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歷史軍事> 馬謖別傳> 第40章 馬氏五常(1)

第40章 馬氏五常(1)

  第40章 馬氏五常(1)

  馬家河寬約十丈左右,這段的河道平緩,流速並不太急,河床有不少的淤泥堆積,河水雖然看起來很清亮,但散發出淡淡的淤泥味道。

  就是因為這淡淡的味道,雖然並不難聞,這條河也因此被人們稱之為臭水河。

  馬家族人並沒有集中居住,而是散居在河的兩岸,管理著自己名下的田產。雞犬之聲此起彼伏,散發著十分親切的田園氣息。

  馬家河的馬家,族人在這裡居住已經有數百年之久,雖然也算是一個大家族,原本在本地並不十分出名,與一般鄉村土財主,並無區別。

  st🎆o9.com提醒您查看最新內容

  馬家的崛起,甚至馬家河的名字,都與東漢名將馬武,有著很大的關係!

  馬武是雲台二十八將之一,雖然是南陽郡人氏,是馬家河馬氏的遠房本家。少年時期,馬武為躲避仇家的迫害,曾經客居襄陽郡,馬家先祖念在本家之宜,對馬武的照顧頗為周到。

  後來馬武跟隨漢光武帝劉秀,任捕虜將軍,隨軍南征北戰、平定四方,協助劉秀建立東漢。

  漢光武帝即位後,拜馬武為侍中、騎都尉,定封楊虛侯。

  馬武勇猛剛強、疾惡如仇,好打不平!這才得罪了家鄉的豪強,不得不遠走他鄉避禍。

  馬武重情重義,他發達以後,衣錦還鄉,自然不會忘記曾經客居的馬家河。

  他專門來到馬家河,拜會了當地官府和馬家族長,舉薦了一些馬家的傑出弟子進入官府任職。

  雖然馬家子弟最大的官職也只是八品縣丞,但家族的地位卻產生了質的飛躍,從一個鄉村土財主,一躍成為了官宦世家。

  馬武可不止做了這些明面上的事情,但因為顧忌自己的官聲,他不敢大張旗鼓,只是悄悄與官府協商,替馬家買下了臭水河的一大段。

  馬家河畔的田產,原來雖然也是以馬家為主,但還有五、六個大家族,在河的兩岸也購買了少量田產,主要是方便引河水灌溉下游的農田。

  在大旱之年,馬家經常因灌溉的事情,與其他家族發生衝突,嚴重時發生幾大家族一起械鬥混戰的情形,馬武也是曾經親眼見識過,這才想替馬家解決這個隱患。

  馬武悄悄買下這段河以後,通過官府暗示馬家,在官府的協調下,把這段河兩岸的田產,用高於市價的價格收購了,而那一段河,也被官府立碑命名為馬家河。馬家河與馬家就成為了一體!

  馬家雖然抓住了機遇,進入了官宦世家之列,但畢竟根基不夠,在失去馬武的庇護以後,家族弟子當官的越來越少,慢慢又開始沒落了。


  光和七年(公元182年),馬家河馬家,已經發展到數千族人,上千男丁,但卻只有族長馬周一人,在鄀縣任縣丞,勉強維持官宦之家的地位。

  中平元年(公元182年),很多地方發生了黃巾之亂,在離馬家河不算太遠的南陽郡,大規模爆發,因為官府的及時圍剿,黃巾軍並沒有蔓延過來。

  但馬家河還是受到了一些波及,當地宗賊橫行,經常和饑民一起,成群結隊哄搶富裕人家。

  族長馬周,在鄀縣為官,離馬家河也有上百里之遙,自然知道現在的治安情形不好,非常擔心妻兒老小的安危。

  馬家的防衛力量本來就不甚強大,馬周又帶走了十餘名精銳護衛,家裡的安全沒有保障。馬周果斷辭官,回到家裡坐鎮。

  馬周回來以後,他畢竟當過縣丞多年,官威尚存,動盪不安的馬家河,也隨之安定下來。

  馬周已經年過四十,在當官之前,已經有了兩個兒子,他才放心外出當官。

  馬周辭官,除了擔心妻兒的安全以外,其實還是覺得自己的兒子太少了!

  因為馬家族長一脈,這幾代一直人丁不旺,幾乎是一脈單傳,在家族已經難以服眾。

  按照馬周的計劃,至少也要有四個兒子,名和字,他早都想好了,名分別是文、勇(武)、賢、良,字則按大小排列為,伯常、仲常、叔常、季常。

  馬周辭官的時候,大兒子馬文已經十二歲,二兒子馬勇也已經九歲。

  馬周果斷辭官,也是擔心兩個兒子的學業被耽誤了,他回家之後,一直在家管理家族事務,培養兒子和家族後輩人才!

  有得有失,馬周辭官歸鄉七年,如願連得三子,超額完成計劃。這在多子多福的年代,對整個馬家來說,都是一件大喜事!

  馬周也安心在家管理家族事務,閒暇時指點兒子和後輩的學業,全家人在一起,其樂融融。

  馬周辭官後的第七年,他的妻子已經四十五歲的高齡,在非常兇險的情況下,生下了他最小的兒子。

  雖然這個小兒子是計劃外生育,但馬周還是非常高興,在取名字時也費了不少心思,名「謖」,取其「起,起來」的意思,是希望兒子能夠幫助家族崛起。

  在取字的時候,他選定了「幼常」,表示這個是最小的,自然是不希望妻子再冒著生命危險生育了。

  至此,「馬氏五常」盡數報到。

  ……

  ……

  黃巾之亂雖然早已平定,但荊州各地的官府,被各大世家乘機把持權利,馬家因為經濟實力不足,又沒有傑出的人才,被排除在權利之外。


  初平元年,就是在馬謖出生的這一年,荊州也發生了一件載入史冊的大事!

  因為孫堅殺死了原荊州刺史王睿,朝廷讓劉表接替王睿任荊州刺史。

  當時袁術屯兵於魯陽,手下擁有所有南陽之眾。吳人蘇代為長沙太守,貝羽為華容縣長,各據民兵而於當地稱霸,袁術有心染指荊州,導致劉表無法直接上任。

  劉表隻身潛入襄陽,聯合蒯家、蔡家等大世家,採用蒯良、蒯越之謀,任用蔡瑁為將,帶領各大家族提供的家丁,恩威並施,蕩平了荊州各地宗賊,開始走馬上任,正式成為荊州牧。

  荊州的郡守、縣長等官員,大部分都是各大豪強世家擅自委派的,聽說劉表的威名,大多都不敢與之作對,解下印綬逃走。

  (本章完)

  (還有更新耶)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