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歷史軍事> 時空走私1859> 第四九二章 白頭鷹計劃

第四九二章 白頭鷹計劃

  不得不說,林肯的新想法的確是一個很大膽,也很激進的想法,居然在戰局如此不利的局面下,還要想著主動進攻,還要想著侵略加拿大。

  但仔細一想,林肯的這個放棄南方,全力攻擊北方的念頭,可行性還是很大的,在這方面,林肯之前的解釋已經足夠多,唯一的問題就在於是否敢冒險。

  正常來說,以林肯目前的身份地位,他已經跟美利堅合眾國政府捆綁在了一起,而且是很深的地步,一旦北方政府被南方政府所滅,那麼或許其他人,包括喬治.米德也沒啥生命問題的話,但林肯就完全不同了。

  無他,林肯在美利堅合眾國的個人威望太高了,之前又是廢奴制的主要負責人,所以可以想像到,一旦北方政府被南方軍通過軍事行動推翻,那別人至少還可以安穩無憂,但林肯是一定要死的。

  西方人,尤其是美國人的政治家看似大度,但那是在對方影響力不夠大,不夠影響己方利益的前提下,如果有人的個人威望太高,對大家,尤其是新上台的政治家構成太大威脅,那麼他們也不介意給對方實行人道毀滅。

  古往今來的西方政治中,那種個人威望高的傢伙,下場大都不怎麼樣,凱撒,拿破崙,都是活生生的例子,而很顯然,林肯也屬於這一類人。

  對目前的林肯來說,他已經是能上不能下的狀態了,一旦北方政府下台,甚至是他的獨裁體系結束,那同時也就意味著林肯個人生命的終結。

  sto9.c🍒om為您提供最快的小說更新

  因此,正常情況來說,目前的美利堅合眾國誰都可能同意南方人打過來,重新統一南北,但唯獨林肯是不可能同意的,畢竟付出的代價太大了點。

  可誰知道,林肯總統居然真的肯做出這種犧牲。明明知道這樣做的風險很大,有可能把自己都賠進去,但他依然選擇了這麼做。

  唯有一個解釋,那就是林肯的確是把美利堅的利益放在了第一位。甚至高於自己的生命,他的所作所為,的確都是在為美利堅的利益而奉獻一切。

  的確夠高尚,也的確值得敬佩。

  當然了,提出一個大膽而新穎的想法容易。但要想把這個想法變成更加有可行性的計劃,進而變成實實在在的行動,就不是個簡單的事情了。

  尤其是,這不但是一個大規模的計劃,也是一個需要做到絕對隱秘的計劃,因為林肯的這個想法要想實現,必須在短時間內把部隊運動到位,而且還要在短時間內發起進攻,在各方都反應過來之前,徹底擊敗英國人。造成既成事實,這才能最大限度的杜絕意外發生。

  由此可見,在這個計劃當中,大規模的兵力調動倒不是問題,關鍵是隱蔽性的問題,除此之外,對波士頓地區的進攻行動還必須堅決有效,必須在短時間內決出勝負,一旦陷入拖延拉鋸狀況,很可能就要滿盤皆輸。


  因此。這次行動可以說是舉國之戰,雖然不敢說是一戰定命運,但也相差不多了。

  但或許正因為這個計劃的冒險性很大,困難很多。加上有些佩服林肯總統的決斷,所以喬治.戈登.米德將軍對這個計劃十分上心,得到總統的最高授權之後,立刻就投入了工作當中,開始完善這個大規模的反擊,或者說侵略計劃。

  在綜合了各方考慮之後。很快的,喬治.米德將軍就給出了一個最穩妥的兵分三路的進攻計劃。

  在喬治.米德的設想之中,這次進攻行動中,雖然波士頓是關鍵,可以說只要殲滅了波士頓的英軍,其他的地方都好辦。

  但問題是,英軍現在並不是都集中在波士頓這一路,而且出於後勤補給的需要,五十萬人聚集在一起,對進攻波士頓並無太大的好處,反而會給自己的後勤運輸造成絕大的負擔。

  所以說,最好的辦法是兵分三路,一路從底特律開始,直接向空虛的加拿大進兵,奪取土地的同時,也可以動搖加拿大守軍的兵心,並提升我軍的士氣。

  為了就近原則,第一路軍的任務會交給詹姆斯河軍團,這個軍團建制完整,戰鬥力也比較有保障,而且因為曾經是防禦西線的部隊,得到過一定程度的加強,目前的總兵力已經達到了十萬人,以這樣的規模從底特律進兵,空虛的加拿大後方肯定抵擋不了。

  只要行動堅決迅速,肯定能拿下渥太華,之後的蒙特婁,魁北克等城市也有很大的把握能夠拿下。

  無論如何,魁北克可以先放一放,但渥太華跟蒙特婁是一定要拿下的,這是這一路軍最重要的兩個目標。

  原因很簡單,只有拿下蒙特婁,才能對加拿大產生極大的觸動,動搖波士頓地區的加拿大軍以及英軍的軍心,否則如果只是打下一個渥太華,顯然是無法起到這種作用的。

  第二路軍,是從奧爾巴尼開始進攻,目標直指波士頓的外圍防線伍斯特市。

  奧爾巴尼本來就是雪蘭多河軍團的駐地,是之前防禦波士頓英軍的主要防禦據點,從這裡進攻也算是合情合理。

  當然,考慮到奧爾巴尼方向是伍斯特市英軍的主要防禦方向,所以這個方向的進攻不會是主力,將會是以牽制為主,為第三路軍的進攻提供方便。

  至於最後的第三路軍,則是從紐哈芬發起進攻,目標同樣指向波士頓。

  紐哈芬原本是新建的紐約軍團的駐地,只有八萬人左右,而且戰鬥力較弱,大部分是臨時徵召的民兵,因為威脅較小,所以波士頓英軍的主要目標也沒放在他們的身上,因此這裡的部隊主要是以防禦波士頓方向的英軍為主。

  一旦從波托馬克軍團軍團抽調的三十萬軍隊抵達紐哈芬,就可以出其不意,對波士頓方向發起堅決有效的進攻,一舉擊破波士頓外圍的普羅維登斯防線,拿下普羅維登斯城。


  拿下普羅維登斯城之後,按照計劃,第三路軍不會在這裡多做停留,也不會直接進攻波士頓,而是會全軍向伍斯特市前進。在那裡配合奧爾巴尼方向的雪蘭多河軍團,一舉攻占伍斯特,消除伍斯特這個波士頓英軍最大的外圍堡壘。

  等占領了普羅維登斯跟伍斯特,波士頓城就沒有任何障礙可言了。接下來要做的,就是集中兵力進攻波士頓,爭取早日把波士頓拿下來。

  在整個計劃當中,第一路軍的任務是單獨作戰,與進攻波士頓看似沒有直接關係。目的主要是影響前線英軍跟加拿大軍的軍心士氣,占領多少加拿大的土地跟城市倒是不重要,所以最關鍵的就是要用最快的時間拿下蒙特婁,打擊前線波士頓地區的英軍跟加拿大軍的軍心士氣。

  原因很簡單,那就是在波士頓英軍主力沒有消滅之前,拿下再多加拿大地區的土地都是毫無意義的,只有徹底在波士頓地區把來犯的英軍主力徹底消滅掉,那麼加拿大就是成熟的桃子,隨時可以摘下,畢竟沒有足夠兵力防守的國度。是沒有威脅可言的。

  剩下的,真正對波士頓發起攻擊的,就只有第二路軍跟第三路軍。在這其中,第二路軍的雪蘭多河軍團,主要是起牽製作用,目的是吸引敵軍注意力,讓對方做出誤判,為己方第三路軍的快速打擊提供便利。

  一旦波士頓方向的英軍被伍斯特方向的戰役所吸引,在紐哈芬方向的防禦必然空虛,在這個時候。由目前聯邦軍中戰鬥力最強的波托馬克河軍團一部發起進攻,肯定能夠在短時間內拿下普羅維登斯。

  普羅維登斯這個城市雖然不大,但就目前來看,戰略位置相當緊要。不但是大西洋沿岸納拉甘西特灣的重要海港,還是波士頓外圍的重要防禦據點之一。

  可以說,拿下了普羅維登斯這個地方,就能夠給波士頓造成直接威脅,已經可以直接對波士頓發起進攻了。

  但同時呢,普羅維登斯跟伍斯特的陸地距離也很近。兩者之間沒有艱難險阻,如果是強行軍,就算帶著大炮,用不了兩天就可以抵達。

  因此,拿下普羅維登斯,就等於掌握了戰役主動權,到時候從紐哈芬出發的聯邦軍既可以直接攻擊波士頓,也可以攻打伍斯特,而出於穩妥的考慮,喬治.米德選擇了伍斯特。

  因為伍斯特市是波士頓英軍防禦奧爾巴尼的最前沿,當初的星光鎮大捷之後,波士頓英軍就認識到了雪蘭多河軍團的戰鬥力,開始不再謀求主動向西部進攻,而是進入全面龜縮防守的狀態。

  有鑑於雪蘭多河美軍的戰鬥力比較犀利,加上人數也比較多,足足有十五萬人,所以為了波士頓城的安全,特意在波士頓外圍的伍斯特跟普羅維登斯兩個城市設置了外圍防禦據點。

  這其中,伍斯特因為是直面奧爾巴尼,而且還是內陸城市,所以是防禦的重中之重,被當成了要塞來修築,不說各種防禦工事,光是這裡的守軍部隊,就有足足十萬人之多。


  要知道,整個波士頓地區的英軍總共只有不到三十萬人,其中從加拿大開過來的大概有十萬人,從英國本土調過去的部隊有不到二十萬人,再加上海軍陸戰隊,還有法國人,雜七雜八這才湊成了三十萬人的數目,但其實是不到三十萬人的,而且真正有戰鬥力的部隊只有一半,也就是十五萬人出頭。

  這些部隊裡面,其中五萬人分布在緬因州等新英格蘭地區的城市中,剩下的二十五萬人,則基本都集中在了波士頓地區。

  在波士頓地區的英軍,或者說英法聯軍中,波士頓市區有十萬人,伍斯特市有十萬人,然後普羅維登斯有五萬人,正好二十五萬人,形成餓了一個嚴防死守的三足鼎立式的防禦圈。

  這個三足鼎立的防禦圈中,波士頓市毫無疑問是真正的防禦中心,而伍斯特跟普羅維登斯則是兩個拳頭,防禦住美軍兩個方向的威脅。

  從英軍的防禦布置來看,這種把防禦地點分成三個城市的做法,不但能有效的布置兵力,避免兵力過度集中而造成的後勤壓力,同時還可以形成彈性防禦,可以讓伍斯特跟普羅維登斯這兩座城市變成真正的前沿防禦陣地,而波士頓則作為後方的支援方。做到最大的互補。

  因此,這個三點防禦模式是相當緊密而有效的,攻擊任何一個點都會得到極大的反擊,都能夠及時有效的得到波士頓方向的支援。

  這三個防禦點中。伍斯特跟波士頓就不提了,兵多城堅,至於普羅維登斯這個城市麼,雖然兵力不多,城防也不夠堅固。看似比較虛弱,但這是個海港城市,能夠得到英法聯軍的海軍艦隊的支援,所以防禦力也是相當強大的,進攻這裡的話,就算一時能夠取勝,可一旦對方反應過來,從波士頓派兵支援,加上海軍艦隊的炮轟,那麼普羅維登斯早晚還會重新落入英軍的手中。

  所以說。英軍之所以在普羅維登斯沒有放置太多部隊,就是因為這個城市是易攻難守,因此這裡更多的是個魚餌。

  一旦進攻普羅維登斯的部隊不多,那麼五萬英軍足夠防守這裡,可要是進攻的部隊過多,那麼英軍就會撤退,再加上波士頓的援軍一起,配合從波士頓出發的海軍艦隊,對這裡重新發起反攻,一舉用猛烈的艦炮跟龐大的陸軍全殲這裡的部隊。

  因此。在海軍無法取得優勢的時候,這裡是進攻者的噩夢之地,所以英軍才會放心的在這裡只布置五萬人,而且也沒有費心思的修建要塞。而是把資源都集中在了伍斯特市。

  畢竟伍斯特不像波士頓跟普羅維登斯,是個真正的內陸城市,無法獲得海軍艦隊的支援,所以對陸地防禦設施的需求更高。

  那麼,把精力都集中在伍斯特,在這裡修建要塞。然後增加兵力,也就是情理之中了,換了喬治.米德是英軍指揮官,他也會這麼做。

  可以說,英軍的防禦措施相當縝密,想要取巧的話,基本是不太可能。

  喬治.米德的做法,不過是在戰術上稍微取了下巧,比如他先讓雪蘭多河軍團對伍斯特發起正面進攻,牽制對方的注意力,然後再利用波托馬克河軍團從紐哈芬方向出發,用速攻的方法一舉攻占普羅維登斯。

  但是,普羅維登斯可以獲得海軍艦隊的支援,所以這裡不能多做停留,必須快速轉移,這也是為什麼米德要讓波托馬克河軍團一部在打下普羅維登斯之後,立刻全軍轉進伍斯特的原因。

  可以說,攻打普羅維登斯,根本目的是為了調動波士頓的敵軍,讓英軍無法準確摸准自己的戰役企圖,從而為自己贏得一絲時間。

  一旦英軍發覺普羅維登斯被攻陷,第一時間肯定考慮的是波士頓的防禦,然後考慮的就是如何反攻,重新奪回普羅維登斯,從而無法在第一時間內考慮到伍斯特方向的英軍。

  這就給了聯邦軍一個時間差,讓他們可以集中主力,從前後兩個方向對伍斯特發動全面進攻,爭取在三天之內拿下伍斯特,全殲這裡的守軍。

  三天時間,是喬治.米德給自己制定的一個關鍵點,因為他預估到,英軍要想全面了解到自己的戰役企圖,進而重新派重兵支援伍斯特,起碼需要三天時間。

  也就是說,三天時間就是生死時間,如果三天之內可以拿下伍斯特,殲滅這裡的十萬英軍,那麼這次進攻波士頓的計劃就等於成功了一大半,接下來再進攻十萬出頭的波士頓英軍,就好辦多了。

  相反,如果無法在三天內拿下伍斯特,讓英軍反應過來,及時派援軍過來,那麼集中兵力各個擊破的目的就破產了,最後大家只能硬碰硬的來一場對攻。

  一旦陷入那種硬碰硬的對攻局面,光靠雪蘭多河軍團跟波托馬克河軍團還是不夠的,必須還得把正在加拿大地區進攻的詹姆斯河軍團也調過來,那樣的話,時間會越拖越就,很有可能就會出現極大的變數。

  「速度與時間,就是這次軍事行動計劃的根本點。」喬治.米德這麼對林肯道,「不管是期間的調動部隊,還是真正發起進攻,其他一切都是次要的,只有速度跟時間,才是這次行動能否成功的最關鍵要素。

  要想成功,所有部隊必須嚴格按照我的時間表行動,期間哪怕付出再大的犧牲也在所不惜,別說一比一,哪怕做到五比一的交換比,只要能及時有效的按照我的時間表運動到位,這場戰役我們就贏定了。

  一旦這場戰役全面勝利,那麼總統閣下您的戰略企圖也就達成了,不算加拿大,至少新英格蘭會重新回到美利堅的懷抱中。」

  「很好,就這麼做吧。」林肯點點頭,放下了手中的計劃草案,抬頭看向喬治.米德,「那麼,為了成功實施這個計劃,你需要我做什麼呢?」

  「權力,絕對的權力。」喬治.米德道,「我必須擁有絕對的調兵權,物資後勤也必須優先供應。」

  「沒問題,你的要求會得到滿足的。」林肯輕輕一笑,「對了,你這個計劃還沒有名字吧,應該叫什麼名字好呢?」

  「這是我們的國運之戰,而且速度是關鍵,所以……不如就叫白頭鷹計劃如何?」

  「白頭鷹計劃?」林肯點了點頭,「好吧,就叫白頭鷹計劃吧,但願上帝能夠繼續保佑美利堅。」(~^~)

  (還有更新耶)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