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0章 圍殲(上)
倫敦盟軍總指揮部內,艾森豪收到了「市場花園行動「失敗的電報,頓時臉色陰沉下來,蒙哥馬利又一次把好不容易重新組建的盟軍精銳傘兵給徹底葬送了。
盟軍傘兵上一次在諾曼第幾乎被全殲,艾森豪幾乎動用了所有的傘兵預備役,才把盟軍傘兵軍團重建完畢,這些可好了,這些重建的傘兵又被蒙哥馬利給葬送掉了,看來傘兵不是一個好玩的兵種,沒有高超的指揮藝術,根本就玩不轉。
艾森豪為了打破德國防禦馬其諾防線和齊格菲防線的僵局,立即召開了高級指揮官會議,準備研究下一步的具體作戰方略。
德軍西線指揮官李默,也在召開緊急會議,因為來自德國的壓力越來越大,無數的德國民眾對西線戰局充滿悲觀情緒,一些反戰的人也更加活躍,這是希特勒所不能忍受的,所以一連幾次給李默下了最嚴厲的開戰命令。
本來李默打算逼迫艾森豪進攻馬其諾防線,和齊格菲防線,然後在這兩條防線上大量地消耗盟軍的彈藥和有生力量,而現在因為德國的局勢,已經不可能在用這種戰術了,這樣一來李默只能和登陸法國的兩百多萬盟軍硬碰硬。 「特洛伊「計劃被提前執行,李默也是萬分無奈,德國此時在東線,蘇聯戰場,花費了巨大的力量,才把庫爾斯克裡面的蘇軍殲滅一半左右。其餘的蘇軍突圍而去。接著東線又開始了和蘇聯新一輪的絞殺,蘇聯的人力資源,自然資源。在加上英美的無限支持,東線此時已經打成了持久戰。消耗戰。
想獲取本書最新更新,請訪問st🎉o9.com
希特勒能不急嗎?當然是心急如焚,而現在就連西線也是節節敗退,德軍已經撤退到了德法邊境地區,德國國內的局勢不動盪才怪,戰爭必須為政治服務,這一點是永恆的,那麼李默的一切戰略就必須要符合希特勒的政治利益,提前發動「特洛伊計劃「也就無法更改了。
1941年9月28日凌晨五點。位於列日要塞的西線總司令部內,一片繁忙,電報聲,呼叫聲此起彼伏,上千人的參謀團隊也是有條不序地工作,各種情報都將在這裡匯總,然後呈交給李默,這些情報將為李默的的決策提供最直接的判斷,同時這些如此龐大的參謀團隊還將為西線三百十萬部隊提供後勤,兵力部署。戰鬥任務作出仔細規定。 此時西線的總共即將開始,時間為早晨六點半,莫德爾為馬其諾防線總司令,莫德爾的任務就是守住馬其諾防線,因為莫德爾指揮的一百萬德軍全是德國本土才抽調出來的預備役,戰鬥力可不強。但這些德軍的戰鬥意志還是很好,他們據守馬其諾防線還是沒有任何問題的。至少盟軍在被包圍後,想狗急跳牆地從馬其諾防線衝進德國本土的願望是不會實現的。
莫德爾指揮的部隊被編為中央集團軍群。其中有八個預備役裝甲師,配備一個航空軍一千兩百多架飛機支援其作戰。
位於義大利北部的德軍總共三十三個德軍師,總兵力五十五萬左右,這三十三個德軍師有原本就駐防在義大利的二十三個德軍師,另外師個師是從諾曼第地區撤退下來的,經過三個月的休整和補充,這些師都算是齊裝滿員了,就連坦克也全部到位,只是四號坦克居多,豹式只占三分之一。
這三十三個的德軍師被編為左翼集團軍群,他們共有八個裝甲師,另外李默還把一個航空軍劃撥給他們,這個航空軍主要是配合他們的閃電戰的,這個大約有一千兩百架飛機。
左翼集團軍群的兵力雖然只有五十五萬,但是裝甲師和空軍的配備比率是最高的,他們所有的裝甲車和卡車是數量也是占有率最高的部隊,那些卡車都是從義大利人那裡接手過來的。
因為義大利的政變,很多義大利軍隊都被繳械了,義大利的卡車,坦克和裝甲車,彈藥補給都被左翼集團軍群給利用了起來,所以左翼集團軍群激動能力和攻堅能力最強大的一隻不可忽視的力量。
左翼集團軍群的指揮官是西線副總司令龍德斯泰特元帥,斯泰特元帥也是一位久經沙場的老將了,指揮戰鬥的特點是有一點保守,喜歡穩紮穩打,但並不影響斯泰特的卓越軍事指揮能力。
位於阿登森林的德軍兩百三十萬人,共179個師,這是迄今為此,德國組建最為龐大的集團軍群,就連進攻蘇聯的三個集團軍群都沒有如此龐大。
這兩百三十萬德軍,被編為右翼集團軍群,指揮這支部隊的是李默本人。整個右翼集團軍群共有二十四個裝甲師,配備兩個航空軍,總共兩千五百多架飛機。
李默此時在西線集結了六千多架飛機,三個集團軍群就用去了五千架,剩餘的一千多架就是後備力量了。
李默讓自己的部隊忍者盟軍轟炸了三個月,德國這三個月共生產了六千多架飛機,東線補充了一千多架外,其餘的飛機坦克全部被李默運送到了西線。
這差不多是集德國的所有精華力量於一點,蘇聯戰場為了支援西線,也只能暫時彼此消耗著,誰也消滅不了誰,德國的國力決定了不可能在兩個方向同時消滅兩個強大的對手,那是找死的行為。
為了西線的戰事,被包圍在庫爾斯克的一百多萬蘇聯都突圍了一半多,要是李默不從東線抽調一百萬精銳德軍走,蘇聯是不可能有機會突圍的,這也是沒有辦法的事情。
「命令布拉斯克上將,立即帶著g集團軍三十萬人從荷蘭北部發動攻擊。」
ps:鳴謝:
掏書狂人投了1票
feiqingyang投了2票
lixiaopang投了1票
v千年樹投了1票
蘇霍伊帕夏投了2票
(還有更新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