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3章 100億斤糧食
第853章 100億斤糧食
「夏收的統計結果出來了,確確實實是一場大豐收!」譚林手上拿著一份報告,興沖沖的跑進軍區指揮部,饒是以譚林平時處事不驚的風格,此時卻將桌子拍的框框作響。
sto9.c🚀om為您帶來最新章節
軍區指揮部的眾人聽到動靜都聚了過來,所有人都知道今年的糧食收成不錯,但畢竟不在地方政府任職,不清楚到底是個什麼情況。
周維漢伸手就要拿走譚林手中的報告,卻被譚林躲了過去:「猜猜到底收了多少糧食?」
譚林這一發問倒是將周維漢難住,其實他只大概知道根據地有多少耕地,伸出一個手掌比劃了一下:「五十億斤,只多不少!」
「切,你也太小家子氣,這才哪到哪?實話跟你說,根據地一共收小麥100億斤,只多不少!」譚林激動的說道。
「多少?」周維漢一把就奪過報告,指揮部瞬間炸開了鍋。
「終於能敞開肚子吃飯了!」
「是啊,終於能吃飽飯了!」
之前的一兩年,冀魯豫軍區的八路軍部隊是能夠保證糧食供給的,雖然餓不著肚子,但也不是所有人都能吃飽飯。
為了給地方上減負,作戰部隊只能在戰時保證三斤的糧食供給,平時的糧食供給要進行削減,其中機關人員最為突出,甚至有的機關人員因為拖家帶口需要用津貼自己去買糧食。
周維漢將報告快速看了一遍,然後長長的出了一口氣,他緊緊握住譚林的手:「咱們成功了,以後終於不用勒緊褲腰帶過日子!」
「是啊,一切都過去,後邊都是好日子!」譚林作為行署主任,身上的擔子最重,所承受的壓力也最大。
冀魯豫根據地現有2000萬人口,但有200多萬是從隴海線以南湧入根據地的難民,其中多為缺乏生產能力的老弱兒童,這意味著根據地原有人口生態平衡被打破。
闖關東看似轟轟烈烈,其實在這個過程中掩埋了無數老百姓的屍骨,如果是在國統區湧入兩百多萬人口,勢必會激起民亂。
幸虧我黨根據地有強大的組織力和執行力,譚林縫縫補補,到處化緣才讓日軍試圖拖垮冀魯豫根據地的陰謀破產。
根據地這場夏收是以冬小麥為主,豐收在去年冬天已經有了苗頭,正式因為有了這一基礎,老百姓明白跟著共產黨八路軍才能獲得實惠,地方政府推行的種種政策才能順利落實。
譚林才能僅憑一張嘴就從根據地的地主鄉紳中借到糧食,也因此八路軍才敢組建一支野戰縱隊,這些都建立在糧食豐收的基礎之上。
可是終究不如糧食放進自家糧倉來的踏實,根據地民眾在等著這場夏收,根據地上到地主士紳,下到普通老百姓都在觀望共產黨能不能按照宣傳如實推行,亦或者像國民政府,報紙上宣傳是一套,真正落實的卻是另外一套。
八路軍部隊也在等著,只有手中有了充足的糧食才能進行下一步的軍事行動。
以往八路軍籌集糧食大多是通過攤派或者合理負擔,但是從紙面落實到實際,所面臨的情況異常複雜。
在徵收過程中,雖然每年都頒發了徵收條例,制定了徵收標準,但仍有各自為政或未按條例執行,多採用動員勸募方式,負擔面很小,偏重在極少數的富有者中,實行勸募性的攤派,負擔主要在中農以上階層。
這樣不合理的徵收所帶來的結果是地主和富農負擔較大,甚至影響到軍民關係和生產積極性。
不過這種情況很少出現在冀魯豫根據地,具體點是周維漢和譚林兩人建立的冀魯豫根據地。
當初譚林帶著工作隊從延州遠道並不僅僅是與周維漢搭班子,而是有重要任務的,負責將累進稅試點經營的經驗在前線各個根據地推廣,冀魯豫根據地就是最好的藍圖。
戰爭不僅僅會帶來軍事上的勝利,更為深遠的影響則體現在對當地生產材料和生產秩序的洗牌,周維漢通過反頑戰役消滅了一批當地土頑,在後續根據地開闢過程中,又消滅了一批日軍在當地的支持者,拉攏了一批開明鄉紳。
這些人在當地占據大批生產資料,隨著他們被消滅,大批土地被空出來,伴隨著土改的進行,一種符合八路軍和廣大人民群眾利益的生產秩序隨之誕生。
土改的時候,將畝產兩百五十斤小麥的田地定為標準田,每個壯勞力分到三畝標準田,一標準田即為一富力,再綜合民眾其他收入劃為十二等,按等收稅。
雖然依舊是糧多的多出,糧少的少出,但是冀魯豫根據地通過土改使僱農、貧農消失,將中農的群體做大,反倒是減輕了富農和地主的負擔,大大提高了根據地民眾的生產積極性,同時通過養殖業、工商業帶動民眾收入,不斷將基本盤做大。
今年是冀魯豫根據地全面推行累進稅的第一年,中農負擔9.76%,富農負擔29.65%,經營地主負擔21.77%。
冀魯豫根據地土地面積約八萬多平方公里,合計12000萬畝,下轄人口近2000萬,除去在縣城謀生或者在工商業做工的民眾,真正在地里刨食的民眾大約有1500萬。
通過統計,根據地墾殖率在50%左右,約合耕地面積6000萬畝,其中此次夏收種植冬小麥的土地約合4000萬畝,以畝產兩百五十斤的產量來計算,約合小麥100億斤。
按照各個階層需要負擔的比例,即使全部按照10%的負擔繳納公糧,約合公糧10億斤,這些公糧實打實的冀魯豫根據地支配。
看著周維漢興沖沖的樣子,譚林決定給他潑一潑冷水:「你先不要高興的太早,你不當家不知道當家的難處,此次上繳公糧在紙面上應有12.5億斤,但之前從各地鄉紳民眾手中借糧4億斤,這是必須要還的,算下來可供支配的公糧只有8.5億斤!」
「這剩下來的8.5億斤需要養活一大批人,根據地黨政軍人員中,邊區政府以及諸多附屬機構有上萬人,軍區野戰部隊、主力部隊、地方基幹部隊加一塊有將近12萬人,除此之外還有諸多國營工廠的管理人員和工人3萬人,加一塊有16萬人,再算上半脫產的地方武裝」
「哎,你先打打住,我雖然不當家,可也不是一點實際情況也不了解!」周維漢趕緊制止譚林的說教行為:「你老譚是窮日子過慣了,精打細算沒問題,可你別忽悠我!」
「基幹團可不是完全脫產,我之前去各個軍分區視察的時候,各營連都有自己的公田並且收成不錯,這些糧食可不再繳納公糧的範圍內,地方武裝同樣如此,他們不僅不會成為負擔,弄不好還能貢獻一批糧食!」
「根據地各個工廠是單獨的系統,經濟上自收自支,糧食補給、生活用品統一調配,這些國營廠子是根據地經濟支柱,日子過得一個比一個紅火,就算是困難時期,工人的生活水平也遠高於普通老百姓,否則老百姓為何擠破腦袋也要進廠做工?」
「反倒是縱隊和教導四旅這樣的主力部隊最應該優先補給,你老譚應該分的清其中的輕重!」
此次4000萬畝冬小麥所在的田地皆是土地肥沃的標準田,收割之後會繼續種植倒茬玉米,等到九、十月份玉米就會成熟。
而另外2000萬畝耕地大多是山地、灘地或者新開墾土地,在肥力上要差於標準田,所以多種植大豆、高粱、花生、棉花、土豆、紅薯等其他作物,雖然收穫時間不一致,但也是難以忽視的收成。
譚林尷尬的笑了笑,似乎是被周維漢擠兌的有些不好意思,說道:「好了好了,我也沒想忽悠你,只是這糧食來的不容易,今年是豐收,明年你能料定也是豐收?日子還得精打細算的過,可不能」
譚林一向清醒,所以他反而對當前根據地的氛圍有些擔憂,在冀魯豫分局的領導之下,根據地的生產建設和整軍備戰並行。
當前取得的成績固然喜人,但是譚林總覺得氛圍有些過熱,生產建設方面由他掌握大局,還算在可控範圍之內,但是他擔心因為部隊快速擴張而影響到根據地生產發展的平衡。
說白了,冀魯豫根據地對於未來的發展是存在分歧的,這一點在延州或許同樣存在,根據地的生產建設和對外擴張必然要分出一個高下。
是以生產建設為中心,還是以對外擴張為主,一旦開啟對外戰爭,勢必要打破現有的平衡。
以日軍為例,雖然其占領中國大部分領土,但時至今日依舊無法將占領區經營成日本本土一樣,即使是偽滿洲國同樣如此,這意味著資源沒能完成轉化。
譚林的顧慮在於,一旦開啟對外戰爭,或許在軍事上節節勝利,但是新收復的失地顯然短時間內無法建設成一個穩固的根據地。
這樣一來,老根據地不僅要為前線部隊提供補給,還要不斷為新根據地輸血,可能會將老根據地拖垮。
以譚林為代表的地方政府人員認為,當前根據地的底子還是太薄,禁不起太大的折騰,這一觀點其實沒有問題。
只是時不我待,眼下國際國內局勢逐漸明朗,好多人都清楚小鬼子囂張不了多久,可關鍵點在於小鬼子還能堅持多久?
在這一點上沒人比周維漢更清楚,他覺得應該在日本人戰敗之前讓八路軍獲得更多的資本,甚至是依靠自己的實力收復東北,這一切都需要通過戰爭來實現。
其他在軍隊中任職的幹部或許沒有周維漢看的明白,但這並不妨礙他們支持對外收復失地,於是兩種不同的觀念隨之產生。
一方是以地方政府為代表的保守派,一方是以部隊為代表的主戰派,雖然談不上爭論不休,但雙方各有各的道理,此次夏收之後,勢必再次會提到會議之上,對此周維漢也沒有好辦法。
不過,周維漢倒是看的明白,世間萬事萬物都是共通的,前邊提到冀魯豫根據地為何能上下一心大搞生產建設,那是因為讓老百姓看到實惠,看到希望。
這個道理同樣適用於我黨內部,在發展上存在分歧是正常的,這時候需要上級進行干預,提出合理計劃,讓下邊的同志們看到希望,看到實惠,非教員莫屬。
夏收的收成讓根據地所有人喜上眉梢,家家戶戶老百姓填滿糧倉之後,主動將應該繳納的公糧上繳到公社,而後由公社將糧食送抵各地的糧倉。
除此之外,地方政府按照糧價從老百姓手中購買大約1.2億斤糧食,分批運抵皖北根據地,而後運往豫東。
1938年,國民政府為拖住日軍進攻,老蔣下令炸毀花園口,致使上千萬人受災,近四百萬人流離失所,豫皖蘇四十四縣收到黃泛區的侵擾。
眼下13旅、15旅均在隴海線以南,以永城為核心,囊括夏邑、亳縣、渦陽、蒙城在內的皖北根據地逐漸成型。
雖然名為皖北根據地,但只是皖北的部分地區,下屬各縣實則更靠近隴海鐵路,只有南側的渦陽、蒙城受到黃泛區的波及。
一個月前,為防止三十五師團在豫東地區趁著夏收搶糧,丁偉率領15旅進抵豫東,然而豫東各縣乃是黃泛區的重災區。
距離花園口決堤已經過去五年之後,由於新黃河流域的縣區因為黃河沒有固定的流道,仍然飽受黃河水泛濫的影響。
大水衝過之後,留下了最厚有數米深的沙石和黃泥,給黃泛區田地復墾帶來了極大困難。
15旅在給軍區的電報中表明,通許、太康、淮陽等地土地板結、沙化,百里不見人煙,雎縣、柘城、鹿邑等地由於靠北一點,情況稍好,但糧食減產乃是必然,由於災民湧入,致使草皮、樹根啃食殆盡。
軍區早就收到15旅電報,但由於冀魯豫根據地本就接收來自豫東、皖北兩地災民兩百餘萬,實在無力擠出糧食,只得讓15旅就地籌糧。
根據地的情況丁偉猜個八九不離十,所以一早就將目標盯上當地偽軍和地主大戶,總算是搞到一批糧食。
(還有更新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