感知靈敏但是就是不願意動任何一下的狀態。另外一個證據是可以引導正在進行騎動感單車的人進入催眠狀態,被稱為「主動警覺催眠」)

  Q7:催眠的實際用途

  A7:目前催眠已被用於治療疼痛;抑鬱症;焦慮和恐懼;壓力;習慣障礙;睡眠障礙(失眠、夜驚或夢遊);腸道疾病;皮膚狀況,如牛皮癬;牙科疼痛控制;術後恢復;減輕噁心和嘔吐;減輕分娩疼痛和幫助分娩;治療血友病(這個我也第一次知道)和許多其他疾病。有研究顯示可以減輕痴呆症狀,但沒有被公認。

  但是,催眠不是對所有的心理問題/醫療問題/所有的病人或客戶都產生作用。使用催眠作為輔助醫療手段的前提是已經諮詢過受過臨床催眠使用和限制訓練的合格醫療服務提供者。

  除了在臨床使用,催眠也被使用在研究中。(這是主流心理學界和醫學界對於催眠使用方向的主流意見,超過此範圍的使用方向應該引起警惕。如果有人告訴你催眠能幫助提升潛力什麼的,你可以打他了。)

  Q8:任何人都能夠被催眠麼?

  A8:每個人都在某種程度上可以被催眠,但是人們對催眠的反應程度各不相同。一個人能夠進入催眠狀態的能力可以被他/她所相信的對催眠的誤解引起的恐懼和擔憂所抑制。以積極開放心態來體驗催眠的人往往效果和反應更好。


  有些人比其他人更容易被催眠,這可以通過催眠敏感性量表來測試。大致分類的話在量表中,約75%的人處於中等水平,這意味著他們可以體驗到大部分催眠建議的效果,並且可以從催眠效果中收益;大約15%的人被視為高水平,他們很容易在催眠狀態下感受到感覺和認知的巨大變化;另外有10%的成年人被歸類為低水平,他們對催眠沒有強烈的響應很難被催眠。兒童更容易受到催眠作用。

  容易陷入幻想的人對催眠的反應大得多。當然,催眠效果很大程度上同樣取決使用者的水平,理論上每個人都可以被催眠,而一個善於根據個體狀況改變催眠形式和內容的催眠使用者自然成功率更高。

  Q9:催眠能讓我做我不願意做的事麼?(有多少人想知道這個?)

  A9:不能!不能!不能!不能!不能!不能!在催眠狀態下,你不會做出任何你不想做的事。在催眠狀態下,你並不是失去了對身體的控制權,(就像前面那個比喻我是睡醒了不願意動而不是被鬼壓床),你仍能控制和判斷是否響應催眠建議。催眠者無法使病人或客戶做出違背個人意願的行為。後面有催眠理論做出詳細解釋。

  Q10:催眠狀態下,人們會如實回答出任何催眠者提出的問題麼?

  A10:正如上一個回答,催眠不能強迫人們做出任何他們不想做的事情,更不能強迫人們變得在回答問題時毫無顧忌。和在清醒狀態下差不多,被催眠者可以選擇性回答問題。

  Q11:催眠會影響記憶是真的麼?

  A11:研究發現,催眠不會導致明顯的記憶增強或記憶完善,但是催眠過程可能會有意或無意地影響記憶,導致虛假或扭曲記憶。現有知識和其他記憶會干擾新記憶的形成,從而導致原有記憶的部分錯誤或完全錯誤。

  有研究顯示,可以通過暗示來誘發錯誤的記憶。(記憶其實一直是處於動態變化中的。隨著時間的流逝,個人經歷等會導致某些記憶變得更加強烈和生動,也會導致某些記憶變得扭曲,在個別情況下會合併新的信息或經歷更改原記憶。

  錯誤記憶的情況其實十分常見,比如你怎麼都記得鑰匙在桌子上但其實找到的時候在衣服口袋裡。)在催眠過程中有可能體驗到十分生動的幻覺,如果沒有經過正確的操作,這些幻覺可能會影響扭曲記憶或生成新記憶。

  認知心理學實驗中,研究員可以使人們相信他們記得實際上從未發生的事情,即植入虛假記憶,相關著名研究有商場迷失實驗。(如果感興趣之後可以寫一篇關於記憶的文章)

  Q12:被催眠是什麼感覺?

  A12:不同的人會有不同的感受。大多數催眠者使用放鬆程序,所以人們常將催眠和放鬆感聯繫起來。不同的人對於放鬆有不同的感受,有感受身體部位很沉不能移動的(比如我)、有感覺身體有漂浮感的。心理上也有不同的感受。


  這部分我的親身體會是感覺精神高度集中,能夠聽到和感受到十分細微的聲響和變化。一種清醒的恍惚狀態。(詞語匱乏了)能夠輕鬆得到非常生動的想像場景並且和夢境不同有很豐富的感覺。(我敏感性比較高屬於想像力豐富的那群人。)這種體驗十分從心所以只能描述個人體會。

  Q13:我會不會陷入催眠狀態醒不過來?

  A13:沒有任何證據表明有人會陷入催眠狀態無法醒來,最糟糕的狀況就是從催眠轉入睡眠然後走完時間白白浪費了心理諮詢費大多數情況下被催眠者在一段時間沒有接受到建議後悔自發清醒,高催眠易感性者所需要的時間長一些。

  Q14:當我從催眠中醒來是不是會忘記期間的記憶?

  A14:人們通常會記得催眠過程中發生的一切,但是失憶的狀況也曾在極少數的情況下發生。無意或有意引發的催眠後遺忘會導致被催眠者忘記催眠之前或期間發生的某件事或某個信息,但是這種影響是有限的和暫時的!(忘記數字和忘記名字表演,那個效果只能保持很短時間。)

  Q15:催眠可以幫助警察,比如讓受害者記起犯罪場景的具體細節?

  A15:雖然催眠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增強記憶力,但是已經被媒體大大誇大其效果。催眠並不能幫助證人完善細節。與之正相反,因為催眠在記憶中的修改作用,全世界絕大多數國家法庭不接受由催眠輔助得到的記錄。

  Q16:催眠可以很快實現治療效果麼?

  A16:催眠效果受幾個因素的印象:被催眠者的催眠敏感性、催眠者的能力以及待處理的心理問題或醫療問題。通過一次催眠減輕痛苦的可能性肯定大於一次催眠之後從PTSD里康復的可能性。

  當然也有一些可以通過催眠快速實現效果的情況,親身體驗,被催眠後修改關於苦瓜的感受。當時結束後半天吃苦瓜是甜的即使第二天重新吃還是苦的但是對於苦瓜的抗拒感已經沒有了。從以前完全不能碰苦瓜到現在願意吃。(本人屬於催眠敏感性高的那部分人)

  Q17:NLP是什麼?它和催眠又有什麼關係?(之前貌似還挺流行的)

  A17:神經語言程序學NLP(Neuro-Linguistic Programming,不是人工智慧領域那個NLP),首創於1970年的美國,NLP的發展源自它的創始人對精神療法和人類行為的興趣。這個系統自己發展出了一套旨在促進個體發展的技術,其中很大一部分技巧來源於一些十分成功的催眠治療師。

  兩個創始人在催眠技巧上也精通。基本上就是個由催眠師發展出的成功學,只不過目前在國內發展的不錯。NLP學說從未在科學性上得到證實,美國主流心理學界也從來沒有承認過它的地位!


  我將我能想到的問題都做了Q&A,如果大家還有什麼關於催眠的疑問我可以在留言回答,如果問題有很多我會集合起來寫個Part II來詳細回答。接下來是關於催眠理論的簡單介紹。

  一個世紀以來,科學家和臨床醫學家提出了各種關於催眠以及其現象的解釋模型。20世紀關於催眠的兩種主要理論流派分別是「狀態(state)」理論和「非狀態(non-state)」理論,也有一些理論試圖綜合兩種觀點。狀態理論一般使用催眠易感性(hypnotizability),非狀態理論一般使用暗示感受性(suggestibility)。

  先介紹非狀態理論。非狀態理論根據簡單的心理學原理來解釋催眠。它不將催眠視為意識變更所致,而是試圖用社會心理學來解釋問題。非狀態理論認為,被催眠者在催眠狀態下的體驗來自於被催眠者的期待心理。

  這種期待傾向於認為催眠建議的執行不需要積極的計劃和努力,即這種體驗來源于歸因錯誤。簡單而言就是人們期望某事或某情景不需要耗費精力主動為之,並決定響應催眠者建議時,這種催眠體驗就會出現。被催眠者會遵循催眠者的暗示並體會到內源性的自發行為,然後將其歸因為外因(催眠者)。

  另一方面,被催眠者只是被動執行由催眠者所定義的情景中的任務。非狀態理論有時使用策略角色扮演(strategic role enactment)的概念來解釋個體如何將想像、想法和感受轉化為經驗和行為。這個理論認為催眠效果和被一個好小說和好電影吸引並代入其中時的體驗效果類似。催眠者對催眠建議的響應是正常心理過程(比如期待)的產物。(感覺就是催眠者帶著被催眠者跑了個體驗超好的團)

  在來談談我站的狀態理論。狀態理論首先要介紹歐內斯特-西爾格德(Ernest Hilgard)。美國心理學家,史丹福大學教授,他開發了斯坦福催眠感受性量表。這是個半路出家的真大佬,本科是伊利諾伊大學的化學工程學位,然後轉向心理學並獲得了博士學位。他是美國心理學會歷史上最有名的主席之一。2001年去世,享年97歲。

  西爾格德的新解離理論是經典的「狀態論」理論。在心理學中,執行功能(executive function)是常見的大腦工作模型。(有機體對思想和行動進行有意識控制的心理過程。)一般認為執行控制系統(ECS,executive control system)這種認知系統控制其運作,大腦的執行控制系統(前額葉,沉默的羔羊結尾里漢尼拔吃的那一塊)負責自我控制、道德判斷和注意力方面的規劃、組織和排序行為。

  此理論認為催眠現象源於控制系統的解離。認為催眠引導將執行控制系統的功能分成不同的流向。催眠建議作用在解離的那部分ECS,被催眠者可察覺到建議的結果,但無法察覺到建議執行的過程。因為催眠建議改變了執行控制系統,影響了執行功能本身,所以在催眠過程中出現了運動控制改變、認知和記憶扭曲,幻想被現實化等現象。

  從另一個角度來說就是,西爾格德認為在催眠影響了執行控制系統後,在大腦中產生了一個所謂的「隱藏觀察者」。也就是說被催眠的人可以觀察到自己的疼痛,但是不會自覺地遭受到疼痛。處於催眠狀態的人經歷了意識分流或者意識分裂,其中有兩種不同的心理活動流。(雙核處理器!)

  當被解離出去的意識流響應催眠者的建議時,另一種意識流在意識之外處理信息。描述一下就好像將一個人的意識分流成了兩股,一個去體驗疼痛,一個在催眠者的建議下只看另一個意識流關於疼痛的體驗報告注意隱藏觀察者這個現象是有爭議的。(魂和魄第一次看到這個理論我想起來)

  最後再次提醒!催眠不能控制別人!催眠不能控制別人!催眠不能控制別人!

  (還有更新耶)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