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七章速戰
豫章王桓縱站在樓船的最高處,眺望著遠處的桑落洲,也就是劉絳和張子悅駐防的江心洲。
作為燕王桓璋的嫡長子,十幾歲就跟隨舅父謝訓在軍中歷練,也算是老軍伍,通曉軍事,立過不少軍功。
眼下謝訓命他為前部都督,督三將進攻江心洲的東軍。出兵之前,舅父謝訓跟桓縱和桓絹、劉相貴等大將說的很明白。
後方的皇帝陛下三戶抽一丁,擴軍二十萬,如此規模龐大的軍隊不是長久之計,所以原本的對峙計劃不能進行了,必須速戰速決。
且目前西楚小朝廷也必須展現出自己真的要跟李賊不共戴天,主動進攻,不然就更不得人心了。
所以要主動出兵。並且軍隊的規模擴大,需要的糧草供應也是成倍數的增加,又三戶一丁的抽調了大批的青壯年,這麼瘋狂的抽丁,一定會影響糧食產量,八月已經要秋收了...這些作為主帥的謝訓全都有考慮。
於是在第一批的援軍已經到達以後,立即展開了進攻。
援兵足有三萬人之多,大部分是從軍時間未滿一個月的新兵,還需要時間磨合訓練。其中還有一部分是荊楚豪強們的家丁部曲,受過一定程度的軍事訓練,但豪強們所依仗的精銳部曲必然不會太多,數百人就夠他們武斷鄉曲,可以控制數千甚至上萬人為他們耕作,供他們盤剝。
st☕9.com提供最快更新
討逆將軍陳靈、虎威將軍王寶、蕩寇將軍李伯基,這些人都是荊州豪右,桓璋稱帝之後投靠過來的,全都封了將軍。
這幫豪強也都是抱著建功立業的想法,在郡縣之內橫行慣了,普遍心氣比較高,都覺得自己很能打,只是沒有機會,這次當了將軍可不得一戰成名天下皆知?
桓縱的命陳靈率部攻打最前面的也容易靠岸的馮抗營壘,王寶率部攻打江心洲另一個適合登岸之處,是張子悅所部防禦的地段。
馮抗則指揮著長槍兵守在木柵之內,嚴密守備,老胡則指揮弓弩手則落在後面就位,等待指令。
陳靈所部率先登岸,士卒扛著梯子,列著隊,直挺挺的朝著東軍營壘發起了衝鋒,打算越過東軍方面的挖掘的深濠,架設通道進攻。
但還沒等西軍士卒靠近壕溝,東軍的箭矢已經到了。
數百支箭矢落在人群中,直接將數十個西軍士卒射倒,隨之而來的就是慘叫聲。
一個西軍士卒被箭矢將手釘在在地上,悽厲的叫聲讓左右無不畏懼。
隨後第二波次箭雨也緊接著覆蓋了西軍衝鋒的狹地上,又將數十個西軍射倒。
西軍大多都是新兵,即便有些勇氣,也被同伴的慘叫聲帶走大半,不過陳靈在後面命令督戰隊連續斬了數名退後的士兵,這才讓士卒在死亡威脅之下再度踏上前進的道路。
而為數不多的老兵也在衝鋒的途中教新兵如何用木盾抵擋箭矢。
「都把盾牌斜著舉,箭矢是從半空中落下來的,你平舉著能防個啥嘛...」
「盾牌都斜著舉...」
在承受了三次箭雨覆蓋之後,西軍終於將梯子搭在壕溝上,當做簡易橋。隨後就是一隊一隊的士卒向著壕溝對面的營壘衝擊。
西軍的弓箭手則開始了對東軍的營壘內進行對射,上千支箭矢落在營中,還是有數量不多的倒霉蛋中箭,被射中了甲冑無法防禦的地方,不過大部分柵欄內側的長槍兵並沒有受到影響,依舊隔著柵口平舉著長槍。
前排的士兵則平舉著盾牌靠向壕溝,後面的士兵手持大斧,砍伐柵欄,東軍的士卒則通過柵欄之間的空檔不斷的向前刺擊,運氣好的西軍躲過了長槍戳刺,運氣不好直接被扎個血窟窿,掉進下面壕溝里,血液流出來直接染紅了壕溝裡面的水。
軍法之下,西軍後面的士卒仍舊在向前邁進,不斷的沖向木柵砍伐。
劉絳下了瞭望台,轉而來到距離柵口數百步處,站在一輛糧車上觀戰,他可以很明白的看出對面這支隊伍應該是新兵組成的,首先裝備上披甲的士卒很少,手持的木盾更是新的很,木頭髮白,有的上面還有沒來得及剝下的樹皮。以及這些士卒在發起衝鋒的時候很愣,大多數連避箭都不得要領。
「蕭郎君,你說這首戰就派了這些貨色來,這西賊是不是打算用這些新軍消耗我軍士氣?等到後面再把精銳老兵派上了?」
站在地上的蕭鞅點點頭道:「劉侯說的不錯,謝訓也算是宿將了,應該就是這麼盤算的,另外也就是借著戰事練兵的念頭,不過這種攻堅戰無論是對新軍還是精銳,消耗都少不了,這要是一開戰就把精銳拼光了,這仗後面可就沒得打了...」
劉絳繼續看著前面的,他記得好像看過一個視頻,說是明末闖軍打仗的時候,李自成就喜歡把精銳的老營放在後面,前面讓一下流民軍去沖官軍,去打消耗,要是戰況不利就帶著老營走,要是有機會老營救衝上去一錘定音,或者直接就是收割戰果。
這好像思路都差不多。主力精銳使用的就比較慎重,是最重要的本錢。只要主力在,輸了多少次都有機會翻盤,畢竟炮灰遍地都是。
眼下謝訓的思路應該也差不多吧?
但這種戰法,劉絳覺得有些不夠王道。不像是能成大事的人。
真正成大事的那些帝王,好像都不是這個打法,真正到了搏命的時候,還喜歡沖在第一線激勵士氣。比如劉邦,李世民。
特別李世民,自身就是頂級的陷陣猛將。虎牢關外三千五百人硬是正面干翻了竇建德十萬大軍。
但其實大多數將領能達到李自成,和對面謝訓這個水準就已經很厲害了。
劉邦李世民這都是開創了華夏歷史最偉大王朝的國父,他們的能力和運氣還有人格魅力這些都是歷史最頂級了...
不對,不對,越想劉絳越感覺自己可能把有些東西想的太簡單了。
大多數軍隊作戰的思路,精銳都是用作後手,用來一錘定音,或者當翻身的本錢。當然也有先發制人的策略。
但這種攻堅戰,直接拿自己的精銳去碰好像也不合適啊?
李世民也沒拿玄甲軍去干洛陽城,精銳也不是這麼用的...劉絳開始逐漸理解了。
是他自己想的偏差了,這種消耗戰還就得使用大量的炮灰...才是正理。當時建鄴北軍破台城就是以降兵為主,驅使他們攻城。
動用軍隊執行作戰任務,要根據戰事的性質,階段,以及根據戰場的具體情況來審時度勢...或許還要加上一些其他因素,比如派系?遠近?
真是夠複雜的...要當好這個龍驤將軍也不容易啊。
(還有更新耶)