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五:抗戰時國軍火炮簡介
以下轉載自《抗戰期間國軍火炮雜談》:
說到抗戰期間中國軍隊使用的火炮,名氣最響同時也是威力最大的非150毫米的德制FH18榴彈炮莫屬,FH是Field Howitzer即野戰榴彈炮的意思,也有稱為sFH18的,s是德語中遠程的開頭字母,相對與le即短程的意思。FH18是德國國萊茵金屬公司與克虜伯公司在1926-1930年期間聯合研製,萊茵金屬公司研製炮身,克虜伯研製炮架。由於全炮較重,1935年萊茵金屬公司又研製了一種減輕重量的版本,重新設計了炮架以減輕重量,但初速和射程也減少了,而且由於採用合金,成本上漲,所以德國國防軍沒有採用。而這兩種版本的FH18在1937年抗戰全面爆發前中國都有引進,裝備了兩個炮兵團,將近50門,成作為當時中國炮兵火力的中堅。
值得一提的是,sFH18也是第一種世界上採用火箭增程彈的火炮,採用火箭增程彈的最大射程可達到19公里,不清楚中國當時是否也進口了這種彈種。但總體上說FH18在射程上遜於當時蘇聯的同類火炮。
此外中國還從德國進口過一部分75毫米le.IG18步兵炮,這是一戰結束後德國國防軍裝備的第一種新型火炮,其炮管很短,整個二戰其間曾大量生產並廣泛應用於各個戰場,有點類似日本的92式步兵炮。
除此之外,戰前國軍還裝備了老式的克虜伯75毫米山炮和法國的施奈德75mm山炮。
37毫米的PAK35/36戰防炮是當時從德國引進的另一種火炮,雖然當時這種火炮在歐洲戰場已顯得力不從心,但對付鬼子的薄皮坦克還是遊刃有餘的。後來國內第50廠也曾仿製過一批PAK35/36。除此以外,中國還從義大利引進了47毫米的M1935貝蕾塔(Breda)戰防炮。
說道當時中國引進的德制火炮,最有神秘色彩也是大家最感興趣的當屬88炮了。據記載當時中國進口過一批88毫米Flak18高射炮,曾用於江陰保衛戰,但在整個抗戰期間沒有發揮太大的作用。
除了德制火炮,中國在抗戰前還曾從其他歐洲國家進口過各種火炮。其中另一種比較常見的是瑞典博福斯(Bofos)的75毫米L20山炮(M1934)。L20是博福斯在克虜伯的幫助下在20年代開發的,整門炮可以分拆成8部分由騾馬馱載。中國在1932年購買的72門L20原來是土耳其政府訂的,由於土耳其政府出現資金困難,而當時剛經歷了淞滬抗戰的中方痛感火力不足,所以就賣給了中國。而最早賣給荷蘭的一批L20,後來在印尼被日軍俘獲並使用,所以當時中日雙方都裝備了L20。
(標註:按作者的資料,火炮按口徑分為小口徑(2O-75毫米)、中口徑(76-155毫米)和大口徑(155毫米以上)火炮。 從用途和作用上有野戰榴彈炮、戰防炮、山炮、步兵炮等分法。)
(還有更新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