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歷史軍事> 龍之海上帝國> 第452章 天啟二年年尾-江南(上)

第452章 天啟二年年尾-江南(上)

  江南的冬天。寒氣逼人之外還帶著陰冷透骨。縱橫交錯在江南平原上的河流水網系統。此時似乎全體凍結了。河堤上樹幹光禿禿的。配合著水中停泊不動的船隻。幾乎就是一幅冬日江南的水墨畫。

  中華軍第二師第三團2300餘人的部隊集結在蘇州府城外的水稻田裡。這些多半由本地農民組成的步兵部隊列成四個營級小方陣。在他們身後及左右的河堤、稻田、棉花田裡。中華軍第四師的兩個團4800餘人正在展開隊形。在他們北面。陽城湖平靜的湖水上。中華軍組織的江南民兵自衛隊正駕駛數百小舟向西行駛。

  新任第四師師長羅全修騎在一匹栗色阿拉伯大馬上。舉著望遠鏡東張西望。

  羅全修在中華軍中算是「老人」。不僅僅是因為他很早就加入了當年的護衛隊義烏鳥銃哨。也是因為他今年已經五十一歲了。在一般年紀不到四十的中華軍軍官團中也算是老人了。

  遠征薩摩藩時他是義烏鳥銃哨哨長。一年前他還是顏思齊第五師任中校副師長。剛剛調任第四師師長。內部傳說中他即將晉升軍銜為少將。

  原第四師師長麥德。因為水軍大統領麥大海任用私人及貪污等事的牽連。數月前去職。到台灣艦隊擔任了陸戰隊統領一職。

  最新小說章節盡在sto🎶9.com

  麥大海一事是尹峰進行內部清洗的先兆;現在。那些對內部清洗有所抱怨的人。都是有苦難言;尹峰尹船主為整肅軍紀連自己的最早的嫡系部下、自己的大舅子都沒有姑息。爾等還有何話可說。

  羅全修心底里認為:如無麥大海一事。自己不可能擔任第四師師長。實在是僥倖而已。不過。他還是很高興的。打算由此在家裡為尹峰供上長生牌位。原本他只是個明軍之中微不足道一小兵。自從加入中華軍。跟隨者尹峰南征北戰。不但遠征薩摩藩親手殺了不少「石曼子」(薩摩藩藩主島津家姓的漢語譯音)。報了家族上代的仇怨;而且還縱橫萬里。轉戰千山萬水戰勝無數敵人。成了家鄉義烏的傳奇人物。大明朝前後出現過的數以萬計的義烏兵中。再無一人能與他相比了。

  此刻他的注意力轉向北面一道河堤:在狹長的只容四人並排行走的河堤上。第四師第二團正在展開部隊。士兵們忙而不亂。中規中矩地排列出臨戰的排槍輪射隊形。這個團的團長就是俞咨皋。現在暫時改名俞志遠。

  俞咨皋最終還是投入了中華軍。以他的資歷。以及中華軍總統領尹峰的賞識。本來可以擔任副師長或者出鎮南洋、遼東擔任某個要塞守備。尹峰本來有意讓俞咨皋去朝鮮鎮守。認為俞咨皋適合朝鮮那種需要官場手腕的地方。但是他本人堅決拒絕。堅持要求在前線中華軍部隊擔任一線指揮官。寧願去指揮一個營。也要能親自指揮作戰。他似乎是想在中華軍中一雪前恥。把多年來在明朝官場中受得氣全部出夠。能真正在戰場上戰勝敵人。


  於是。俞咨皋中校在第四師擔任了第二團團長。

  「俞中校做事拘謹了一點。為人太過苛刻。似乎二團的兵士都不喜歡他。」

  說話的是第四師總監軍麥陽天。原騎兵旅監軍。他也是剛剛調任第四師的。遼東赫圖阿拉戰役中他胸部中箭受了重傷。在台灣養傷近半年才好。醫生說他不適合再去天寒地凍的遼東。於是就被調任剛剛從台灣進駐江南的第四師任職軍法總監。

  羅全修放下望遠鏡。搖頭道:「畢竟是初來乍到。他的情況也不是特例。我第四師此次中級軍官大換血。各團營主官與兵士之間還需時間磨合。」

  麥陽天冷笑道:「一個朝廷降將。一下子就任團長。下邊兵士自然不服。第四師原有的下級士官與老卒。多有打過南京與海南的。與他俞團長可是打過對手仗的。」

  羅全修立刻臉色不豫。沉聲道:「此話休要再提。船主大王有言在先:既往不咎。如你所言。我早先也是朝廷的兵丁……」

  麥陽天有點尷尬:「師長。我的意思是……」

  羅全修揮揮手:「算了。我知道你的意思。俞團長是船主大王推薦來的。現在未經一戰。不能看出他的本事。」他轉頭大聲命令道:「傳令兵。傳我命令:炮兵準備開火。」圍在他身邊的幾名傳令兵騎馬飛奔而去。

  在運河對岸的蘇州府城低矮城牆邊。一隊隊明軍正在出城。出城明軍大隊分作兩路。一路人數較少北上滸墅關方向。去堵截由水路進軍的中華軍民兵自衛隊:另一路為數數萬。匯合蘇州城四周趕來的各路官兵。前來運河邊防守。

  他們的敵人。就是中華軍第四師及第二師的7000餘人。

  監軍官麥陽天舉著望遠鏡觀察對岸。看了一會說道:「現在看到的有180面百戶旗了。官軍一個百戶麾下連兵帶將。實數應為百二十人。如此看來。我們當面應該有20000以上的官兵。」

  羅全修點點頭。又搖搖頭:「很難說。軍情部的情報中說:官兵吃空額的太多。前些日子官兵鬧餉兵變又跑掉不少人。內訌死了也不少。即使現在當面之敵確實有兩萬以上。這其中有多少是新募的新兵。難說。總之。我軍當面之官兵。不值一提。船主大王這一手定能把朝廷中這些孬官嚇死。」

  說道尹峰。麥陽天立刻眼睛一亮:「大王天縱奇才。以攻代守這一招。朱家朝廷一定想不到。」

  羅全修呵呵一笑:「差不多了。部隊都已經展開。現在就可以開始攻擊了。」

  他身邊有參謀軍官建議:「還是等官兵擺好陣勢再打。一頓炮就能打垮他們。」

  羅全修想了想:「有道理。這樣吧。命令兩翼的第二團、第三團各派一個營立即渡過運河。直插蘇州城南北兩翼。通知水上民兵部隊去堵蘇州的後路。正面部隊。按兵不動。」


  ……

  中華軍原先駐紮在江南的是第二師部隊。不過。江南魚米之鄉、也是溫柔之鄉。水清人秀。常駐江南不過一年。中華軍第二師的士兵就有不少和當地百姓家庭聯姻。沉醉溫柔鄉中。戰鬥力日益下降。陳衷紀只好稟明尹峰。要求在江南實行部隊輪換制。不能讓一支部隊駐紮太久。於是。江南駐紮的中華軍步軍部隊輪換過很多批。水軍戰艦也輪番更換。陳衷紀更是在本地組建了民兵自衛隊以及保安隊。人員以那些新得到土地的農民為主。

  江南水系縱橫交錯。四通八達。支流水網處處連接。本地人組成的民兵乘著官兵忙著對付正面的中華軍。已經通過幾條水道繞過蘇州城到了城西。也就是明朝官軍的背後。

  在兩萬餘明軍列陣之時。中華軍在南北兩翼搶渡運河。官兵派兵堵截。槍炮聲連綿不絕。出乎中華軍意料之外。這支明軍有著大量火繩槍。也知道「三段射」--輪換齊射戰術。雙方在爭奪橋頭堡時。這部分明軍表現出了良好的作戰素質。

  「這支部隊火器很多。打著旗號是哪裡的。石砫土司的白杆軍。不會吧。把這樣的部隊都調過來了。」有參謀軍官在羅全修身後嘀嘀咕咕。

  羅全修一邊舉著望遠鏡看一邊說:「奇怪。確實是白杆兵的旗號。可是他們的白杆長矛在哪裡。」

  「白杆兵」。也就是石砫土司兵。這是中華軍的老對手了。石柱兵皆持一種特製長矛。矛端呈勾狀。矛尾有圓環。攀援山地險峻地形時。前後接應搭接。敏捷如猿。由於他們的矛杆皆以無漆的白杆製作。時人稱之為"白杆兵"。

  萬曆二十六年。播州宣撫使楊應龍聯合當地九個生苗部落舉旗反叛。圍攻成都城。他們四處攻擊。燒殺搶掠。播州即後世的遵義一帶。地勢險峻。山高水險。叛軍依仗著天然屏障。猖獗一時。朝廷派遣李化龍總督四川、貴州、湖廣各路地方軍。合力進剿叛匪。馬千乘與秦良玉率領三千白杆兵也在其中。由於白杆兵特殊的裝備和長期嚴格的山地訓練。因此在播州的戰爭中十分得心應手。經常給予叛軍出其不意的打擊。不論怎樣山峻岭高。白杆軍都能出奇而至。宛如神兵從天而降。令叛軍聞風喪膽。從此。白杆兵就在全國聞名了。

  石砫宣撫司是女將秦良玉。秦良玉雖然是土司官。但卻是漢人。而且是典型的儒家忠君思想的信奉者。萬曆四十一年八月。秦良玉的丈夫馬千乘因開礦事得罪太監邱乘雲,病死雲陽獄中。按土司夫死子襲,子幼則妻襲之制,秦良玉襲任石砫宣撫使。

  萬曆四十五年六月。中華軍反海禁之戰開打。大軍攻打京衢要地。朝廷詔令徵兵援京。秦良玉毫不猶豫地遣其兄邦屏、弟民屏率五千白杆兵先行。接著自統精卒三千。與其子馬祥麟、副將周國柱趕赴京師戰場。

  白杆兵然後在河西務與中華軍交手。8000餘人只剩2000多人能活著回去。此後努爾哈赤進攻遼東。白杆兵再次出擊。結果又是在遼陽戰敗。萬餘戰士只剩1000多人活著回營。

  而這一次。朝廷準備反攻江南。白杆兵再次出現在了第一線。

  (還有更新耶)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