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建設
林鑠回到西北後一直呆在集寧,親自督促蒙地鐵路的施工進度和保障安蒙軍的後勤。
實際上在1908年京張鐵路即將通車之前,以詹天佑為首的京張鐵路局就開始討論京張鐵路的展布方案。最終在林鑠的堅持下,定下了京張鐵路從小鎮集寧同時向包頭和庫倫同時延展的蒙地鐵路方案。
1909年京張鐵路通車後,已經完成測量勘線的張綏鐵路隨之開工,及至辛亥年,張綏鐵路已經通車至蒙地的小鎮集寧。由於武昌起義,滿清王朝滅亡,國內的動盪也造成了這條鐵路的停工。
民國初立,林鑠立即下令優先保障這條鐵路的施工。
在他的心目中,這條鐵路對於保障包括烏里雅蘇台和科布多在內的西蒙古和新疆不被分裂將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在西北用兵,其實後勤保障是極大的問題,反而作戰並不那麼重要,因為以蒙軍的實力根本無法和西北軍相抗衡。
「林大帥,根據之前制定的計劃,在包頭興建一座年產三十萬噸的鋼鐵廠,根本不可能在1915年之前投產。」集寧火車站並不寬大的會議室內,坐滿了鐵路、礦山和冶金方面的專家,當林鑠要求前清時期就已經籌備的包頭鋼鐵廠在1915年之前要開工投產後,曾溥第一個提出異議。
想獲取本書最新更新,請訪問s🎶to9.com
「根據規劃和建設計劃,包鋼一期工程包括:日產300噸煉鐵高爐4座,150噸平爐4座,100噸轉爐6座,3個軋鋼分廠和1個大型機械廠。另外配套項目還包括2座鐵礦山,2座煤礦、焦化廠,1座水源水庫和2家熱電廠及公路和鐵路運輸。」曾溥又低頭看了一下手上拿著的施工計劃表,然後抬起頭來繼續說道:「一般建成這樣一家綜合性的鋼鐵廠,建設周期在五年左右,由於前期的勘探、測量、選址和規劃設計工作基本完成,這樣我們就節約了大約一年半左右的時間,剩下的三年半建設工期無論如何也壓縮不下來。包頭地處塞外高寒區,每年十一月至三月中旬基本上不能進行混凝土施工,另外最大的問題是運輸,許多大型設備沒有鐵路是根本不能運到地點的。」
「達朝先生,鐵路什麼時間能通到包頭?」林鑠轉頭問坐在身旁的京張鐵路局長詹天佑。
詹天佑拿出一份表格,又看了兩眼這才說道:「根據林都督的意思,如果加大人工和機械的投入量,從集寧至包頭的鐵路展線長度為387公里,至少也需要十八個月的時間才能修好,也就是這條鐵路只能在一九一四年初才能通車。口外的地形並不是很複雜,根據預算每公里鐵路的造價是31000元,如果採用輕軌的話,每公里造價能降到22000元左右,但運輸能力就會受很大的限制。」
由於國家財政拮据,原來從關內外鐵路贏餘中撥付張綏鐵路的款項已經停止,整個蒙地鐵路的修築費用約一千八百餘萬元都要由林鑠自己承擔,雖然林鑠在綏蒙的商號之間籌集了三百多萬元的路款,大部分還是要由他自己承擔。
「資金不是問題,我們不要因噎廢食,還是使用標準的43公斤重軌為好。」林鑠在心裡盤算日期,又向曾溥問道:「如果現在就進行廠房施工,鋼廠的設備安裝調試能不能在一年內搞好?」
曾溥想了一下,這才說道:「不能,鋼鐵廠的主要設備安裝調試至少需要一年半的時間,當然,在這之前我們可以把前期工作儘可能地做好,儘量提前工期。」…。
林鑠皺著眉頭,他是想讓鋼廠趕在一戰之前開工,雖然現在生產一噸鋼鐵的利潤不過只有四、五元,每噸售價也不過在三十元左右,但在歐戰爆發後,每噸鋼材的銷售價格就能暴漲至近三百元。年產三十萬噸鋼鐵的蕪湖鋼鐵廠總投資不過在兩千萬元,而在戰爭爆發後,每年的利潤就能達到5000萬元以上,這樣的巨大利潤額要是放在和平時期最少需要經過二十多年的積累才能達到。
這樣快速發展的時期他絕不會甘心錯過。
這個時代,鋼鐵就是一個國家實力的象徵,任何一個工業國家的強盛和衰落都會反映在鋼鐵產量上,沒有鋼鐵的國家,實際上等於沒有國防。
按照林鑠的設想,國家的復興應當從工業進步開始,當然這一切必需是在保證政治穩定的前提下進行。利益於後世的記憶,林鑠計劃圍繞著蕪湖、武漢、萍鄉、宣化、太原、包頭六個鋼鐵和上海、福州兩大造船基地為根本,配套冶金、金屬加工、機械製造、電力、煤化工、汽車、拖拉機和造船工業,形成一個個完整的重工業區,進而帶動周邊地區的工業發展。
林鑠這個時候才明白後世在制訂國民經濟發展綱要時為什麼要以五年為一個周期,因為大部分的重工業項目從籌劃到建設完成大部分都需要五年的時間,後世的國家重點建設項目基本上都屬於重工業或是基礎建設項目,這樣編制相當有科學依據。
雖然民初政壇依然亂鬨鬨的,但國內的局勢還算相當安定,這一時期地方紳商擁有相當強的政治活動力,各地的軍隊還不敢象後世軍閥時代那樣明目張胆地勒索商戶。
林鑠在到處想錢,德華銀行買辦嚴兆楨卻自個送上門來。
「林大帥,聽說您從華比銀行借了500萬英鎊的貸款?」嚴兆楨繞了半天這才轉到正題。
林鑠喝了口茶水,側著頭好像想了半天這才開口:「嗯,有這事,唐總理當初從比國銀行簽了借款合同,結果讓你們銀行團給攪黃了,我就把這筆借款給攬了過來,總不能讓人家外國人說咱中國人不講信譽不是?」林鑠心裡暗笑,唐紹儀當總理時,曾與比利時銀行簽過一份一千萬英鎊的政府借款合同,不料卻被英法德日美俄合夥的「六國銀行團」得到消息。「六國銀行團」藉口曾與清政府簽訂過借款的優先權為由,強烈反對這筆貸款,最終唐紹儀屈服於列強的壓力,又與比利時人解除了合同。
不料比利時人開始索要向唐內閣所墊付的300萬銀元借款,並且要求政府按照合同賠付30萬英鎊的違約金。
國庫空空如也,唐紹儀如何能拿得出這筆錢來,只能來找林鑠讓他接手這筆貸款,如此算作商業貸款,「六國銀行團」也沒有什麼辦法,而民國政府也不用給比利時人賠付一大筆違約金。
這筆借款林鑠主要用在了興建包頭鋼鐵廠和宣化鋼鐵廠的擴建上,以包頭和宣化的廠礦作抵押,華比銀行將派人監督這筆借款的使用。另外,最主要的一條是這筆貸款總額的百分之四十將用於購買比國製造的工業設備,並且這些工廠將由比利時公司進行設計和施工。
這些消息是林鑠故意放出去的,目的就是讓「銀行團」成員們眼紅。
最先坐不住的是德國的禮和洋行,這家能夠左右德國政府的老牌德國洋行是對華軍火和機器出口的主要供應商,而林鑠與比利時人簽訂的借款合同里,卻把整個太原兵工廠的擴建合同全部給了比利時的國家兵工廠,以林鑠在北洋和中國商界的影響力,如果中國軍隊用慣了比利時人的產品後,還會再習慣於德國的毛瑟步槍和克虜伯大炮嗎?
比利時的鋼鐵、機械設備和軍工產品並不比德國人差,這些德國人很清楚。
在禮和洋行背後的萊茵鋼鐵、克虜伯、拜耳化工等工業巨頭聯手的壓力下,德華銀行很快就找上門來了。
..
(還有更新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