擴大影響
作為一個後起且組織嚴密的政黨,國家黨需要一個機遇,在全國範圍內打響自己的名氣。很快,這個機遇就送到了國家黨的面前,那就是老西開事件。
事情的緣由要追溯到1861年的時候,天津法租界成立於1861年,初期範圍包括海河西岸、紫竹林村附近的439畝土地,西南面以海大道為界。在1900年庚子事變中,法國參加八國聯軍,占領天津,11月20日,法國駐天津總領事杜士蘭宣布,天津法租界向西南方擴展到牆子河(今南京路),使該租界面積擴展了4倍,達到2360畝。一年多以後,1902年法國試圖再次拓展天津法租界,法國駐天津領事羅圖閣照會天津海關道唐紹儀,要求將牆子河西南方,面積達4000畝的老西開地區劃入法租界,唐紹儀不予理會,未作答覆。
不久以後,1903年1月14日,天津英租界成功地越過牆子河,向西南方擴展,直到海光寺大道,得到面積為3928畝的推廣界使天津英租界的總面積達到6149畝。因此,天津法租界受此激勵,仍在等待機會,繼續向西南方擴展。
1912年,梵蒂岡教廷頒發詔書,宣布從直隸北境代牧區分設直隸海濱代牧區,主教府設在天津三岔河口的望海樓教堂。首任主教杜保祿(法國遣使會會士)認為望海樓教堂地處天津 舊市區,不便於今後擴展,於是在緊鄰天津法租界西南面的老西開地區購買了一片沼澤窪地,興建新的主教座堂——西開教堂,並在教堂附近陸續開辦了西開小學、若瑟小學、聖功小學、若瑟會修女院法漢學校(今21中學)和天主教醫院(今婦產科醫院),形成一大片教會建築群。教堂本身位於華界,大門正對著天津法租界內的福煦將軍路(濱江道)。教堂側面是同時建造的法漢學校(現為天津第二十一中學),後面是教會醫院(現為天津婦產科醫院)。
1913年8月,西開教堂破土動工,天津法租界工部局聲稱保護教堂,派巡捕進駐該地區。天津警察廳在華法交界牆子河上,從法租界通往老西開所必經的張莊大橋(木橋)派遣9名警察駐守。這樣,在老西開地區形成中法兩國警察相互對峙的局面。
最新小說章節盡在𝙨𝙩𝙤9.𝙘𝙤𝙢
對峙局面維持一年後,1914年7月,法國駐天津領事寶如華致函直隸交涉署,主張由於中國方面未答覆法國領事的照會,後來對法租界在老西開派設巡捕、修築道路也未提出異議,即表示中國方面已經默認了老西開地區為法國推廣租界,因此要求中國方面撤走警察。對此直隸交涉署予以反駁。
1915年9月,天津法租界工部局在老西開地區散發傳單,要求當地居民向租界當局納稅。
1916年6月,老西開主教座堂及其附屬建築全部竣工,教會機構正式遷入。法租界工部局遂在教堂前方今獨山路、營口道和西寧道之間近50畝的三角地帶安插法國國旗,設置界牌,表示此地已劃入法租界,並派安南(越南)兵把守。中國官方未作明確表態。10月17日,法租界工部局向直隸省發出最後通牒,限中國在48小時內讓出老西開。
10月20日晚,法國駐津領事帶領法租界巡捕和安南兵,將駐守張莊大橋的中國警察繳械拘禁。
國家黨黨員們立刻抓住了這個時機,發動天津市民進行大規模抗議活動。10月21日,維持國權國土會發動數千人舉行示威,赴直隸省公署、交涉署和省議會請願。國家黨的黨旗和中國的五色國旗一起在天津的大街小巷上飄揚。
10月23日,天津商會決議,抵製法國銀行所發行的紙幣,抵製法國貨,並請政府致電法國政府,要求撤換法國駐華公使。10月25日,八千餘名各界人士舉行公民大會,決議通電全國與法國斷絕貿易,中國貨不售與法國等。
中國政府最初準備與法國妥協,準備接受法國占據老西開的現實。但是隨著天津的反法運動日趨激烈,外交部長陳**提出辭職。10月29日,代理外交次長夏詒霆在直隸交涉署接見示威者代表時,由於發表批評意見遭到圍攻,不久也被撤換。
11月12日,法租界內法商儀品公司、等工廠的工人、夫役、人力車工人、女傭工、職員群起罷工,罷工總人數達到1400人,罷工時間持續4個月,致使法租界陷於癱瘓,電燈廠停電,道路、垃圾無人清掃。同時,居住在法租界內的中國居民、商人也掀起遷居華界的運動。
由於在華法國商人損失慘重,而法國正全力投入第一次世界大戰,無力干預東方事務。當時歐洲戰場的主戰場又回到了西線,凡爾登戰役和索姆河戰役幾乎集結了英法和德國全部的力量。凡爾登戰役和索姆河戰役,以其地獄之火,使雙方都流盡了鮮血。1916年英國和法國在西線損失達120萬人(各種類型的損失總和)。德國損失80萬人。從協約國的觀點看,血不完全是白流的。
魯登道夫後來部分地出於自我開脫寫道:1916年使西線德軍「完全精疲力盡」。法爾肯海恩這個消耗戰的鼓吹者,成了自己戰略的犧牲品。8月下旬他被解除了參謀總長的職務,新近在東線接連獲勝的興登堡和魯登道夫接管了指揮權。
有鑑於此兩次戰役的巨大損失,再加上法國政府意識到並不能靠嚇唬從中國人那裡得到更多,於是態度也軟了下來。
法國政府電令駐華公使儘快結束老西開事件。於是法國公使向中國政府提出暫時維持原狀的要求,並且請英國駐華公使朱邇典爵士出面調停。中國政府沒有正式加以接受,雙方也未達成任何協議,老西開問題繼續成為中法兩國之間的懸案,老西開地區在事實上仍長期維持中法共管局面。
雖然老西開事件並沒有真正完全的解決,但是國家黨卻實實在在地出了一次風頭。接下來,李默涵又在英法在中國招募華工的事件上為國家黨大聲吆喝。
第一次世界大戰軍事史上被稱作第一次具有現代意義的戰爭,在這次戰爭中,飛機,坦克,潛艇,水雷,毒氣彈等第一次開始大規模出現在戰場,其強大的殺傷力和破壞力,在戰爭開始的頭兩年很快讓自認為強大的英法聯軍感覺到兵力和勞力的短缺,他們開始從各自的殖民地招募大批的外籍士兵,而勞動力豐富的中國也早早被盯上了。
1915年底,一位號稱是來中國進行農業開發的法國人來到北京,他用農業技師掩蓋的真實身份是法國陸軍部中校,名叫陶履德(truptil)。他此行的真正目的是與北洋政府展開秘密談判,試圖從中國招募勞工去歐洲戰場。因為當時中國仍自命為中立國,北洋政府不願開罪德奧等國,談判只能秘密進行。抱著參與國際事務的雄心,北洋政府與法國達成協議,專門處理招募事宜的惠民公司1916年5月在北京掛牌成立,它分別在天津,浦口,青島和香港設立辦事處,招募及運送華工。
法方的初期目標是招募20萬華工,但因天津惠民公司剋扣華工費用,以及法國試圖武力搶占天津老西開,引起民怨,使其最終只招募了3.8萬人。老奸巨猾的英國人則憑藉其在山東威海衛的租借地,並利用教會絡,靜悄悄地在山東、河北等地展開招募工作,最後共招募9.8萬人。另外,俄國也在中國東北、山東等地招募勞工,前往歐洲東線戰場,總人數具體不詳,但十月革命後加入蘇聯紅軍中**團的華工即有5萬人之多。
作為穿越者,李默涵是知道這些遠赴歐洲戰場的華工的實際生存狀態有多難。自1916年,山東首批華工2500人從青島登船前往歐洲開始,山東和直隸河南等省份陸續有近二十萬勞工前往歐洲,僅濰縣附近就有兩千多人的一戰勞工,其中死亡失蹤的就有五百人。
可是到了一戰後期,由於大批法國男人死在了戰場上,造成法國勞動力的大量短缺。法國的港口火車站等幾乎所有的物資集散地點的吊車司機都是中國勞工,除了在承擔修路構建工事掩埋屍體這些「苦力」活之外,華工還大量的分布在大大小小的工廠內,彈藥廠,機械廠,汽車機車廠,乃至坦克廠都有華工的身影,他們中的一部分人在法國的工廠里掌握了嫻熟的技能,成為一個個的技師,或是由於參與修築工事,修路造橋而成為工程建築方面的行家裡手。這對極度缺乏技術人才的中國來說,又是一個巨大的寶藏。
一方面,李默涵命令段慶熙、王士驊作為專員和英國人法國人談判,為華工爭取到更好的待遇,至少是合同上的。同時,李默涵還暗中派軍情處的特工以及外派的國家黨政工人員把所有的山東籍華工組織起來,成立華工工會。如果條件允許,還要在華工中間建立國家黨的黨支部。最後,李默涵乾脆表示,只要是加入了國家主義黨的華工,家裡人由國家黨黨組織負責照顧,經費全部由督軍府承擔。
這條政策一出,不光是山東的華工動心,就連外省的華工也紛紛表示要加入國家黨,儘管這些文化層次很低的勞工根本分不清加入國家黨和加入某個江湖幫派的有什麼區別。
(還有更新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