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1章 大勝大敗(中)
在南路明軍大營被打破時,大量的糧草被中華軍毀掉,一部分被中華軍士兵掠走。
南路明軍的殘兵敗將潰退到了中軍大營門外時,王化貞大怒之餘,也不得不把這一萬多殘兵敗將重新安排在大營南邊的一個小村莊內,另立一座臨時營地。由於南路明軍主將副總兵高出暫時失蹤了,而南路明軍主力是原鎮武營,但是鎮武堡副將劉征也已在夜襲之時戰死,這一路明軍暫時沒有了主將,很長一段時期都無法上戰場了。
現在,圍攻西寧堡的大明軍隊此刻還保持著七萬多至八萬的兵力,對於西寧堡的中華軍守軍還占有七八倍的優勢。之前,明軍雖然與中華軍在遼東沒有打過大仗,但是,一些與中華軍在京師等地交過手的明軍京營老兵,卻是有個說法:與海寇軍對戰,沒有十倍以上的人力優勢,是根本不可能戰勝他們的。
經歷過兩次對堡壘的攻擊,原先對老兵們的話半信半疑的明軍士兵們,紛紛表示贊同此說。堡壘上的火炮射程及打出的開花炮彈,還有流星一樣飛過頭頂然後落地爆炸的火箭彈,連發的速射槍等等都讓第一次見到中華軍作戰的明軍士兵大吃一驚。這些武器和中華軍士兵的作戰方式,都是遠遠超越了他們的想像力。
如今,就連先前表現最積極的毛文龍也已經失去了戰勝的信心。此時的大明王朝,雖然已經進入亂世,南北各地戰火連天、天災人禍連綿不絕,但是以文統武的傳統還暫時占據上風,文官的地位還是高於武將。西寧堡周邊的明軍武將們不敢把指責的矛頭對著遼東巡撫王化貞,只能不斷地針對毛文龍發出各種抱怨和威脅。
全軍上下,只剩下王化貞一個人依然充滿著對戰爭的樂觀主義精神。他一直在向後方發布命令,要求立刻調運糧草軍火輜重到西寧堡前線,同時還要求後方繼續抽調兵力輸送給他。他甚至不顧遼西走廊的守衛兵力已經十分空虛,發文到山海關向熊廷弼要求調兵。
而此時的熊廷弼,正滯留在寧遠。在他所在的寧遠到廣寧之間的大道上,已經出現了大批中華軍藍色制服的海軍陸戰隊,人數在2500左右,另外還有數百服色雜亂的遼東民兵在其中。這些海寇軍橫隔在大道上,挖掘了一條長壕切斷了大道,就在那兒設立了自己的營寨。
他們正在從菊花島運來一門門大炮,在寧遠城前擺開陣勢,似乎是想攻打寧遠。遠處的地平線盡頭,黝黑的渤海上,依稀可見片片風帆。那是不斷來到菊花島周邊海域的海寇大帆船。中華軍強大的海運機動能力此時充分體現出來,熊廷弼在寧遠城頭可以清晰看到,一輛輛手推車、一輛輛驢馬拖拉的平板大車,堆滿了各種各樣的東西,連綿不斷地從寧遠城北一直延伸到菊花島對面的海岸邊。而且,這樣的海路轉運過程簡直是晝夜不停,天曉得這海寇軍就這麼幾千號人,為什麼就需要那麼多物資!
本章節來源於st🎆o9.com
一些當地百姓在海寇的武力威脅加重金引誘下,都在積極地在為海寇軍當苦力。
而先前被海寇軍騷擾襲擊而驅趕出家園的難民,一群群進入寧遠及其他遼西走廊的設防堡壘。這些人之中很可能已經混入了不少的海寇軍奸細,前日已經有人企圖在寧遠西門的官軍火藥庫邊放火。
海寇軍的這支部隊打著「琉球分隊」的旗號,在寧遠城內發布揭帖說是「北洋艦隊琉球分艦隊所屬陸戰隊」要求寧遠城開城投降,否則將開炮攻城。他們宣揚自己是因為官兵率先破壞遼東停戰的默契,肆意發兵攻打西寧堡,所以他們才會登陸襲擊遼西各城。只要官軍在西寧堡一線停戰,他們也就立刻撤退回海上。
熊廷弼把手伸出寧遠城牆外,將這份揭帖順風扔到了城下。他看了遠處忙忙碌碌的中華軍營地一眼,嘆了一口氣,轉身回到城中區布置組織守城事宜。此刻,熊廷弼還不知道:西寧堡的明軍已經危機四伏。
一連五天,西寧堡西北兩路明軍毫無動作:王化貞召集人們不斷地開會商討,卻總是決定不了任何事—明軍將領們只要不出戰,你王化貞說什麼都行,我們聽著就是了。王化貞不斷地催促諸將領進攻西寧堡,但是卻得不到任何人的反應。於是,近八萬之眾的明軍將士白白在那裡浪費糧食。
王化貞不知道從哪裡打聽來的消息,說是遼河河套以北的蒙古科爾沁部落有意要南下,幫助明軍作戰。王化貞興致勃勃派出一批使者,帶著金銀北上去科爾沁蒙古,要招引他們來助戰。
同時,為了維持對西寧堡的包圍圈,他命令祖大壽帶領前鋒營出擊西寧堡東面的三岔河沿岸地區。原先,明軍在三岔河區蘆葦盪包圍的乾燥台地上建立了不少警戒哨,此時已經全部被中華軍驅趕拔除。王化貞命令祖大壽恢復對三岔河渡口的封鎖,這使祖大壽真的忍耐不住罵娘了。
打從廣寧出發以來,祖大壽的部隊除了跑在全軍前頭打先鋒,吃的糧食是全軍最差的,而且還不斷接到髒活累活:第一次試探性攻城、封鎖蘆葦盪區的道路,在三岔河岸邊巡邏,如此等等。主要原因就在於祖大壽等人是原遼東鎮的老人,一直比較聽從遼東經略熊廷弼的話,雖然也算王化貞新搭建起來的所謂廣寧軍中一部分,卻是經常受到王化貞有意無意的冷落和刁難。那些王化貞新近提拔起來的將領,比如毛文龍等原先都是遼東鎮的軍人,原先的地位遠遠不如世襲軍職的祖大壽。如今他們在王化貞提攜下升遷飛速,因此都團結在了王化貞的周圍,到處排擠祖大壽部。
在每日無休止的封鎖與反封鎖的小規模戰鬥中,祖大壽部傷亡不大,但是卻讓他的部隊非常疲倦。於是,這天他接到王化貞命令後,立刻以軍中糧草不濟,要求中軍大營馬上給他補給,否則軍士肚中無糧,無法出戰。
這一下擊中王化貞要害,他再能侃侃而談,也無法空手變出糧草來。他查問了大帳中的所有幕僚師爺,發現全軍的糧食只夠吃五天的了。他拿不出糧食,祖大壽就堅持消極避戰的方針,只派了幾十人去西寧堡西面轉了一圈,就算完成任務回來交差了。然後祖大壽回報老營:海寇軍勢大,已大舉屯聚在三岔河的黃泥窪渡口,也已分兵渡河。而且,西寧堡的海寇也有出城接應的意思,因此本軍人少勢弱,只能暫時回營。
雖然說黃泥窪確實是中華軍各路援軍的集結地,但是只有少量偵騎渡河,而西寧堡的中華軍也沒有大舉出城的意思。祖大壽這番胡話一說,王化貞卻也沒有辦法。現在,他已經感覺到:屬下那些將領,看他的眼神已經很少有敬畏之色。而在戰時去觸犯激怒這些軍頭,是很不明智的事情。
於是,接下來幾天,明軍還在西寧堡城下虛擲時光、浪費糧草。而熊廷弼在寧遠城指揮守城戰,不能趕來。於是,明軍在遼西的兩個最高指揮官總算避免了在軍中吵架的事發生。王化貞此時早已投靠了魏忠賢,因此大明朝廷在廣大的北方搜羅了農民手中最後一粒糧食,送上前線。
一上任王化貞就不顧敵我雙方的軍事力量,一昧主張進攻海寇軍,收復遼瀋。這樣便和主張守御為主的熊廷弼出現了「經撫不和」,『化貞欲戰,廷弼欲守」,「二人議論,遂成水火」,塘報中經常聽到這類消息。
現在,這兩人已經沒心思爭吵了,他們即將迎來的是最險惡的戰爭局面。
而中華軍此時在黃泥窪已經集結了騎兵旅主力5000人,各部步軍部隊近六千。
(還有更新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