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三百七十八章 世界的另一端
正當整個西方世界戰雲密布的時候,一般人自然會暫時忽略東方的那個大國。此時華夏依然作壁上觀,老老實實的經營著自己的一畝三分地。雖然軍備擴張步伐也算跟緊其它列強。但是國內依然是一片祥和的景象。並沒有為即將到來的戰爭做著準備。按照一名不願透露姓名的華夏高官的說法,西方世界的戰爭決定的是西方的未來。華夏沒有必要參與進去。
表面上的華夏幾乎嚴守中立。但是暗地裡,作為協約國亦友亦敵的潛在合作夥伴,在情報和物資上的還是給予了協約國一些幫助。德國人的啞謎機出自華夏,而華夏又曾在戰場上繳獲過德國人新式啞謎機,雖然德國人也在更新自己的情報體系,但是萬變不離其宗。掌握了正確方法和樣機的華夏對德國人一般情報的處理效率還是很高的。一封封設計德國軍事調動和戰時經濟的情報被華夏情報部門整理出來,然後有選擇性的交到了協約國手中,當然,這些東西都不可能是白給的,情報和物資一樣,都是要明碼標價的。
你還別說,這些情報之中還真有些硬貨。比如在給美國陸軍的情報中就有幾張模糊的虎式坦克照片,而在這輛虎式坦克旁邊還有一輛四號坦克。強壯威猛的虎式坦克要比4號坦克整整大了一圈!修長的主炮、敦實的車體。巨大的裝甲傾角讓人一看就不寒而慄。而在給協約國空軍的情報中有一份潦草的fw190型戰鬥機性能評估表,上面重點指出了這款飛機的高速性和優秀的滾轉性能。並且暗示目前協約國軍中沒有一種飛機在速度上能超越對手。如果說給陸軍和空軍的情報都是戰術層面的話,那麼給協約國海軍的情況就是戰略方面的了。當一張德國公海艦隊的作戰序列出現在英國人面前的時候,連一向高傲固執的大英帝國本位主義者邱吉爾都不得不承認。此時的英國艦隊只有對手一半的規模!如果要算在本土的艦隊的話,則是連對手一半都沒有!
不得不說。華夏的情報還是讓協約國有一絲動容的,華夏的情報如同一道了解同盟國軍事內部構造的橋樑一般讓協約國能做到管中窺豹。在透過鐵幕之後,他們終於看到了同盟國軍事恐怖的真容。雖然德國人在義大利和伊朗打的磕磕絆絆,但是這並不代表德軍實力只有這麼一點!德軍在技術上有很多保留,而現在的規模和當初在兩場局部戰爭中所體現出來的力量更是沒有可比性,後者不過是前者的九牛一毛而已!當同盟國龐大的戰爭機器暴露在世人面前的時候,整個世界都為之震驚!
而在震驚之餘美國人終於想起了在遠東自己還有華夏這個盟友!於是,以駐華大使司徒雷登為代表的美國使團來到華夏,希望說服華夏參加到這場大戰之中。「如果貴國能夠參與到這場戰爭之中的話。那么正義的力量將占據壓倒性的優勢,企圖通過武力侵略別國改變世界體系的國家將在貴國和協約國的打擊之下灰飛煙滅。我們可以把長達數年的戰爭縮減到幾個月,我們為此可以挽救數百萬的人類生命。無數的城市、鄉村也將從這場浩劫中被拯救出來。」在與徐傑會晤的時候,司徒雷登頗為誠懇的說道。
但是這番說辭對於徐傑來說並沒有啥用。甚至根本不用徐傑開口,旁邊的人就把一大堆華夏不能參戰的理由告訴了這位美國大使,總體來說明面上的回答完全可以用沒義務、沒準備、沒必要來概括。第一點非常清楚,雖然華夏和協約國在一些問題上看法相近,但是雙方並沒有締結軍事同盟條約,所以沒義務趟歐戰這攤渾水。沒準備也很好理解。先不說華夏內部沒有動員。就算從現在開始動員在戰爭爆發之前也沒法成規模的投入歐洲戰場。更何況,華夏和協約國的標準都不一樣,從補給和維修充滿了各種問題,後勤都梳理不好。還怎麼打仗?
st☕o9.com提醒你可以閱讀最新章節啦
華夏決定在開戰之初保持中立是最符合當時情況和華夏的根本利益的。首先,華夏並沒有做好最後的戰爭準備,軍隊內部正在換裝新式裝備。國家經濟體系轉入到戰時狀態還需要時間。更為關鍵的是能源供給方面。華夏雖然已經在秋明等地開發了大量油田。但是因為位置靠北,所以運輸有諸多不便。頗有一種茶壺裡煮餃子倒不出來的感覺。華夏還需要完善自己的燃油運輸通道,在內部有諸多不便的情況下。華夏自然不會輕易參戰。
而且從現在的局勢來看,華夏此時參戰是真的給協約國做了嫁衣裳。先不說各種損失。如果華夏和協約國打贏的話,那麼協約國集團將幾乎獲得所有好處,華夏的處境可以類比1戰結束後的美國,雖然有一個戰勝國的名頭,但是實際獲利會比較有限。想想吧,德國崩潰後,自然是靠近歐洲比較近的美英法三國獲利最大,他們可以把西班牙變成自己的小弟,可以在義大利扶持一個傀儡政府,到時候第谷只能選擇流亡或者俯首稱臣。一個在協約國的扶持下建立的新義大利政權會親華嗎?答案自然是否定的。不要忘了英國在南亞和東南亞有大片的殖民地。而美國人則是華夏潛在的敵人。在德國人倒下之前雙方都明爭暗鬥,當德國倒下之後,雙方恐怕就要進入新的冷戰了吧。
想一想德國倒下後整個歐洲和中東的局勢吧。俄國有可能收回1戰中失去的土地重新成為一個可以比肩英法的大國,對華夏西部邊陲是一個威脅。奧匈帝國必然崩潰從而分解成多個國家。而巴爾幹地區也將按照美英的意志變成若干的小國。土耳其帝國會從歷史上消失,關鍵的兩河流域可能會落入到美英的手中,將華夏西進的道路徹底堵死在伊朗。而當塵埃落定之後。美英法三國就可以專心對抗華夏。這種情況絕對不是徐傑想看到的。
對於華夏來說最好的情況是什麼?英法在這場戰爭中遭到重創,殖民體系無法維持最終變成歷史上的樣子。華夏控制中東大部分地區並且在歐洲扶持一個親華的義大利政府。奧匈帝國是要崩潰的。但是德國不應該過分削弱。他應該作為一個大國存在,以便繼續牽制英法和俄國。甚至於在必要的時候華夏可以幫助德國和奧地利以及其它在前同盟國崩潰的基礎上建立的國家組成一個中歐同盟。以便維持歐洲的均勢。至於美國嗎?美國的崛起是不可阻擋的。但是華夏要獲得一個更好的優勢地位,同時儘可能的限制美國的盟友。強而不盛的美國才是最好的美國! 徐傑用了十年的時間策劃這個大局,絕對不是外界因素可以影響的。
從戰略角度上看華夏不能出兵,而從實際操作上看,處於內線作戰並且兵力集中到一點的同盟國大軍確實可怕。一想到近20艘航空母艦組成的龐大戰艦徐傑就有些發虛。這個規模堪比雷伊泰灣海戰中美國艦隊的規模了吧。如果論艦載機的話那是只多不少啊。即使你有一些技術優勢或者些許數量優勢,在這種火星撞地球一般的交戰中恐怕也會損失慘重吧。
所以華夏對德國軍事戰略是這樣的。當德國結束了西線對法作戰後,德國軍團必定會兵分兩路,其中一支將繼續在北大西洋封鎖英國。而另外一支艦隊則將進入印度洋攻略印度。在印度作戰,華夏離自己的補給基地非常近。而且只用對抗同盟國艦隊的一部分,這個風險自然要小的多。而且在對抗德國的過程中,華夏還可以把自己的影響力逐漸投射到中東的大部分地區甚至是東南歐。為以後在中東和歐洲的布局做好準備。戰爭是為了利益,如果沒有利益的話還打個毛啊!
因為各種原因,華夏最終拒絕了協約國的請求。不過雖然沒有參戰,但是備戰是肯定的。華夏開始將自己的艦隊向南部集結。蘇默終於如願以償的擔任了航空母艦艦隊的司令,他將指揮由4艘航空母艦組成的艦隊進入三寶壟。空軍部隊也開始從內地大量專場到中亞的基地。不過為了避免過於刺激同盟國,空軍數個航空軍的部隊進入的是2線基地,離德國人的外高加索油田還有相當的距離。準備最慢的是陸軍。受到當初伊朗停戰條約的限制,華夏在伊朗的駐軍是有一定定額的。而華夏又不想一旦開戰德國陸軍感覺到威脅而集中力量北上攻擊自己,所以陸軍的集中相對緩慢。但是各處新的基地建設可是一點都沒落下,所謂兵馬未動糧草先行。華夏要為未來的戰爭做好準備。
華夏的不作為讓德國人感到輕輕的鬆了一口氣,雖然德國很早就知道華夏和呃協約國之間存在各種分歧,甚至在伊朗戰爭後期這種分歧直接擴大到明面上來。但是他們並不確定在世界大戰的關鍵時刻華夏到底會怎麼選擇。畢竟1戰時的教訓華夏不可能不知道,如果不是開始美國人靜待時機打算讓英法俄三國和同盟國拼的兩敗俱傷之後才出手。而是直接一開始就上的話,恐怕現在德意志第二帝國都不存在了。難道華夏就不擔心同盟國打垮協約國之後而徹底壓倒華夏?
「華夏肯定會參戰的。而且會站到協約國一邊。他們和美國的想法完全一樣,只不過這位華夏的掌權者認為他可以做的比威爾遜更好。他們也許會在1年或者1年半後參戰。具體時間恐怕和我們攻陷法國息息相關。」在一次軍事會議上興登堡頗有預見性的指出了華夏的動機,而且他對力量的對比非常了解,如果法國失陷的話,那麼華夏加入協約國集團還有機會和同盟國抗衡。而如果法國和英國都被打敗的話,那麼即使華夏加入也於事無補。畢竟華夏和美國之間的距離太過遙遠,而同盟國是完全的內線作戰。即使華夏和美國的工業實力強於同盟國,但是兩者可以派駐的前線的力量卻十分有限。所以華夏必須保住英國本土。而對法國則抱著一種無所謂的態度。畢竟只有法國完了,協約國才會驚慌失措,而華夏才可以從亂了陣腳的協約國那裡獲得更多的好處!
興登堡的論斷得到了德軍高層的高度重視,同盟國和協約國就像兩隻準備展開廝殺的獅子一般,而華夏則是躲藏在樹蔭後面準備隨時上來分杯羹的老虎。不過這隻老虎的目標只有一個,那就是同盟國。而因為這個論斷,德國人最終的戰略敲定了。德國人決定在合適的時候延長法國戰役持續的時間,以便更好的消耗同盟國。同時如果法國戰役結束後德國軍力情況較好的話,那麼德國可以考慮發動對英國的登陸作戰!以便將華夏的參戰徹底扼殺在萌芽狀態。
而協約國那邊在確定了華夏將不參與雙方在歐洲的戰役後,協約國高層中出現了一些震盪。首先炸開鍋的是英國政壇,一些在野黨和政客跳出來指出英國在伊朗戰爭政策的失誤,英國政府過於利己的表現讓華夏憤怒而選擇了袖手旁邊。但是隨後以邱吉爾為首的執政黨則指出華夏並不可靠。他們想利用協約國來消耗同盟國進而獲得自己的利益。不過吵架歸吵架,英國人的準備工作可不慢,在確定華夏不會參戰後,英國人加快了在法國的駐軍數量。甚至還將大量陸軍從加拿大、澳大利亞和紐西蘭送往法國,以彌補本土軍力的不足。
而美國人的反應則比較平淡,羅斯福早就想到了華夏可能會在戰爭初期作壁上觀。唯一讓他感到有些措手不及的是同盟國的軍力之強似乎超出了他的想像。不過他還是堅信,如果協約國能和同盟國在歐洲打成平手的話,那麼華夏為了趕上利益的末班車肯定會在中東動手,雖然這個結局並不好,但是至少協約國可以收穫整個歐洲和環地中海地區,也算是完成了8成以上的戰役目標。
感謝書友zhouyu1976、書友n2800b617dudutro的打賞~~~,以及書友空晨、德瑪尼、stormer的月票支持~~~。(未完待續。。)
(還有更新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