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七章 新的大戰(十)
被抬進來的果然是身負重傷的紅九軍軍長孫玉清和紅三十軍八十八師師長熊厚發。
孫玉清,1909年3月出生於湖北黃安縣(今紅安縣),1927年11月參加黃麻起義,1929年參加中國工農紅軍,不久入黨。是鄂豫皖革命根據地、紅四方面軍著名戰將之一。孫玉清特別重視部隊的思想建設和戰鬥作風的培養,作戰勇敢,屢建戰功,在部隊中享有很高威信。1934年,因戰功被破格提升為中國工農紅軍第4方面軍第31軍軍長。1935年8月,毛兒蓋會議後,被調到紅4方面軍第9軍任軍長。1936年10月,三大主力紅軍在會寧勝利會師後,中央軍委指示紅30軍、5軍、9軍和4方面軍總部西渡黃河,執行寧夏戰役計劃,以及在河西地區創立革命根據地、打通國際通道的《作戰新計劃》。他率領紅9軍在西路軍軍政委員會的統一指揮下,在甘肅省河西走廊地區與國民黨西北「剿匪」第2防區司令馬步芳的10餘萬軍隊展開了艱苦卓絕的浴血奮戰。1937年3月,他率部在甘肅省酒泉市肅州區祁連山地區與敵軍奮戰時,不幸被俘。同年5月17日,被押解到青海省西寧市。面對敵人的威脅和利誘,他堅貞不屈,大義凜然。不久,因決不投降被馬忠義指令大刀砍死在住宅後院的馬廄內。犧牲時年僅28歲。
熊厚發,河南羅山(今湖北大悟)宣化店鄉甘家灣人,1914年出生。他1929年參加農民赤衛隊,1930年參加地方紅軍。因作戰勇敢,熊厚發19歲任紅三十軍八十八師二六三團團長、20歲任八十八師副師長、師長,22歲任紅四方面軍三十軍副軍長兼八十八師師長等職。1936年三大主力會師後,11月11日,渡過黃河的紅三十軍、九軍、五軍組成西路軍,共25000餘人,向涼州、甘州、肅州方向挺進。行至永昌,馬步芳部傾其全部瘋狂反撲。1937年1月23日,西路軍全部集結於倪家營子固守。馬步芳調集步騎兵及民團8萬餘人,向倪家營子輪番猛攻。經血戰7晝夜,紅軍彈盡糧絕,傷亡很大。3月5日,他率八十八師隨全體西路軍突圍,行至五十里路外三流溝,再次遭敵重圍。激戰中,他身負重傷。3月14日,部隊進抵祁連山,傷勢轉重,難以行走,他堅決請求與部分同志留在祁連山打游擊。3月22日,敵人前來搜山,他率百餘戰士與敵決一死戰。戰鬥中他腿部又負重傷,最後僅剩五六人,被敵軍包圍,最終因彈盡糧絕被俘。被俘後,馬忠義多次勸降卻堅決不投降,後馬步芳下令,馬忠義下令將其綁在大炮筒上轟死。他犧牲時年僅23歲
不過,這一回在馬忠義下殺手之前,兩人卻被李劍生先行救了出來。眼下確認是他們兩個,李劍生立即過來問好。孫玉清和熊厚發向李劍生敬禮致謝後,這才安然地接受他的安排,被抬出去進行醫治。等他們出去了,李劍生才抹了一把冷汗,暗道:想不到自己這般殲滅馬家軍,倒救下了這麼幾位紅軍骨幹!幸虧來得早,估計再晚些來,這幾個骨幹怕就會正史上一樣,被馬步芳給殺害的!
不說李劍生這邊全殲馬步芳所部三旅一團,並進行全面休整,卻說馬步芳在路上得到消息,知悉自己所部全軍覆沒,當下吐血掉下馬來,被隨從扶上馬後,稍微休息,也顧不得回了,直接往馬鴻賓兄弟奔去。目的,自然是搬救兵報仇。
不過,讓馬步芳想不到的是,在此前,在此前待他如上賓的馬鴻賓、馬鴻逵兄弟,此時聞聽他的部隊被消滅待盡,對他的態度那是大有改變。至少,頭一天他還能見到馬家兄弟,第二天起,便人都見不到了。馬步芳鬱悶得吐血,但手頭沒有資本,要錢呢,錢被紅匪清走了;要地盤,地盤被紅匪占據了;要兵呢,全部被紅匪滅除了!他整個就一孤家寡人。在寧夏呆了一兩個月,實在不是事,只好接受下馬鴻賓奉贈的一些錢糧,找蔣委員長去了。結果,除開得到溫言勸慰後,再無半點實質性的內容。一氣之下,直接赴美「休息」,直到病逝,終生再沒回鄉。
你道為何馬鴻賓、馬鴻逵兄弟為何態度突變?原因就在於李劍生的一封信!
最新小說章節盡在🍭sto9.com
原來,馬鴻賓、馬鴻逵兩兄弟性格不和。馬鴻逵倒是堅決要打擊紅匪,要為馬步青、馬步芳兄弟復仇,但馬鴻賓卻不同意。一者,他的部隊與紅匪交火那是多次,雖是規模都不大,但卻沒有一次勝績。眼下,連馬步青、馬步芳那樣實力強大的馬家軍,在紅匪那邊不動不響中就全軍覆沒了,那說明了什麼?說明了紅匪的實力超一般的強大。跟這要強大的實力對抗,與找死有什麼區別?二者,馬鴻賓跟李宗仁、白崇禧二人有幾分熟悉,在紅匪往西北方向發展之時,可是有過交集的。 結果,在偶然的閒談中,他記住了一個名字:李劍生。知紅匪中如有此人帶兵,萬不可硬抗!此人乃**中頭一號悍將,用兵如神,而且兵精將廣,所戰從無敗績,而且死不要臉,真箇是刮地三尺、死人身上也要拔下幾顆銀子來!三者,他收到了李劍生的親筆信。看完之後,想想眼前的處境,再想想李宗仁、白崇禧那等人物都服氣的話語,便打消了反擊紅匪的意思來。馬鴻逵雖想要替馬步青兄弟報仇,但人並不蠢,知道自己實力不夠,加之看到馬鴻賓不動手,知自己獨木難撐,便也勉強打消了與李劍生部作戰的想法。
兄弟倆難得坐下來達成一致意見,最終統一意見,一封書信送達李劍生處,主動表示:兩軍互不開戰,他們兄弟向李劍生所部提供5000匹上等戰馬,過冬物資、糧草若干,銀元、武器若干。又表示,西北確實貧窮,這些物資可是挖了兄弟倆的老底。那意思,是殺望李劍生莫要再開口了。李劍生接到這封信,倒是微笑一回。暗忖,挖他們兄弟的老底那倒不見得,但這些物資至少說明他們的態度,尤其那5000匹上等戰馬可是抵用,當下也不多說,揮筆回信,對馬鴻賓、馬鴻逵兩兄弟的義舉表示讚賞和感謝,又雲日後但有所求,不違反原則的情況下,他李劍生一定回報,持此信找他李劍生即可。這封信到達馬家兄弟手中後,被馬鴻逵笑個要死:他們有什麼事情要求李劍生的?反過來倒可能。馬鴻賓初時也想笑話,但最終多留了個心眼,把信收了起來。結果,後來還真用上了,而且還用了兩次。頭一次,是抗日戰爭期間,馬鴻賓所部與日寇死磕,結果側翼被日寇所趁,其部隊幾有被包圍並被全殲的可能。其時,是國共第二次合作時期,李劍生所部紅三方面軍已被整編為國民革命軍第125師,李劍生任師長,羅榮桓任政委,下轄8個旅。與他馬鴻賓所部最近的是第125師388旅。當時馬鴻賓同時向幾個方向求援,包括距率最近、同屬一支的閻錫山、胡宗南,認為他們是最可能來救的。只是,一直習慣雞蛋不放同一籃中的他,派副官持信往125師388旅,旅長陸可山,旅參謀長錢壯明其時都在前線,只有一個叫什麼政委的大個子郭正軍在旅部,並且接待了他。知其來意,雖有些奇怪,但在認真閱讀了那封信後,不置可否,只是讓其帶回,他自有安排。副官來時本就不抱希望,此時越發認為不可能,便提早回來報信。馬鴻賓等到副官回來,也知事不可為,又不見閻錫山、胡宗南二人來救,心中感嘆此次必亡。又知抗日事大,斷不可後退,便寫下遺書,親上戰場。然而,讓他想不到的是,在他的部隊被日寇包圍後,卻被一支部隊給活生生的殺開一條口子,將他的部隊給接了出來,隨後,這支部隊與他的部隊一道反包圍日軍。也不知怎麼地,原來對他毫不熱心的閻錫山、胡宗南二人,這次也派出重兵包圍這支日軍。四支部隊合手,硬生生地將這兩個日本旅團全殲。後來,馬鴻賓才知,首先從日軍包圍圈中殺開一條血路接應他們的,就是李劍生的第125師388旅!後來閻錫山、胡宗南二人極度熱心地出重兵合圍日本兩個旅團,固然有看到四支部隊聯手全殲日寇兩旅團的可能,更因為李劍生親筆給閻錫山、胡宗南二人寫了信。信中內容不知,但卻扎紮實實打動了二人的心,兩人才一齊出手,竟然真的出現佑大勝果。當然,這是後話,暫且不表。至於那封信第二次用上,則是解放戰爭時期,馬鴻賓率部起義,又是他的心腹持此信聯繫上李劍生、最終促成的。當然,這也是後話,暫且不表。
這封信後來成為一段史學佳話。只是,為什麼李劍生寫給馬鴻賓的那封信起那麼大的作用?這還得從頭說起。
(還有更新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