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歷史軍事> 馬謖別傳> 第660章 假戲真做(3)

第660章 假戲真做(3)

  第660章 假戲真做(3)

  呂凱作為呂氏家族的族長,自然需要出仕為官。

  但呂家在永昌郡偏安己久,儘管呂凱才華過人,成為了多任太守的得力助手,但官位只是五官掾功曹,地位相當於功曹史。

  實時更新,請訪問𝚜𝚝𝚘𝟿.𝚌𝚘𝚖

  呂凱自然不滿足於充當一個郡守府的屬吏,一直在尋找立功擢升的機會。

  呂凱才華過人,年輕的時候就預料到南蠻一定會發生叛亂,認為這是他立大功的機會。

  於是,呂凱利用遊學的機會,親自考察了永昌郡及周邊的地形圖,制定了防守方案。

  這次雍闓的叛亂,對百姓來說也許是一場災難,但對呂凱來說,絕對是一個難得的好機會。

  接到雍闓的檄文以後,因永昌郡原太守任期病故,郡丞王伉資歷和功績不夠繼任太守,以郡丞職位代行太守的職權,因此,王伉在永昌郡的權威有限。

  按到雍闓的檄文,王伉召集全部屬官,其實就是永昌各大世家的代言人,商討對策。

  呂凱旗幟鮮明地反對響應雍闓的叛亂。

  呂氏家族所屬陣營,在永昌的勢力不小,掌控了差不多一半的郡兵,但也不是一家獨大,左右不了永昌郡的局勢。

  還有不少的世家抱團自保,他們也不是想和呂凱他們作對,他們只是明哲保身,不願意公開與雍闓作對,以免激怒雍闓,給永昌郡帶來刀兵之亂。

  他們主張虛與委蛇,表面上響應雍闓一起叛亂,實際上閉境自守,支持這種意見的世家,占大多數。

  郡丞王伉是蜀郡人,他是王氏家族推舉出來作官的,他肯定不願逆附逆而成為叛臣,連累蜀郡的家族。

  王伉家族和本人在永昌的利益不大,掌控的兵力也不多,無法左右全郡的局勢,而且也擔心自己的身家性命,一時拿不定主意,並沒有表態。

  雙方僵持不下,收到雍闓的第一道檄文以後,他們誰也說服不了對方,只能暫時擱置。

  雍闓沒有收到永昌郡的回信,又得知建寧郡那些和自己作對的世家全部逃往了永昌,他對永昌郡更加重視了,已經不是最初那種結盟的想法,而是要徹底掌控永昌郡。

  雍闓與手下幕僚商討以後,他又發了一道檄文,對永昌郡丞王伉許以重利。

  雍闓的家族勢力強大,與雍家不睦的家族基本己經逃離,沒有了反對勢力,他在建寧郡可以說一言九鼎,他想當然地認為,只要搞定了暫代太守的郡丞王伉,就能把永昌郡掌控在手中。

  也許是在建寧郡公報私仇、大肆抄家滅族償到了甜頭,雍闓不顧幕僚們的勸阻,硬是在檄文中針對各大世家,加上了抄家、滅族等威脅之語。


  誰知道,雍闓這第二道檄文的威嚇,起了反作用!

  王伉對雍闓許諾的重利,還是有些動心的,等於是對他放棄仕途的補空!

  如果守不住永昌郡,就算逃得性命,王伉不但升任太守的希望破滅,就連郡丞的職位都保不住,等於什麼都沒有了。

  但他在蜀郡還有家族,而且他如果能守住永昌郡,肯定能升任太守,因此,他本人並沒有直接定策,而是等待呂凱等世家豪族拿主意。

  那些世家大族,看到檄文里對他們沒有一點實質性的好處,反而有被抄家滅族的危險。

  雍闓高估了自己軍事力量的威懾力,低估了這些家族保護自己財產的決心!

  這些威脅沒有把永昌郡的世家大族嚇住,反而激起了從建寧郡逃過來的那些家族背水一戰的心思。

  有了檄文中恐嚇的言辭,還有那些逃跑過來的世家現身說法,永昌各大世家都認為:響應雍闓叛亂,意味著生命財產安全沒有了保障。

  這下子,永昌郡的世家大族也不淡定了,但他們還是不想承擔戰爭帶來的巨大損失,難以作出決斷。

  關健時刻,呂凱挺身而出!

  那些逃難到此的建寧郡家族,沒有了立足之地,只有背水一戰!

  呂凱以身作則,與那些世家達成一致,呂家將與他們一起,帶領私軍出城堅守幾個緊要關隘,阻止雍闓的叛軍進入永昌郡。而永昌郡的其他世家大族,只需要協助郡丞王伉守住郡城,並為守關隘的軍隊提供糧草軍需即可。

  能夠保住家族的武裝力量,只是損失一些軍需糧草,這些世家大族還是能夠接受的,他們很快達成一致,同意了呂凱的方案。

  因為呂凱很早之前就作好了防守方略,還做了一些必要的準備工作,他很快安排好了各路關隘的防守事宜。

  然後,呂凱親自書寫了一封《答雍闓檄》,派人送給雍闓,並在軍中宣讀,提高士氣。

  信中,呂凱引經據典,對雍闓連捧帶損,把自己的軍隊定義為正義的一方,反過來勸雍闓道:「將軍若能翻然改圖,易跡更步,古人不難追,鄙土何足宰哉?」

  呂凱牢牢占據了道德的至高點,在輿論戰中取得了上風,軍隊士氣如虹,摩拳擦掌,準備迎接叛軍的進攻。

  ……

  ……

  諸葛亮把趙雲調往陽平關,馬謖就任丞相府參軍,他的壓力可不小。

  這次諸葛亮領軍出征,參軍這一職務,己經有了蔣琬、楊儀等數人,一路處理軍務。

  而馬謖的丞相府參軍,卻是一個職位,在這次出征中具體擔任做什麼職務,還要看主帥諸葛亮的安排。


  顯然,諸葛亮對馬謖的軍事才能還是認可的,他是要馬謖接替趙雲的先鋒大將職務!

  諸葛亮用趙雲順手,除了他的統兵能力和武功高強,最主要的原因是他的執行力強,他每次都能把諸葛亮交待的事情辦得穩穩妥妥。

  而馬謖明顯是長於軍略,武功雖然也算不錯,但與趙雲相比絕對不是一個檔次。

  用馬謖替代趙云為前鋒大將,最大的短板就是他在軍中的威望不夠,而且和手下將士不熟悉。

  這是典型的「兵不識將,將不知兵」,等於是臨陣換將,實為兵家大忌!

  諸葛亮熟讀兵書,深通兵法,可以說用兵如神,是不會犯如此低級的錯誤。

  顯然,諸葛亮是想壓榨出馬謖的全部家底。

  對諸葛亮的用意,馬謖心知肚明,他在與諸葛亮作出「君子協定」以後,就派人前往越巂郡,對馬家私軍作了妥善安排。

  因為收容了荊南敗軍鍾岳、楊奎、傅力、張壯四人的數千兵馬,再加上沙家的私軍,一共有上萬人馬。

  後來馬謖派出賀雲、方山、鍾岳、楊奎、傅力、張壯帶領六千兵馬打入孟獲內部。

  留下龔力、田石保護兩大家族,他們統領的精銳軍隊已經不足五千,而馬謖能調用的軍隊不足二千。

  呂凱《答雍闓檄》原文

  天降喪亂,奸雄乘釁,天下切齒,萬國悲悼,臣妾大小,莫不思竭筋力,肝腦塗地,以除國難。伏惟將軍世受漢恩,以為當躬聚黨眾,率先啟行,上以報國家,下不負先人,書功竹帛,遺名千載。何期臣僕吳越,背本就末乎。

  昔舜勤民事,隕於蒼梧,書籍嘉之,流聲無窮。崩於江浦,何足可悲。文武受命,成王乃平。先帝龍興,海內望風,宰臣聰睿,自天降康。而將軍不睹盛衰之紀,成敗之符,譬如野火在原,蹈履河冰,火滅冰泮,將何所依附。

  曩者將軍先君雍侯,造怨而封,竇融知興,歸志世祖,皆流名後葉,世歌其美。今諸葛丞相英才挺出,深睹未萌,受遺託孤,翊贊季興,與眾無忌,錄功忘瑕。將軍若能翻然改圖,易跡更步,古人不難追,鄙土何足宰哉?

  蓋聞楚國不恭,齊桓是責,夫差僭號,晉人不長,況臣於非主,誰肯歸之邪?竊惟古義,臣無越境之交,是以前後有來無往。重承告示,發憤忘食,故略陳所懷,惟將軍察焉。

  (本章完)

  (還有更新耶)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