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3章 兵臨城下
第593章 兵臨城下
顯然,相比於陳正泰的作戰計劃,李世民的計劃明顯『技高一籌』。
此時連房玄齡等人也動心了。
高句麗乃是心腹大患,遲早要除,這一戰是不可避免的。
天策軍若是通過海路,襲擊高句麗的國內城,牽制住大量的兵力,轉過頭,唐軍大舉進攻,十五萬大軍,足以將高句麗的遼東諸郡統統拿下,到時候……區區高句麗,就成了瓮中之鱉,兩年之內,勢必能徹底消滅高句麗。
當然,這仗肯定的勞師動眾的。
花費的錢糧海了去了。
可若能滅亡高句麗,大唐的東北部,再無任何威脅,和這樣的收益相比,這一仗打的值。
st🍒o9.com為您提供最快的小說更新
房玄齡等人樂開了花,昨日還在反對陳正泰的作戰計劃呢,今日卻紛紛道:「陛下聖明,若是如此進攻,則我大唐再無心腹大患了。」
李世民也激動不已,不斷點頭:「既如此,那麼三省以及各部,定要協同,立即徵發府兵,李靖,你先往河北燕雲之地,集齊軍馬,朕隨後便到。正泰,朕命你立即出擊,不可懈怠。」
陳正泰苦笑道:「陛下,若是陸路進攻,所需徵發的百姓,數之不盡,兒臣以為……」
李世民道:「和滅高句麗相比,這些錢糧和勞力,朝廷也捨不得嗎?你不必計較這個,專心做好你自己的事。你願親帶兵馬,自海上襲擊高句麗,已是辛苦了,好啦,到時自然會給你敘功。」
陳正泰聽罷,卻也無可奈何。
他也很無奈啊。
誰知道自己半途被李世民截胡了。
不過細細一想,李世民能接受的,看來也只有這個方案了。
高句麗在大唐眼裡,並非是小國,而是一個值得認真看待的對手,當初隋朝曾興兵百萬,尚且不能戰勝,而李世民的方法,比之隋煬帝,其實已經大大縮減了戰爭的規模。
在李世民心裡,若是這十五萬大軍,加上三萬天策軍,能夠在兩年內滅亡高句麗,已是最好的結果。
陳正泰行了禮:「喏。」
當下,辭別李世民,至天策軍,天策軍這邊,其實已經是枕戈待旦了。
待命令一下,老兵們開始安撫新兵,參軍府也開始進行動員,除此之外……大量的軍大衣,開始源源不斷的送至軍中。
這軍大衣,採用的乃是後世的款式。
很沉重,但是十分保暖,布料乃是面料,裡頭還塞了棉花。
現在棉布的價格漲得厲害,數個月前,陳正泰為了這一場大戰,便已做好了準備。
高句麗那等地方,寒冷無比,雨雪又多,而這等軍大衣,恰恰是應對這樣天氣的神兵利器。
畢竟棉布的保暖性強,並不在皮衣之下,而且舒適度也是足夠。除此之外,還有吸濕和保濕的特點。這就意味著……只要確保軍大衣可以供應,足以讓這些將士在寒冬臘月之下,在高句麗保持戰鬥力。
除此之外,所有的將士,統統搭配了暖帽以及皮製的手套,陳正泰甚至還生產了大量的暖襪,這玩意可比裹腳布要方便和保暖。
先行送派了艦船,送往百濟的,還有一批棉被、帳篷,以及大量的肉食。
天策軍很嬌貴,這樣的軍隊作戰,為了供應他們的糧食和保暖物資,就足夠讓陳正泰頭痛老半天了。
不過,因為事先有所準備,所以一切都是井然有序。
反觀李靖那邊,他火速抵達河北,而後……皇帝也早已下了旨意,於是各地的府兵,開始朝河北一線集合。
戰事已經開始了,朝廷徵用的四輪馬車開始有了用處,運糧和運送輜重的車馬不絕於道。
已有一支軍馬,先行出關,朝向高句麗出發。
顯然李世民也是有所準備的,這幾年,一直都在河北建立糧倉和武庫,此時大軍徵發,旨意一下,各府驃騎,便浩浩蕩蕩的集結,陸續開始出關。
此時還在唐初,府兵還沒有敗壞,軍將們大多對於戰爭還很熟稔,所以彼此各司其職,沒有出什麼亂子。
隨後,李世民出征,帶著數萬羽林禁衛,先直奔河北,而後……帶兵作戰。
長安的旨意一發,半個月之後,整個高句麗譁然。
高建武顯然沒有意識到,唐軍居然會會有如此快的動作。
他原以為,大唐出征,理應是明年開春,又或者是後年。
可顯然,大唐君臣們已是急不可耐了。
「唐賊水陸並進,主力乃是陸路的十數萬大軍,號稱三十萬,浩浩蕩蕩,前鋒已急出關了。」高陽顯得有些忐忑,而後道:「除此之外,又派一支偏師,自海路進發,臣恐怕,他們的目的,理應先是抵達百濟,而後休整,最後再直奔國內城來。大王,這大唐真是好算計,如此一來,國內城的精兵若是馳援遼東諸郡,國內便要空虛。可若是留在國內城,防備登陸仁川的唐賊,則遼東諸郡就要不保。」
群臣譁然,彼此交投接耳。
顯然大唐早已預料到他們將面臨這等困局。
而對於高句麗而言,何去何從,便成了一個註定艱難的選擇。
畢竟,高句麗的王都距離百濟並不遠,天策軍一旦抵達百濟,就可以直接威脅王都。
可是……遼東乃是高句麗的重鎮,一旦失去,高句麗從此便只能龜縮在這三韓之地了。
「大王,臣以為,遼東諸郡告急,非同小可,若是不能保全遼東,高句麗遲早要被大唐吞噬,現在唐賊的主力,便是自陸路而來,自海路來的,不過是一支偏師,臣願率兵,馳援遼東。」
「不妥。」又有人道:「高內城乃社稷所在,決不可有失,一旦有失,則社稷不保啊,臣以為……當務之急,還是利用遼東的地利,拖延唐軍,而我高句麗的精銳,則以逸待勞,先擊百濟之敵,再行馳援遼東。」
高建武顯得煩躁。
雖然他自認為,自己的祖先可以三次戰勝隋朝,可此時,大唐大舉進攻,能否退敵,卻還需祖先們的保佑了。
沉吟了很久,他也下定不了決心,此時的高建武,有一種顧此失彼的感覺。
良久,高建武道:「遼東那裡……先定堅壁清野吧,此時天氣惡劣,定可拖延唐軍主力。除此之外,下令靺鞨部,徵發十萬男子,協助遼東諸郡守城。」
眾臣見大王下了決心,此時倒也沒有了什麼爭議了。
不過,遼東諸郡那裡,所謂的十萬靺鞨兵,說實話,其實有點虛,這靺鞨人,一直臣服於高句麗,他們在高句麗的北部定居,漁獵為生,論起來,他們和高句麗人也算是同源,只是……所謂的十萬靺鞨人,真正能徵發的,有三萬壯丁就不錯了。
可現在……顯然是要先解決掉這渡海作戰的唐賊為主。
「聽聞這渡海而來的偏師將軍,正是大唐的朔方郡王。」高陽忍不住道。
「陳正泰?」高建武皺眉,他隱隱覺得有些不對勁了:「此人到底是敵是友?」
高陽苦笑道:「現在兩國交戰,已經來不及分辨了。」
「哼,不是有一個陳家人,就在國內城嗎?先將他拿下吧。除此之外……」
高建武來回踱步之後,猛地抬頭:「傳出消息,就說,這陳正泰一直暗中與我高句麗進行交易,高句麗得了陳家的甲冑,如虎添翼,還說……陳家已和我們高句麗,達成了交易,一併反唐。給孤運送一批甲冑去遼東,孤要讓那陸路的唐軍親眼看看,我們高句麗的將士,是穿著陳家的甲冑在打仗!」
百官們聞言,紛紛眼睛一亮。
很顯然……
無論陳家到底是不是對大唐忠心耿耿,這一手離間之計,確實很漂亮。
「除此之外,再派人,前往百濟……等那陳正泰抵達百濟之後,和那陳正泰好好談一談,若此人肯棄暗投明,為孤所用,將來,孤一定湧泉相報。」
其實高建武此舉,是真的不指望能夠收買陳正泰的。
陳家的根基在河西之地,家族大多數人,還在關中。
在這種情況之下,陳正泰怎麼敢反叛呢。
當然,故意派人去談,其實是個煙霧彈,不過是魚目混珠罷了。
若是大唐皇帝果然上當,那麼……事情就有轉機了。
「喏。」
…………
整個高句麗,已開始繼續徵發士兵了。
無數的青壯,開始編入軍中。
這高句麗號稱有六十萬大軍,其實也是有道理的,畢竟這個時代的戰爭,尤其是這等滅國之戰,本就是徵發所有的青壯全部上戰場,又或者,作為徭役和輔兵使用。
位於赤峰鎮的重騎大營里。
此時已有許多貴族前來了,他們大多奉命前來巡查。
在這裡,數萬的鐵騎已經操練了數月,準確的來說,現在差不多是一個月操練六七天,每天操練一個時辰。
王琦覺得勉強……輕鬆了一些,此時軍中已經盛傳了許多消息,戰爭開始了,大王可能要命浩浩蕩蕩的重騎南下,殺入百濟。
這消息也絕不是空穴來風。
其實大家都很清楚是怎麼回事。
畢竟……花了這麼多錢,這些重騎,肯定是要派上用場的。
而重騎若是龜縮在城中,就和廢物沒有任何分別。
這畢竟是進攻型的兵種,只要進攻,便是天下無敵。
高句麗不可能將整個國家的資源堆砌在重騎上,最後卻讓他們躲在城裡守城。
因此……上頭的軍將們,已經奉了王詔,開始瘋了似的制定作戰的計劃。
五萬重騎,加上數萬的輔兵,這前前後後十萬大軍,幾乎已經是整個高句麗的主力了。
畢竟,其他所號稱的五十萬兵馬,絕大多數都是湊數的。
國家資源的投入不同,會導致兵種的側重不一樣,而側重不同,也意味著戰爭的形式發生巨大的改變。
從前對隋對戰的戰爭形態,已經進入了歷史的垃圾堆。
而如今……高句麗培養的乃是進攻型的軍隊,自然而然,該用新的戰法。
細作那裡,打探來的消息是,天策軍的重騎,不過三千的規模。
這個規模……是遠不如高句麗的,而天策軍還是以步卒為主。
高句麗的朝中,曾對此有過爭議,最後得出來的結論是,這可能是天策軍當初就已制定過渡海作戰的計劃,而為了渡海,無法攜帶更多的輜重,也無法將大量的馬匹,運送至三韓之地,於是……重騎的數量搭配並不多。
既然如此,那麼只要他們只要抵達百濟,高句麗應該立即派出重騎,對他們進行奇襲,一舉將天策軍擊垮,此後,解除了國內城的威脅,再派重兵,馳援遼東。
這個作戰計劃,顯然十分高明,這破解了李世民的水陸並進之策。
高建武顯然也很認可這個方略。
於是,命高陽為大將軍,率重騎做好進擊的準備。
而高陽對此倒是頗有信心,這可是天下無敵的重騎,即便可能會對天策軍的重騎稍有不如,可自己有十萬軍馬,五萬精銳的戰兵。
只要願意,拿下天策軍,不過是時間的問題。
王琦等人,已經開始調動了,他們浩浩蕩蕩的自赤峰鎮開始南下,做好了準備南侵的準備。
只是這無數的輜重,運輸極為不便,又不知花費了多少人力物力。
天氣已經進入了寒冬,絕大多數的重騎都沒有禦寒的衣物,他們任由寒風吹噓,踩著泥濘,翻山越嶺,蜿蜒如長蛇一般的隊伍,時刻都有人凍斃。
當然……這並不是什麼要命的事。
雖然每日,都有上百個凍僵的屍首被拉走掩埋,可在這個時代,其實屬於常態。
…………
仁川港。
浩浩蕩蕩的船隊終於抵達於此。
率先下船的乃是陳正泰,陳正泰在婁師德的親自指引之下,登上碼頭,便看到長孫沖等人迎接上來。
「見過殿下。」
今日這大唐駐紮於百濟的官員以及重要商賈,幾乎都已集齊了。
甚至前來迎接的,還有百濟王的太子。
陳正泰與這王太子寒暄了幾句,隨即便已無話,轉而看向長孫沖,笑道:「你看,你居然長胖了,看來這百濟的水土,養人啊。」
長孫沖禁不住臉一紅,連忙道:「學生萬死。」
陳正泰搖搖頭:「有什麼萬死呢,長胖了才好,倘若將你送來,你卻是一臉清瘦的樣子,便可見我大唐的商賈和軍民在這百濟日子過的並不好,連你都沒有好日子過,其他人豈不不能活了?現在這般,再好不過了。走吧,找地方坐一坐。」
浩浩蕩蕩的人,擁簇著陳正泰至不遠處的仁川監察衙署。
至後衙,陳正泰坐下,長孫沖殷勤的斟茶上來:「學生聽聞,殿下要親帶大軍途徑百濟,征伐高句麗,喜不自勝,只是這一路舟車勞頓,殿下一定很是辛苦,所以在此,預備了住處,懇請殿下,將此處視為行在,在此運籌帷幄,與高句麗決勝。」
陳正泰搖頭:「將士們都能安頓吧?」
「仁川這裡,已經做好準備了,大營數日之前,已經搭建好了,至於犒勞將士們的肉食和蔬果,也都一應俱全。請恩師不必放在心上。除此之外,商會中的商賈,聽聞殿下要征高句麗,個個喜不自勝,紛紛踴躍捐助錢糧,願意供應軍需。」
一旁的商會會長陳繼洪也笑了,道:「是啊,殿下,商會這兒,人人歡欣鼓舞,他們可是早就視高句麗為眼中釘了,今日殿下率天兵而至,令人備受鼓舞啊。」
陳正泰只笑了笑。
這些商人,可不是什麼好鳥。
雖然此時他們都願獻出錢糧支持唐軍作戰。可實際上呢,他們在百濟,其實已經嘗到了甜頭了。
想想看,多少商賈在百濟發財啊,他們在這裡經商,可謂是暢通無阻,憑藉著漢商的身份,大發其財,而百濟朝廷和官吏,誰也不敢對他們如何,說穿了,這些人嘗到了甜頭。
而現在一旦開始對高句麗作戰,若是唐軍能夠大勝,他們的生意,便可立即遍布至高句麗,這高句麗的實力,遠在百濟之上呢。
更不必說,只要擊敗了高句麗,那對新羅和倭國就形成了巨大的壓力,到了那時,讓新羅和倭國開放更多的港口,制定更多保護漢商的律令,也只是時間的問題了。
如果說,在河西之地,那些世族們對於開疆拓土有著極大的渴望,這是因為土地的價值,讓他們欲罷不能的話。
那麼在這裡,這些漢商們對於開拓市場的渴望,也足以讓他們恨不得大唐對各國開戰,而他們隨著不斷大捷的唐軍,藉此大發橫財。
世上再沒有比跟著軍隊一起與人貿易的商賈做買賣的利潤更高了。
這一點……從前在中土的商賈們還沒有察覺,可這些在百濟做買賣的海商們,卻早已心知肚明。
陳正泰笑道:「既然他們願意捐助,可見他們的忠義,那麼,我也就卻之不恭了。到時將名冊給我,我倒要看看,他們資助了多少錢糧。」
………………
第二章送到。
(還有更新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