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歷史軍事> 明風八萬里> 第362章 都是漢人壞事

第362章 都是漢人壞事

  第362章 都是漢人壞事

  阿濟格不認為這次莫名奇妙的失敗完全是自己的責任,哪怕自己有責任,也只是失敗的次要原因,而吳三桂就給出了一個阿濟格能夠接受的原因:「將士之所以突然譁變,很大原因是因為金華賊封了左夢庚為寧南侯並讓他收編劉澤清、劉良佐舊部。」

  雖然阿濟格不知道曹州方面到底發生了什麼事導致左夢庚會有「收編劉澤清、劉良佐舊部」,也不知道劉澤清、劉良佐現在生死如何,他只能惡狠狠地說道:「金華賊好生狠毒,居然在這個時候使這種絕戶計!」

  實時更新,請訪問st🎆o9.com

  雖然左夢庚投向越明軍已有數月,但是越明朝廷雖然承認左良玉是弘光朝的寧南侯,也承認左夢庚是左良玉之子,卻因為重視名器的緣故不承認左夢庚繼承了寧南侯的爵位,而在出賣劉澤清、劉良佐之後,承天朝廷與劉永錫終於決定封賞左夢庚,而這個消息自然能讓這些綠營兵、新附軍為之瘋狂。

  既然大清國已經是一條隨時可能沉滅的破船,撤過黃河並不能解決任何問題反而會讓明朝變得更加強大,而且大家很清楚在河南起義與在河北起義完全是兩種待遇,因此左夢庚的消息傳來之後,無數營頭就作出了最明智的決定。

  現在不用越明軍追上來,清軍主力已經處於四分五裂的狀況,就連八旗牛錄都有一半陷進去,而且阿濟格都不知道現在是先停下來叛軍把陷進去的八旗牛錄都救出來,還是應當毫不猶豫地率軍渡河。

  原先阿濟格預想中最糟的局面只不過是被追擊而來的越明軍半渡而擊,卻沒想到還沒到黃河岸邊就遇到這樣的大亂子,因此他只能大罵金華賊與劉永錫狠毒至極,而吳三桂則趕緊勸道:「英王,我們趕緊北撤吧,再不撤恐怕就走不了!」

  阿濟格卻是下定了決心:「不能撤,必須打一仗,遇到金華賊我們不敢一戰也就罷,現在還要縱容這些亂臣賊子嗎?恐怕以後誰都敢欺負我大清國了!這一仗必須打!」

  他是真被刺激到了,而且如果是吳三桂、尚可喜這樣的漢人大將起事,他肯定好好考慮一下,而且這些漢兵漢將起事的原因居然是阿濟格連一戰都不敢打就知道撤退,他要讓這些漢兵漢將知道他英王阿濟格的厲害。

  阿濟格已經跳上馬去:「這一次要讓天下人知道我阿濟格的厲害!」

  而劉永錫並不清楚自己封賞左夢庚會引發這麼多連鎖反應,現在他只關心能不能逮住阿濟格的主力:「機會難得,暫時放豪格一馬,但是哪怕阿濟格已經逃過黃河也要毫不猶豫地追上去,這一回阿濟格就別想跑了!」

  雖然清國在北方還有很多牛錄與營頭,但是在劉永錫眼中都是豪格這樣的殘兵敗將不足為患,真正稱得上心腹大患者只有建制與實力保存最完整的阿濟格所部。


  在大清幾支野戰大軍,只有阿濟格所部沒有遭受越明軍的重創或打擊,表現也最為驕狂甚至敢跟越明軍玩陰謀手段,不象豪格之流一聽到越明軍北伐就丟盔棄甲一路狂奔,但只要擊破或重創阿濟格所部,大清國就是一隻死狗,

  而劉永錫身邊的將領都覺得承天皇帝英明神武,只有彭城伯張博易提出了一點小小的不同意見:「這次陛下與奉天娘娘都率軍親征,肯定是不能放過阿濟格,但豪格既然是驚弓之鳥,也不能輕易放過,請陛下給我一個率先過河的機會!」

  既然張博易自告奮勇,劉永錫自然是從善如流:「沒問題,豪格就交給彭城伯來處理,彭城伯可不要用力過猛隨手就把豪格給徹底滅掉了,建虜之中象豪格這等飯桶已然不多了!」

  不管從什麼方面來看,豪格都是大清國數一數二的良將,哪怕在越明軍幾次重創之後他仍然能夠重組部隊坐鎮山東就已經充分說明了他的能力,但現在他與多鐸一樣都被越明軍打出了心理陰影,所以遇到越明軍的優先選擇永遠是跑了再說,所以越明軍與豪格交手的時候總是能多上三分勇氣與信心。

  而張博易也大笑起來:「陛下放心,張某絕非孟浪之輩,這次過河一定適可而止,爭取與陛下來個前後夾擊!」

  劉永錫點了點頭又交代道:「讓奉天皇后那邊也加快速度,劉澤清、劉良佐既然已死,那麼我手握五百營甲兵,自然要把建虜盡數掃滅了!」

  事實上不用劉永錫動員,不管是李定國還是高一功、李過、劉文秀、劉體純,現在明軍都因為左夢庚的封賞而陷入了狂歡,大家都覺得這雖然不是最後的機會,但是留給大家的機會已經不多了。

  只是在行動上各路越明軍還是有所區別,以李定國、劉文秀、艾能奇為首的西營諸將可以說是一路高歌,不肯放過任何機會,反而是象高一功、李過、劉體純這樣的忠貞營將領因為在清軍手上吃過太多大虧,行動要慎重得多。

  但是一個意料之外的消息加速了忠貞營的行動:「什麼?建虜居然內亂了,這是不是流言?如果不是內亂的話,咱們趕緊衝上去搶功勞!」

  在場的每一個人都覺得承天皇帝劉永錫的運氣好到不可思議,原本他們都以為這次北伐會異常艱辛,可先是肅親王豪格全面潰逃,接著又是劉澤清、劉良佐自取滅亡,而現在阿濟格所部更是陷入了內亂之中。

  倒是高一功第一時間明白清軍之中到底發生了什麼情況:「阿濟格之敗,恐怕得從他自江南退回武昌開始!」

  阿濟格大軍之所以從江南退回武昌是因為當時忠貞營奪取了荊州,阿濟格擔心後院失火所以執意退回了荊州,但是阿濟格退回荊州之後並沒有對荊州的忠貞營發動大規模攻勢,恰恰相反,阿濟格很快就放棄了武昌退往河南。

  之後幾個月時間,不管是劉永錫西征還是張獻忠出川,阿濟格始終按兵不動坐視劉永錫整合大半個南方的資源之後突然發動北伐,而阿濟格雖然也曾調兵遣將想與明國一戰,但聽說豪格退過黃河之後阿濟格再次一路轉進。


  有如此輝煌的轉進記錄,別說阿濟格只是一個親王,他就是大清國的皇帝下面的將士也會對他徹底失去信心,高一功在內的忠貞營將領卻是膽氣十足:「趁他病要他命,趕緊殺上去!」

  而前線很快傳來了好消息:「現在是綠營兵、新附軍甚至八旗軍都在造反!」

  嚴格來說,參與叛亂的僅僅是一部分八旗漢軍與外藩蒙古兵,吳三桂與尚可喜的部下也有數百人參與其中,但是這件事對於清軍士氣造成致命打擊,直到現在阿濟格仍然沒辦法把叛亂平定下來,反而讓這把火越燒越旺。

  而李定國、高一功、李過諸軍的趕來很快讓形勢發生了根本性的逆轉,雖然戰鬥仍然十分激烈,明軍自北伐以來還是第一次遇到如此激烈的抵抗,瞬間就傷亡了數百人。

  但最大的問題在於清軍的抵抗毫無意義,阿濟格既然連叛亂的營頭與牛錄都鎮壓不下去,現在從南面與東面同時衝過來幾十個營頭的明軍精銳,清軍沖在最前面的十幾個營頭與牛錄幾乎是第一時間被包了餃子,即使僥倖逃出來也是損兵折將。

  現在清軍內部已經是一片混亂,雖然現在還在跟隨阿濟格行動的都是真正意義的清軍精銳,但是他們對於阿濟格的恨意並不比那些起事降明的官兵要遜色甚至有過之而無不及。

  他們都覺得走到今天這一步阿濟格要承擔最大責任,當初如果阿濟格咬咬牙繼續強攻天門山,說不定金華賊早已經狼狽不堪地退回老巢,哪會到今天這一步,而且很快就有人傳出了內幕消息:「英王是聽了吳三桂與尚可喜這些漢人的安排才不肯退過黃河!」

  雖然大家對於阿濟格一退再退恨之入骨,但現在他們最恨的決策卻是阿濟格突然腦子進水要停下來與越明軍決一死戰。

  阿濟格雖然說「決一死戰」,但大家都覺得是自尋死路,現在參與叛亂的亂軍至少有六七十營,要解決這些叛軍已經費盡九牛二虎之力,何況是蜂擁而來的數十萬越明軍主力,因此立即有人登高一呼:「我覺得大清國走到今天這個地步,都是吳三桂、尚可喜這些漢人壞事!」

  「而且他們是故意壞事,故意把英親王往死路上領,今天不幹掉這些漢人,我們大清國就沒有活路!」

  「實際我覺得這些漢軍、漢兵突然起事背後肯定還藏著什麼天大的陰謀!」

  「是啊,我們現在不當機立斷果然處置,恐怕就要死無葬身之地了!」

  雖然阿濟格對於吳三桂、尚可喜這些漢將總是防著一手,但是伴隨戰事不斷失利,他也越來越依賴這些漢將,而現在這些滿洲親貴已經達成了共識:「這些漢將肯定都已經與金華賊勾結在一起,現在必須把他們除掉!」

  (本章完)

  (還有更新耶)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