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五章 相輔相成

  按照江湖中的常識,內力原本是有形無相之物,是能量的聚合,處於不斷流動變化之中。

  但陳淵自從修習鯤鵬逍遙訣以來,丹田處的內力一直是如同魚籽、蛋黃一樣的一團圓形。

  當時他也不明就裡,只當是自己用逍遙遊改編功法,導致內力形態有些特殊。

  但團滅嵩山隊伍之後,陳淵只覺得卸下了重擔,對逍遙之意又有理解,內力也發生了奇異變化。

  再檢視丹田,就發現這團如同雞蛋般的內力之中,居然有濃郁霧氣凝成橢圓扁平的形狀,如同游魚一般。

  這游魚造型奇特,有著九條尾巴,狀如臍帶,連在「蛋殼」之上。

  看本書最新章節,請訪問sto9.com🎶

  主尾分十二枝杈,已經能從「蛋殼」脫離,而副尾之中,也有一條能脫離蛋殼,自由擺動。

  「應該是十二正經和帶脈。」

  陳淵暗自尋思,「若是奇經八脈全部貫通,內力或許就不需要依託丹田存在,而能離體外放。」

  內力若能離體,那真的是妙用無窮。

  如同天龍中的蕭峰一般,可以一掌打出數丈,也能隔著數丈把人攝過來,把內力用出近乎法術的效果。

  只是貫通奇經八脈,往往是需要各種奇遇方可。

  張無忌是憑藉乾坤一氣袋破的,狄雲是生死之間激發潛力破的,虛竹是靠三老傳功,但普通人根本無法遇到這種機緣。

  若是沒有奇遇,便只能靠功法打磨各處竅穴才行,如同王重陽靠先天功,少林寺的和尚靠易筋經。

  「該閉關一段時間了。」陳淵微微一笑,喚來劉正風,吩咐往後一段時間的派內俗務,都由他來處理。

  武當沖虛真人已經讓人送來口信,聲稱會調停雙方矛盾,不會讓嵩山再度南下,損耗正道力量。

  以武當的底蘊,親自下場對嵩山勸和,明面上是「這個勸你聽不聽吧」,實際上卻是「這個臉你要不要吧」。

  而岳不群也忽然發難,痛斥嵩山殺害二代弟子,不是俠義道所為,明顯站在陳淵一邊。

  魔教聽到消息,也頻繁動作,趁勢侵吞嵩山地盤。

  畢竟黑木崖與嵩山的距離,可比離衡山近多了。

  嵩山雖懷深仇大恨,卻也要分清主次,將主要精力,放在應對魔教上。

  如今整個湖廣之地,衡山再無敵手,武當又暫時成為衡山的屏障。

  短期之內,衡山與嵩山隔著長江分庭抗禮的局面,已然形成。


  陳淵也終於能卸下掌門俗務,將主要精力用於武學上。

  那些迎來送往、觥籌交錯的場合,就交給劉正風去處理。

  他本來就不是貪戀權利的人,當初應下掌門位置,只是為了報答莫大與逆轉衡山命運而已。

  劉正風苦勸無果,只能暫時接過迎送賓客、管理派內事務的擔子。

  草廬內,陳淵暗自思索。

  「衡山已經走上正軌,日後可以自行運轉,反哺自身。」

  「今後一段時間,唯有修行二字。」

  他目光掃過書櫃,滿滿當當,有幾百本之多。

  有部分道藏與外功秘籍,但更多的,卻是意義不明的宣紙釘成的冊子。

  有道是「書讀百遍其義自見」,想要真正搞懂一本經典,往往都需要閱讀許多遍。

  加上道藏、秘籍之類的作品,往往都是微言大義,想要研讀清楚,尋常人更是需要經年累月的功夫。

  「奇經八脈中,又以任督二脈最為重要,我若要神功初成,這段時間,一定要打通任督二脈。」

  並非是他急於求成。

  而是嵩山除了左冷禪,還有九個太保,劍宗高手多人,黑道高手多人,一流高手至少有二十人左右。

  這種力量之龐大,堪稱恐怖。

  唯有打通任督二脈,內力源源不斷,才能不懼群戰。

  打通二脈後,超一流高手漸漸開始顯露出一絲超凡脫俗的特徵,想靠人海戰術對付已經極難,真正做到一人鎮一派。

  他下定決心,開始翻看各個門派贈送的典籍。

  這些典籍之中,有許多真偽難辨,在細微之處有許多差別。

  就像藍星出土的道德經,便有一百多種版本,又有馬王堆版道德經,與主流版本有所不同。

  想要從中篩選出正確又合適的經文,哪怕陳淵有著冰心天賦,像之前那樣一個個試,也要試到猴年馬月。

  「這就顯出人多的好處了。」

  陳淵笑了笑,翻開那些宣紙釘成的書冊。

  這些書冊的標題很有藍星風格,分別為:

  「閱讀《打坐歌(孫版)》後習練衡山劍法的體驗,米為義。」

  「閱讀《無根樹(三豐真人批註版)》後習練流雲掌的體驗,劉菁。」

  「關於《廣陵散》可能輔助修行的幾點思考,隱門長老曲愛琴。」

  這段時間以來,陳淵除了藏書閣外,還在衡山興建了鬥劍房與私塾學堂。


  凡是衡山弟子,都能免費在其中切磋與學習文字典籍。

  以衡山如今的威名,已經有許多幫派主動投效,讓出許多利益,供養這些弟子學文習武,並不成問題。

  衡山提供這些福利,也並非毫無要求。

  陳淵要求所有弟子們,每周必須選取一本經典誦讀,並在宣紙釘成的日誌手冊上,記錄閱讀這些典籍時,身體的詳細感受。

  有些人讀了典籍,雖然說不說哪兒不對勁,但總覺得心中憋氣,連習武也有些心不在焉。

  也有弟子讀懂了典籍中的幾句話,練武時偶爾有如同神來之筆的招式,這便表明兩者道理,有相通之處。

  這群弟子沒有陳淵那樣的天賦,貿然把典籍融入功法,簡直是自尋死路。

  而陳淵也不需要他們創設武學。

  只需要靠這些弟子完成粗篩,證明某些典籍可能跟武學有關係便可。

  換句話說,陳淵是靠這群弟子提供大數據,而他便把這些數據清洗、篩選,探索出功法方向。

  根據陳淵的測算,這些書冊能節省陳淵一半多的試錯時間。

  陳淵在衡山投入了無數心血,如今終於開始開花,兩者開始相輔相成。

  而隨著他的內力不斷進步,那種與劍血脈相連的感覺,也在越發明晰。

  「氣之盡頭,是開玄關、返先天,劍之盡頭,又會是什麼?」

  陳淵偶爾閱讀時有些想法,便會隨手記錄。

  積少成多,可能某個靈感,就能挖掘出這能力能在笑傲世界的某個妙用。

  在陳淵潛心修習的日子裡。

  出身雁盪山的一流高手何三七忽然聲稱,自己是全真隨山派之後。

  並開始四處發信函,邀請諸多與全真能扯上關係的門派,共同商議大事。

  (還有更新耶)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